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我县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与构建新农村现状与对策.docx
下载文档

ID:1145164

大小:20.30KB

页数:8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我县 推进 扶贫开发 构建 新农村 现状 对策
我县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与构建新农村现状与对策 xx县是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的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国土面积2189.88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137个村(居)委会,202343个自然村,总人口37.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94.75%。到2023年底,按新的脱贫标准,全县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还有15.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0.5%。由于受历史、地理和自然资源等诸多因素的制约,xx县贫困村的人居环境条件差,根底设施滞后,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难度较大,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难点和重点。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抢抓机遇,着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加快贫困村建设步伐,构建和谐新农村。 一、xx县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与构建新农村现状 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启动以后,xx县深化县情认识,分析贫困原因,找准扶贫的切入点,对贫困村采取以整村推进为主的扶贫开发方式,使贫困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村容村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整村推进扶贫方式已成为xx扶贫开发的新亮点和构建和谐文明新农村的好抓手。 (一)整村推进规划符合新农村建设。xx县围绕农民增收、根底设施、生产开发、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内容,对贫困村进行了总体规划,为建设新农村指明了方向。在2023年完成55个重点村整村推进的根底上,正组织实施第一轮整村推进27个贫困村,建设内容均突出根底设施、产业开发、农民增收、科技培训、社会事业,既有助农增收的短平快工程,又有配套实施根底设施、种养业产业建设等富民富乡工程。 (二)整村推进为建设新农村注入了活力。在整村推进规划和工程实施过程中,充分表达了群众参与扶贫的理念,广阔群众在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过程中,表现出高涨的热情和积极性,为建设新农村奠定了较好的群众根底。2023年,xx县创新扶贫思路,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整合资金〞的工作原那么,全面实施了以整村推进为主体的扶贫开发,取得较好的成效。全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4000多万元,实施了55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改造了3651户安居房,培植了一批养殖业,直接受益人口达3.9万人。通过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全县贫困村道路、卫生路面、饮水、用电、上学、就医等根底设施明显改善,村容村貌得到改观,产业开展不断状大,2023年,整村推进村人均纯收入到达1564元,解决3.2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三)社会帮扶为建设新农村形成了合力。国家、省、州、县和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贫困地区,上海对口帮扶、中信公司定点联系帮扶等为xx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开展机遇。2023年,上海、中信、省发改委、州属24个部门及县属87个单位围绕所挂钩贫困村的困难实际,充分发挥部门优势,积极为贫困乡村谋划开展。全年累计投入帮扶资金790万元,引进资金2185万元,上工程31个。 (四)整村推进使群众思想观念不断改变。通过实施整村推进,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商品观念、市场观念、科技观念日益增强。通过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贫困村的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公益事业进一步开展,群众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不断增强。民主意识和文明意识日益增强,干群关系得到改善,村级班子得到加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现象已在贫困村里蔚然成风,社会稳定的基石进一步得到了夯实。 二、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xx县通过“七七〞扶贫攻坚和新阶段扶贫开发以后的稳固,全县的贫困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但由于xx县境内自然条件恶劣,产业结构单一,乡镇之间开展不平衡,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贫困状态。与全州其他县市相比,xx一方面肩负着解决贫困人口温饱的重负,另一方面存在着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压力,与兴旺地区区域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一)全县贫困人口比例偏高。2023年,全县贫困人口还有15.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0.5%,其中人均收入668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还有8.7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3%;668元—924元低收入贫困人口6.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8%,分别比全省、全州平均基数还高。 (二)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恶劣。