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依法执政与实施依法治国经验交流.docx
下载文档

ID:1144112

大小:21.42KB

页数:10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依法 执政 实施 依法治国 经验 交流
依法执政与实施依法治国经验交流 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执政党必须依法执政,并把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崭新课题的重要内容。 xx同志继而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指出。“改革开展稳定的任务越是繁重,越要增强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自觉性和坚决性,越要注重维护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依法处理和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引导和标准各种社会行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有利的法制保证。〞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强调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依法治国、依法执政是执政党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 由于我国专制人治历史传统、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以党代国〞思想的残留以及执政经验缺乏等原因,共产党在执政初期不是依照法律,而是采用政策、政治运动和高度集权等方式执政,曾出现“用政策代替法律——政策至上,全民学两报一刊——社论至上,落实最新指示不过夜——最高指示至上〞的不正常现象。共产党不实行依法执政,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巨大挫折,如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苏联的解体、东欧的巨变等。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善于从成功中总结经验,从失败中总结教训,把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深刻总结了建国以来,特别是十年“文化大革命〞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了“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这一科学论断,开始了富有重大意义的从人治向法治进程的重大转变。1982年党的十二大修改的党章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在党章中首次明确规定了政党运行法律化的原那么,这突出表现在dxp同志强调的加强党的制度建设这个问题上,“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等论断,充分说明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制度建设的核心就是要实现在“法治〞治党理念要求下的以制度治党,最终实现彻底铲除和克服人治“治党〞现象,摒弃“人治〞治党模式,建立和完善“法治〞治党机制。经过二十多年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艰辛探索,以jzm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dxp同志的法制事业再次推向前进。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治理国家的方略写入党章,并载入宪法,进一步明确地把治理国家的方式由“人治〞转向了“法治〞,这标志着党的“法治〞理论的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十六大修改的新党章再次强调“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这一原那么。党的十六大报告中,jzm同志面对当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高瞻远瞩地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这一重要而又深远的课题,把党的依法执政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要求,开拓了“法治〞治党的又一新航程。依法治国、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执政过程中艰辛探索出的一条治国的根本规律,亦是新世纪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二、依法治国与坚持党的领导的辩证统一 (一)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辩证统一关系 首先,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突出法治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更不是要取消党的领导。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是依法治国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推动者,而不是阻碍者。第一,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决定着依法治国的方向和进程。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但人民要党来代表和组织,才能保证法制顺利有效地推进,防止无政府状态。 第二,依法治国是为了维护人民的权利和利益,而人民的权利和利益要由党来集中、提炼和表达。第三,党的理论、主张和政策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依据和灵魂。社会主义法制是党的理论、主张和政策的制度化和具体化,表达党的意志、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的高度一致。因此,在依法治国的整个进程中,始终要坚持党的领导。 其次,依法治国需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历史任务,是一项面向新世纪的伟大工程,它涉及各条战线各级组织的体制、机制、组织机构、人事制度和人的问题,情况复杂,困难较大。这样的伟大工程无疑需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需要广阔的干部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有方案地进行,需要广阔干部群众同心协力,脚踏实地地一步步前进。 (二)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统一的根底是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实行民主政治,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奋斗目标,是党领导的本质所在。事实说明,开展民主必须同健全法制紧密结合,依法规定民主的内容、程序和方法,使民主制度化、标准化和程序化,确保民主原那么的落实。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是有区别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反映的是全体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整个法律体系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开展的根底上,是为稳固和开展公有制经济效劳的。我国的政治体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必然追求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就决定了依法治国只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依法治国,并且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根底上的。 党的十五大强调,开展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并将依法治国确定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保障。