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农村金融体系改革.docx
下载文档

ID:1147309

大小:20.18KB

页数:8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农村金融 体系 改革
农村金融体系改革 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根本概况 (一)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初步建立较为齐全的以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金融为主体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中国农业银行恢复前,我闻农村金融主要由中国人民银行的农村信贷和农村信用社业务组成。1979年中国农业银行恢复后,由中国农业银行统一管理支农资金,集中办理农村信贷,领导农村信用社,从而确立了中同农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制。1994年从中同农业银行别离出中国农业开展银行,农村金融增加了政策性金融部门。1996年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标志着农村金融体制又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以合作金融为根底,商业金融、政策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效劳体系建立。1986年开始设立的邮政储蓄机构被界定为其他金融机构,但因得益于政策优惠,近些年取得了长足的开展,也成为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重要组成局部。 (二)农村金融市场体系 农村金融市场的主要供给方为农发行,农行和农村信用社,而需求方那么主要包括了农村经济活动的主体农户和农村企业。金融产品受制于供给水平、能力及意愿等因素,目前品种较为单一,对于各种类型的农户和农村企业千差万别的金融需求那么显得供不应求。还有,客观上由于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存在较为明显的短缺和抑制,供给方在市场体系中根本处于垄断者的地位,加之资金的价格未能市场化,由此导致金融交易行为扭曲现象普遍存在。 (三)农村金融监管体系 对农村金融体系的监管主要是中国人民银行。人民银行对农村金融的监管主要是按金融机构的类型来划分的,既包含银行监管部门也包括合作金融监管部门,其中银行监管部门主要监管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包括农发行、农行以及邮政储蓄等。而合作金融监管部门主要监管数量众多的农村信用社,在监管的同时还负责对农村信用社进行行业管理。另外,银监会等其他金融组织对农村金融体系的监管也发挥重要作用。 二、我国当前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缺乏之处 目前虽然建立了以政策性、商业银行和信用社为主体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但由于受农村经济开展水平的影响和制约,我国完全意义上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尚未发育成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作为政策性银行的农业开展银行资金来源不稳定,筹资本钱较高,与优惠贷款形成较大反差;业务范围狭窄,功能单一,仅是在农产品收购方面发挥着政策性金融组织的作用,从某种程度来说,只是扮演着“粮食银行〞的作用。 2.作为商业银行的中国农业银行,市场定位和经营策略发生了重大变化,信贷业务重点向城市倾斜,农业银行信贷资金已根本从农村市场退出。 3.农村信用社“支农〞力不从心,其管理体制、经营机制还不够健全完善,“三会〞制度形同虚设,历史包袱沉重,不良贷款率较高。 4.农业保险不适应“三农〞开展需要。目前补偿性质的灾害救济,一是受到国家财力限制补偿缺乏;二是不适应经济开展和结构调整对农业保险的要求;三是不利于培育农户参与保险的秘极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保险事业的开展 5.民间金融依然活泼,且缺乏必要的标准。农村的民间金融组织和融资活动,其运行极不标准,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1)存贷款利率普遍较高,影响了农村经济主体的开展后劲;(2)存在着较大的金融风险。 (二)农村金融市场体系的缺乏之处 1,资金供求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未确立,影响资金的优化配置。国家对农村金融市场实行十分严格的金融管制,资本的根本价格——利率形成机制还未完全市场化,在民问借贷市场活泼的情况下,资金市场存在两个价格,即利率的“双轨制〞,导致资金供求根本信号被扭曲,影响了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本身也是导致农村资金抽往城市和地下金融禁而不绝的一个重要原因。 2,存在明显的供给短缺,局部形成寡头垄断的局面。由于农村金融的供给方仅为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开展银行,且资金供给长期难以满足农民和农村经济的需要,资金的卖方市场长期存在。 3,金融产品供给缺乏,水平较低,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开展的需要。农户和农村企业由于经济活动内容和规模不同,其金融需求也表现出多层次性的特征。而以农信社为主力军的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仍然停留在存款、贷款等传统业务上,且资金规模有限、金融产品创新少、结算手段落后,难以适应不断开展的农村经济和农民的需求。 (三)金融监管体系的问题 1.对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缺乏长远规划。