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doc
下载文档

ID:114377

大小:30.50KB

页数:4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2-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五脏六腑 生理功能
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 一、五脏的生理功能 1、心: (1)心主血脉; (2)心主神明; (3)心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 (4)喜为心志,汗为心液。 2、肺: (1)肺主气,司呼吸; (2)肺主宣发肃降; (3)肺主通调水道; (4)肺朝百脉,主治节; (5)肺主声,开窍于鼻; (6)肺合皮,其华在毛; (7)忧悲为肺志,涕为肺液。 3、脾: (1)脾主运化:脾主运化水谷,脾主运化水液; (2)脾主统血; (3)脾合肉,主四肢; (4)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5)思为脾志,涎为脾液。 (6)脾的生理特性:脾主生清,喜燥恶湿。 4、肝: (1)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调畅气机,促进脾胃的纳化和胆汁的排泄功能,促进血液的运行合津液的代谢,调畅任督二脉。 (2)肝藏血; (3)肝合筋,其华在爪; (4)怒为肝志,肝开窍于目; (5)肝的生理特性:肝为刚脏;肝性喜条达,恶抑郁。 5、肾: (1)肾藏精: ①肾藏先天之精:它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先天之精与生俱来,藏于肾。 ②肾藏后天之精:是由后天之本脾胃运化产生的水谷精微,后天之精充盛注入于肾,与先天之精结合,转化为肾精。 (2)肾主水:人体水液代谢与肺、脾、肝三脏有关。 (3)肾主纳气; (4)肾主骨、生髓、通脑、齿为骨之余; (5)其华在发; (6)肾开窍于耳和前后二阴; (7)恐为肾志、唾为肾液。 ...... 二、六腑的生理功能 1、胆:贮藏和排泄胆汁,胆主决断。 2、胃:为主受纳和腐熟水谷,胃的生理特性(胃气主降,胃喜润恶燥) 3、小肠:主受盛和化物,分别清浊。 4、大肠:传化糟粕。 5、膀胱:贮存和排泄尿液。 6、三焦:通行元气、总司人体气化和运行水液。 ...... 三、奇恒之腑 1、概念:奇,异也;恒,常也。不同于六腑的六个器官的总称,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2、脑的生理功能:主精神活动,主感觉运动。 3、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主月经、主孕育胎儿。 一、什么是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12个时辰是对应人体12条经络的。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养生和用药都有很大的益处。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表12 气血流注十二经时辰表(点击观看动画) 经脉 胆 肺 大肠 胃 脾 时辰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时间 23-1 1-3 3-5 5-7 7-9 9-11 经脉 心 小肠 膀胱 肾 心包 三焦 时辰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时间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神与形的辨证 中医理论中以五脏为中心的神与形辨证观,是指导人们日常情志调整、防病祛疾、强身壮体、养生益寿的重要内容,也是用临床医学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 五脏有形:心、肺、肝、脾、肾。 五脏有神:喜、悲、怒、思、惊。 五脏之形身内藏,中医辨证称藏象, 五脏之神本五形,五脏五志两相承。 神中杂有七情在,喜怒忧思悲恐惊, 藏象复杂多数变,五脏调整是内因。 喜极伤心 心为君主官,人神藏其间, 寄在血脉中,周身都照看, 常乐神自喜,喜过伤心田, 乐极生悲过,全由心掌握。 悲极伤肺 肺主全身气,气血紧相偎, 神领气血游,经络为通途, 心宽肺肃宣,只怕悲事多, 悲极伤肺气,遇事顺变过。 怒极伤肝 肝导血畅行,喜柔惧烈性, 主筋运气力,阳刚显志气, 常悦肝气舒,筋柔气血足, 怒极伤肝形,损体又伤神。 思极伤脾 脾气宜温和,最忌忧愁多, 水谷精成血,全赖脾化生, 脾安肌肉健,形神两得全, 思极脾受损,累及后天本。 恐极伤肾 肾为先天本,元气系一生, 生命诚可贵,贵在护肾精, 肾髓上注脑,主骨壮身行, 恐极易伤肾,护肾明智人。 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整体。七情六欲,人皆有之,正常的精神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异常的精神活动,可使情绪失控而导致五脏不和转而致使五志失常;引起人体内阴阳失衡,气血不和或逆乱妄行,从而诱发百病丛生或促人早衰甚至寿损。故养生者,应注意情志调摄,认识和理解五脏之形与神的辨证关系。是医者,更应把握藏象辨证之精要,以五脏为中心调整相互间协调有序的自然关系,维系和谐的生命整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