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影响我国科技创新需求的障碍与对策.docx
下载文档

ID:1131547

大小:27.10KB

页数:20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影响 我国 科技 创新 需求 障碍 对策
影响我国科技创新需求的障碍与对策 科技创新创造了新的社会需求,它和其他需要由科技来满足的需求一起,构成了推动现代社会运行的根本动力。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进行科技与经济体制配套改革以来,局部克服了“产—学—研〞脱节的制度性安排的失败,但是也出现了一些更令人担忧的新问题。这些新问题仍在继续影响和制约着创新源的生长、扩大,制约着中国各个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有必要结合现状进行反思,通过环境变迁进一步为提高民族和区域的创新潜力和实力准备条件。 1社会变迁对科技创新的潜在需求 在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的大背景下,创新源的生长受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文化环境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资源配置格局、规制条件和环境气氛,是能否鼓励科技创新的根本原因。随着社会生活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经济和社会环境以及交往方式的变迁,可以为科技开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推动并促进科技开展潜在需求的现实化。 1.1未来社会结构的变迁对科技的需求 在未来2023到20年中,由于中国社会转型的全面展开和完成,社会开展将全面由传统向信息化社会转变。时间的不可逆性,使后来的开展总是跳跃式的,而决策和管理运行的科学化、信息化(数字化)以及信息的群众化是新型信息社会的重要特点,并由此创造了对科技和科技人才的全面需求。 (1)在信息传播和收集途径上,目前,区域人均因特网数量、上网费用已经成为衡量区域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准。降低消费者消费本钱,开发出物美价廉、便利、易于使用的计算机仍然是信息社会对科技开展的内在需求。这种需求和传统工业社会对汽车、手表等的需求一样,即使在科技不开展的情况下,家用或个人用计算机的普及仍存在广阔的市场前景。本钱较高、私密性差、容量小、易受攻击,尤其是需要一定的使用技术仍然是制约个人用计算机消费的“瓶颈〞。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就是与此相关的教育、训练费用全部直接由厂商直接负担。 (2)在工作方式上,由于区域定位和社会开展阶段的差异。一方面城市化仍然是开展中国家的主流;另一个方面由于生活观念的变革在一些城市化高度兴旺的区域,早已出现了居住环境的乡村化趋势。这就出现了工作区与生活区的别离。工作区与生活区高度分工的直接后果是:提高了交通本钱、创造了对便捷、快速的交通需求。这悄悄地改变了工作方式和对严格的、固定的工作场地的需求。在非严格、非固定的工作场地工作,不仅大大降低了对固定的工作场地的需求及其使用效率,提高了场地的运行本钱;而且把这一局部本钱转嫁到在这些区域内工作的居民身上。降低此类本钱的一种制度性安排就是缩减和提高场地的使用效率,并且把这局部本钱转化为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分享到的福利及其保障。 (3)在社会价值观方面,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与政治密切相关的社会伦理价值观,基于空想社会主义所产生的理性化道德人格,目前已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流动性的增强趋于解体。代之而起的是以公民个人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务实化为主导力量的根本社会价值取向。在社会生活层面,绝大多数的公民都不安于既定的社会角色定位。人们开始在既定的社会环境中,谋求处境和状况的改变,尝试不同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同时,作为社会和经济开展支撑的科技型人才,流向条件好、收入高、更有利于实现自身社会价值与人生价值的单位、区域,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社会潮流。“不安于现状〞在不远的过去被赋予了更多的消极意义,而在今天却被赋予了更多的积极意义。讨价还价、讲条件和环境,即使在今天一局部管理者中仍被视为“品德不良〞的表现;而在占优势的中、青年群体中那么被视为懂生活、成熟或有实力的标志。从历史上看,诸如此类的社会潮流和社会价值取向,虽然无法在短期内产生对科技的直接需求,但是在人心思变,流动性很强的社会环境下,至少能够对科技的应用和传播产生积极的影响。 