分享
2023年《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下载文档

ID:1150532

大小:19.50KB

页数:8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1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观察一种动物 2023 观察 一种 动物 教学 设计 反思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 教材分析 在之前的课上,学生已经观察了校园里面的植物,本课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同时经过本节课的的学习,便于本单元第四课的教学,学生在饲养蜗牛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心和爱心,但是局部同学依旧对蜗牛有抵触情绪。 学生在之前的一册科学书里面的教学已经掌握观察物体,但是对于特定动物的观察,还需要进行训练。学生对于蜗牛的还不能准确的观察,对于蜗牛触角的大小长短不能观察的仔细。 局部学生还对于其他生命没有太大的概念,对于小动物的认知还停留在,可爱、有趣毛茸茸的感官上,还不能尊重生命。 学生还不能分清楚写实科画和带有人物表情的漫画有什么区别。 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蜗牛有壳、腹足、触角、眼睛、口等器官。 科学探究目标 观察蜗牛的外部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 认识到蜗牛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组成局部,产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蜗牛身上有壳、腹足、触角、眼睛、口等。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细致观察蜗牛的身体构造。 五 教学准备 每两名学生一只观察的蜗牛,放大镜。 六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观察一种动物属于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节课。在本节课授课之前,学生已经观察了校园里的动物。本节课,学生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方便激发学生对于动物的生长环境进一步观察的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蜗牛有壳、腹足、触角、口等器官。同时,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蜗牛的外部特征,了解到蜗牛的应急反响和运动方式。 我一开始进行备课的时候,准备采取故事绘本的形式进行授课,用一个故事将整节课串联起来。让学生通过找朋友,认识新朋友,这样的学习方式认识蜗牛。同时,因为交朋友让学生了解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需要尊重朋友,和朋友友好相处的科学态度渗入到课程当中。 但是通过试教和教学研讨发现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不易于也不利于放在同一节课内进行,如果将本节课内容在一节课当中进行会造成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不深,同时一节课的课堂容量太大很有可能造本钱节课学生的注意力松散,达不到课程要求和效果。因此将本节课内容进行拆分:第一课先来观察蜗牛的外部特征第二节课观察蜗牛的应急反响和运动方式。 因为本身为一节课的内容,现在分为两节课。因此,除了课堂上的内容外,还需要对课堂内容的深度进行拓宽。需要思考怎样将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宽,怎样把本节课的重点进行反复强调,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得出教学重点当中对蜗牛外部形态特征观察中的教学难点即蜗牛的两对触角的形态和蜗牛眼睛位置,是否有嘴巴这几个难点进行反复琢磨,尝试针对此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授课。 在形容蜗牛的触角的时候,因为有不同的形容词:两对、四条、四只,均可以较为精准的描述蜗牛的触角数量。但是因为在一节课上使用不同的表述方式会对学生的理解和认知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学生可能还没有建立起“一对〞的概念,不能够理解两对的名称。因此课堂上老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是否是超出学生的理解和知识范围。 对于绘本课程的故事构建要切合实际。开始针对于课堂内容设计的是:小蚂蚁丢了自己的好朋友“蜗牛〞,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蚂蚁和蜗牛是天敌,蚂蚁会对蜗牛产生攻击性行为,因此在科学课当中需要对现实生活当中情境和实际相结合,这样对于除了对于情境构建之外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于学生生活当中的认知进行够潜移默化的影响。 针对课堂上学生第一次见到蜗牛会产生兴奋的情绪,出于天性会对盒子拍打等动作。这个应该在下达观察的时候先对学生提出任务和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观察,同时要明确观察的本卷须知,对学生的一些错误做法提前做出约束,这样以保证课堂有秩序的进行。 同时反思的时候,思考了一个问题,对于科学画来讲,是否采用绘本的形式会影响漫画和科学写实画的相互理解?