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足太阴脾.ppt
下载文档

ID:113551

大小:1.45MB

页数:52页

格式:PPT

时间:2023-02-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太阴
经络俞穴学经络俞穴学 辽宁中医学院院级优秀建设课 针灸基础教研室 韩红 第一节第一节 脾经经络脾经经络 (一一)经脉循行经脉循行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循趾内侧白肉际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踝前廉,上贯腨内贯腨内,循胫骨后,循胫骨后,交交出厥阴之前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连舌本,散舌下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隔,注其支者,复从胃,别上隔,注心中。心中。【注释注释】白肉际白肉际:指足底或手掌面的边界,又称赤白肉际。:指足底或手掌面的边界,又称赤白肉际。核骨:核骨:张介宾注:“大指本节后内侧圆骨。”张介宾注:“大指本节后内侧圆骨。”其形如半个果核,故名核骨。其形如半个果核,故名核骨。即即指第指第1 1跖趾关节内侧的圆形突起。跖趾关节内侧的圆形突起。踹:踹:通作“腨”,音篆。小腿肚,即腓肠肌部。通作“腨”,音篆。小腿肚,即腓肠肌部。咽:咽:张介宾注:“咽以咽物,居喉之后。”张介宾注:“咽以咽物,居喉之后。”此兼指食管而言。此兼指食管而言。舌本舌本:指舌根部。:指舌根部。厥阴厥阴:指足厥阴肝经。:指足厥阴肝经。分析分析 足太阴脾经,从大趾末端开始(隐白),沿大趾内侧赤白肉际足太阴脾经,从大趾末端开始(隐白),沿大趾内侧赤白肉际(大都),经过第一跖趾关节后(太白、公孙),上向内踝前边(大都),经过第一跖趾关节后(太白、公孙),上向内踝前边(商丘),再上小腿内侧,沿胫骨后(三阴交、漏谷),交出足(商丘),再上小腿内侧,沿胫骨后(三阴交、漏谷),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地机、阴陵泉),上膝股内侧前边(血海、箕厥阴肝经之前(地机、阴陵泉),上膝股内侧前边(血海、箕门),进入腹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门),进入腹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会中极、关元会中极、关元),),属于脾,络于胃(腹哀;属于脾,络于胃(腹哀;会下脘、日月、期门会下脘、日月、期门),),通过膈肌,夹食道旁(食窦、天溪、胸乡、周荣;络大包;通过膈肌,夹食道旁(食窦、天溪、胸乡、周荣;络大包;会会中府中府),连舌根,散布舌下。),连舌根,散布舌下。其支脉,从胃部分出,向上通过膈肌,流注心中,其支脉,从胃部分出,向上通过膈肌,流注心中,接手少阴心接手少阴心经经。脾之大络,穴名大包,位在渊腋穴下三寸,分布在胸胁。脾之大络,穴名大包,位在渊腋穴下三寸,分布在胸胁。循行小结:循行小结:1联系脏腑:心、脾、胃联系脏腑:心、脾、胃 2联系器官:膈、咽、舌联系器官:膈、咽、舌 3交接经脉:胃经(隐白)、心经交接经脉:胃经(隐白)、心经(心中)(心中)(二)主要病候:(二)主要病候:灵枢灵枢 经脉经脉:是动则病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腹胀善噫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身体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疸,不能卧,强立(欠)股膝内闭,黄疸,不能卧,强立(欠)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用(脾之大络肿、厥,足大指不用(脾之大络实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皆纵)。则身尽痛,虚则百节皆纵)。注释注释 噫噫:嗳气。:嗳气。得后与气得后与气:后,指大便;气,指排气,矢气。:后,指大便;气,指排气,矢气。快然如衰快然如衰:感到病情松解。衰,当指病气衰退。:感到病情松解。衰,当指病气衰退。溏瘕泄溏瘕泄:溏,指大便溏泄;瘕,指腹部忽聚忽:溏,指大便溏泄;瘕,指腹部忽聚忽散的痞块。散的痞块。水闭水闭:指小便不通等症。:指小便不通等症。强欠强欠:是指想打呵欠而气出不畅。