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厚薄血膜涂片法.doc
下载文档

ID:113289

大小:27.50KB

页数:2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2-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厚薄 涂片
厚薄血膜涂片法:常用于丝虫病,疟原虫的检测 操作方法: (1) 采血:①采血时间 在普查时,一般无法考虑采血时间。在临床上,对现症病人一般可随时采血,但为了提高检出率,就应当考虑采血的适当时间。对典型发作的间日疟及三日疟患者,应选择发作后数小时至10余小时采血为好。此时疟原虫发育至环状乃至大滋养体,虫体大,疟色素已形成,受染红细胞也出现变化,有利于疟原虫的检出,恶性疟原虫原虫大滋养体和裂殖体是在皮下、脂肪和内脏微血管中发育的,通常在外周血液中不易查到。配子体在环状体出现1周后方能见于外周血液,故在发作时采血。②采血部位 从患者耳垂或指尖(以左手无名指为宜)取血,婴儿通常从大拇趾第二趾骨腹面针刺采血。③采血方法 用75%乙醇棉球消毒取血部位皮肤,待干后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采血部位,右手持针迅速刺入皮肤,待血液流出或轻轻挤出血滴,供制作涂片用,采血完毕用干棉球轻压伤口止血。 (2) 制片:①薄血膜制作 取1滴血于1张洁净的载玻片上,选1张边缘平整、光滑的载玻片作推片,用左手拇指和中指夹持其两端,将推片的边缘中点与血滴接触,并与载玻片呈30°~45°夹角,待血滴沿推片边缘向两侧展开后,立即由右向左迅速推成薄血膜。理想的薄血膜要求红细胞均匀地铺成一层,无裂痕,其末端凸出呈舌尖形。注意:推成时用力和速度要均匀,不能中途停顿或重复推片,以免造成血膜断裂或厚薄不匀。如取血量多,夹角宜小:取血量小,则夹角可大些。②厚血膜的制作 用推片的一角接触刺血点上的血滴,取血2滴,置载玻片上,并从里向外作旋转涂片,使成直径为0.8cm大小的圆形血膜,厚薄要均匀,然后平置桌上,待自然干燥。③厚薄血膜同片制作 用目测法将载玻片从右向左等分成6格,厚血膜涂在第3格中央,薄血膜涂在第4格前缘至第6格中部,第1、2格可用于贴标签,制作厚、薄血膜方法同上。 (3) 染色:①瑞氏染色法(Wright staining) 厚血膜需先溶血,溶血方法为:滴加数滴蒸馏水于厚血膜上,使红细胞溶解,待血膜呈灰白色时,将水倒去,晾干。取制作好的血片,在血膜两端用玻璃蜡笔各划一竖线,滴加瑞氏染液数滴,使其布满血膜,染液中含甲醇,约0.5-1分钟将血膜固定,然后加等量缓冲液或蒸馏水,轻摇载玻片,使之与染液混匀,很快液面出现灿铜色膜,约经3~5分钟染色后,用缓冲液、蒸馏水或自来水冲洗。注意:切勿倾去染液再用水冲洗,以免血膜上沉着染料颗粒,影响镜检。如厚、薄血膜涂在同一张载玻片上,先在厚、薄膜中间及两侧用蜡笔各划一条竖线,滴蒸馏水于厚血膜上,使之溶血,待血膜干后,与薄血膜一起染色。①吉氏染色法(Giemsa’staining)取吉氏染液原液,用pH7.0~7.2的磷酸缓冲液稀释10~20倍。厚血膜不需固定,薄血膜先用甲醇固定(如大批染片,可置入染色缸),染20~30分子,冲洗,晾干后镜检稀释的染液,宜用时现配,否则易产生沉淀,影响染色效果,大批染色时,应根据染色时的条件,如不同病人的血片,染色时的室温、染液稀释程度、冲洗水的pH值等情况的不同,先试染少量血片,摸索出染色效果最佳的时间和条件,再大批染色。此外,染色时间应随染液稀释情况作适当的调整,染色浓度高,染色时间可短些,反之则长。 吉氏染液配制:吉氏染剂粉1g,甘油50ml,甲醇50ml。将染剂粉置研钵中,加少量甘油,充分研磨,再边加甘油边研磨,直至甘油用完。然后加少量甲醇,研磨后倒入棕色瓶中,剩余的甲醇分几次冲洗研钵中的染液,全部倒入瓶内,塞紧瓶塞充分摇匀,置65℃温箱内24小时或室温下1周后过滤,即成原液。 瑞氏染色法操作简便、快速,临床上经常使用,因甲醇易于蒸发,如掌握不当可能在血膜上产生沉淀,妨碍观察。同时染色结果也不大一致,在较热的环境中较易褪色,保存时间较短。吉氏染色法染色效果好,对厚血膜尤佳。经稀释后的染液对厚血膜兼有溶血和染色的双重作用。染色后,疟原虫细胞核和细胞质红蓝分明,很少出现沉淀,不易褪色。适用染大批血片标本,供教学使用,但染色需时较长。 (4) 镜检 在检查薄血膜过程中,有时遇见与疟原虫形态类似的物体,应注意区别排除。如单个血小板附于红细胞上,易误认为环状体或成长中的滋养体。成堆的血小板误认为成熟的裂殖体。血小板的形状多样,或呈圆形,卵圆形,有时呈不规则多角形,其长径约为红细胞的1/3、1/4。血小板中央部常呈紫红色颗粒状结构,周边部分着色浅,但不如疟原虫紫红色胞核与浅蓝色胞质分得清楚。此外,还有染色液沉淀颗粒以及偶有细菌。霉菌。尘粒、白细胞碎片重叠于红细胞上,很像环状体和成长中的滋养体。但这些物质大多呈一种颜色,如细调显微镜焦距,可以看出它们与红细胞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厚血膜中疟原虫比较集中(一个视野可见到的细胞数约相当于20个薄血膜视野),但厚血膜经溶血后,红细胞轮廓已消失,原虫皱缩变形,虫体比薄血膜中的略小,有的原虫胞质着色很深,胞核模糊不清,初学者较难识别。检验人员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训练,在充分掌握薄血膜中各种疟原虫的形态特征后,才能认清厚血膜中的疟原虫。当厚、薄血膜涂在同一片时,应先在检查厚血膜上的疟原虫,如鉴定虫种有困难,可再仔细观察薄血膜,以提高镜检效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