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工匠精神重塑教师职业道德.docx
下载文档

ID:114507

大小:19.74KB

页数:3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2-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工匠 精神 重塑 教师职业 道德
以工匠精神重塑教师职业道德 工匠精神是什么 工匠精神,是生产、设计者在技艺和流程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以质量和品质记得行业领先消费者依赖的精神。工匠精神体现了一种踏实专注的气质,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钻劲背后,是对品牌和口碑的敬畏之心。 为什么要用工匠精神重塑教师职业道德 如果看待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意义 工匠精神是新时代赋予教师职业新的使命。创新 工匠精神是新时代教师不断书写职业的本色 利刀平 工匠精神是新时代教师实现个人成长的追求 人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 中国梦 怎么用工匠精神 当前中小学教师师德行为失范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   今年以来,媒体不断披露的教师师德师风失范行为的事件和问题,它不仅仅是单纯表现为学校管理问题,而是我们中小学教师师德行为失范师风严重滑坡的大暴露。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道德生活的嬗变,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部分城市中小学教师身上出现了厌岗怠业、为师不廉、非人道对待学生等形形色色的道德失范现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失范,不仅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教学人际关系恶化和消极教学氛围的出现,还直接导致教师形象的丑化,教师在学生面前因职业崇高所带来的那种“文化威信”和“神圣形象”日益丧失,进而影响到教育目标的实现和社会良好道德风气的形成。据调查,目前,一些地方中小学校教师师德师风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引起学生和家长的不满和社会的严重关注,必须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教师师德失范行为的突出表现  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问题;意志消沉、敬业精神不强的问题;参与赌博的问题;讥讽、歧视、侮辱差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问题;违规违纪的问题;个人享乐主义思想正在抬头的问题;随意加重学生负担的问题;私自在校外有偿兼课兼职、搞有偿家教或节假日补课向学生收费的问题;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及其它商品,以教谋私的问题;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违背学术规范,侵占他人劳动成果的问题;语言不规范,举止不文明、酗酒的问题;课堂上严重违反政治纪律,散布不满情绪、损害国家声誉言论的问题;对学生性骚扰乃至发生强奸学生问题;利用招生、推荐就业、过年过节等机会索要收受学生财物问题。还有的教师假借家访之名,向学生及其家长索要钱物,接受家长吃请的问题。还有诸如被人们指责的事业心不强、育人意识不强、奉献精神不够、竞争意识不强、师表观念淡薄等等问题……。这些有悖师德的状况令人触目惊心,我们不得不全面的审视目前的师德状况。 二、教师师德失范行为的原因分析 1、师德建设滞后。忽视师德建设,这是造成当今师德滑坡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原因。长期以来,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过分关注教师业务素质发展的偏颇,使得师资培训的主题被定格在业务素质的提升上。我们提出“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很多年了,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应试教育还是占主流,从学校评先评优、教师晋升职称、绩效考核评定等等方面还是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重要的筹码,所以各个学校都把提高升学率、提升学校知名度放在了首位,而把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成为了一句空口号,从而导致师德师风滑坡,师德师风沾上了铜臭,教师职业道德水准下降。 2、社会环境影响。目前,我国正在经历经济转型,拜金主义、利已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渗透到社会每一个角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以权谋私,经济领域中的见利忘义,人际交往中的互相利用,伴随而来的是人们道德素质的变化,种种不良的社会现象给教师职业道德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也使教师队伍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人们急攻近利的思想日益凹现,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利益至上的观念充斥着人们的头脑,传统的道德至上观念受到怀疑,教师拜金主义和价值观念偏向,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受到冲击,工作责任感下降,也使一些教师忘记了育人,也忘记了作为“学生道德的引路人”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道德的人产生于不道德的社会”,教师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人,在这种不良风气的裹挟下,部分教师也会随波逐流,慢慢放弃自己的道德坚守。 3、学校管理松檞。学校管理缺乏深层次,学校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措施不落实,对教师的培训侧重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轻视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特别是对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缺乏正确积极的引导、监督和培养。同时学校也缺乏民主监督,现在的学校和政府机关一样,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只对上级主管机关负责,而不必对教师负责,校长的权力不受监督。 4、制度约束乏力。在反腐倡廉方面虽然多年来我们的各级各类学校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建立了一些规章制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教育的改革,一些学校迅猛发展,新的管理机制还没有形成,管理程序不够规范,使用环节还有漏洞,缺乏工作环节的节制,为腐败创造了条件。同时,大多数学校的领导者同时掌握着进人权、用人权、择校审批权、借读审批权等权力,一些领导者权力的集中,也为腐败创造了便利条件。 