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意见.docx
下载文档

ID:1127672

大小:26.63KB

页数:1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推进 建设 社会主义 新农村 实施 意见
关于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意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指明了“三农〞工作的努力方向。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假设干意见的具体要求XX县区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为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开展,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深刻领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根本特征和重大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十五〞期间我国工业和城镇开展较快,目前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开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而农业和农村开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具体表现在农业根底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开展滞后、城乡经济差距大,“三农〞问题成了现代化进程中的难点,农村全面开展成为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因此,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开展的方针,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开展滞后的局面,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才能到达城乡统筹开展和科学开展观统领社会开展全局的要求,最终实现建设和谐盐津的奋斗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强大动力,是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的根本举措,是实现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开展的重要支撑,是统筹城乡开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对促进城乡协调开展、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内容丰富、含义深刻。“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总体要求,内容相当丰富、含义十分深刻。 “生产开展〞主要是要求在稳定粮食生产的根底上,重点开展生产力,构建新型生产关系,使农村经济充满生机活力,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核心。 “生活宽裕〞主要是要求搞好社会效劳、根底设施建设,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农民享受到殷实生活的气氛,这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 “乡风文明〞主要是要求抓好精神文明方面的创立活动,树立新风、除掉旧习,使农村形成学科学、用科学、文明、诚信、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文明气氛,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特征。 “村容整洁〞主要是要求抓好农村住宅、道路、饮水、生态、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改善,彻底改变农村传统生产方式、落后的生活方式,实现农村面貌大改观,使农村农民尽可能地享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与城市居民共享现代文明,到达人与自然和谐开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指标。 “管理民主〞主要是要求抓好村级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机制,使农民享受到更加充分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 二、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根本原那么和具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城乡统筹开展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方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产开展为根本,广阔农民经济持续增收为目的,改变农村生活方式,实现农民生活富裕为目标;树立农村现代文明新风,构建和谐社会气氛为灵魂;农民生活环境改善和美化,充分表达科学开展观为动力;推进村民自治、民主管理为力量。采取组织发动、政策引动、产业拉动、根底设施促动、城镇带动、新风煽动、民主推动、社会各界联动的方式,用科学规划、分批进行、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方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同步开展,加快推进我县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二)目标任务 按照中央提出的“五句话〞要求XX县区委、县政府提出的“农特产品基地县、能源化工基地县、关隘生态旅游县〞战略目标,围绕“建设新型农村、推进工业进程、增强三产活力、夯实根底设施、开展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盐津〞的工作思路,在“十一五〞末期建XX县区级22个、乡级20个各具特色、规格较高的新农村示范点,建成“三村一体〞自然村30—50个,使全县所有村组都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带动下有所促动。 具体任务是:在大力推广科技种粮,稳定粮食生产的根底上,努力构建新型的生产关系,分批做强做大做优“三大主导产业〞,即:以茶、桑、竹、果、菜为主的林果业、以乌鸡、猪、牛、渔为主的畜牧业和劳动力转移输出,使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以2023以上的速度递增。紧紧围绕“三大培育,五个着眼〞为主要内容,抓实“五通十建三清理〞工程,加强“三组建设〞,逐步建立“五保体系〞,培育“六有农民〞,努力使一批自然村到达“十个一〞和“七化〞标准。有关于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意见内容加载中...方案、有步骤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民主健全、科技进步、生活殷实、社会和谐、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大培育,五个着眼。