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积极
创新
新农村
建设
推进
方式
积极创新新农村建设推进方式
近年来,XX县区按照“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充分利用物质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地理优势等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探索了“产业引领型、移民安置型、生态旅游型、扶贫开发型〞等几种新农村建设模式,并成功培育了一批先进典型示范村。
1、产业引领型:增强优势农业,建设特色新村
XX县区是农业大县,农民占全县人口的80%,我县紧紧抓住特色农业,突出优势、突出重点、突出特色,加大“一村一品〞开展力度,通过开展壮大特色产业培植产业新村。通过“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培育,全县建成特色农业基地70万亩,特色产业专业新村65个。每个村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在推进特色新村建设中我们坚持做好“推、带、促〞三篇文章。一是政策推动。出台支持特色专业村建设政策,在人力、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近年来,全县每年用于扶持特色产业村各项资金上千万元,在政策上支持,在资金上投入;二是典型带动。为了抓好特色产业新村建设,通过积极支持,全县涌现出了一批特色产业新村:杨溪镇刘湾柑桔专业村,胡家营镇土地沟桑蚕专业村,青山镇九里岗茶叶专业村、全村农民仅茶叶一项年纯收入近万元;三是根底设施建设促动。为了切实把特色专业村建设工作做实、做精,我县把大量产业建设配套工程放到产业村中,支持改善农村根底设施条件。近年来,全县累计向20个重点特色村投入资金超过3000万元,对村级水、电、路、沼和村庄环境等根底设施进行改造升级。
2、移民安置型:通过实施重点工程,建设移民新村
XX县区是南水北调中线、郧房高速、十白高速等工程移民安置大县,全县规划安置移民涉9500多户安置人口2500多人,其中需要搬迁集中安置5000多户。为了把各类移民安置工作做好做出特色,XX县区坚持把移民安置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实行“一个集中、二种机制、三个把关、四个统
一、四个结合〞的建设机制,即:对搬迁移民实行集中安置,实行县领导联系村、县直单位一线督办机制,严把建筑材料、工程质量、施工平安、时间节点关,统一规划社区房型、统一工程队施工、统一根底设施配套、统一四周绿化,现实与长远相结合、规划设计与新农村建求相结合、新农村建设与移民内安的资源配置相结合、群众参与和重点引导相结合。共规划南水北调移民集中安置点79个,其中:500人的中型点13个、800人的大型点4个、202300人以上特大型点2个。通过对柳陂镇舒家沟、刘家桥,谭家湾镇十方院,青曲镇董家湾、曲远河店、巷子口等示范安置创立,白桑关镇白桑关村、鲍峡镇姚家湾村等十白、郧房高速集中安置创立,成功打造了一批“山上花果园,居住生态园,田间特色园,集镇工业园,一个山洼一片景,一处农舍一片园,整齐的房屋,优美的庭院,整洁的街道,便捷的交通,文明的乡风〞的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
3、生态旅游型:发挥区位优势,建设生态休闲观光村
自然造就的青山绿水,人工营造的生态家园,都是现代人的最爱。为适XX县区生活需要,开展观光农业、乡村休闲,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新兴模式。XX县区樱桃沟村地处“郧十〞结合部,属典型的城郊村。近年来,借助全县“一区两带〞综合开发战略实施,全村大种水果,山林果林逐渐连绵成片,山清水秀成为生态家园。在县政府扶持下,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现已拥有家居与旅店合一的“农家乐〞
13户,初步形成集吃、住、游、采、购、娱为一体的新兴生态旅游开展模式。在推进生态旅游新村建设中我们狠抓了“五改一建两提高〞建设,并逐步实现“五化〞。即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建好沼气池,提高村级组织战斗力、提高农村文明程序,实现农户庭园美化、经济结构优化、农民增收多样化、村组道路标准化、农民生活城镇化。通过多年不懈努力,全县嬉建成生态旅游新村12个。在这些村,呈现出农村环境面貌大改善,农村产业结构大调整,农民文明素养大提高,基层组织建设大加强的局面。
4、扶贫开发型:实施搬迁安置,建设扶贫新村
XX县区坚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实现脱贫为目标,连续4年把扶贫搬迁作为全县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创新机制,扎实推进,成效十清楚显。十一o五年期间,全县共落实扶贫搬迁2458户2023325人。在推进扶贫安置工作中,我县精心组织、全面发动,积极探索创新安置方法,提倡梯度搬迁、插花搬迁和外迁安置等方式,同时兼顾集中搬迁,以示范试点引导带动。确保迁移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如典型的贫困户——鲍峡镇东沟村村民赵国信,曾住在红山林场半山腰,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娶不到媳妇,通过国家扶贫搬迁政策,梯度搬迁到公路边,如今媳妇也娶了,还有了发家致富的小加工工程。安阳镇冷水庙村地处偏远、自然条件恶劣,该村抢抓整村推进重点村建设的机遇,鼓励农户利用投亲靠友的方式外迁。目前已有8户33人通过投亲靠友,摆脱了贫困。青曲镇洪门铺、南化塘镇黄柿坪等一批扶贫搬迁亮点突出,特色明显,带动能力强,彰显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风貌。
5、园区驱动型:培育产业集群,开展工业经济兴村
近年来,XX县区充分发挥XX市郊的区位优势,大力开展汽配、农产品等加工产业集群,稳步推进产业园区开发。重点从“产业、工程、根底〞三个方面抓好起,做大园区,做强经济,增强带动新农村建设能力。一是做大产业。依托全县资源优势和已形成的产业平台,重点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兼顾开展附加值高、休闲观光工程和农产品加工流通领域的关联产业;二是做足工程。进一步强化招商引企,提高园区准入门槛,重点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工程入园开发建设,实现高新技术工程聚集园区,创造品牌形象和规模效应;三是做强根底。重点强抓园区根底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拉动周边路网、商贸、城镇化等建设,把园区建成重要的加工集散地、商贸中心和就业基地。通过园区建设与开展,园区自身优势得到良好开展,到达产业优势明显、配套功能齐全、根底设施完备,技术资金人才保障有力,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坚强后盾。拉动了地方经济开展。目前全县已初步建成三大产业集群或园区:谭家湾镇建成了与中国二汽相配配套的汽配加工产业集群,县经济开发区建成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园区,谭山镇建成以大理石加工为主的石材加工园区(石材城),通过园区精深加工产业开展和辐射带动功能开发建设,相继带动了谭家湾村等四个村的快速开展,村民转变成为企业工人,实现了传统农村向工业新村的转变。
第5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