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探讨.docx
下载文档

ID:1128359

大小:21.72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应用 学前教育 专业 本科生 实践 能力 培养 探讨
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探讨   []强化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重点。针对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薄弱环节,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着力推进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建构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加强校内实践技能训练和校外实践教学管理,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加强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从而不断提高幼教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23)11-0038-04  实践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必备的能力,是凸显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特色的重要标志。在我国向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高学历、高素质幼儿园教师需求量的激增,大力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应用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已成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开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拟从当前高校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着手.提出高校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  一、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能力的内涵及其形成条件  实践能力是指个体所具有的处理问题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品质,它由一般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构成。一般实践能力泛指处理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属普适性能力,通常包括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专业实践能力是指运用专业知识解决专业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属从事某种专业工作所需要的专门能力,需要经过专业训练获得,如教师组织实施教育教学的能力,医生对疾病的诊断、治疗能力等。从上述概念描述可见,实践能力并非是简单意义上的“操作能力〞或“动手能力〞,而是以解决问题为指向的一种综合能力。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看,实践能力更多是指围绕职业需要、胜任职业工作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  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职业定位主要是幼儿园教师,其职业范畴包括设计、组织、实施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创设符合幼儿开展需要的环境,科学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开展家园合作,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等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开展相关的系列工作。因此,从职业需要看,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实践能力包括良好的交流、沟通、表达、合作、协商能力等一般实践能力,以及观察评价幼儿开展水平,设计、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管理班级,创设适宜环境,开发与运用教学资源,教学反思,教学研究,开展家长工作等专业实践能力。显而易见,上述众多职业能力中,有些应在接受职前培养时打下一定的根底,否那么将无法胜任幼儿园教育工作:有些那么需要在踏上工作岗位后经过长期实践积累形成。  教育活动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活动。了解交往对象,运用恰当的教育手段传递信息,是保证教育活动正常实施的根底;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直接决定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反思与研究那么是保证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手段。因此,笔者认为,在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职前培养中,应重视让学生获得的实践能力包括观察和评价幼儿的能力,表达和传递信息的能力,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能力,反思和初步的研究能力等。  实践能力的核心是能解决问题。从其形成看,需要具备两个关键条件,即知识和实践。首先,实践能力的获得是建立在知识学习的根底上的。个体认知水平的上下决定了其解决问题能力的上下。因此,在实践能力形成的过程中,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学习同样重要。其次,实践能力的形成源自实践活动。知识是不能自动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反复运用既有知识和技能,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完成知识的转化,实现能力的获得。尤其是专业实践能力的获得,更是需要个体通过从事与其知识结构相匹配的专业实践活动获得。当然,除上述两个关键条件外,个体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开展还受个体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实践动机、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实践能力是后天习得的,通常是经由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实践体验、反思总结,再如此循环反复、逐步提升而获得的。伴随着个体实践活动的不断丰富,个体实践能力呈螺旋式上升。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所说,“实践性智力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将思想及分析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实施的智力。实践性智力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开展〞。可见,实践能力的获得不是能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抓住各培养环节的关键点,并加以不断强化,将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之中。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是构建实践能力的根底,实践体验和反思总结那么是促使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的重要环节。通常,实践经验越丰富.获得各种有价值的问题情境的时机就越多,个体实践能力提高的可能性就越大;反思总结那么促使个体不断对已有经验进行思考和重组,帮助个体提高实践知识和能力,并对自我行为进行不断修正。  二、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近年来,受幼儿园对高学历、高素质幼教师资需求变化的影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招生规模逐年增加。从全国范围看,2022年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招生人数为1679人,2023年增加到12119人。二是办学主体多元化,从传统的师范院校举办学前教育专业,到现在由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等多种类型的高校共同举办。三是人才培养以应用型为主。受市场需求影响,多数高校将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定位于为幼儿园培养师资,不同于传统的为中等师范学校培养师资。这些转变为我国幼教事业的开展奠定了良好根底,但同时也带来了与开展需要不相适应的诸多问题,如高校人才培养与幼儿园对专业教师的期望存在一定距离,本科毕业生普遍存在入职适应期较长、入职早期专业优势不明显等实践能力缺乏的问题。笔者认为,本科生实践能力缺乏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培养方案与培养目标不匹配  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定位于为幼儿园培养高素质师资,因此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幼儿园教师工作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重点和核心。但从目前许多高校的培养方案看。大多带有太多传统课程体系的痕迹,普遍存在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之间的契合度不高的问题,如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学术性课程多,实用性课程少;教学实践时间短、次数少等。  2.课程内容与培养目标不匹配  课程是贯彻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课程目标、内容应表达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尽管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大多转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但其课程大纲、课程内容和教材并未随之发生相应改变,如内容仍偏重理论知识,教材在编排构架上仍沿袭传统学科体系,教学内容与幼儿园现状脱节等,导致知识学习与实践运用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