主要表现在:对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开展缺乏明确方向,政策性金融业务散布在多个金融机构。 2.农村金融监管力量有限,难以适应点多面广、情况复杂的监管要求。由于存在监管体制设置上的问题,监管结构呈现“倒三角〞形态。在基层地市、县人行的金融监管力量最少,而监管任务却最重,情况最复杂,监管人员往往疲于奔波,忙于应付,监管的有效性受到很大影响。 三、改革和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战略措施 (一)统筹考虑,进一步创新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1.完善农业开展银行职能,使其真正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的职能作用。要改变目前农业开展银行只负责国家粮棉油收购贷款的格局,扩大其业务外延。一是把目前由农业银行经营的农业开发贷款、扶贫贴息贷款等政策性金融业务划为农业开展银行;二是将国家开发银行农业信贷业务、国际金融机构农贷的转贷业务划为农业开展银行管理;三是改变目前农业政策性金融资金来源渠道过于狭窄、资金来源不稳定的现状,通过发行农业金融债券,建立农业开展基金面向农民筹资、境外筹资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还可将邮政储蓄存款、社会保障基金等划为农业开展银行。 2.整合和开展国有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国农业银行,使其更好的为农村、农民、农业效劳。一方面通过农业产业化的优秀工程去吸引商业银行的投入;另一方面,国家可规定商业银行向农业投放贷款的最低限额或比例,或要求商业银行将存款增长的一定比例用于购置农业政策性金融债券。另外,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实施,其国有银行业务逐渐从农村市场淡出是必然的趋势,可以考虑将其分支机构统一整合根底上,吸收民问资金参股,改组成地方性质的中小型商业银行,增强对县域经济的支持。 3.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积极发挥其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的主要内容首先是要进一步明确信用社改革的总体目标。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总体方向应是合作制,按照合作社原那么进行改革,农村基层信用合作社应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金融组织。其次,应明确信用社的财产的归属,即所有制性质。改革中应尊重农民社员的股权和集体所有财产的所有权,任何人不可平调,也不可随意改变其性质。第三,应进一步完善信用社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 4.要尽快组建以地方政府为依托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鉴于商业性农业保险尚缺乏市场根底,建议在政府推动下争取成立地方性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该公司可以采取“财政补贴推动,商业化运作〞的模式经营,并享受相应的税收和财政优惠。在经营中,公司要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根底,走“大农险〞之路,在完善农村风险保障体系,开发培育农村保险市场的过程中稳步开展。 5.正确引导和充分利用民间金融,实现民间金融适度开展。对民间金融,要从完善法律、制度、政策人手,在严格市场准入条件、提高准备金率和资金充足率及实行风险责任自负的情况下,引导和鼓励民间私人借贷机构等有标准组织形式的农村民间金融健康开展,以增加农村金融的效劳供给,满足“三农〞多层次的融资需求。同时,对投机性民间金融组织和以民间金融为幌子进行非法金融活动的要予以严厉打击。 (二)创新农村金融市场体系 推动以农村资金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为中心的改革,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逐步建立起更加广泛的金融市场,包括农村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并实现正式的农村信贷市场与非正式农村金融市场间的有机联系。推动农村资金拆借市场的发育,为农村信用社融通资金提供便利。鼓励金融创新,产品创新,为农村客户提供包括存贷款、证券融资、证券交易、财产担保、租赁、人寿和再保险和支付结算等中间业务在内的多样化金融工具,以适应多样化的农村金融需求。 (三)创新农村金融监管体系,尽早实现对农村信用社金融监管和行业管理的分设 随着人民银行和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分设,银行监管委员会将专职负责对农信社的监管工作;要积极推动成立信用社行业管理协会,实现行业自律管理的完善;要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长远规划;在监管体制设置上的问题,要加强基层监管力量,改变农村金融监管结构的“倒三角〞形态;要加强关于金融监管的立法工作,做到金融监管有法可依。 (四)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扶植力度,主要应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投入 政策投入主要表达在积极推动农村金融的立法工作,为农村金融的改革和开展奠定法律根底,对于支持“三农〞开展的农村信用社应当在税费方面给予适当的优惠,如减免营业税等,其政策边界应当优于商业性金融机构;推动对历史沉淀不良资产的清收转化工作,尤其是农行管理时期形成的不良贷款应当划转至农行,对于因保值储蓄导致的农信社挂帐损失应比照商业银行的政策予以补贴,为农村信用社减负上阵提供条件。 第8页 共8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