是否需要对小蚂蚁的漫画形象进行更改,仍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 广州市天河区第一实验小学 李思韵 一、教材分析 观察一种动物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动物单元第3课,是在观察了校园里的动物后,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蜗牛〕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本课也为下一课的教学做准备,学生在饲养蜗牛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教材内容分为两局部,第一局部为观察蜗牛的身体,通过观察,学生知道蜗牛的身体结构;第二局部为观察蜗牛的应激反响和运动,通过使用棉签轻轻触碰蜗牛的身体和观察蜗牛在不同物体上的爬行,帮助学生知道蜗牛的应激反响、运动特点。 本节课对教材的处理是完成第一局部:观察蜗牛的身体,活动二放下一个课时。一年级学生的观察活动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他们需要较多的时间进行观察和记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和突破重难点,故将有限的课堂时间放在观察蜗牛的身体。 二、学情分析1 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一年级学生根本能运用多感官观察。但由于他们好奇心强,在观察中往往会先注意到蜗牛的运动。此外,一年级学生在生活中认识了较多的动物,数量虽多但缺乏深入细致的观察,对蜗牛一类的动物并没有细致的观察。 虽然一年级学生已经历了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但他们仍在科学记录方面未能做到真实性,有局部学生会物体拟人化,未能做到如实记录。 三、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说出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两对触角、眼睛、口等器官。 2.科学探究目标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蜗牛的外部特征。 能用简单的图示,如实画出蜗牛的根本外形。 3.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关于蜗牛的发现,乐于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蜗牛也是动物家族的一员,是有生命的,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蜗牛的外部特征,说出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口、两对触角、眼睛等器官。 教学难点:能用简单的图示,如实画出蜗牛的根本外形。 五、教学准备 每人1只蜗牛、记录表。 六、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这节课从开始的不成熟,经历3次试教和研讨课后,逐渐成为一节成形的课。在平时的课堂中,我就一直很想让学生自己能够多说一些,不只是在分享猜测、实验结果和结论的过程中进行分享,还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一些方法,更多地体现学生为主体。经过这次磨课,想在课堂上不留太多老师的痕迹又想让学生说出老师心中的方法,老师在课前需要做许多准备工作:如了解学生对蜗牛身体结构的了解、巧妙设计每一句话去引导学生说出方法,从“那蜗牛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请把认真、细致地观察蜗牛,然后修正画像〞这种老师引导过多的语言,过渡到“真实的蜗牛是长这样的吗?看来大家头脑中的蜗牛都不同,那我们怎样才知道谁是对的呢?〞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教学效果却相差甚远,后者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在第一次的教学设计中,我就有将探究过程慢慢的渗透在整节课中,但有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了调整。由于一年级孩子对万物都充满好奇心,对于动物他们更是有许多许多的问题去探索,假假设课堂上让孩子提出探究的问题,那么我就会很难把握教学重点。所以就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经历“猜测——说出实验方法——观察〔实验〕——分享交流——知道蜗牛身体特点〔得出结论〕〞这一过程。但我经历了几次教学,仍然存在没有突破“蜗牛头部有两对触角〞的教学难点,在授课后仍有约18位学生的图画中仅画了一对触角。学生探究了、观察了,理论上说应该是大局部同学都画对才是,但这个数据出乎我的意料。原因在于蜗牛在观察过程中,由于学生移动、蜗牛对外界刺激的灵敏反响等种种原因导致局部蜗牛只伸出一对触角或不伸出触角,此时学生就会有概念上的偏差,我在课堂上却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后面细想下来,不管有多少位学生没有观察到蜗牛的两对触角,我也应该采取除观察外的方法〔如微课、图片、看书等〕帮助学生进一步构建“蜗牛头部有两对触角〞的概念,而不是仅仅依靠一种方法。 一年级学生可以说是小学生中对科学学科兴趣最大、好奇心最强的孩子了,而且他们很喜欢听故事。如果老师可以把故事融入到教学中,用故事串起教学环节,教学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的。本课就是以小蚂蚁给小蚯蚓介绍好朋友的故事串起的,但我在课堂上没有像讲故事一样给孩子们授课,而且很理性,这样趣味性大打折扣了。趣味性除了需要有趣、有料的故事外,也需要我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演绎,这方面确实是短板,还要从以后每节课做起,多使用些语气词、生动的形容词等,也要多听听别人是如何给孩子讲故事的或者和孩子一起听故事,多学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