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农药
桑树
叶斑病
防治
毕业论文
科类 农学 编号(学号) 20080463
本科生毕业论文
云南桑树病菌初步鉴定及其对咪酰胺的敏感性测定
The Identification of Mulberry Fungus and The Sensitivity of Prochloraz in Yunnan
陈文智
指导教师: 杜飞 职称 讲师
云南农业大学 昆明 黑龙潭 650201
学 院: 园林园艺学院
专 业: 蚕学 年级: 2008级
论文(设计)提交日期: 2012年5月 答辩日期: 2012年6月
答辩委员会主任: 李文祥
云南农业大学
2010年 5 月
云南桑树病菌初步鉴定及其对咪酰胺的敏感性测定
陈文智
(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昆明650201)
摘 要
云南桑树病害的发生逐年严重,严重阻碍了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8株从云南主要桑树产区分离到的菌株为材料,采用菌落直径法对咪酰胺EC50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咪酰胺对所分离的8个菌株中的三个菌株抑制率高:细极链格孢(3号)、甘蓝长尾交链孢霉(4号)和禾赤霉菌(5号)的EC50<0.1,桑牙枯菌(6号)的0.1<EC50<0.5,蔓枯病菌(7号)0.5<EC50<0.1,细极链格孢(8号)的1<EC50<2,桑干枯病(2号)和天竺葵链格孢(9号)的EC50>17。说明咪酰胺对桑树病菌的抑制作用显著,可有效防治桑树真菌病害。
关键词:咪酰胺;桑树病害;EC50;敏感性;抑制率。
The Identification of Mulberry Fungus and The Sensitivity of Prochloraz in Yunnan
Chen wen zhi
(Yunn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 landscape gardening college)
ABSTRACT
Mulberry (Morus alba L.) was always infected by many fungus, which had embarrass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ericicultural industry severely. In this paper, there were 8 isolates from the main mulberry growing areas in Yunnan for prochloraz was tested using colony diameter measurement. The EC50 were also determined. There were 3 isolates with higher inhibition rare. EC50 for Alternaria tenuissima (NO.3), Alternaria brassicae (NO.4) and Gibberella zeae (NO.5) lower than 0.1, while Fusarium cerealis (NO.6) from 0.1 to 0.5, Didymella bryoniae (NO.7) from 0.5 to 1, Alternaria tenuissima (NO.8) from 1 to 2 ,Phomopsis sp (No.2) and Alternaria porri (No.9) higher than 17.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rochloraz could inhibit mulberry diseases.
Key word: microphones amide; mulberry disease; EC50; sensitivity; inhibition rate
云南桑树病菌初步鉴定及其对咪酰胺的敏感性测定
1 前言
1.1 桑树基本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种桑养蚕最早的国家,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桑树的栽培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在商代,甲骨文中已出现桑、蚕、丝、帛等字形。到了周代,采桑养蚕已是常见农活。春秋战国时期,桑树已成片栽植。我国收集保存的桑树种质分属15个桑种3个变种,是世界上桑种最多的国家。其中栽培种有鲁桑、白桑、广东桑、瑞穗桑;野生桑种有长穗桑、长果桑、黑桑、华桑、细齿桑、蒙桑、山桑、川桑、唐鬼桑、滇桑、鸡桑;变种有鬼桑(蒙桑的变种)、大叶桑(白桑的变种)、垂枝桑(白桑的变种)[1]。原产我国中部,有约四千年的栽培史,栽培范围广泛,东北自哈尔滨以南;西北从内蒙古南部至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南至广东、广西,东至台湾;西至四川、云南;以长江中下游各地栽培最多。垂直分布大都在海拔1200m以下。
1.2 云南省桑树主要病害
桑树的病害很多,按危害桑树的部位可分为全株性病害、桑叶病害、枝干病害和根部病害。云南省危害较多有以下几种。
1.2.1 桑萎缩病
病原:由病毒引起。
症状:萎缩病有花叶型、黄化型和萎缩型三种。桑树发病,叶片缩小,叶色转黄,病叶变成圆形或半圆形。枝叶丛生矮化、细小,侧枝簇生成团,病枝无花椹。黄化型叶缘向叶背卷曲;花叶型叶缘略向叶面卷缩;萎缩型皱缩,但叶不卷曲。叶肉部分斑块状 褪绿,形成黄绿相间的花叶,叶脉有小瘤状突起[2]。
1.2.2 桑白粉病
病原:为球针壳属的真菌。它利用附着器附着在叶子表皮上,部分组织能从气孔进入叶肉组织的细胞间隙,产生吸收器,摄取营养。