xx的贫困村大局部地处偏僻,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农业根底设施系统脆弱,交通、通讯、饮水、用电等生产生活条件相对滞后。目前,全县还有6个村委会560个自然村没有通公路,50个村委会没有完小,270个自然村没有通自来水,37个自然村不通电,16万贫困人口饮水较困难,因病因灾返贫的状况依然存在,特困户中8151户36981人需实施易地搬迁扶贫。 (三)扶贫资金投入缺乏。近几年,虽国家每年投入xx的扶贫资金约2022万元,但离国家要求的每个贫困村扶贫期内必须投入20230万元的标准差距较大,离贫困村的实际需要相差更远,加之县乡财政较困难,支持开展的配套资金和农民自我投入极为有限。 (四)贫困农民综合素质偏低。由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较深,贫困村农户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文盲率较高。有相当一局部农户思想保守,观念落后,难以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和应用农村实用技术的能力弱。 三、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与建设新农村的几点建议 根据县委提出的“三围、四带、六培植〞的开展战略和新阶段扶贫工作的主要任务“一个瞄准、三大重点〞(即:“一个瞄准〞是紧紧瞄准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三大重点〞是:一是整村推进为切入点,努力改变生产生活条件;二是以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为切入点,努力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三是以产业化扶贫为切入点,带动贫困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开展活力),结合xx实际,应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努力加快新农村建设。 (一)抓根底设施,改善人居环境。积极争取工程资金,继续加大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把群众最关心的生产生活根底设施建设作为整村推进的首要任务来抓。一是切实加强领导。县级成立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整村推进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工程乡镇成立以乡镇长任组长的工程实施领导小组,实行乡属部门挂钩联系村和指定专人蹲点包村扶贫负责制。二是发动群众参与。充分尊重民意,发动和组织当地干部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挥群众在工程建设、质量监督、资金使用中的作用。三是整合各类扶贫资金。加大工程资金投入力度,充分整合水利、林业、农业、卫生等扶贫资金,发挥出更大工程效益。四是加大社会帮扶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落实挂钩帮扶部门。兴修和改造一批村级公路、硬化卫生路面、人畜饮水、沼气等工程。到202223年,力争使每个整村推进村都有卫生室、卫生路、用上电、饮上水、能上学等,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二)抓产业开展,增加农民收入。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生产基地、培育龙头企业、实行规模经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作为抓好整村推进,消除贫困,建设新农村的重要目标和要求,力争做到村有骨干产业、户有增收工程。一是扶持龙头企业。进一步放宽扶贫优惠政策,大力扶持红泰糖业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促进全县甘蔗、木薯、红薯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快速开展,吸收贫困人口就业,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二是科学布局抓基地。结合xx县的实际,在贫困村重点抓好以种植和养殖为主的产业基地建设。在高山区重点抓林下经济,开展茶叶、草果、花椒和养殖;在半山区开展特色经济林果;在河谷地带开展高效农业。三是围绕市场抓特色。通过近几年的努力,xx县已成功打造了“梯田秀峰〞、“xx真香〞等品牌茶叶及“梯田牌〞牛肉干巴、哈尼豆豉、梯田香米等知名农产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区无公害绿色品牌。在整村推进中,要依托品牌,整合资源,结合贫困村实际,引导和扶持贫困户围绕市场需求,开展无公害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占有率,增加农民收入。 (三)抓贫困人口培训,增强综合素质。加大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加速劳动力转移。充分利用xx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XX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和各乡镇农业技术培训学校,认真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使每个乡镇每年培训不低于4600人次,力争全县每年培训贫困农民70000人次,让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每年培训劳务输出20220人次,转移劳动力15000人次,实现劳务创收上千万元。 (四)抓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基层组织处于农村各项工作的前沿阵地,既是扶贫开发的具体贯彻者和实施者,又是党同群众联系的纽带。一是选好村支两委班子,做到能人治村,使村级班子成为经济社会开展中的战斗堡垒;二是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完善村规民约,保证村民自治;三是制定和执行工程资金管理方法,严格管理,增强公开性和透明性,接受群众的监督。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中的作用。 (五)争扶贫开发政策,加大部门参与力度。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积极争取扶贫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一是积极努力争取中央、省、州等上级有关部门到xx开展对口帮扶。二是进一步落实定点帮扶任务,建立“群众不脱贫,扶贫不脱钩〞的定点帮扶长效机制,鼓励帮扶单位采取“单位投、干部集、多方筹〞的融资方法,加大对定点帮扶村的资金投入。三是充分整合以工代赈、农业、水利、林业、信贷等社会资源,重点向贫困村倾斜,形成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第8页 共8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