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方医科大学教学大纲.doc
下载文档

ID:113239

大小:125.50KB

页数:18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2-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南方 医科大学 教学大纲
南方医科大学教学大纲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供临床医学五年制用) 主编 曾抗 副主编 周再高 谭仲楷 张堂德 编者 后桂荣 兰海梅 李建华 李莉 梁刘萍 彭学标 孙乐栋 于娜沙 周冼苡 审阅 张树军 杨洪波 刘杰 郭煜 二0 0 四 年 十 月 前言 皮肤性病学是一门研究发生在皮肤、粘膜以及皮肤、粘膜有关疾病的学科,是一门涉及面广,整体性强的临床应用学科,同时又与其他临床学科之间存在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皮肤性病学也相应地进入了一个飞跃发展的阶段,并分出许多分支:如皮肤组织病理学、皮肤生理学、皮肤免疫学、皮肤真菌学、皮肤遗传学、皮肤美容学、皮肤外科学等。 课程目标 (一) 目的 使学员获得本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诊疗技术,以期能运用这些理论和技术,对常见皮肤性病进行防治,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打好基础。 (二) 要求 1.基本理论知识 (1)重点掌握内容:皮肤解剖、组织学、生理功能;皮肤病的症状、诊断、皮肤组织病理及治疗的基本知识;常见皮肤病,包括脓疱病、花斑癣、体癣、手足癣、甲真菌病、带状疱疹、虫类引起的皮肤病、接触性皮炎、湿疹、药疹、荨麻疹、银屑病、神经性皮炎、红斑性狼疮、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 (2)一般了解内容:头癣、念珠菌病、疣、皮肤结核病、麻风、AIDS、多形红斑、玫瑰糠疹、瘙痒症、皮肌炎、硬皮病、天疱疮、寻常性痤疮、皮脂溢出、酒渣鼻、斑秃及鸡眼。 2.基本技能 (1)掌握皮肤病的病史采集,皮疹检查方法与其形态、分布的描述,外用药应用原则及方法,真菌直接镜检,活检组织采取法。 (2)了解滤过紫外线检查法,皮肤过敏试验,淋菌、疥虫检查法,梅毒及HIV血清学试验,皮肤病的放射治疗(X线、电子束及放射性同位素),冷冻疗法,激光疗法,光(化学)疗法,高频电刀、微波疗法及一般皮肤外科手术。 教学组织与方法 (一)教学组织 教研室组成教学小组,依据教学大纲实施教学。 皮肤科的教学,应在学员具备一定的临床医学基础上进行。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整体观念”及“少而精”的原则;注意启发式;从形象入手,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临床病例及各种教学媒体。 (二)教学方法 1.讲课 讲课前教员必须充分备课,讲课时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对于重点内容必须讲深讲透,以重点带一般。为加强学员的理解与吸收,讲课过程中除联系临床经验外,并充分利用多媒体及典型病例示教,注意启发学员独立思考能力。 2.见习 将学员分成若干小组在门诊或病房轮回见习。见习时先由教员示教,讨论病员的诊断、治疗等。并安排真菌及其他病原体检查,诊疗操作示教等。后2~3次见习中,在教员指导下,学员分组接诊病人,询问病史,进行检查,书写门诊病历,提出初步诊断及治疗意见,由教员审查。每次见习结束前,教员有计划组织讨论、小结及解答问题。大纲中注明见习时讲解的内容可在轮回见习时讲解。 见习过程中,教员注意自己的模范行动,培养学员的良好医德医风,完全彻底为病人服务,并注意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辅导 教员应深入了解学员接受情况,注意因材施教,指导学习方法,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其自学能力。 