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实际上指出党的领导的本质就在于执政为民。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都是为了开展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开展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依法治国是开展人民民主的根本途径,jzm同志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广阔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统一的关键在于依法执政 实现依法治国与坚持党的领导的统一,关键在于党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的转变。党领导方式的转变总的来说要做到两个统一,即坚持党的领导与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统一;坚持党的领导与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统一,这是我国宪法确定的。做到第一个统一,即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这一人民主权原那么是党的领导的前提和归宿,因为共产党是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所以党的领导是为了实现这一原那么,并且只有党的领导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一原那么;做到第二个统一,是因为党处于领导地位,主要靠自律很容易出现专断和偏差,因此,党领导人民制定法律,把人民的意志用国家的意志表现出来,但党的一切活动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本身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地位的客观要求和具体表达坚持党的政治领导,一个根本的方面就是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成为全体人们共同遵守的法律标准。实行依法治国,不是削弱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具体来说,就是党要建立民主、科学的执政方式,即依法执政。 三、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依法治国的核心内涵是使法律在政治和社会中至高无上。任何人和组织都不得超越法律之上。它既是一种坚持“法律的统治而非人的统治〞的治国方略,又是“一种应当通过国家宪政安排使之得以实现的政治思想〞。社会主义法律是由党领导人民制定的,但它一经国家权力机关通过,就具有普遍法律约束力。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置于法律之下,而且更应该遵守宪法和法律,做到依法执政。党依法执政是法治国家的根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 依法治国首先要求共产党依法执政。执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集中表达,是治国的关键。同时,党的执政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进行。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党的意志、人民的意志和国家意志的统一表达。党的方针政策是我们各项工作的指针,凡经过实践证明是成熟的、成功的和正确的,就应该上升为国家法律,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党的十五大通过的党章也明确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必须保证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协调一致地工作。〞宪法和法律只有得到执政党的遵守,才能进而得到整个社会的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只有在执政党中树立起来,才能进而在整个社会树立起来。可见,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根底。 只有党依法执政,才能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促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依法执政是表达党的先进性、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和表达。党是工人阶级和全国人民的先锋队,是“三个代表〞的表达者和实践者。党的先进性的本质在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领导职责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是领导和支持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领导与执政的最根本的合法根底是根植于民,为民谋利,受到人民的信赖和拥护。实践证明,党要代表和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可靠的途径就是严格遵循以民主性、科学性和稳定性相统一为根本特征的宪法和法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就要求党依法执政,支持和尊重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力。这样,党依法执政才能永葆先进性和生命力,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改善党的建设,不断把依法治国推向前进。 四、依法治国为依法执政提供制度和理念上的保证 法律是最高的非人格化权威,法律的根本精神是法律的统治。在实际生活中,尽管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处理,都要由具体的人来进行,但是,问题的实质在法治精神的制度安排。 (一)实行依法治国,从制度上保证依法执政实施依法治国战略,可以使作为实际统治者的个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法定的规那么和程序去实施统治 实现党的领导行为标准化,必然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自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一是要依法决策。无论是决策目标还是决策方案和决策程序,都不能与法律相抵触,都必须严格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就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国家法律的关系而言,法律与政策相比,更具有权威性、长期性和稳定性。 对于广阔人民来讲,政策只能起引导作用,一般不具有强制性,而法律那么不同,它是依靠国家的强制力来保障实施的。因此,我们党在领导人民立法和执法的过程中,必须克服重政策、轻法律的思想,确立宪法和法律高于政策的思想,养成不仅按党的政策办事、更要按照法律办事的习惯。二是要依法行使权力。领导者行使职能必须严格依照法律的授权进行,不得越权,不得专权,更不得把职权作为特权,凌驾于法律之上,以权乱法,以权代法。 (二)树立“法治〞理念,为依法执政提供必要的理念支持 “法治〞作为“人治〞相对立的治国方式,其科学内涵不仅指法律制度和依法办事这种外在形式本身,它更注重的是一种法的内在精神理念,“法治〞要求的是渗透到法的实体和程序上的一种特定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原那么。因此,“法治〞不能单纯看作是一种治国的方略,还应看到是一种视法为最高权威并追求法的合理性理念、文化和价值,这样才能真正把握法治理念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可见,中国共产党要依法执政,仅“有法〞和“依法〞这种外在形式是不够的,还要求党内全体成员树立坚决的依法治党、依法执政的理念。法律权威是与人们对法律的接受相联系的,来源于人们对法律的普遍信仰。因此,理念不是外在的形式,而是人们思想上的一种认同感和归宿感。当前,党内有不少人法治的理念、意识相当匮乏,不习惯受制于法律的约束,人治和专制思想还相当严重,这是制约党依法执政的理念障碍。 树立法治理念,崇尚法律的权威和至上性,是实现依法执政的一个重要保障。法治与人治的根本区别在于当个人的意愿与法律的规定不一致时,是“法大于人〞还是“人大于法〞,即法律是否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问题。“人治〞提倡圣君贤人的道德教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