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先秦
诗歌
鉴赏
辞典
先秦诗歌鉴赏辞典
篇一:先秦诗歌鉴赏辞典·常武
此诗题目特别,诗经大多是取首句语词为题,有的虽不是首句,但亦是诗中的语词,而“常武〞一词不见于该诗,故说诗者议论纷纭。毛诗序谓其意是“有常德以立武事,因以为戒然〞;朱熹诗序辨说申此说“盖有二义:有常德以立武那么可,以武为常那么不可,此所以有美而有戒也〞,对此,姚际恒诗经通论驳道:“诗中极美王之武功,无戒其黩武意。毛、郑亦无戒王之说,然那么作序者其腐儒之见明矣。〞王质诗总闻谓“自南仲以来,累世著武,故曰常武〞:方玉润诗经原始以为“常武〞是乐名,他说:“武王克商,乐曰大武,宣王中兴,诗曰常武,盖诗即乐也。〞近人或以为古常、尚通用,“常武〞即尚武,与诗旨正合。按:序与朱说明显牵强附会,姚批驳极是。王质误会南仲为文王时人,故有此说,亦缺乏取。惟后二说较为合理,可供参考。
此诗为宣王时之作,有诗中两个人物为证:一是南仲,同见于出车,亦见鄦惠鼎〔称“司徒南中〞〕,汉书·人物表与后汉书·庞参传所载马融上书都认定南仲是宣王时人。同时,王国维观堂集林·鬼方昆夷玁狁考据出车说“赫赫南仲,玁狁于襄〞,而“周时用兵玁狁事,其见于书器者,大抵在宣王之世,而宣王以后即不见有玁狁事〞;又据鄦惠鼎与宣王时召伯虎敦文字相类,断定南仲必为宣王时人。另一是程伯休父,国语·楚语下云重黎“其在周,程伯休父其后也。当宣时失其官守,而为司马氏〞。
此诗赞美周宣王率兵亲征徐国,平定叛乱,取得重大的胜利。诗人的表达根本按照事件的开展:首章写宣王委任将帅并部署战备任务;第二章通过尹氏向程伯休父下达作战方案。这两章着重记述史实,一一交代重要人物,虽然极为简括,但却把形势、任务、目标乃至进军路线都说清楚了。这自然是最高统帅宣王的杰作,诗人以最简洁的笔法,表现了宣王胸有成竹、指挥假设定的气魄与指挥才能。第三章写进军。诗人先从“我方〞着笔:天子亲征,沉稳沉着,战士行军,不紧不慢,充满一种胜券在握的坚决信心。而敌方,在诗人笔下那么是另一番景象:徐方阵营骚动、震恐,以致如五雷轰顶,仓皇失措。一镇定,一惊慌,两相对照,显示出王师强大的力量,未战已先声夺人。第四章写王师进击徐夷。诗人以天怒雷震,比喻周王发奋用武;以猛虎怒吼,比喻官兵勇敢,竭力突出王师惊天动地的气势。以此击徐,无异泰山压顶,自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看:王师迅疾深入淮河腹地,切断了徐淮的联系,还俘获了大批叛军,进而扎营于此,为剿灭敌人作准备。全章八句,前用比,后用赋,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了进军的形势,充分显示出王师的压倒优势。第五章写王师的无比声威。诗人满怀激情,借助精巧选词,串联比喻、排句,饱蘸笔墨,歌唱王师。这是全诗最精彩的局部,朱熹有一段绝好的分析,他说:“如飞如翰,疾也;如江如汉,众也;如山,不可动也;如川,不可御也。绵绵,不可绝也;翼翼,不可乱也。不测,不可知也;不克,不可胜也。〞〔诗集传〕第六章写王师凯旋,归功天子。诗人先颂扬天子计策允当,再说胜利是“天子之功〞,然后写到王下令“还归〞,表达次第井然。“王曰还归〞回应篇首“王命卿士〞,一反映今日胜利的踌躇满志;一表现昔日大敌当前的凝重心境,前后鲜明对照,首尾相连,结构完善。此章造句颇奇特,双句、单句“徐方〞二字交替使用,姚际恒诗经通论评曰:“八句徐方二字一上一下,绝奇之调。〞方玉润诗经原始评曰:“徐方二字回环互用,奇绝快绝!〞诗人反覆提出“徐方〞,正见出对这次平徐胜利的特别重视与喜悦。徐为淮夷大国,屡与朝廷抗衡,今已降服来朝,自然极为可喜可贺,要津津乐道;同时又是天子亲征,诗人怎能不张大其功,宣扬徐方“既来〞、“既同〞、“来庭〞、“不回〞。可见连用四个“徐方〞既是内容使然,又是抒情志感的需要,并非成心造奇。朱熹曾与上篇江汉比拟说:“前篇召公帅师以出,归告成功,故备载其褒赏之词;此篇王实亲行,故于卒章反覆其辞,以归功于天子。〞〔诗集传〕他的见解实高于姚、方,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中国古代叙事诗不很兴旺,但如常武一诗,尽管在细节的表达上精详远不及古希腊罗马的史诗,却也神完气足,其叙事虚写与实写的巧妙结合,尤为一大特色,从诗歌艺术上说,即使与古希腊罗马史诗相比,似也不遑多让。[2]
参考资料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630-632页 2.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632-633页
