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官本位
思想
我国
行政管理
影响
官本位思想对我国行政管理的影响
官本位思想是把做官当做人生最高目标,以官阶的上下来衡量人生价值的扭曲的社会心理。现在的官本位思想来自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而其他国家没有这样的历史和经历,导致官本位只有在中国根深蒂固。官本位思想严重腐化党和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人格、操守和作风,导致上级的绝对领导,决策缺乏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同时造成中国公民参政意识薄弱,宿命意识严重。破除官本位思想对我国社会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官本位思想的内涵
每个理论思想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官本位思想把做官作为根本出发点,是我国特有的思想,接下来就通过官本位思想的概念及特点来深入解读官本位思想。
(一)官本位思想的涵义
所谓“官本位〞思想,就是以官为本,一切为了做官,有了官位,就什么都有了,或者就是以官作为根本的价值尺度来衡量一个人的自身价值和社会地位。又可以称为官权本位,权本位,拜官主义,官权拜物教等。[1]官本位把官员作为社会的中心,这是与民本位截然对立的一种观念与意识。官本位在一定范围内的存在,是封建腐朽思想的当代继承,是对现代以人为本观念的断然否认,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兴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民主政治建设仍需进一步推进的重要表达。
官本位思想具有以下三点内涵。第一,公共权力的运行以“官〞的利益和意志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官本位具有严格的上下层级制度,下级对上级唯命是从,上级对下级拥有绝对的权力。第三,以是否为官、官职大小、官阶上下为标尺,甚至以官阶级别来衡量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人生价值。
(二)官本位思想的特征
官本位思想是把做官当做最高目标的社会心理,它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首先,官本位思想是以“官〞的意志为转移的利益特权。作为一种意识层面的现象,[1]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载人民日报,202223年2023月8日。
1
“官本位〞也反映了一定阶层的利益需求。有的领导干部把人民赋予的职权以及自己的地位、影响和工作条件视为既得利益,他们不是用这些职权和条件来为人民更好地效劳,而是把从政看成是谋取个人或小集团利益的工具,绞尽脑汁地追逐对公共资源利用的特权,谋取个人的利益。有些领导干部面对利益抉择时,把自己的小团体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抛在了脑后。这种特权思想,都是官本位思想的深层次驱动因素。
其次,官本位思想是“唯上是从〞的制度安排。官本位意识在现实中也有制度支撑,主要表现在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我国的很多地方政府中,上下级之间不是双向互动运行的工作关系,而是下级以上级马首是瞻,下级官员不质疑上级制定的政策是否正确,只负责执行,上下级之间也没有合理的交流和沟通。在这种单一行政体制下,是非对错的评判标准不是实践,不是是否有利于民众,而是官阶的大小。官员的意见成了判断正误、善恶的唯一标准,并且官员的级别越高说的话就越正确,对下级官员说来,对上级官员负责就是他们唯一的宗旨。
再次,官本位是以“官〞为本的价值取向。局部领导干部以仕途作为个人事业的选择导向,一切服从官级地位,一切为了做官和升官,把“做官〞看作人生最高价值追求,把“升官〞作为事业有成的唯一途径。他们为了个人的升迁,想尽一切方法,用尽所有手段,甚至伤害他人的利益以到达自己的目的。等他们实现了为官升官的目标,他们就开始为了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最大限度的贪污和剥夺人民的利益。
最后,官本位思想作为以是否为官、官职大小来评价地位的社会心理,把所有职务职称、身份、地位都折合成一定级别的官阶,并以官阶定上下,而不是以真才实学或对社会的实际奉献来衡量个体的价值。从而形成了对公权力、官位、官员的盲目崇拜和敬畏的社会风气。
二、官本位思想的成因
(一)官本位思想的历史根源
从历史脉络来考察,官本位思想萌生于秦朝的“学而优那么仕〞。古代中国各种职业由贵到贱、由高到低依次是士、农、工、商,入仕为官成为人们的最正确择业选择。官本位思想成熟于西汉的独尊儒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儒家学说成为整个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官本位意识就成为整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官本位思想开展于隋唐科举制度。隋朝开始建立科举制度,到唐朝趋于完善,至1905年
2
正式废除,共存在了1300年。在这漫长的1300年科举考试中,形成长盛不衰、规模宏大的考官热潮。
(二)官本位思想的思想根源
官本位的思想根源是孔孟之道。孔子认为,天是主宰一切的,人对天是不能违反的,君主帝王就是天的代表,是“奉天承运〞来统治黎明百姓的,而黎明百姓是天生愚蠢的,所以要实行愚民政策。孟子那么强调性善论,他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按儒家观念统治者是品德高尚的,在政体设计上就靠人治,不靠法治,依靠官员的德行,不要权力制衡,由此形成了两千多年的官僚专制体制政体。[1]
(三)官本位思想的经济根源
经济根底决定上层建筑,国家政权属于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在我们面前有两种权力:一种是财产权力,也就是所有者权力,另一种是政治权力,即国家权力。权力统治着财产,无产者同政治统治毫无共同之点。[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我国经济根底的主体,但是个别官员控制着公共财产,他们只享受公共财产带来的好处,却不对公共财产的损失、浪费、破产负责。当做官成为发财、暴富的捷径,官本位思想就慢慢开始滋生。
三、官本位思想对我国行政管理的影响
从过去的封建社会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官本位思想始终影响着我国行政官员和人民群众,甚至对于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官本位思想阻碍我国行政改革