4.考核 课程结束时,利用病例或笔试进行考查,以检查教学效果。 教学时数安排总表 篇 章 教学内容 学时 一 1-3 皮肤结构、功能 2 4 皮肤病的症状与诊断 2 5 皮肤组织病理学 6 皮肤病的治疗 2 二 7 病毒性皮肤病 2 8 细菌性皮肤病 9 真菌性皮肤病 2 10 动物性皮肤病 11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 2 12 荨麻疹、药疹 2 13 物理性皮肤病 2 14 瘙痒性皮肤病 15 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2 16 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 3 17 大疱性皮肤病 2 18 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 2 19 梅毒、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 2 合计 27 理论教学内容 下划“ ”的内容为重点掌握内容,未划线的内容为一般了解内容.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皮肤性病学导论 了解皮肤性病学的定义和范畴 第二章 皮肤病的总论 皮肤解剖、组织、简述表皮、基底膜带、真皮、皮下组织及皮肤附属器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章 皮肤的功能 简述皮肤的防护作用,吸收作用,感觉作用,分泌和排泄作用,体液调节作用,代谢作用,皮肤免疫系统。 第四章 皮肤病的症状及诊断 一、症状 (一)主观症状 痒、痛、灼热、感觉异常及全身症状。 (二)客观症状 阐述原发疹与继发疹之特点及其形成机制。原发疹:斑疹、丘疹、结节、囊肿、风团、水疱(大疱)及脓疱。继发疹:鳞屑、痂、糜烂、抓痕、皲裂、溃疡、瘢痕、萎缩、色素异常及苔藓样变(苔藓化)。 二、诊断 (一)病史 基本上同内科,但应注意皮肤病史的特殊性。 (二)体格检查 全身检查:同内科。 皮肤检查:视诊、触诊、压诊、刮诊及皮肤划痕试验等。注意光线充足,室温适宜及全面细致地检查。 检查皮疹时应注意:部位、分布、排列、类型、大小、数目、色泽、硬度、表面状况及局部感觉等。 第五章 皮肤组织病理学 掌握皮肤活检的基本要求,简述表皮常见的病理变化。 第六章 皮肤性病常用实验诊断技术 一、免疫病理检查 二、真菌检查 三、变应原检测 四、滤过红外线检查 五、性病检查包括梅毒螺旋体、淋球菌、衣原体、支原体、毛滴虫、疥螨、阴虱检查,醋酸白(甲苯胺蓝)试验。 第七章 皮肤病的治疗 一、内用药物(包括中西药)疗法镇静剂、抗组胺药、抗真菌剂、抗菌剂、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疟药及维甲酸类药。 二、外用药物(包括中西药)疗法 外用药物性质:止痒剂、收敛剂、保护剂、角质离解剂、角质促成剂、抗菌剂、抗真菌剂、杀虫剂及腐蚀剂等各类常用药物及其浓度。 外用药物剂型:溶液、粉剂、刷剂(洗剂、振荡剂)酒精剂、油剂、乳剂、凝胶剂、糊膏、软膏、硬膏及涂膜剂等组成、作用、适应症及用法。阐述湿敷的作用、适应症及用法。 外用药物的应用原则。 三、物理及其它疗法 电凝、电解、电烙、微波、冷冻疗法、紫外线、光化学疗法、X线及放射性同位素、激光等的作用及其适应症。 四、皮肤外科疗法。 第二篇 各论 第八章 病毒性皮肤病 第一节 单纯疱疹 一、病因 病毒及发病机制 二、症状 病变特点、部位、复发性、自觉症状。 三、诊断 症状特点。 四、治疗 内服 阿昔洛韦、万乃洛韦,反复发作者可用胸腺肽、干扰素或试种牛痘。 局部治疗。 第二节 带状疱疹 一、病因 病毒及发病机制 二、症状 病变特点、部位(注意特殊部位)、排列、神经痛。 三、诊断 症状特点及神经痛。 四、治疗 (一)抗病毒剂 阿昔洛韦、万乃洛韦、干扰素。 (二)其他药物 止痛剂、维生素、类固醇激素、干扰素、胸腺肽及中药等。 (三)局部治疗 止痛、保护及预防感染。 第三节 疣 一、病因 病毒 二、类型及症状 寻常疣(包括跖疣)、青年扁平疣之症状特点及发病部位。 