:是指想打呵欠而气出不畅。临床相关病证分析:临床相关病证分析:是动则病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舌本强,食则呕:消化系统疾病(以胃炎为多见);消化系统疾病(以胃炎为多见);脑血管疾病过程中常见的假性球麻痹。脑血管疾病过程中常见的假性球麻痹。胃脘痛胃脘痛: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胃下垂、肠麻痹、胃肠神经官能症等。胃下垂、肠麻痹、胃肠神经官能症等。身体皆重身体皆重:如果除外风湿性关节炎等器质性疾病之后,如果除外风湿性关节炎等器质性疾病之后,多见于神经官能症、或亚健康状态。多见于神经官能症、或亚健康状态。此为脾虚证的典型症状之一。此为脾虚证的典型症状之一。是主脾所生病者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舌本痛:常见病症为口腔溃疡。体不能动摇体不能动摇:风湿性关节炎;痿证(重症肌无力、周围神经病变,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肌肉麻痹)食不下食不下:吞咽困难或食欲不振,属脾虚证 常见于胃肠疾病、某些全身性疾病的消化道反应,如:贫血、放化疗之后;神经衰弱也可见。烦心烦心:一种心理状态。多见于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或精神分裂症。心下急痛心下急痛:其一为急性发作的疼痛;可见于心绞痛。其二为拘急疼痛。常见于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溏瘕泄溏瘕泄,慢性胃肠炎 水闭水闭,可见于肾炎、前列腺疾病、肾功能衰竭、心衰 黄疸黄疸,中医认为黄疸的发生与水湿内停有关。不能卧不能卧,强立(欠)强立(欠)多见于神经衰弱、亚健康状态。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用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用 可见于风湿性关节炎、周围血管、周围神经病变;中风后遗症等经脉所过处病症。脾之大络脾之大络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皆纵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皆纵 风湿痛、重症肌无力、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格林巴利)、周围神经麻痹 二、脾经络脉二、脾经络脉 灵枢灵枢经脉经脉 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去本节一寸,别走阳明;去本节一寸,别走阳明;其别者入络肠胃。其别者入络肠胃。二、足太阴络脉二、足太阴络脉 灵枢灵枢经脉经脉 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去本节一寸,别走阳明;去本节一寸,别走阳明;其别者入络肠胃。其别者入络肠胃。其病,厥气上逆则霍乱。其病,厥气上逆则霍乱。实,则肠中切痛;实,则肠中切痛;虚,则鼓胀。虚,则鼓胀。取之所别也。取之所别也。【讲解分析讲解分析】足太阴络脉,足太阴络脉,名公孙名公孙,在距离足大指本节后一寸处分出,走向足阳明在距离足大指本节后一寸处分出,走向足阳明经;其支脉进入腹腔,与肠胃相联络。经;其支脉进入腹腔,与肠胃相联络。其病症,气厥逆就发为霍乱(急性胃肠炎),其病症,气厥逆就发为霍乱(急性胃肠炎),上吐下泻。上吐下泻。实证,见腹内绞痛;实证,见腹内绞痛;虚证,见腹部胀气。虚证,见腹部胀气。可取足太阴络穴治疗。可取足太阴络穴治疗。公孙以治疗急性腹痛为擅长公孙以治疗急性腹痛为擅长。脾经经别脾经经别 足太阴之正,足太阴之正,上至髀,上至髀,合于阳明。合于阳明。与别俱行,与别俱行,上结于咽,上结于咽,贯舌本。贯舌本。三、足太阴经别三、足太阴经别 【注释注释】髀:髀:为下肢膝上部分的通称。此为股前,约当冲为下肢膝上部分的通称。此为股前,约当冲 门、气冲部会合入腹。门、气冲部会合入腹。与别俱行与别俱行:指阴经经别与阳经经别同行。:指阴经经别与阳经经别同行。别别 入入 出出 合合 髀髀 合阳明合阳明 咽部咽部 面部面部 入腹入腹 舌本舌本 阳明阳明 联系脏腑联系脏腑 脾脾经经经经筋筋 四、足太阴经筋四、足太阴经筋 灵枢灵枢经筋经筋 足太阴之筋,起于大指足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端内侧,上结于内踝,之端内侧,上结于内踝,其直者,结于膝内辅骨;其直者,结于膝内辅骨;上循阴股,结于髀,聚于上循阴股,结于髀,聚于阴器。