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新月
小说
特征
论新月派小说的诗化特征
摘 要:新月派是一个以诗歌著称的文学流派,评论者多是从格律诗的角度研究探讨新月派的诗歌,新月派的小说领域一般那么是以个案的方式加以论述。本文从诗化的角度切入新月派的小说,从古典诗美与诗化、意境与诗化及虚化与诗化三对范畴入手,剖析了新月派小说的诗化特征。本文切入新月派小说的诗化视角,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新月派的小说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古典诗美 意境 虚化
引言
处于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新月派与中国传统诗学主流取得了历史的衔接,新月派小说在形式上打破了传统小说的模式,在文学创作中显现出平淡和谐的审美特征,非常符合中国的古典诗学。“无巧不成书〞不再具有普遍意义,作品中没有剑拔弩张,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悲剧纠葛,作家也都表现得相当冷静,实现了“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理想,并且以颇具东方神韵的意境营构出来,其意蕴与形式都到达了出神入化的圆熟程度。
新月派作家具有浓郁的诗人气质,他们通过抒情性的语言、意象、意境的选择营建了自己的艺术世界,小说在审美倾向上具有一种儒雅的古风和婉约的美感。新月派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从沉着容中出场的,很自然地走到自己的制高点上。他们的小说有着陶潜诗一样的冲淡,同时又渗入了孟浩然诗的典雅清丽,使我们在文学的百花园里看到这朵具有东方诗魂般的奇葩,也看到一个古老民族鲜活的历史生机和对于新时代的审美选择。
一、古典诗美与诗化
古典美学家黑格尔认为诗性是一切艺术所共有的特性。新月派小说与传统小说发生了位移,具有了一种诗的特性。传统小说讲究情节的起承转合,作家以全知全能的身份向读者讲故事,品评人物,进行扬善惩恶的教化,作品中的人物性格要通过人物的所作所为来显现。新月派小说对这种布道式的小说模式实现了一个历史的否认和超越。他们的小说,要求读者参与到阅读过程中来,实现作家与读者的精神对话。正如歌德所说:“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勘它,都是探不到底的〞,因为它蕴含着“诗的精神〞①〔p179〕。新月派的小说具有诗的内质,从这些小说中我们得到的是读诗一样的艺术享受。
新月派作家多是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们着力追求气韵的含蓄和心境的内在和谐。他们的小说没有起承转合、逻辑严密的情节,笔下的一切都非常恬淡,淡然中凸现出一种气氛,在某种程度上与中国古典诗歌美学到达了一定的契合。平淡是中国传统文学的最高境界,即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庄子·天道里说: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少年为赋老为文,少年喜欢堆砌绮丽的词藻,老年时摒弃浮华,除去躁心,更易接近人本初的心境。感情浓缩节制,言辞温文委婉,无不浸染着传统美学中那种温柔敦厚的艺术特质,将含蓄、朦胧、丰富的底蕴镌刻在欣赏者的想象中,虽淡远,却具有更强的艺术审美感受力。新月派作家对生活采取了疏离的态度,他们反对狭隘的功利主义,因此屡遭被讨伐的命运,文学史上曾有过一段关于“与抗战无关论〞的公案。1938年12月梁实秋接编中央日报副刊平明,在编者的话里,他写道:“现在抗战高于一切,所以有人一下笔就忘不了抗战,我的意见稍微不同。与抗战有关的材料,我们最为欢送,但是与抗战无关的材料,只要真实流畅,也是好的。〞②(p1)作为新月派理论家的梁实秋更注重文学自身的开展规律,“无巧不成书〞不再具有普遍意义,作品传承了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歌的神韵,既反映现实生活,又致力于艺术升华,给人以美的文学享受。
二、意境与诗化
就文学表现的类型来看,中西诗学有很大差异,中国传统诗歌历来以抒情为主,而在西方,诗歌的最高典范是戏剧和史诗。抒情小说是与史诗同质的,它既然不以刻画人物典型为最高目标,“造境〞的成功与否就成了品评作品优劣上下的尺度。新月派小说充满诗意,这种诗意表达在作家对意境的追求和创造上。
沈从文很自然地把“意境〞从诗歌的美学范畴引入到小说创作中,边城的开头两句话便创造出一个和谐恬淡的意境,开篇就传达出边城古朴宁静的气息,这便定下了小说的基调,全篇都笼罩在这淡远和谐的审美气氛中。沈从文用流水一般的抒情笔致,通过描摹、暗示、象征,开拓小说内涵的纵深度,营造现实与理想水乳交融的意境。往往简练的几笔便能托出一个诗境。
凌叔华在绘画上具有很高的造诣,“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而意境上下又是品评诗画的一个重要尺度。凌叔华的诗化小说就像一本大画册,包罗万象,其中每一幅画都含有灵活、流动的意象,组成一幅幅恬淡平和的画面,呈现出一个个悠远宁静的意境。凌叔华像画家一样写意,她的小说多从亲情、人性的角度切入,绘画因素的渗入,更显现出意境的淡远,花之寺、绣枕都显示了其不俗的艺术修养。
新月派小说建构了和谐恬淡的意境,构成意境的意象都经过了作家有意识的选择。在新月派小说文本中,刚毅有力、带硬度的意象是读不到的,码头、小篷船、绅士客厅中的小道具进入了新月派作家的审美视野,这些意象本身就传达出一种抒情温馨的信息。和谐冲淡的意境是我国传统文化积淀的一种较为稳固的心理结构形态,新月派的小说文本,在其审美结构的深层接通了最隐秘的传统文学的敏感神经,从而建构起小说创作的文本标准和审美秩序。