自1982年来我国政府不断进行行政体制改革,历次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始终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原来的各种弊端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其中就包括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我国的官本位状况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受到了一些冲击,但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它加大了全能主义政治的力度,严重阻碍了改革开放以来由全能主义政府向效劳型政府转变的进程。
第一,官本位的思维方式不利于效劳型政府建设。官本位的思维方式是方案经济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是夸大人类的理性认识能力,认为世界既然是可知的,[1][2]朱向东、贝清华:官本位的成因分析,载人民论坛,202223年第26期。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70页。
3
那么人类对世界上各种事物的认识就能到达对绝对真理的认识。这种对人类理性认识的夸大,实际上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曲解,其中有很大的唯心主义成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但永无止境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成认绝对真理,但认为人类的认识只是不断地向绝对真理接近而永远不能到达绝对真理。所以人类对于各种规律的认识都是相对的,人类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运用规律来为自己效劳。正因为人类理性认识的局限性,所以能力再强的政府也不可能完全掌握人民群众在需求上的千变万化的信息,因而也就不可能实现在这方面的方案。官本位思想所继承的这样一种思维方式是实现全能主义政府向效劳型政府转变的巨大障碍,对效劳型政府的建设极为不利。
第二,官本位思想夸大领导者掌握信息的能力和判断力。长期的官本位习惯往往使我们的各级官员和人民不自觉地把官员看得高人一等,甚至把官员神化,他们认为只要当上官,就会变得无所不能,就能完全而准确地掌握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各种信息,就能再各种情况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这种对领导者掌握信息能力和判断力的迷信,实际上是把人民的各种复杂多样的社会需求和政治需求简单化。人民的社会需求是指人们的社会生活能正常运转所需要的各种根本条件。人们的政治需求那么包括作为公民对自由、平等、人权等政治权利保障的需求,对政府决策参与的需求,对政府行为监督的需求,对各种政治事务自由发表意见的议政需求等等。所有这些社会需求和政治需求都是通过无数个体表现出来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而且,这些千差万别还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这就形成了一个极其复杂的需求。按照官本位思想的思维,这些复杂的、不断变化的需求都要靠政府去满足,也就是政府包办。之所以要政府包办一切,是因为人们对于政府能力过分迷信,人们普遍认为只有政府能做,只有政府做了才放心。人们的各种社会和政治需求不断增长和变化,而这一切又必须由政府包办,这就不可防止地造成政府机构的膨胀。
第三,官本位思想重视政府机关的力量而轻视社会自身的力量。具有官本位思想的人在面对人们的社会需求和政治需求的挑战时,只重视政府机关的力量和作用,而无视社会自身的力量。他们看不到政府机关的局限性和社会自身力量的优越性。政府机关不但人力资源有限,其视野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很难完满地回应复杂多变的人们的需求,而来自社会的力量,也就是人民群众的力量在本质是无穷无尽的。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公民社会的萌芽和逐渐成长,我国的各种社会组织正在蓬勃开展。但是,由于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人们往往看不到这一股力量,事事都要由政府机关包揽。其实,政府机关的局限性不止于其力量和视野的有限,还会因为其特殊利益的存在而缺乏积极回
4
应人们需求的动力。政府机关的特殊利益就是各个单位的小团体利益。作为国家机关,它的职责就是“为人民效劳〞,但是如果追求小团体利益的行为普遍化,原来的职责就会被置于次要的地位。于是,为了给小团体带来更大的利益,他们会产生不断增加自己的权力的冲动,而这种冲动通常也被官本位思想所助长和稳固。因此,一方面各种行政机关不断地膨胀,而另一方面其应对社会需求的能力和积极性却在下降。
第四,官本位思想重视领导的决策而轻视群众的参与。由于夸大领导者掌握信息的能力和判断力,在决策的问题上就只重视领导的决策,而无视人民群众的参与。但是任何决策都会涉及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对于利益感触最深的是人民群众自己。轻视人民群众的参与是官本位思想在决策问题上的重要表现。民主从操作的意义上说就是人民对政府的制约,也就是相对于自上而下的政治管理权力而存在的自下而上的制约权力,因此,民主的实质在于制约。虽然我国一直在强调民主决策,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国政府制定决策的过程通常是上级提出要求,下级提供材料,与广阔群众没有直接的联系。人们连参与决策的时机都没有,制约和民主决策变为空谈。
第五,官本位思想过分强调对社会的控制。方案政治往往希望整个社会保持一种单纯的同一性状态,即人们有着一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一致的政治观点。为了实现这种单纯的同一性,就必须要强调社会控制。我们制定了各方面的同一性标准,并动用了我们的各种发开工具来按照我们制定的标准去塑造每一个人。但事实上,我们越是下大力气去塑造,人们越是会产生一种不愿意被塑造的摆脱心理和情绪。官本位思想造成了一种“官优民劣〞的现象,官员都是优秀的、高明的,而人民群众那么是不懂道理、不明是非的。不能让他们知道的太多,不能让他们知道坏消息,不能让他们过多的接触外部世界,不能让他们批评官员等等。这些错误的认识与我们的行政改革的进步是极不适应的。[1]
第六,官本位思想限制人们自己对利益的表达。官本位思想既然强调社会控制,就会表现为对于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不接受、不采纳,采取一种包办人民群众利益表达的方式。由于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我们仍然相信政府可以最好地表达人民群众的利益,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广阔人民群众中每个人的具体利益要求是不同的,而且人民对于利益的要求会随着想法的变化而变化。就像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不可能由政府的方案来反映一样,人们千差万别且不断变化的利益要求也无法由政府代为表达。特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