三、规范教师师德行为的几点建议 1、加强师德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要求:“各行各业都要有自己的职业良知,心中一点职业良知都没有,甚至连做人的良知都没有,那怎么可能做好工作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最高尚的教书育人的职业,理应最讲良心。在当前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情况下,中小学教师的师德教育要充分考虑其自身特点,贴近教师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关心他们的生活,解决他们的困难,切忌把师德教育变成空洞的道德说教。为此,要引导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以身立教;要激励教师积极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实力,以便在岗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还要指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观、师生观、人才观和发展观,不断适应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师德教育要从关心、理解、体贴教师,即推己及人的角度进行教育和引导,将师德教育寓于教师的立身、立业之中,在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中增强师德教育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使教师真正认识到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立业之基,使师德教育化虚为实,收到实效。这样,广大教师对自己的工作、生活、学习的环境满意了,就会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来对待,道德的自我约束力自然就加强了,就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校园师德建设氛围。 2、规范管理制度。我国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主要强调自律,而缺乏有力的他律机制。这在有着明确的社会主导价值观念、道德理想高度统一的良序社会中对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行为或许还能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而在当今的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出现了价值取向多元化,缺乏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缺乏高度统一的社会道德理想,人们处于“观念混变”状态,势必造成道德良心淡化,社会成员的道德自律能力降低,从而引发大量道德失范行为。在这种社会状态之下,强有力的他律机制即道德赏罚机制,才能有效地控制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行为。为此,我们要严格执行统一规范严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对模范遵守《准则》的教师和职业道德建设成绩显著的提出奖励,对师德师风失范行为要实行严厉惩处。要划定“师德红线”,实行“一票否决”,制定“终身禁教”标准。对校(园)内发生违反《准则》的情况不及时处理,或推诿隐瞒,造成严重后果或不良影响的,按组织人事管理权限追究学校负责人责任。要形成强大的外部压力,使教师规避失范行为。 3、社会综合治理。提高学生和家长的维权意识,增加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行为实施的行为性成本,也是控制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有效方法。教师职业行为的实施对象,是教师职业行为实施的重要制约因素,这一点恐怕为许多人所忽视。要加强社会监督,要提高学生和家长的维权意识和能力,要增加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行为实施的行为性成本,这对控制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行为是十分有效的方法。要实现对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行为实施有效的控制,就必须提高失范行为的成本。对实际失范行为的各种惩罚措施,就是提高其物质性成本和心理惩处成本。行为性成本,即失范行为实施时所付出的行为代价,也就是实施的难度。因此,提高学生和家长的维权意识和能力是控制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有效屏障。  而涂尔干则把“失范”说成“与道德规范不一致的社会现象。”现行社会学著作普遍将其定义为:“是指社会群体或个体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主要是指对社会发展和进步有负面作用的破坏性越轨行为。”[4]可见失范是相对于社会规范而言,社会规范是人们在改造社会的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性行为模式。它一方面是对人们社会行为和社会相互关系基本要求的概话,另一方面,它是通过某种习俗、传统方式固定下来或由国家及社会组织认可,构成一定社会普遍遵循的行为的准则。根据控制手段和产生的历史顺序,社会规范可划分为习俗规范、道德规范,宗教规范、纪律规范、法律规范。 2、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同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规范是对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形成道德关系的概括和反映。道德规范从一部分习俗规范变化而来,以信念、习惯和内心情感等内在的因素为基础,以善与恶、诚实与虚伪、荣誉与耻辱等观念为评价尺度,在舆论和教育等控制下发挥作用。 职业道德是指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活动现象、道德意识现象和道德规范现象。是道德活动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化。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和概括。傅维利主编《师德读本》认为教师职业道德应分为“师道”和“师德”,师道是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总体道德要求,具有外在性、统一性和强制性特征;师德是已内化到教师个体心理结构中,实际制约教师个体职业行为的心理品质,具有内在性、自觉性和个体性特征。[5]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职业道德态度、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约定俗成及明确规定的标准,是根据道德原则调整教育过程中各种利益关系、判断教师行为是非善恶的具体道德标准,是对教育专业行为的具体要求。3、教师职业道德失范 据目前所掌握的文献资料,未见学术界关于“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明确定义,根据以上对“失范”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失范应该定义为:教师群体或个体偏离或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