三、诊断 症状特点。叙述跖疣、鸡眼、胼胝之鉴别。 四、治疗 (一)内用药物 中药,聚肌胞,乌洛托品等。 (二)局部治疗 锐匙刮除,外用药物(5-氟脲嘧啶、肽丁胺、咪喹莫特),物理疗法。 第四节 传染性软疣 一、病因 病毒。 二、症状 好发年龄,部位,损害特点。 三、诊断 症状特点。 四、治疗 刮除法,外用药物疗法,避免搔抓。 第五节 手、足口病 一、病因 病毒。 二、症状 好发年龄,部位,损害特点。 三、诊断 症状特点。 四、治疗 对症和支持疗法为主。 第九章 细菌性皮肤病 第一节 脓疱病 一、病因 病原菌及发病因素 二、类型及症状 (一)寻常型脓疱病 (二)大疱性脓疱病 附:新生儿脓疱病 (三)深脓疱病 (四)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三、诊断 四、鉴别诊断 五、治疗 局部和全身治疗 第二节 毛囊炎、疖、痈、丹毒、类丹毒 阐述其病因、症状及治疗 第三节 皮肤结核病 一、概述 发病率,防治情况,分类简介。 二、病因 病原菌、传染途径及发病因素。 三、类型及症状 (一)寻常性狼疮 (二)疣状皮肤结核 (三)丘疹坏死性皮肤结核 (四)硬结性红斑 四、病理 简述皮肤结核之病理特点。 五、诊断 病史,全身检查,病变特点,病理及结核真菌素试验等。 六、鉴别诊断 (一)寻常性狼疮 盘状红斑狼疮、麻风。 (二)疣状皮肤结核 着色芽生菌病。 (三)丘疹坏死性皮肤结核 毛囊炎、痤疮、血管炎。 (四)硬结性红斑 结节性红斑 七、治疗 一般疗法,内用药物质(抗结核药物),局部治疗,物理疗法。 第四节 麻风 一、概述 流行情况,解放后防治成就。 二、病因 病原菌,传染方式,发病因素及潜伏期。 三、类型及症状 (一)类型 结核样型、界线类偏结核样型、中间界线类、界线类偏瘤型、瘤型。 (二)各类型麻风的临床表现 (三)麻风反应 诱发因素及症状。 (四)各型麻风的病理特点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病史,临床特点,细菌检查,组织病理检查,麻风菌素试验及其它检查(出汗试验、组织胺试验等)。 (二)鉴别诊断 体癣,股外侧皮神经炎,白癜风,脊髓空洞症。 五、治疗 (一)一般治疗 (二)药物疗法 砜类,硫脲类,抗生素类,氯苯吩嗪,中药,联合化学疗法。 (三)麻风反应的治疗 反应停,雷公藤、封闭疗法,皮质类固醇激素,维生素B12等。 六、预后 七、预防 隔离,接种卡介苗。 第十章 真菌性皮肤病 概述:真菌病的定义、分类及流行情况。 第一节 浅部真菌病 一、病因 病原菌(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表皮癣菌属及糠秕孢子菌)。 二、流行因素 传染方式(直接、间接)及真菌生活力,个体因素及卫生情况,季节、温度、湿度及地理环境之影响。 三、类型与症状 (一)头癣 (二)体癣和股癣 (三)手癣和足癣 (四)甲真菌病 (五)癣菌疹 (六)花斑癣 (七)马拉色菌毛囊炎 四、诊断 症状特点、真菌直接镜检(方法、意义)、滤过紫外线。 五、治疗 (一)内服药 氟康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的适应症、禁忌症、剂量及用法。 (二)外用药 外用抗真菌剂,如水杨酸、苯甲酸、硫磺、碘、咪唑衍生物、环已罗司及特比萘芬等。 (三)各种癣病的治疗方法 头癣:服药、搽药、理发、洗头、消毒。 体癣(股癣):外用药物。 手足癣;:不同类型的处理原则。外用药物、内服药物。 甲真菌病:内服药物、外用药物、拔甲硬膏、拔甲、服药。 花斑癣:外用药物。 六、预防 宣传教育,彻底治疗,足癣及头癣的隔离,消毒及个人卫生。 第二节 念珠菌病 一、病因 病原菌,传染途径(内源、外源)及发病因素(新生儿机体抵抗力降低,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之应用,恶病质及烧伤等)。 二、症状 (一)皮肤念珠菌病甲周炎 (二)粘膜念珠菌病 鹅口疮、口角炎、女阴、阴道炎。 (三)系统性念珠菌病 三、诊断 症状特点,真菌直接镜检及培养,血清学试验。 四、治疗 (一)局部治疗 清洁,干燥,抗真菌药物。 (二)全身治疗 除去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