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浅谈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政策支持.docx
下载文档

ID:1128381

大小:42.35KB

页数:3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浅谈 新农村 建设 财政政策 支持
浅谈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政策支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对农村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科技和社会开展等各个领域和诸多环节的建设,它包涵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层次,财政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调节部门,如何通过财政政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财政部门在新形势下重要的历史性任务。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财政政策支持 中图分类号:f8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303-920232(2023)2023-0060-01 一、政府积极为农村公共效劳创造条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涉及范围极其广泛的领域,包括农业根底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村公共卫生、农村义务教育、环境保护、文化娱乐、公共平安等诸多方面。从财政支持的角度讲,主要是为农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效劳。 二、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为不兴旺地区提供均等的公共效劳和公共产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为农村提供公共效劳,需要政府通过财政投入保证社会成员获得均等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效劳,表达社会公平原那么。中央应根据地区经济开展水平、农村地区人口数量、地区财政收入水平等有关数据,制定地区财政收支平衡指标,确定地区财政应承担的公共效劳支出水平,然后,中央财政根据全国公共效劳平均水平,确定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数额。同样一省区域内,由于同样存在经济根底、地理条件、资源情况的差异,因而也存在财政收入水平和支出水平的不同,存在着本地区农村公共效劳水平的不同,需要省市级财政通过本省市范围内的财政转移支付来弥补财政收支缺口以及农村地区公共效劳和公共产品投入的缺乏,使本地区农村人口获得均等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效劳,改善本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根底设施,提高落后地区教育水平和医疗水平,从而缩小与兴旺地区的差距。 三、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弥补政府资金的缺乏。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公共效劳开展的需要,通过国家、社会和个人多渠道共同投资,可以拓宽投资渠道和效劳范围,促进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速度和提高公共效劳的效率。 四、加大农业根底设施投入力度,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底环境。一是大力加强农业重大工程的建设,搞好农田水利、中低产田改造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一些重大农业根底设施建设工程,要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同负责制,逐步扩大中央和省级小型农田水利补助专项资金规模,要继续搞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山区综合开发等生态建设工程,改善农业开展的生态环境。二是加大农村根底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条件,解决贫困地区人畜吃水困难,推进农村平安饮水工程建设速度。 五、加大农业科技和社会化效劳体系支持力度,促进农业产业化开展。一是提高农业科技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保证农业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每年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国债资金用于农业科技投入,用于农业重大科技工程和重点农业科研基地的建设。二是要利用财政贴息、财政补贴和税收政策来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科技。三是要发挥农业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效劳组织对农业产业化的促进作用,通过社会化效劳组织联系科研机构和农业生产环节的桥梁作用,调动社会资源用于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农业科研单位和企业的多种形式的结合,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根据市场需要搞科研,培养“公司+农户〞、“科研+基地+农户〞等多种科技推广和农业产业化开展模式,培养农业科技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开展。 六、加大农村公共卫生投入,改善农村医疗条件。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卫生投入比重,保证各级政府卫生预算支出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的速度,并保证各级政府卫生投入向农村公共卫生倾斜。二是加强农村公共卫生经费管理,提高医疗效劳水平,XX省已经制定了实施全省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救助体系规划,中央和省财政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效劳网络的建设。财政部门要加强经费的监督管理,保证工程资的平安和有效使用。三是加快推进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建设步伐,加大对医疗救助资金的支持力度,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重点解决好农村五保户等贫困家庭的医疗救助问题。四是严格合作医疗资金管理,建立稳定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机制。认真总结试点工作以来一些有效的做法,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简便有效、农民认可的筹资方法。同时要加强资金管理,将提高补助标准所增加的资金最大程度地用到农民身上,以要防止出现基金透支,防范基金支出风险。 七、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改善农村教育条件。一是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强化中央、省、市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的支出责任,改变长期以来重视大专院校,轻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方式,改变基层财政负担本级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方法。中央和省级财政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法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问题,使贫困地区的农民子女享有均等的受教育的时机。