1.2提高社会或区域综合竞争力对科技人才资源的需求 从中国社会的整体开展看,在未来2023—20年中,形成一个“责任、权利和风险〞高度统一、对称的社会运行环境已成为必然趋势。现行的责任、权利与风险别离,严重不对称的“权力与收益〞一体、“权利与责任〞别离的“收益内圈化和本钱社会化〞的制度性腐败将从源头上得到一定遏止。 在新的运行环境下,科技的开展将以更好地效劳于每一个社会成员为目标。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创造的价值能够得到更加合理的回报的环境下,不仅会增加对各级科技管理、效劳人才以及科技研发人员的巨大需求;而且他们的社会价值由于和新产业开展、新就业时机的创造密切相关,也有利于新兴产业和行业的出现。在一些科研组织和区域创新联合体中,对于管理、效劳人才根本素质和接受教育等方面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因此,全面提高全民族或各个区域的科学意识、理性化的思维方式等在内的科技素养,是未来2023-20年中,中国开展所必须面临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3开展高科技工业和知识密集型效劳业对科技人才的需求 人才是创新的主体,在“以人为本〞的宏观战略视野下,要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新源、区域创新联合体乃至于世界科技中心城市,就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制度化、理性化的使用。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区域或(和)企业的科技研发密度、知识和智力的密集程度等已经开始被视为核心指标。从世界开展现状和趋势看,在一些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社会中,属于第三产业的知识密集型效劳业都在迅速增长,而传统的第一产业,尤其是第二产业在迅速下降。显然,高科技工业和知识密集型效劳业的开展离不开人才供给。 1.4造就人才和提高民族和区域竞争力对科技开展的需求 科技与经济,是最具竞争力的领域,是一个区域、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产业结构的现代转型与科技密切相关,而且这本身也创造了对科技的需求。从科技自身的开展来看,科技正是在不断的满足社会需求中前进的。科技和教育本身都不是目的,而是在实现人的开展。在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区域、一个组织中,智力的落后是一种根本性落后,智力的开展是一种根本性开展。 结合当今世界科技开展的前沿动态看,纳米技术、以生物制药与基因工程为根底的生物技术、以先进的计算机与通信为主导的信息技术、以认知神经学科为核心的认识科学是“四大〞前沿领域。基于这四个领域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领域的重新协同、组合而产生的会聚技术(nbic),不仅在短期内可以满足人们获得更加廉价、更富有人性化的、功能更强大的计算机、生物医疗、航空航天等日常生活、科技自身与社会领域的需求,而且对于未来新的社会生活形态将会产生全面而重大的影响。 从现状看,目前计算机信息处理已经被用于生物学,成为生物学家观察、了解、设想新的实验的方法和工具。同时,科学家也正在将生物体看作是新计算方法的终极模型,同时,科学家们已经开始用生物机体论来重新设计和构建平安系统;通过数字信息处理来研究免疫系统并由此产生了几种强大的运算法那么,能够帮助效劳器免受黑客和病毒的攻击。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尤金·陈创造了一种能够从单分子中直接读取dna序列的仪器,并创立了公司,专门对这一技术和以这一技术为根底的系统进行研发。在加州帕洛阿托创业公司任职的段镶锋开发出一种制造纳米线的方法,并创造了将这些纳米线组建到功能电路中去的技术,制造出体积只有传统晶体管十分之一的晶体管及小型发光二极管。他还掌握了如何将纳米线组安装在柔性底层上,这意味着制造出可折叠或可穿戴的计算机成为现实。从大的方面说,人类将拥有大量的本钱低廉的各种量级的传感器网络和实时信息系统,机器人和软件将实现个性化,所有的器具均由智能新型材料构成,智能系统在不久的将来将不仅满足产业根底的变迁,而且会被普遍应用于个人、家庭、工厂、国家情报、防卫和攻击等各种系统,满足这些方面的需求。 上海1995年有91.64万名科技人力资源,见图2。到2022年,期间除了1996年增长到94.16万人外,整体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鉴于财力投入在增长,科技人力资源的本钱在上升。科研人员的个人收入低下状况开始得到改善。但是作为一个区域性创新联合体,上海要建设成为世界科技中心城市,其核心标准,即科技人力资源密度在迅速下降,这直接说明了,上海在科技人才资源分享能力整体上在迅速下降。