症状:本病多发生于枝条中下部的叶片。病叶背面产生白粉状圆形霉斑,后期病斑颜色由黄变黑,连成一片,最后出现小黑点。桑白粉病多发生在秋季湿润的环境中,病菌发芽适应的温度为23℃,桑叶硬化早的品种更易发生。严重时布满叶背面[3]。
1.2.3 桑褐斑病
病原:病原菌属黑盘孢科粘隔孢属,初生于叶表皮下,形成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盘成熟后突破叶表皮。一般在未腐烂的病叶上越冬。
症状:初期为褐色病斑,水渍状,呈芝麻大小的斑点,后逐渐扩大成近圆形或三角形。病斑周围绿色减退变黄,同一病斑在正背面叶面均有,遇到阴湿连绵的天气,吸收膨胀,有烂叶情况[4]。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叶片枯黄易脱落。
1.2.4 桑赤锈病
病原:为锈孢属的真菌。往往在病组织皮下形成菌丝体团块,以后发育成球形的锈子器,隆起泡泡纱状。由淡黄转深,逐渐成熟,最后突破寄生表皮,露出皮面。
症状:本病在温度13-18℃,湿度80%以上易发生,高干桑较多,发病后桑叶局部变得臃肿,弯曲表现为畸形,叶面出现橙黄色的病斑,病斑上密布桔红色的孢子,孢子随风雨传播,引起再次侵染[1]。
1.2.5 桑干枯病
病原:野村间座壳菌,球壳目,间座壳科,间座壳属,其无性世代是拟茎点属(Phomopsis sp)。
症状:3~5月桑树发芽前后,距地面40~50cm以下枝于上出现椭圆形至不规则形浅黄色病斑,后成赤褐色,病斑扩展环绕枝干一周后,病部以上枝条枯死。5~6月份病健组织交界处稍凹陷,橙黄色,上生鲨鱼皮状小疹,6、7月后小疹外皮破裂,露出黑点[2]。
1.2.6 桑紫纹羽病
病原:为卷担子纲的真菌,菌丝体寄生在细胞间或紧贴在根部细胞外面,靠渗透压的不同,吸取养分,真菌适应条件范围广,很易生长。
症状:发病后根部失去光泽,根外包一层紫色的细丝状菌丝,在靠近地面的根上有紫红色的菌丝膜,严重时变成黑褐色而腐烂,仅剩下木质部,病株很容易拔起。栓部不腐烂象管套一样留在土中,地上部分生长缓慢,枝叶细小,叶色变黄,下部叶片脱落,枝梢停止生长,芽叶枯萎,最后整株枯死。苗圃发病严重时,短期内成片死亡[5]。
1.3 咪酰胺防治作物病害的基本原理
咪酰胺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其系抑制麦角甾醇生物合成,具有保护和铲除作用,对多种作物子囊菌和半知菌病害有显著防效。可用于防治禾谷类作物茎、叶、穗上的许多病害,如白粉病、叶斑病,叶面喷洒为0.3~1.0 kg/hm。咪酰胺可用于果树、蔬菜、蘑菇、草皮和观赏植物的许多病原菌,可与多种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混配[6]。
1.4 咪酰胺对其他作物病害的防治情况
20%咪酰胺·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穗瘟病具有较好的防效,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7]。以20%戊唑醇·井冈霉素·咪酰胺750g/h m2 处理增产效果最显著,达到9.1%,其增产作用主要通过增加稻谷结实率来实现[8]。防治器苗病的关键措施是搞好水稻种子药剂处理,咪酰胺对早稻恶苗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温度在10~l8℃ ,咪酰胺用量为60 ml/hm ,浸种72 h,不淘洗直接播种,防效达98.8%[9]。咪酰胺不同用药量处理对水稻出芽进度和芽率都有一定的影响,咪酰胺浸种后淘洗与否,对种子出芽进度影响较大而对总体芽率影响小[10]。咪酰胺不同用药量对水稻最终成穗率、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水稻产量都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用药量的增加和浸种时间的加长,成穗数呈减少趋势。综合考虑咪酰胺不同用药量的防病和增产效果,经济有效地使用咪酰胺以60ml/hm 浸种72 h,不淘洗处理增产效果最好,咪酰胺的用药量过高反而导致水稻减产,降低经济效益[11]。
目前云南省的桑树病害的控制多用药剂,但是没有用到咪酰胺,而咪酰胺对其他作物的病害防治效果显著,因此我做这方面的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证明咪酰胺是否对桑树病害有防治效果。
1.5 目的意义
咪酰胺是目前新兴的一种农药[6],把其应用在桑树病害上,观察其是否对桑树病害有防治效果,以期为云南省桑树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6 试验流程
技术路线图
5%NaClo处理
植物保护学院何永红老师提供编号为SHB的病原菌
病原菌分离
病原菌活化
曲靖、保山采集新鲜带病桑叶
病原菌纯化
单孢分离
鉴定
形态鉴定
分子鉴定
农药测定
常温培养3~5天
常温培养3~5天
显微镜下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仪器
培养皿、500ml锥形瓶、200ml锥形瓶、酒精灯、接种针、打孔器、电子天平、培养箱、显微镜、PCR仪、摇菌箱、烘菌箱、超净工作台。
药品:灭菌水、咪酰胺。
2.2 供试培养基
PDA培养基:马铃薯220g;琼脂粉22g;葡萄糖22g;蒸馏水定容至1L。
2.3 病样
保山、曲靖桑树上采摘下病叶
2.4 病菌分离与培养
2.4.1 病菌分离
病叶置于超净工作台分离。取病部和没病部交界处组织,5%次氯酸钠溶液消毒3分钟,无菌水冲洗3次后置于PDA平板上,常温暗培养三到五天。
2.4.2 病菌纯化
挑取单菌落置于PDA平板上,常温暗培养五天。
2.4.3 单孢分离
病菌纯化后培养5-7天使其长出分生孢子;把显微镜置于超净工作台上,打开紫外灯灭菌30分钟左右;把枪头放在PDA平板的菌丝上挂一下,使其附着菌株的孢子;把带有孢子的枪头放到装有蒸馏水的小试管中稀释;取稀释好的孢子溶液滴1滴到载玻片的水琼脂上,把小液滴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