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节日讲话从胡里山炮台看洋务派的海防思想.docx
下载文档

ID:1142450

大小:22.75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节 讲话 山炮 洋务派 海防 思想
从胡里山炮台看洋务派的海防思想   摘 要:鸦片战争前,清王朝一直秉持“天朝上国〞的骄傲和保守自大的心态。鸦片战争及以后一系列战争的爆发,中国海疆的失守,激发了洋务派对于海防的探索和学习,包括购置先进船舰,筑造新式炮台,研究西方海防理论等。作为洋务运动产物之一的胡里山炮台,也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洋务派海防思想的某些特点。研究胡里山炮台修建的动因、时代背景及过程,有助于深入理解洋务派海防思想的特点及反思历史的经验教训。  关键词:胡里山炮台;洋务派;海防思想  中图分类号:K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3)05-0130-03  鸦片战争爆发,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国防格局,使中国国防形势面临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1]。这种千古未有的变端是指在陆战中鲜少有败绩的东方大国第一次败得如此狼狈。在割地赔款的愤怒中,当时的有识之士和清王朝洋务派开始大规模的集中向西方学习,在此过程中孕育的海防思想值得我们仔细研究。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官员,创设水师,购置武器装备,筑造西式炮台,研究西方海防思想等积极的作为,促进了晚清近代海防思想的诞生和开展。本文选取胡里山炮台作为研究洋务派海防思想的一个切入点,略窥一二,粗浅论述。  一、鸦片战争及其后一系列的战争激发了海防思想的萌芽与开展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刺激下,中国近代海防思想的萌芽产生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以后,海防暴露的问题引起了以林那么徐、魏源等为代表的有志之士的重视,甚至引起了道光帝某种程度的关注。魏源在林那么徐的思想根底上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在海防战略上强调以守为战,以陆地为阵地,战来犯者。这种主张甚至得到道光帝的支持,他指出,“断不准在海洋与之接仗。盖该夷之所长在船炮,至舍舟登陆,那么一无所能,正不妨偃旗息鼓,誘之登陆,督率牟兵,奋进痛剿,使聚而歼之,乃为上策。〞[2]这说明新生的萌芽缺乏以跳出旧有的海防框架,海防思想仍需开展。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经过以林那么徐和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建议的海防思想,已经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所以海防思想也自然而然地向前开展。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丁日昌于1867年草拟的创立轮船水师条款。相较于萌芽时期,条款不再限于单纯学习西方的海军装备,而是强调建设中国独立的海军和海防根底建设。翌年,丁日昌重拟海洋水师章程六条,将这些设想具体化。这些设想的实施,构建了一个中国海防的根本框架,不得不说这是近代海防思想的一个新的开展时期。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晚清王朝内部洋务派产生了两次海防大筹议。这两次海防大筹议毫无疑问都是诞生于战争的刺激下。第一次是“1875年5月,日本以其所谓的属国‘琉球国’渔民被台湾高山族人戕害为由,出兵3 000多人征讨台湾。面对日方的挑衅行为,清政府竟‘殊无把握’应付,10月,被迫与日本政府签订台事专条,成认日本此次出兵为‘保民义举’,并付给抚恤金和军费共计白银50万两,换取日军从台湾撤兵,是为台湾事件。〞[3]败于邻邦小国的耻辱使晚清王朝的统治者和臣民都难以接受,因而在海防与塞防的争论中,海防被上升到与塞防同等的地位。而1885年的中法战争,清政府“不败而败〞的结果导致举国对海防的失望。因而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和清政府积极地推行建设一个强大的海防军队和体系。1888年,北洋水师的成立,成为当时亚洲实力第一的海军。与此同时,偏于塞防的洋务派官员的思想也开始转变,如左宗棠在其复陈海防应办事宜请专设海防全政大臣折里,中肯地指出:“今欲免奉行不力之弊,莫外乎慎选贤能,总持大纲,名曰海防全政大臣,或海部大臣。凡一切有关海防之政,悉由该大臣统筹全局,奏明办理,畀以选将、练兵、筹饷、制船、造炮之全权。〞[4]这说明近代海防思想的开展已经到达高潮。  1894年至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随着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晚清海防思想也随着船舰的漂浮而没入历史长河中。但洋务派海防思想激荡起的一阵波澜及存在的一些独有特点,值得我们总结和反思。  二、胡里山炮台重筑与更新所蕴含的洋务派海防思想的特点  胡里山炮台位于我国福建省厦门岛西南部的胡里山海滨。福建厦门作为我国东南海疆的海防重地,素有“八闽门户,天南锁匙〞的美称,这与胡里山炮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能看出胡里山炮台在东南海防中的重要性。  胡里山炮台始建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三月初八,经过两年八个月的修建,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十一月初八竣工。胡里山炮台总面积7万多平方米,炮台为半地堡式,半城垣式,设有东西护炮炮座,安放主炮和护炮。还修有暗道、弹药库、兵房、官厅、山顶■望厅等军事配套设施。台面和城墙皆用乌樟树汁、糯米、石灰、纸筋和砂石搅拌而成的“三合土〞夯筑而成,“其硬胜过铸铁,其柔可以克刚。〞[5]胡里山炮台的武器配备最著名莫过于花费10万两白银购置的德国克伯虏一门28生海岸炮。如此稳固的炮台防御和如此强大的攻击武器,使胡里山炮台成为整个厦门海防体系中的指挥炮台和主力攻击点。  但胡里山炮台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从1874年第一次海防大筹议到1896年竣工,胡里山炮台经历了从“议办〞“筹办〞“停办〞“展办〞“延办〞到“兴工〞和“竣工〞[6],建设过程历时二十二年。  晚清政府和洋务派为什么要建设如此强大的海防炮台呢?不得不成认战争直接刺激和推动了他们的行动。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期间,厦门是英国侵略的沿海城市之一。“1841年8月26日,由36艘战舰和运兵船,2 500余名英国士兵组成的英国舰队围攻厦门。厦门抗英保卫战随即爆发。这天下午1时45分,英舰开始进攻。清军闽浙总督颜伯焘坐镇城中,亲自指挥厦门岛南岸,鼓浪屿,屿仔尾守军‘三面兜击’来犯之敌。经1小时20分钟炮战,鼓浪屿的3座清军炮台被敌打哑。3时45分,即开战两个小时以后,英军在厦门岛强行登陆。15分钟后,位于厦门岛东南海岬突出部的石壁炮台陷落。随后,全岛各阵地均因兵力缺乏失守。〞[7]胡里山炮台的前身──石壁炮台因战争而消亡。炮台消亡,厦门失守,东南海疆岌岌可危。以林那么徐和魏源为代表的有志之士认识到败不在势弱,犹在器,于是呼吁积极开眼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当然也包括筑造新式炮台。魏源在其海国图志·筹海篇一(议守上)中就福建的炮台筑造作了如下论述,“旧设炮台于口门,缺乏制贼,仅足自守。〞[8]长于自守的旧式炮台未经历如此大规模的海战之前显不出其劣势。鸦片战争以海战始而清王朝因海战败,如此,旧式炮台专于防御的强大功能就不可防止地受到疑心,重筑炮台和更新炮台成为燃眉之急。赤裸裸地被战争这种外部因素刺激,发自本能的应激性行为和思想就再合理不过了。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