值得庆幸的是,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下降不大;尤其是科学家、工程师,以及ramp;d人员还略有上升。 2.3在产业领域中的科技资源配置 产业领域中的科技资源配置是科技与经济结合方式,以及区域创新实力和结构的直接反映,如表1所示。从企业块科技人才资源的配置现状看,“三资〞企业在企业构成中占61%、占企业从业人员的55%、占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49.6%、在企业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方面占52.9%(其中,在科学家工程师拥有量方面在全部企业中占55.5%)、占技术开发经费筹集额的66.9%(其中,政府部门资金占25.9%)、占技术开发经费内部支出的69.7%(其中,技术开发人员劳务费在所列全部企业中占64.5%、在ramp;d经费内部支出中占66.9%)、在开发工程方面占47.6%、在工程经费方面占64.3%、在专利申请方面占53.32%、在专利授权方面占49%。这一系列数据说明:“三资〞企业除了在政府部门资金支持方面相对较少外,在所列方面已经成为上海科技与经济的主体。排除国有企业外,作为民族兼民间经济组成局部的集体企业、股份制及其他、联营企业和其他类型企业在XX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开发的结构性分布中已经处于劣势。这说明,在上海的科技资源配置民间化的过程中,非涉外的民族经济并没有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研发和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近现代企业开展轨道,而是被非民族经济和资本吞掉了。 这说明,在原有的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尤其是资源分配权和使用权高度统一于游戏规那么的制定和执行者手中的文化环境中,不可能创造对科技资源的更大需求。可以说,在管理者或学科带头人的个人成就、收益与组织运行状况关联程度不大的情况下,投资的增长不能对一个组织中可以培养和容纳科技人员的限度构成有效的鼓励。事实上,在一些科研组织中,进行知识积累,进行科技创新和直接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已经不是目的,而是缺乏团队意识和人才管理经验的所谓学科带头人实现其政治和经济利益的手段。在这种本末倒置的运行体制下,对创新的兼容程度和提供的空间是十分有限的。表现在一些管理和重大决策方面,只注重搜集有利的、忽略对负面影响的研究、重视,缺乏综合权衡意识,离科学管理所需要或能够做出决策的条件尚存在很大距离。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继续增加投入外,还必须从管理和运行体制上着手,进行制度创新。否那么,一个区域要维持其在中国、世界科技与经济中的地位,要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一席之地,仍存在制度和环境障碍。制度和管理的落后,尤其是资源分配权和使用权的权力集团化,是引致人才外流或就地为非民族企业效力的制度根源。 问题和矛盾的纠集出现,意味着原有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改革已经失效。中华民族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到了必须经历从内而外,从点滴标准到中层的管理运行体制再到深层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全面变革才能够解决问题的时候了;到了需要全面反思和评估以找出问题的根源与出路的关口了。因此,培育和确立一种有利于创新源生长、民族核心竞争力提高的社会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资源配置格局、规制条件和环境气氛势在必行。为此在具体方面应着手推行以下应对战略策略: (1)以弥补“民间化(外乡化)〞程度缺乏为核心,在推行现有的科技、经济与社会协调开展战略、“科教兴市〞战略和提倡循环经济开展模式并逐步具体化的根底上,着手进行包括政治体制在内的全面的制度创新和政策方向的调整。经过十几年的改革,政府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已经为外商独资、中外合作与中外合资资本所取代,而不是为当地民族的和民间的资本所取代。这种状况是危险的。个人可以不讲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但是一个能够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负责任的政府,不能不讲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或区域利益;否那么其存在不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