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剖析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对三农问题.docx
下载文档

ID:1137602

大小:25.01KB

页数:1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剖析 改革开放 以来 党领导 三农 问题
剖析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对三农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在不同的时期,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党的领导核心都进行了非常有益的探索,提出了行之有效的主张,积累了十分珍贵的经验,本文现就三个领导集体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思路、主要措施及所取得的成就作回忆与总结,希望籍此加深对三农问题的科学认识。 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搞活农村,调动农民积极性,开展农业农村经济,为解决三农问题作出了根底性奉献。改革开放初期三农问题面临的形势。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西方兴旺国家的农业己实现了全面的机械化、现代化,而在这一时期,我国三农问题却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首先,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国民经济已频临崩溃的边缘,农村、农民处于极端困苦之中,当时农村有2.5亿人口生活在温饱线以下。其次,农业生产中大集体的生产机制和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严重束缚了农民积极性的发挥。再次,以粮为纲的农业经济结构极不合理,当时,我国农村经济局限于农业,农业偏重于粮食生产。农业经济结构过于单一,制约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开展。针对以上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情和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出发,深刻认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并在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作出了开创性的奉献。 1.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和措施 (1)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实行的人民公社体制,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开展,不利于农民生活的改善。因此,改变不合理的生产关系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党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实现了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重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生产关系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几年里,我国农业生产连年大丰收,到80年代中期就根本解决了主要农产品的供给问题,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这一成就引起了世界的普遍关注和赞赏。 (2)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针对我国农业结构不合理的壮况,邓小平认为。“农业翻番不能只靠粮食,主要靠多种经营〞[1](p23)农村工作有一个因地制宜问题,“农业实行多种经营、因地制宜,该种粮食的地方种粮食,该种经济作物的地方种经济作物〞[1](p238)。邓小平的这种思想,突破了传统的单一农业观念,确立了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开展、各业相互促进的大农业观念,为改变传统的农业结构指明了方向。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中央决定将调整农业内部的生产结构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强调绝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执行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的方针,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就显现了丰硕的成果,仅几年时间,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的供给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根本平衡而丰年有余,农业方面的内部搞活取得了显著成效。 (3)开展乡镇企业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开展,但也由此引起农村劳动力的剩余,如何解决农村剩余人口问题,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邓小平认为:农村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农民积极性提高,农产品大幅度增加,大量农业劳动力转到新兴的城镇和新兴的中小企业。这恐怕是必由之路。总不能老把农民束缚在小块土地上,那样有什么希望。〞[1](p213—214)他说:农民不往城市跑,而是建设大批小型新型乡镇。如果说在这个问题上中央有点功绩的话,就是中央制定的搞活政策是对头的。〞[1](p251—251)事实上,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于党中央对开展乡镇企业给予了政策、贷款、税收、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使乡镇企业以每年增长20%以上的速度飞速开展,从而开创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异军突起〞的新局面。 乡镇企业的开展,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和繁荣农村经济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4)重视科技在农业中的作用 邓小平指出。“农业的开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科学技术的开展和作用是无穷无尽的。〞[1](p17)基于这种认识,他强调要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确立科技兴农的开展战略,积极推行农科教一体化,加强农村教育,用科技武装农民,注重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增加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切实抓好农业科技攻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曾亲自领导和过问了一系列重大农业科技工程的制定和实施,如“星火方案〞、“燎原方案〞、“丰收方案〞等。邓小平关于依靠科学技术开展农业的思想,对于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地位,意义重大,深深影响着下一代领导集体的农业政策。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在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重要认识并采取了有效措施,其思路和措施的着眼点在于改革旧体制,尊重农民的自主权,调动农民积极性,调整产业结构,搞活农村,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活泼农村经济。并顺应时代趋势提倡科技兴农,通过努力,在三农方面取得了十分巨大的成就,不仅解决了长期困扰国人的温饱问题,而且也为城市经济改革提供了珍贵的经验和坚实的物质根底,有力地推动了工业的开展。 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承上启下地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想、新举措。 1.在三农问题上面临的形势 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我国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目标,因此,在这一时期里,农业和农村开展的新阶段开始提上议事日程。虽然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们党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取得很大成就,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开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产生了一些新的与现代化形势开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作为“弱质〞产业的特点表现得更为明显,在市场竞争中,常常处于比较软弱和不利的地位,“农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薄弱的环节〞;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结构都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向现代农业开展的需要;虽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提高,但农产品的流通和转化加工却远远滞后;在农业连年丰收的情况下,出现了无视农业生产的苗头等等。 