篇二:先秦两汉南北朝文学思考题及参考书
先秦两汉南北朝文学思考题
参考书
1.山海经校注,袁珂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2.古神话选释袁珂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3.神话研究,茅盾著,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
1.原始歌谣是怎样产生的?
2.为什么说神话是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对后代文学有哪些影响?
参考书
1. 洪湛侯诗经学史,中华书局2023年版
2. 陈子展诗经直解,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 年版
3. 聂石樵主编诗经新注,齐鲁书社2023 年版
4. 孙作云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中华书局1966年版
5. 赵沛霖兴的源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年版
6. 余冠英诗经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年。
7.毛诗正义诗经集传毛诗传笺通释〔参教材P253〕
1.诗经的风、雅、颂是根据什么划分的?这三局部有什么区别?
2.诗经中的作品是怎样被编成一部书的?
3.诗经的作品主要分为哪几类,各举出几篇代表作品。
4.诗经中风、雅、颂的内容各有什么特点?
5.什么是赋、比、兴?举作品中的实例说明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6.结合作品分析诗经重章叠唱的形式。
参考书
1.春秋左传注(修订本),杨伯峻注,中华书局1990年版
2.左传译文,沈玉成译,中华书局1981年版
3.战国策,〔汉〕刘向集录、高诱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年版
1.比拟国语与左传之异同。
2.左传、国语、战国策三者在内容与艺术上各有何特点?
3.从战国策看战国时代的民族精神。
参考书
1.老子校释,朱谦之校释,中华书局1984年版
2.老子注译及评价,陈鼓应著,中华书局1984年版
3.论语译注,杨伯俊译注,中华书局1958年版
4.孟子译注,杨伯俊译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
5.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注译,中华书局1983年版
6.荀子集解,王先谦集解,中华书局1954年版〔诸子集成〕
7.韩非子集解,陈奇猷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1.具体比拟战国策、孟子、庄子、韩非子四书中寓言的
不同特征。
2.谈谈孟子庄子散文的艺术特征。
3.谈谈先秦诸子散文的文体开展线索。〔从语录体到专题论文〕
参考书
1.楚辞补注,王逸注,洪兴祖补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2.楚辞选,马茂元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1.比拟诗经与楚辞之异同。
2.楚辞香草、美人意象有何意义?
3.简述离骚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成就。
4.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何影响?
参考书
1.昭明文选赋局部
2.全汉赋,费振刚、胡双宝、宗明华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全汉赋评注,龚克昌等评注,花山文艺出版社2023年版。
4.马积高:赋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年版
1.简述赋的起源和流变。
2.所谓“汉赋〞,主要指哪种体式的赋作?为什么?
