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青
犯罪
初探
思考
关于青少年犯罪的初探与思考
校本培训模式的初探与思考
XX省楚雄州XX县区第二中学
李莹涛
【摘
要】
:校本教师培训在教师教育中具有重要及独特作用;校本教师培训应从实际出发,按教师专业开展阶段,采取多种形式分期开展;在转变培训观念的根底上,要建立和完善校本教师培训机制。【关键词】
:校本培训模式
初探与思考
教师继续教育中的校本培训是教师教育的应用模式之一。校本教师培训是以学校为培训基地,在上级培训机构的指导下,由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充分利用校内外培训资源,直接效劳于学校,效劳于教师,效劳于教学的培训活动。它以应用为目的,以教师素质提高为目标,培训内容适用于本校实际,并且以教师的实际工作状况来评价培训的效果。
一、教师校本培训模式产生的背景
教师校本培训模式对传统的培训观念有重大的理论突破,对充分利用学校培训资源,提高教师参训的积极性,加强培训效果的针对性、实效性、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
背景一: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西方国家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回到校园,所形成的校本培训概念即美国的“学校本位〞及欧洲的校本在职教育为我们借鉴后,正顺应了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宗旨:一切为了学校,培训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教师。因而形成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主要在学校的组织下,立足于本校、本职、本岗的校本培训定位。
背景二:信息时代的到来.一方面是知识更新加快,打破了教师专业知识终生管用的格局,教师职业特色与社会因素不可能为每一个教师创造均等外出进修的时机和频繁集中培训的时机,因而校内培训不愧为最经济、最实
1惠、最有效的学习。另一方面现代科技普及与应用,如多媒体、互联网等手段的应用,又为学校教师自主学习带来可能。
背景四:校本培训模式的理论依据(1)“学校文化〞理论
教育社会学对作为一种“制度〞、一种“社会组织〞的学校的“组织文化〞,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理论资料。基于一个学校的传统、风格、社会生态环境、社会期望以及校长的教育哲学、教师群体亚文化、学生亚文化等等而形成的“学校文化〞,具有自己的独特性、传承性和排他性。任何一所学校都是具体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实体,它所具有的复杂性是其他学校的历史经验、现时体验和对未来的开展所不能完全说明的,也是理论上不能充分加以证明和诠释的。学校的一切创新与创造活动,都是与学校本身文化的独特性、个别化和多样性分不开的。(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根本精神是强调学习发生在解决问题为目的的“真实情境〞中,强调学习者凭自己的“经验〞进行“意义建构〞,强调社会性相互作用的“经验〞进行“意义建构〞,强调社会性相互作用的“对话〞、“合作〞、“人际互动〞等等。教师无疑只有在学校工作实践这样的“真实性学习〞中方能获得更的成长。(3)教师专业开展理论
新近兴起的“教师专业化〞运动,对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态度、专业知识和能力等关系到教师专业开展的方方面面给予了全方位关注。如教师的敬业精神、负责任的态度以及信念结构,离开了学校的具体任务和实践中的具体体验,它的“生成〞就象纸上谈兵;教师新手与专家的比较说明,教师的知识不仅有量与质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结构问题——教师所需要的本体性知
2识、条件性知识、经验性知识和背景性知识,只有在具体的学校教育实践中能才真正整合;教师的能力形成和动态开展高度依赖于教学活动中的经验“类化〞;教师解决问题的“范型激活〞,是情境、问题和使用方法之间关系的整体……而目前提出的促进教师专业开展策略,如实践反思、行动研究等等,都只能在学校层面上展开。(4)教师教育理论
当今的“教师教育〞正发生深刻的变革,有人提出要将“教师个人模式〞转换为“学校教育改善模式〞(今津孝次郎1994),从而引发了一系列新概念。教师的“培训模式〞正在受到挑战,“开发模式〞应运而生。强调教师主体性、个性化、深层开发,开展教师创造力和“拓展能力〞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它们都无一不突出学校以及学校教育实践在教师开展中的巨大作用。(5)学校建设与管理的理论
办“特色学校〞的理论与实践有了进一步的开展,学校的“正确定位〞和“开展战略〞愈益受到重视。“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建设的根本〞的“人本〞原理,更加注重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和潜能开发、强化他们的进取行为、引导他们“自我实现〞。如何使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管理、动机激发、分类指导、工学矛盾、质量与效率、效果评估等问题,实际上只能倚重于“校本〞才能解决。
从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过程看,有相当局部的学校在以往多年的教师继续教育中,主要的是重视教师显性技能训练,即根本功训练。根本功虽然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外功〞,但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却是远远不够的。我国幅员辽阔,中小学数量多,分布广,中小学教师达千万之多,地区与地区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个体与个体之间,都存在着相当的差异,
3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由于地域分散,教师编制紧,工作量大,继续教育培训任务重,工学矛盾突出,加之经费短缺,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推进缓慢,不能适应时代开展的需要。因此,要想实现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全员继续教育培训目标,使所有学校的教师继续教育得以延伸与拓展,就必须学习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寻求一种既符合我国大多数中小学实际并能够有效克服当前中小学面临的诸多困难,又能保证培训质量的培训形式。而校本培训模式正是适应了这样的背景而被移植、逐步开展形成的一种全新意义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的校本培训模式更有助于到达培训对象的全员性,有利于实现全员性培训的目标;培训内容的整体性,使培训的内容与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培训形式的多元性,多元性可以满足各类教师的不同需求;培训过程的实效性,按需施教,注重实效是我们校本培训的一大特点,培训过程的实效性,也表现为开展过程的有序性,也就是说对校本培训要做出规划,有步骤分阶段实施。