阴器。上上腹,结于脐;腹,结于脐;循腹里,结于肋,散于胸循腹里,结于肋,散于胸中;其内者着于脊。中;其内者着于脊。其病,其病,足大趾支,内踝痛,足大趾支,内踝痛,转筋痛,膝内辅骨痛,转筋痛,膝内辅骨痛,阴股引髀痛,阴股引髀痛,阴器纽痛,上引脐与两胁阴器纽痛,上引脐与两胁痛,引膺中,脊内痛。痛,引膺中,脊内痛。【讲解讲解】足太阴之筋,起于大指内侧端,上行结于内足太阴之筋,起于大指内侧端,上行结于内踝踝(商丘),(商丘),直行向上结于膝内辅骨直行向上结于膝内辅骨(阴陵泉)(阴陵泉);向上沿着大腿内侧,结于股前,会聚于阴器向上沿着大腿内侧,结于股前,会聚于阴器部。部。向上到达腹部,结于脐;再沿着腹内结于肋,向上到达腹部,结于脐;再沿着腹内结于肋,散布到胸中;在内的经筋附着于脊柱。散布到胸中;在内的经筋附着于脊柱。分析:足太阴经筋病分析:足太阴经筋病 足大趾支足大趾支 内踝痛内踝痛 转筋痛转筋痛 膝内辅骨痛膝内辅骨痛 阴股引髀痛阴股引髀痛 阴器纽痛上引脐与两胁痛引膺中,阴器纽痛上引脐与两胁痛引膺中,脊内痛脊内痛 第七章 足太阴经络与腧穴 第二节 足太阴腧穴 第二节第二节 足太阴腧穴足太阴腧穴 一、概述一、概述 (一)经穴分布的部位及规律(一)经穴分布的部位及规律 从足走胸,分布在下肢从足走胸,分布在下肢内侧;内侧;与手太阴相似,分布在下肢内侧与手太阴相似,分布在下肢内侧前缘,前缘,并在内踝高点上并在内踝高点上8 8寸处与肝经向寸处与肝经向交叉;交叉;腹部腹部分布在前正中线旁开分布在前正中线旁开4 4寸处寸处;胸部胸部分布在前正中线分布在前正中线6 6寸寸处。处。(二)起止穴及重点穴(二)起止穴及重点穴 起于隐白,止于大包。起于隐白,止于大包。左右各左右各2121个穴。个穴。下肢内侧面下肢内侧面-11穴穴 侧胸腹部侧胸腹部-10穴穴 重点穴重点穴-13 脾经腧穴歌赋 足太阴脾二十一,足太阴脾二十一,大趾大趾隐白隐白经穴起,经穴起,大都大都节前节前太白太白后,后,公孙公孙第一跖骨底;第一跖骨底;内踝前下有内踝前下有商丘商丘,内踝之上内踝之上三阴三阴求;求;踝上踝上 6 寸寸漏谷漏谷穴,穴,膝内膝内阴陵阴陵下下地机地机。膝上膝上 2 寸寸 6 寸行,寸行,血海血海 萁门萁门能确定,能确定,冲门冲门少腹动脉旁少腹动脉旁,腹舍腹结大横腹舍腹结大横量量;腹哀腹哀 3 寸到胸中寸到胸中,食窦天溪食窦天溪连连胸乡胸乡;周荣周荣 5 4 3 2 肋,肋,大包大包腋下腋下6 肋肋 上。上。(三)主治概要 (1 1)治疗所属脏腑疾病(脾胃)治疗所属脏腑疾病(脾胃)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以腹痛、腹胀、腹泻为其临床以腹痛、腹胀、腹泻为其临床表现的病症。多见于胃肠炎,或胃表现的病症。多见于胃肠炎,或胃肠神经官能症。肠神经官能症。(三)主治概要(三)主治概要 中医辨证于脾虚有关的病症中医辨证于脾虚有关的病症 血:血液生成、血液运行血:血液生成、血液运行 (血虚、血瘀、月经病)(血虚、血瘀、月经病)气:气血化生之源(气虚、正气亏损)气:气血化生之源(气虚、正气亏损)水:水湿、痰饮水:水湿、痰饮 临床以水肿、小便不利等临床以水肿、小便不利等泌尿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以带下异常为其临床表现的以带下异常为其临床表现的妇科炎症;妇科炎症;外阴瘙痒的前阴的病症;咳喘、高血脂症、中风外阴瘙痒的前阴的病症;咳喘、高血脂症、中风及后遗症与及后遗症与痰饮相关痰饮相关的病症。的病症。(三)主治概要(三)主治概要 (2 2)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下肢痿痹瘫下肢痿痹瘫。足部经穴的定位 足太阴脾二十一,足太阴脾二十一,大趾大趾隐白隐白经穴起,经穴起,大都大都节前节前太白太白后,后,公孙公孙第一跖骨底;第一跖骨底;经经 穴穴 定定 位位 取穴要点取穴要点 隐隐 白白(SP1SP1)足大趾末节足大趾末节内侧内侧,距趾甲,距趾甲角角0.10.1寸。寸。趾甲角趾甲角 大大 都都 (SP2SP2)在足内侧缘,足大趾本节在足内侧缘,足大趾本节(第(第1 1跖趾关节)前下方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赤白肉际凹陷处。以第以第1 1跖趾跖趾关节的圆形关节的圆形隆起和赤白隆起和赤白肉际肉际 太太 白白(SP3SP3)在足内侧缘,足大趾本节在足内侧缘,足大趾本节(第(第1 1跖趾关节)后下方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