3.总结汉赋的艺术特点。
参考书
1.史记,中华书局。
1.在以下人物中,选择一个进行分析:项羽 刘邦 韩信 李广 荆轲
2.司马迁的“爱奇〞表现在哪些方面?
3.司马迁特别关注人物的悲剧命运,对此,你有何解释?
4.司马迁在塑造人物方面有哪些特别的手法?
5.汉书在思想和表述风格方面与史记有什么不同?
参考书
1.余冠英乐府诗选〔汉代局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2.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3.马茂元古诗十九首初探,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4.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
1.简述汉乐府诗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并比拟诗经和汉乐府。
2.总结汉乐府诗的艺术特征。
3.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出处、时代、内容、艺术成就以及在五言诗开展史上的地位。
4.谈谈孔雀东南飞的叙事和抒情特征。
1、 试比拟曹操和曹丕的不同。
2、 曹植的诗歌为什么受后人的推崇?
3、 阮籍的诗歌“百代之下,难以情测〞的原因是什么? 4、 太康诗风的繁缛对文学的开展有什么作用?
1、试总结南朝骈文的开展线索,并举出代表性的文章。
2、试比拟南朝乐府和北朝乐府的异同。
3、试分析木兰诗、西洲曲的艺术特点。
4. 试谈魏晋南北朝小说对后世小说的影响。
篇三: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
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7分〕
芣 苢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④⑤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⑦之。
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fúyǐ〕:车前〔草名〕,可食。
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
③有:得到。
④掇〔duō〕:摘取、拾取。
⑤捋〔luō〕:成把地握取。
⑥袺〔jié〕:手持衣角盛物。
⑦〔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①
[解析一:宣武分院 周京昱]
【作品语译】
〔之一〕
车前子儿呀采呀采,采呀快快采些来。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起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一颗一颗拾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一把一把捋下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手提着衣襟兜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掖起了衣襟兜回来。
〔余冠英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诗经选〕
〔之二〕
采呀采呀车前子,赶些快快来采它。采呀采呀车前子,赶些快快占有它。
采呀采呀车前子,赶些快快拾取它。采呀采呀车前子,赶些快快捋取它。
采呀采呀车前子,翻过衣襟装着它。采呀采呀车前子,插好衣襟藏着它。
〔周振甫译 中华书局诗经译注〕
〔之三〕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衣襟兜起来。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
〔骆玉明、顾伊译 上海辞书出版社先秦诗鉴赏辞典〕
〔之四〕
那朵朵光华灿烂的车前子,我赶忙把它使力地采摘哩!
那朵朵光华灿烂的车前子,我赶忙把它堆放在一起哩!
那朵朵光华灿烂的车前子,我赶忙把它的吊吊拾起哩!
那朵朵光华灿烂的车前子,我赶忙把它的籽籽捻捋哩!
那朵朵光华灿烂的车前子,我赶忙把它装进衣襟里哩!
那朵朵光华灿烂的车前子,我赶忙把它放在腰带内哩!
〔蓝菊荪译 四川人民出版社诗经国风今译〕
〔之五〕
颜色灿灿车前子,快快采呀采起来。颜色灿灿车前子,快快把它收起来。
颜色灿灿车前子,快快把它捡起来。颜色灿灿车前子,快快把它抹下来。
颜色灿灿车前子,提起衣襟装起来。颜色灿灿车前子,扎起衣襟兜回来。
〔唐莫尧译 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诗经新注全译〕
【文本解读】
芣苢这首4言12句的古代民歌,将女子劳作的过程和劳作的心情,自然且有味地表达了出来。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是全诗的总起。“采呀采呀采起来〞的歌声,亦可称之为劳作的前奏曲。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是整个劳作过程的总述。“采呀采呀采得来〞的歌声,现出见到芣苢的无限欣喜。由此,奏响了劳作的进行曲。
由“薄言掇之〞到“薄言捋之〞,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和真切反映。从一颗一颗地拾到一把一把地捋,主人公干得起劲,唱得便起劲。可谓一路辛劳,一路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