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伤寒
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九)
《伤寒杂病论卷第九》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①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②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③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
④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⑤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
⑥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
⑦本太阳病。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转属阳明也。
⑧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⑨伤寒三日。阳明脉大者。此为不传也。
⑩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鞕者。为阳明病也。
伤寒转属阳明者。其人濈然汗出也。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风。脉浮而缓。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鞕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阳明病。初欲食。小便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翕然如有热状。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小则愈。
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其人本虚。胃中冷故也。
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蟲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
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
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若咳者。其人必咽痛。不咳者。咽不痛。
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恼者。身必发黄。
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发黄。
阳明病。脉浮而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自汗出。
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嚥者。此必衄。
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差。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必大便鞕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鞕。当问其小便日幾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则知大便不久必出。所以然者。以小便数少。津液当还入胃。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
阳明证。心下鞕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阳明证。眼合色赤。不可攻之。攻之必发热。色黄者。小便不利也。
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方】甘草二两灸、芒硝半斤、大黄四两酒洗。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二物至一升,去渣,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温顿服之。
阳明病。脉实。虽汗出。而不恶热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鞕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者。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
【大承气汤方】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灸去皮、枳实五枚灸、芒硝三合。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渣,纳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渣,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小承气汤方】大黄四两酒洗、厚朴二两灸去皮、枳实三枚灸。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渣,分温再服,初服更衣者,停后服,不尔者,尽饮之。
阳明病潮热。大便微鞕者。可与大承气汤。不鞕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医护人员之。若不转失气者。此但初头鞕。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鞕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失气者。慎不可攻也。
阳明病。实则讝语。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直视。讝语。喘满者。。下利者。亦死。
阳明病。发汗多。若重发汗。以亡其阳。讝语。脉短者。死。脉自和者。不死。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讝语者。大承气汤主之(方见前)。
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鞕。鞕则讝语。小承气汤主之(方见前)。
阳明病。讝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方见前)。
阳明病。服承气汤后。不转失气。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阳明病。讝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鞕尔。宜大承气汤下之(方见前)。
阳明病。下血。讝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
阳明病。汗出。讝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实也。须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满。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津液越出。大便为难。表关节炎里实。久则讝语。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若发汗则讝语。遗尿。下之。则手足逆冷。额上出汗。若自汗者。宜白虎汤。自利者。宜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
【白虎汤方】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棉裏、甘草二两灸、粳米六合。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渣,温服一升,日三服。
【宜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方】葛根半斤、甘草二两灸、黄连三两、黄芩三两。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去渣,分温再服。
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絷絷汗出。大便难而讝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阳明病。脉浮而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讝语。若加温针。必忧惕。烦躁。不利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恼。舌上苔者。栀子豉汤主之。
【栀子豉汤方】栀子十四枚劈、香豉四合棉裏。右二叶,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取二升,去渣,纳香豉,更煮,取一升半,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快吐者,止后服。
阳明病。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方】知母六、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灸、粳米六合、人参三两。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渣,温服一升,日三服。
阳明病。脉浮。发热。渴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猪苓汤方】猪苓一两去皮、茯苓一两、泽泻一两、阿胶一两、滑石一两碎。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渣,纳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阳明病。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四逆汤方】甘草二两灸、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尖破八片、人参二两。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渣,分温二服。
阳明病。胃中虚冷。不能食者。不可与水饮之。饮则必哕。
阳明病。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衄。
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恼。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方见前)。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肋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方】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甘草二两灸、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渣,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阳明病。肋下鞕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也(方见前)。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肋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能。鼻干不得涕。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小柴胡汤见前)。
【麻黄汤方】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灸、杏仁七十个去皮尖。右四味,以水九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沬,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渣,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喝粥,余如桂枝汤法将息。
动作头痛。短气。有潮热者。属阳明也。白蜜煎主之。
【白蜜煎方】人参一两、地黄六两、麻仁一升、白蜜八合。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三味,取五升,去渣,纳蜜,再煎一二沸,每服一升,日三服。
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便难鞕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王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蜜煎导方】食蜜七合。右一味,纳铜器中,微火煎之。稍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著,可丸时,并手捻作挺,令头锐,大如指。长一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鞕,纳谷道中,以手紧抱,欲大便时乃去之。
【猪胆汁方】大猪胆一枚。右一味,泄汁,和醋少许,灌谷道中,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甚多。
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桂枝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灸、大枣十二枚劈。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须臾啜热粥一升,以助药力,覆取微似汗。
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方见前)。
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齐头而远。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汤方】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劈、大黄二两去皮。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纳二味,煮取三升,去渣,分温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病减,黄从小便去也。
阳明病。其人善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善忘。虽鞕。大便反易。其色必黑。宜抵当汤下之。
【宜抵当汤方】水蛭三十个、蝱蟲三十个去翅足、大黄三两酒洗、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不下更服。
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恼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大便初鞕后溏者。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瘧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大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方见前)。
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息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小半夏汤主之。
【吴茱萸汤方】吴茱萸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切、大枣十二枚劈。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渣,分温服七合,日三服。
【小半夏汤方】半夏一升、生姜半斤。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去渣,分温再服。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如其未下。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慢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鞕。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以法救之。渴而饮水多。小便不利者。宜五苓散。
【五苓散方】猪苓十八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桂枝半两去皮。右五味为散,白饮和服方寸匙,日三服,发黄者,加茵陈蒿十分。
脉阳微而汗出少者。为自和。汗出多者。为太过。阳脉实。因发其汗。出多者。亦为太过。太过者。为阳绝於里。亡津液。大便因鞕也。
脉浮而芤。浮为阳。芤为阴。浮芤相搏。胃气生热。其阳则绝。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数相搏。大便则鞕。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麻子仁丸方】麻子仁二升、芍药半斤、枳实半斤灸、大黄一斤去皮、厚朴一只灸、杏仁一斤去皮尖。右六味,蜜为丸,强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
太阳病二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阳明也。调胃承气汤主之(方见前)。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