2.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和措施 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了毛泽东、邓小平的“三农〞思想,针对新时期我国“三农〞问题的新情况、新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从而使我们党对解决三农问题作出了新的奉献。(1)落实增收减负,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江泽民指出,“农民积极性是开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根本,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证明,什么时候农民有了积极性,农业就加速开展,什么时候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就停滞甚至萎缩。〞[2]。为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江泽民屡次强调要保证中央已有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及时到位,保证农民增产增收。为落实减负,自2022年农村税费改革开始试点,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效。通过改革,大幅度减轻了农民负担,标准了农村税费制度,改善了农村干群关系,推动了农村上层建筑的调整和完善。 (2)建立健全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 江泽民认为。“农业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中是需要加以保护的产业。世界上所有经济兴旺的国家。都有保护和补贴本国农业的法规与政策。我国农业还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的过程中,处在由方案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渡期,更应受到国家的保护。〞[3]。因此,我们也应该不断探索,“逐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对农业强有力的支持和保护体系并使之制度化、法律化。〞[4]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在90年代初步建立了农产品收购最低保护价,粮食专项储藏和风险基金制度等。实践证明,这些制度的建立,对稳定粮食供求、保护农民和消费者利益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继承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推动农业产业化 邓小平提出的“两个飞跃〞的思想是。“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开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开展集体经济。〞[1](p355)“两个飞跃〞的思想代表了我国农村改革和开展的不同阶段,为我国的农村改革和开展指明了方向。江泽民在继承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的根底上,适时地总结了我国农业产业化开展的经验,他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积极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在十五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又指出,农村出现的产业化经营,“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这样做,能够有效解决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市场、运用现代科技和扩大经营规模等问题,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市场化程度,是我国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之一〞。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已使新型的经济联合体蓬勃兴起,使农户作为经济主体的地位更为明确,也使整个农村经济步人市场化运行轨道。 (4)强调科技兴农,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在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上,江泽民正式提出了科教兴农战略。他强调要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因为,从国际经验看,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和大农业经济的开展,最终取决的不是人多力量大,而是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适用技术广泛应用。“推进现代4-1=~业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农民要富起来,还得走科技兴农的路子〞。1998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农业和农村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农村工作必须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由过去主要追求产量增长转到在保持总量平衡的根底上,更加突出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全面开展农村经济。这一决定,充分借鉴了西方农业现代化的模式,为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指明了具体路径。 以上这些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和措施,对于指导我国的农村改革,实现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开展以及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做出了奉献,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不过应该指出的是,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由于我国仍然实行向城市倾斜和向工业化倾斜的政策,受这种宏观政策的影响,尽管这一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就如何搞活农村经济、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强农业社会化效劳体系建设,开展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等问题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但解决三农问题没有取得根本性的进展。 三、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在全面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系统提出了关于解决“三农〞的战略思想,将三农实践推进到全面解决的新时期。 1.新世纪初期我国三农问题面临的形势 进入21世纪,我国已完成了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人民生活总体上开始到达小康水平,但这种小康只是低水平、不全面、开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因此,我们党提出了全面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三农〞问题还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难题。首先,参加wto以后,我国面临着国外农产品对我国市场的冲击,粮棉等主要农产品将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在规模化生产、集团性流通等方面都不具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严峻的国际挑战,这要求我们必须调整“三农〞开展战略,要建立健全适应世贸规那么的农业支持体系,提升我国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平安保障,增强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其次,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仍然面临着一些不容无视的矛盾和问题。诸如,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及与此相关的城乡差距问题,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人均耕地面积减少问题,粮食平安问题,农村的社会事业开展滞后以及生态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给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开展和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带来了不利影响。 2.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和措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