二是政策上对农村居民给予支持,对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子女在城市上学,给予同等的接受教育的时机,禁止向农民子女收取各种名目的入校费用,解决农民子女上学难的问题。三是大专院校招生时,应适当降低贫困地区学生的录取分数线,增加农村地区招生数量,为农村地区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为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优秀的人才资源。 第二篇:县乡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县乡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每一项工作都与财政业务紧密相关,如何充分发挥县乡财政职能,全力效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县乡财政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一、当前农村开展存在的问题 1、村级经济开展难。目前,中西部地区农业在产业化、市场化和外向型方面,与东部沿海兴旺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村级缺乏“农字号〞的龙头企业,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农村 二、三产业开展滞后,民营经济开展不充分。目前许多村级债务居高不下,以某镇为例,该镇现有61个村,321个组,全镇总人口11.64万人,耕地面积12.2023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仅1.03亩。目前全镇村级负债高达2458.9万元,村平负债40.3万元。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无钱办事,已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一大“瓶颈〞。 2、农民出行难。虽然近年来乡级公路建设开展较快,但许多村级公路建设开展滞后,通达行政村的乡村客运网络尚未建立,乡村客运市场开展严重滞后于乡村经济的开展,农民出行难的问题仍相当突出。许多出村路仍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有的道路还是几十年前的板车道、羊肠小路,连拖拉机等农用车辆也难以通行。 3、农田水利根底设施修复难。许多地方现有的农田水利根底设施大多是在上世纪 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因年久失修,出现了库底渗漏,堰梗塌方,渠道堵塞,旱不保浇,涝不能排,难以满足当前农业生产的需要,农业抗灾能力较弱。农村税费改革后,随着农村“两工〞被取消,农田水利根底设施的维护管理面临更多困难。取消农业税后,村级经费尽管通过上级转移支付得到一定弥补,但数额非常有限,难于维持村级正常运转,村级根本无力负担农业根底设施维修所需费用。 4、农民增收难。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但受多种因素制约,农民增收依然困难。首先,种养业增收难。农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增收的不稳定因素较大。虽然国家对农民实行了粮食直补和水稻良种补贴,但近年来农用生产资料涨幅过大,加大了生产本钱,农民从事种养业增收困难。其次,外出务工增收难。目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队伍庞大,但由于综合素质较低,大多数农村劳动力仍从事着低收入的工作,技能型劳动力转移输出较少,难于获得较高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受到抑制。其三,政策性增收难。从今年起,国家取消了农业税,“一免两补〞政策激发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但农民依靠政策增收的空间也在缩小。 5、农村公益事业开展难。由于乡镇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严重制约了乡村各项事业的开展。一方面,本应由政府承担的卫生防疫、计生妇检等与建设新农村紧密相连的效劳事业在很多乡镇已经严重萎缩,造成效劳部门无事业经费、专业技术人员严重流失的局面。农民看不起病、住不起院、因病致贫等问题相当突出。另一方面,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兴办集体公益事业必须通过“一事一议〞筹资解决,但由于“一事一议〞操作难度较大,有的村民对参与“一事一议〞积极性不高,往往是受益农民愿意办,没受益农民不愿意办,一些村组修路、架桥等公益支出,因没有经费投入而陷入停滞状态。 二、县乡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按照“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的要求,笔者认为,县乡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做好以下工作: 1、着力化解村组债务。村组债务包袱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不能承受之重,化债工作迫在眉睫。为此,化解村组债务应围绕“清账、节支、剥离、控债、清欠、增收〞做文章,既要大力挖 掘农村内部化债的潜力,又要在农村外部寻求化债的新途径。一是清账减债。取消农业税后,乡镇农税干部面临职能转换的新形势,应强化效劳职能,集中时间,集中人力,对村组财务进行一次全面彻底地清理,逐笔核实债权债务,并把清理结果如实向村民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对村组高息借款,一律按国家同期法定利率标准执行,置换统一票据。严肃查处无本生息、少本多息、利滚利等违规行为,挤掉债务水分;对村组欠农户同时农户又欠村组的,实行债权债务相互对冲,并办妥相关手续。二是节支降债。要严格核定村干部职数,减少村级管理费用;对差旅费、 费等必要支出,实行定项限额管理;禁止村级招待费支出,大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三是剥离消债。对普九义务教育达标、清理农村合作基金会等政策性因素形成的村级负债,应本着“谁主张,谁支援〞的原那么,在严格核实、锁定数额的根底上,实行剥离挂账。考虑到县乡财政无力化解的现实,建议由中央、省级财政分年度安排专款逐步化债。四是禁增新债。对农村税费改革前各村组已锁定的债务要严格控制,逐步化解,严禁擅自新增债务;对农村税费改革后增加的债务,谁举债谁归还,从源头上杜绝新增债务。五是清欠化债。众所周知,目前各级政府暂停清收税费尾欠是从维护农村稳定的角度来考虑的,但此举不是一个长远之计,其负面效应日益显现,它制约了村组债务的正常化解,导致许多以往积极纳税的农户认为政策有失公平,不愿再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势必严重影响今后农村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农村的和谐与开展。因此,许多基层干群建议:国家应尽快出台农村清欠相关方法,允许村组清收债权还债;对个别无理拒缴农业税尾欠的农户,允许用粮食直补金抵扣其拖欠的农业税及附加,以维护国家税收政策的严肃性,不让大多数老实纳税的农民产生“老实人吃亏〞的思想。六是增收还债。要引导村组依托本地资源优势,积极招商引资,壮大村级经济实力,逐步归还债务。 2、创新财政支农机制。一是努力增加资金投入。县乡财政部门应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用足用好省、市帮扶政策和国家产业政策,共同争取上级在政策、工程和资金上予以倾斜,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根底上,积极上报各类投资工程并尽可能挤入国家和省“十一五〞规划笼子,争取得到上级更多的资金投入。二是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县级财政部门应以主导产业或重点建设工程为资金整合平台,积极探索农业综合开发与扶贫开发、农业生态建设、农村中小型根底设施等支农工程相配合、统筹安排的投入机制,集中财力办大事,防止资金分散投入、撒“胡椒面〞的现象。三是强化支农资金监管。要完善工程立项管理,推行工程招投标制,以提高工程建设质量;要强化资金运行监管,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财政支农资金县级报账制等管理方法。对于纳入政府采购的工程,资金直达供应商,零星支出直达单位,减少资金拨付环节,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推行绩效评价机制。要加强财政支农资金跟踪问效管理,对效益好的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