三、校本培训模式的特点
校本培训贴近学校实际,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针对性强,有利于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覆盖面广,便于实施全员培训,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教师学习需求,缓解工学矛盾,形成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在动力,提高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强教师间的协作和交流,增进团结与友谊,形成良好的校内人文环境;校本培训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人、财、物、信息等有限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在继续教育中的导向、管理、监控、评估、鼓励等功能。其主要特点有:(1)时效性强
培训在教师任职学校,教师能够及时地将培训所获应用于教学实践;校
4长等学校领导干部及考评小组成员也能及时地对教师进行检查、考核、评估,将考评意见及时通知教师;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任教效果,便于对自己的教学加以改进。(2)针对性强
专门的教师培训学校对教师进行培训时,把教师当成了学生,从根本的教育理论到各科的教学内容、方法等进行系统的培训,也就是全面的培训,这样的培训有它的优点,但针对性不够,因为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而校本培训可以扬长避短,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教师长期在学校任教,教师之间、校长与普通教师之间,每人的长处、短处彼此都十分了解。比方,年轻教师课堂经验缺乏,不能很好地把握上课的进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能很好地调动等,校长、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就可针对这些常规问题对青年教师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这些指导可以在课堂中、也可以在课堂外、办公室里。所以,这样的培训模式针对性强,在某些方面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尤其是在培训的内容上,可以视学校改革开展中的现实问题和未来问题而灵活应变。此外,培训实施也可以做到灵活机动,既可针对教师个体培训,也可面向全体教师施培。(3)可操作性强
由于培训在本学校进行,校长以及开展校本培训的教师可结合本班的学生实际情况,本校的教学方案等开展培训,无论是从培训方案的制定,还是培训结果的考核、教师综合素质评定等,可以较容易地进行,其结果更真实可靠,减少了脱离本班、本校实际情况而产生的不确定性。
(4)亲融性强
一所学校的教师相互了解,沟通起来也就非常容易,在具体指导过程中,
5也就少了隔膜与距离,受训教师对培训人员所指出的问题更容易接受。从我国城乡大数中小学现阶段的情况看,校本培训比较符合我国地域分布广、学校与学校之间差异大、教师继续教育任务重、工学矛盾突出,培训经费短缺等实际。可见校本培训既有利于保证中小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又能满足广阔教师在职培训提高的需求。因此,校本培训在我国中小学继续教育理论研究和培训实践中引起了人们相当的重视。
四、校本培训模式的运作与管理
1、转变培训观念,建立完善的校本培训机制。一些校长习惯上把教师培训看作是上级培训机构的任务,尤其是重点校依靠自身的优势,能从其他学校中把优秀教师“挖〞过来,所以把培训教师看作可有可无的工作。所以,要转变校长的教师培训观。为了加快教师成长,必须建立以下四个培养机制:
科学的选拔机制---构建符合教师成长规律的选拔、培养机制,发现、培养潜在的青年骨干教师。
正确的导向机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集体舆论,建立和谐的学术交流关系创设互帮互学的良好的气氛,制定学校教师培训规划和培训制度等,使学校自身成为一个学习化的社会。
有效的鼓励机制---激发、调动教师的内在驱动力,开发教师的潜力,增强教师的自我开展能力。
合理的保障机制---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信息、时间和物质条件,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解除后顾之忧,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与学习中。
2、组建校本培训资源。首先要充分发挥本校骨干教师的作用,他们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际经验,这是重要的校本培训资源。通过本校骨干教师“传、帮、带〞,指导青年教师成长。其次要借用校外培训资源,将当地大专院校、
6教育科研单位、进修院校以及外校的优秀教师请进校门,组成导学团诊断本校教师工作,进行提高指导性培训。
3、加强对校本培训效果的评价。目前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的工作,所以必然造成教师加班加点,加重学生的负担。为解决这个问题,校本培训的评价目标,不是简单地为了区分工作的优劣,而是为了促进教师开展。从评价培训效果出发,要对教师开展进行全面评价和针对教师开展阶段进行全程评价。
对处于适应期的青年教师要加强对他们的职业道德的评价,考查他们的教学根本功,打下他们成长的教学根底。对处于开展期的合格教师那么要评价他们的自我开展能力,引导教师结合自身工作,自选科研课题,进行课题论证,开展实证研究。不要笼统地以论文发表的篇数和等级来区分教师的科研能力等。为了反映校本培训工作的效益,更为重要的是评价本校青年教师成长为各级骨干教师所需的时间长短,在教育教学实践与改革中所起的支撑作用和指导作用等。
4、加强对校本培训的管理。校本培训应与院校培训相结合。开展校本培训并不是要取代或削弱进修院校专门培训机构的工作,而是要二者相互结合,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校本培训是院校实施专门培训的根底,可以使教师有序地建构自身的经验系统,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而院校专门培训机构应加强对校本培训的管理,检查学校的培训规划,交流各校开展培训工作的经验,评估校本培训的效益,上级培训机构还要加强对校本培训的支持指导工作,承担起对高层次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
五、校本培训开展与思考
校本培训是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验过程中孕育的,许多理论问题和
7实际操作方式都有待进一步探讨,一些影响课题深入开展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