三、虚化与诗化
语言作为诗性文体的最本质的凭峙,具有特别的意义。新月派的小说具有独特的语言质素,这种语言质素的要义在于:它是超语义的,是与精神同构而非仅为载体的,“一个人梦里泄漏隐秘的灵魂,然而也只是想梦一般的朦胧的,从这种情况,我们体味到诗是一种吞吞吐吐的东西,术语地说,它的动机在于表现自己与隐藏自己之间。〞③邵浔美在纯粹的诗中认为,一首诗到了真正明显的时候,它便靠近了散文的领域;伟大的诗都含有一种伟大的象征,充满了各种暗示和隐喻,因此它是曲折朦胧的。新月派小说的虚化特征可以说与诗歌是同质的,新月派小说着力追求这种“似与不似〞的艺术境界。沈从文也欣赏这种境界:“有些作品尤其重要处,便是那些空白处不著笔墨处,因此具有无言之美,产生无言之教。〞④(p125)边城结尾就让人很费思量: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小说文本中隐含着读者,对于结局作家没有明确的界定,让读者自己去见仁见智。
新月派小说追求语言的多义性。林徽因的小说,继承并创造性地开展了中国古代的诗体,从某些人生的平庸中启迪读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在挖掘人的心理结构的层面上,到达了一定的深度。作家对这种只可意会的心理体验作了大量细腻的描写,过去长期沿用的结构模式和表达方式已无法适应主体的表现要求,因为这种内在心理与主观意识是飘忽不定、模糊不清的,它已不可能为线性的、封闭的传统叙事模式所容纳,因此作家有意识地借助带有弹跳力的语言,追求结构方式的跳跃性和流动性。小说窘里矛盾的性心理的表现也借助一种缥缈的、不可言说的情绪。诗的语言异于散文之处,在其弹性。作家着力追求语言多义性和丰厚的底蕴,借助语言的弹跳性,激活读者的想象力,有助于读者更深切地理解作品人物的情感,从而大大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其小说九十九度中重在描摹人物的精神世界和心理状态,情节化的叙事模式被作家淡化、虚化。
新月派的小说文本超越了本体层面,更注重一种深层的精神内涵,凌叔华的小说绣枕就成功地运用了象征的手法,适可而止地描写了旧家庭中的婉顺的女性——所描写的绝不相同的人物,也就是事态的一角,高门巨族的精魂。作家没有用直白语言平铺直叙大小姐的爱情美梦怎样被搁浅的经过,只象征地写到了靠枕的被玷污,这就暗示了这段婚姻的无望,靠枕被酒徒吐污,被赌徒践踏,表达了作家对女性生存价值的理性思考,靠枕在这里虚化成被践踏的女性尊严。作家涉笔的是广袤深远的内心领域,这种潜意识层面的本来就是模糊浑沌、不可描述的,新月派诗化小说的意象特质与题材对象的遇合更强化了这种朦胧美,常使人读后获得一种情绪的感染,而这种情绪感染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如果按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来阐释,海面下的那八分之七被新月派的作家虚化。诗之妙正在于似与不似、可解与不可解的张力之间,新月派小说的诗化特征由此可见一斑。
结语
新月派作家不盲从,不赶文学时髦,在那个非常政治化的年代,许多突发事件没有经过实践的积淀,许多作家没有经过理性的选择和思考,写出的东西多是浮光掠影,新月派作家坚守自己的文学阵地。新月派小说那么自成品格,含有一种婉约的美,他们的小说不事雕琢,随主人公情绪流淌,有形无形,有限无限,给读者留下了相当大的想象空间和思考空间,这种恰似行云流水的诗化文体,是其小说获得较高艺术价值的关键所在。
新月派小说又似一幅幅淡远的山水画,从那简练、素朴的画卷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古老民族的灵魂和远遁现代喧嚣的心理品格,它宁静、悠远,而又充溢着一种生命的气息,使那些被现代生活搅得焦躁不安的灵魂也能安排下来。新月派的诗歌讲究“三美〞,在小说创作中,“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也成了无形的格律,呈现出婉约典雅的审美基调。新月派正是以自己扎实的创作实绩,标志着该派小说在美的标准中的诗化倾向。
注释:
①庄志民.审美心理的奥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②中国现代文学参考资料[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③苏 汶.望舒草·序[M].上海:上海复兴书局,1932.
④沈从文.沈从文文集·第12卷[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
参考文献:
[1]方仁念.新月派评论资料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尹在勒.新月派评论[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
[3]朱寿桐.新月派的绅士风情[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
[4]吴功正.小说美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
[5]杨 义.中国叙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徐海英,鲁东大学国际交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