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十四
防护林
体系
优化
模式
兴十四镇防护林体系优化模式兴十四镇防护林体系优化模式 摘 要:本文从立地条件特征、治理技术思路、技术要点及配套措施、模式成效以及适宜推广区域五方面叙述了甘南县兴十四镇防护林体系优化模式,为条件相似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实体。关键词:兴十四镇;防护林体系;优化模式 1.立地条件特征 模式区位于黑龙江省甘南县兴十四镇,面积 25621 hm2。地势平缓,主要土壤为冲积沙土,土层厚 3040cm,土壤有机质含量 2.4%,pH 值 6.57.5,土壤较为瘠薄。因西邻内蒙古自治区,春季多风、干旱,缺水少林。年均气温 22.5,无霜期 130d,降水量 430440mm,蒸发量 1500mm。农业用地比例过大,缺少生態屏障,同时原有杨树林分的比重又高达 90%,过分单纯,存在着胁地重、病虫害严重、防护功能低等诸多弊端。2.治理技术思路 首先是通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使农林牧等各业的用地比例趋于合理;其次是扩大造林,居民点全部达到平原绿化标准,森林覆被率从 12.7%提高到 15%以上;将建设重点放在体系优化上,“以松改杨”,“增针减阔”,减少占地,减轻胁地。3.技术要点及配套措施 3.1 总体布局 以村为单位,根据各村的立地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对农林牧各业用地进行优化配置。采用各种技术措施,减轻树木胁地。平坦地段,营造以松树为主的农田防护林和草场防护林;在低山丘陵,营造水土保持林;沿沟堤岸,营造护堤护岸林;村屯周围及道路两侧营造护村林,并进行绿化、美化。3.2 农田防护林改造 3.2.1“以松改杨”用 4 年生以上的樟子松、3 年生以上的落叶松、5 年生以上的云杉大苗更新杨树林带,确保一次成林。更新方式有带外更新、半带更新、全带更新、网间加带更新等;采取林带皆伐,全面整地,林粮间作,以耕代抚等措施,营造针阔混交林,更新改造杨树低效林。3.2.2“小网窄带”把原来营造的 500m 500m、带宽 10m 以上的杨树防护林(网)带改造成250m250m 以下、由 12 行松树构成的小网窄带,达到“以松改杨”、“增针减阔”、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系统稳定性、减少占地与胁地面积的目的。3.2.3“切根贴膜”在靠农田一侧距杨树林带最外行 12m 处,沿林带走向挖沟,沟的深度 5060cm,将厚度 0.04mm,宽度 70cm 的塑料膜贴于沟壁靠近农田的一侧,然后回填,以阻挡杨树根系扩展,减轻胁地程度。3.3 水土保持林配置 在土壤瘠薄的荒山、荒地,营造樟子松、沙棘混交林;土壤条件较好的荒山、荒地,营造落叶松、云杉混交林;土壤肥力较高的地段,营造大果沙棘和枸杞混交林。株行距均为 2.0m4.0m。3.4 护岸(堤)防浪林建设 采用萌蘖力强的短序松江柳,按 1.0m2.0m 的株行距建设护岸林;防浪林采用银中杨、中黑防等树种,株行距 3.0m4.0m;护堤林采用速生的乔木 109 柳,株行距 2.0m2.0m。在堤岸防护林的行间间作农作物。堤坝防护林采用大果沙棘和枸杞混交,株行距 1.0m2.0m;水库堤坝防护林,按照 3.0m3.0m 的株行距营造樟子松、沙棘混交林。3.5 护村林及村屯绿化、美化 村屯四周营造樟子松与落叶松,或樟子松与杨树的行间混交护村林,株行距3.04.0m4.0m,34 行,三角形配置;村屯内的街旁、屋旁,用杜松、云杉、银中杨和垂柳绿化;水池旁栽植 109 柳、垂柳、灌木柳等。3.6 配套措施 各村均设置苗圃,就近培育樟子松、云杉、杜松容器苗及杨柳绿化大苗,以便就近造林,随起随造,降低造林成本,提高造林成活率。4.模式成效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实现了长短效益的结合以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采用“增针减阔”的措施,建设针阔混交、持续、稳定、高效的防护林体系。通过优化和更新改造措施,解决了树种单一、网格配置不合理、林带占地多、胁地重等实际问题,最大限度地减轻了防护林体系的负效应,解决了防护林带更新过程中防护效益的维持难题,达到了持续效益不减,功能稳定递增的目标。几年来,模式区共减少林带占地 124.3 hm2,减少林带胁地 621.6 hm2,相当于解放出耕地 745.9 hm2,累计创产值 195 万元。同时,村屯内绿树成阴,四季常青,环境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5.适宜推广区域 本模式适宜在三北同类地区推广应用。作者简介:薛凤宇(1972),女,大学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造林、病防及种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