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凸显
生成
提高
效益
凸显“学〞的生成,提高“学〞的效益
张玉平
:学生的学依赖于自身思考的深度。本文以一年级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口算)为课例,通过立足“学〞的需要、凸现“學〞的生成、提高“学〞的效益三个方面阐述了笔者对本课的思考与实践,最终实现让学生能真切地“学〞的愿景。
关键词:需要 生成 效益
一年级的数学课已经是20多年没上了。当接到一年级教研组的邀请很是纠结一番,最终选定了计算教学的内容。因为一是一年级学习内容中大局部与计算有关,二是在现行的教学中对根底的计算教学偏重结果,无视过程的现象较为严重。针对计算教学唯结果的做法,张天孝教授认为,在数学课程改革中,应对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重新进行定位,主要有几点:一是计算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二是把它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局部,把计算与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三是计算教学不再是唯一的按标准程序计算的训练,应提倡算法多样化,重视计算策略灵活性与创新性的训练;四是计算不再是以“笔算为重点〞,而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运算方式解决问题,加强口算,重视估算,引进计算器。但是计算机不能代替学生来思考,而思考的过程恰恰是开展学生能力的过程,这就是过程的价值。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立足“学〞的需要
看过很多教学设计,也听过许多的低年级的数学课,不少教师总是喜欢改编教材的情境,换上“喜羊羊〞“美羊羊〞等动物的情境,自认为这样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个人认为,在数学课上,适当的现实背景对于初学数学的小学生来说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或指导学生从现实背景中抽象出数学符号、数学概念、数学规律,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形成一些数学抽象的能力,增加一些数学素养。
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如下的环节:
1.请大家把书翻到第74页,看一看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答复相机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
2.请大家仔细观察教材情境图10秒钟,教师倒计时。
(1)学生合上书本回忆:情境图中有几位小朋友?分别是谁?他们又分别说了什么?
(2)根据学生答复出示:
条件一:小明有9张画片.。
条件二:小亮有24张画片。
条件三:小红有6张画片。
(3)算式9+6求的是什么问题?你还能提出像这样列式计算的问题吗?
(4)问题一: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问题二:小亮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3.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列出算式并尝试解决,和同学交流计算方法。
我们真的惊叹学生有如此的记忆力,学生在短短的10秒钟内不仅记住了三个小朋友的名字,还记住了他们画片的数量。要知道在提问题前笔者的要求只是仔细看情境图,并没有明确的指向。但我们也可看到,还有不少学生面对问题不知所措,这倒不是学生兴趣不浓,而是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根本没有这种训练。而这种“裸情境〞通过这样的方式更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考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逐步抽象出情境中的数学问题。
二、凸现“学〞的生成
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探索的合作学习方式,现在又流行“深度学习〞,但是常识告诉我们,学习是一种复杂的行为。人的学习行为显然是生物界丰富多彩的学习现象中最高端、最复杂的,因为人的大脑的学习能力及潜能是难以详述的。所以,就学习当中的“操作〞和“讨论〞笔者认为应凸显学生的学习个体性。
小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学生通过小棒的操作对本节课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方法的算理认识更清晰也更为社科。但从操作的层次上来分,可分为操作性操作、理解性操作和验证性操作。在一年级上册教材中,教学中有很多“用小棒摆一摆〞的提示语,这样基于动手的操作性操作,是一年级学生需经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而到了一年级下册的教材中尽管也出现小棒图,但并不提出“用小棒摆〞的要求了,这就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的小棒操作过渡到理解性操作的层面,也就是可以让全体学生在“头脑中摆小棒〞,从而到达直观理解。
课堂实践中笔者是这样教学的:
1.如果我们拿小棒来表示24张画片,你会选择下面哪一种表示方法?为什么?
2.待学生选择了A之后继续追问:接着摆6根,你又会选择下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3.理清法明:
4.验证:
数数验证:24,25,26,27,28,29,30
實验验证:从书的24页到30页
计算器验证:
就学生的讨论而言,一年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说与听的习惯,所以以同桌讨论为主,讨论时要求两人面对面,互相看着对方,我说你听,你说我听。听听同桌还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或者判断对方说得对还是错,党同桌没有理解时要努力教会对方,共同进步。慢慢地,等学生养成讨论的好习惯后再进入四人小组的讨论。
三、提高“学〞的效益
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离不开练习的质和量,但我们所说的练习不是题海、不是刷题,教学切忌“就题论题〞,只为求得答案、只为对错而教,这样只会把学生越教越死,我们要为思考而教,为举一反三而教。计算教学一是要加强口算的训练,100以内的口算是所有计算的根底,尤其是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所以,每节数学课前的2-3分钟要保证10道左右的口算训练。口算采用的形式常有两种:一种是视算,学生看教师出示的口算卡片写答案;另一种是听算,教师报算式学生写答案。一般开始时视算给学生看卡片的时间是4秒左右,听算教师报两遍,慢慢地时间可缩短。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学生一上课就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专注力、记忆力和计算力。二是要重质增效,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的算更要引发学生的想。如在本课教学中,在学习了后,笔者让学生思考这两道题:2□+□=30;□4+6=□。思考的是两道题,但练习的却是两类题,就题量来说也有20道了。既有量的要求,更有质的提升。有每节课口算的坚持,有每节课几十道题量的练习,再加上举一反三的思考能力的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定会在长久坚持中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