培育现代农业、现代农村、现代农民;着眼于农村生产力的新开展、农村生活水平的新提高、农村社会文明进步的新风气、农村生态环境的新面貌、农村依法民主管理的新体系。 五通十建三清理。通电、通水、通路、通 、通电视;建一幢住房、一个院坝、一间客厅、一间厨房、一间浴室、一间厕所、一间畜厩、一口沼气池、一个花台、一排常青树;清垃圾、清粪便、清杂草。 三组建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 五保体系。建立农保、低保、医保、社保、地保。 六有农民。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有技术、有经营头脑。 十个一和七化标准。每户农户有一幢设施根本齐全的亮化住房,有一套用电、用水、用气、通话等生产生活功能的设施,有一人从事非农产业(行业)和参加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每个劳动者有一项以上的农业适用技术或职能技术;每村有一个文化科技活动室、一个卫生室、一个以上合作经济组织或龙头企业、一个以上的农资网点和“万村千乡〞农家连锁店、一套群防群治的平安机制、一套民主管理和村民自治制度。实现产业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体制合作化、环境生态化、农民生活富裕化、居民社区化、社会和谐化。 (三)根本原那么 1、组织发动,群策群力。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转变职能,把新农村建设任务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发动社会力量投入新农村建设,全县各级干部要认真领会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转变工作作风,把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目的和各项政策宣传到农户,发动、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 2、规划先行,分批建设。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根底上,结合县情、乡情、村情,由相关部门配合,先进行科学规划,再根据根底设施、生产力水平、群众根底、投入能力等客观条件分批建设,不搞全面启动,慎防一哄而起。 3、量力而行,分步实施。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丰富,既要按照建设内容去完成,又要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强行摊派。要切合实际,根据人力、财力等状况有方案、有步骤地分步实施。 4、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新农村建设不搞统一的模式,力求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风格新颖,形式多样,突出区域特色、民间文化特色、民族特色。在方式方法上要先易后难,分类指导,不搞齐步走、一刀切。 5、重点突出,整体推进。按照中央提出的“五句话〞要求,重点突出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结合县情,力求取得“七个突破〞,即:在特色优势产业培植和组织化程度上有新突破;在根底设施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上有新突破;在扶贫攻坚和林业生态建设上有新突破;在小集镇建设(村寨建设)和劳动力转移上有新突破;在社会效劳和保障体系上有新突破;在环境改善和树立新文明乡风上有新突破;在基层组织建设和公共效劳上有新的突破。 6、务求实效,不搞形式。新农村建设要力求给农民带来实惠,使农民能安居乐业,人心思进、思变气氛浓厚;使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使农民生活条件有明显的改善,生活质量明显好转;使农村根底设施得到加强,社会事业全面开展;使新农村建设在我县取得明显的成效。不搞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不急功近利,不搞形式主义,切忌违背群众意愿和客观条件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 7、示范带动,点面结合。结合我县农村点多面广,地理位置和经济开展水平不同,一方面要统一部署、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又必须要集中力量、整合资源,着力规划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农村示范点,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对根底、经济等条件较好的村,加快推进步伐,起好示范带动作用;条件一般的,要努力解决难点问题,积极推进;条件差的,也要表达有所改善,重点在打牢产业根底上下功夫,稳步推进。示范点工作要按照先易后难的原那么,要选择在产业、水利、交通、教育、通讯、电视等根底设施相对好,土地利用率、森林覆盖率、农民经济收入、农民积极性相对高的自然村或行政村进行示范建设。根据区域特点,先编制不同的建设规划,再分步实施。 (四)具体要求 1、重抓生产开展,实现农民经济持续增收。生产开展必须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产业培植、根底设施建设、扶贫攻坚、农村实用技术推广为主要内容,以工业的理念来指导和谋划农业,推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开展。一是抓主导产业培植。要结合实际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要求,积极开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培育一项具有规模化、基地化、组织化的优势持续性主导产业,支撑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二是搞好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平安的要求,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农村龙头企业,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联结的组织形式,开展行业协会、科技协会、专业合作社和综合效劳社,提高组织化程度,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三是构建新型生产关系。政府各级各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加大科技培训、推广和实用技术普及力度。抓好社会效劳体系建设,提高社会化效劳程度,增强农民的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进入市场的组织化能力、重大动植物病虫害防控能力、农产品质量平安保障能力、公共管理能力,不断构成新型的生产关系。四是抓好根底设施建设。注重抓好水利设施、农田改造、道路整治、输电治理、通讯通信等根底设施建设,促进生产开展。五是打好扶贫攻坚战。对落后乡村要继续抓好开发式扶贫的推进,重点以开展稳定、可靠、能致富的产业和解决根底设施为主的扶贫内容,使条件差的地区打牢增收根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向前推进。 2、拓宽增收渠道,实现农民生活宽裕。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除生产开展,环境改善外,还必须要以培育新型农民,搞好劳动力有序转移,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改变生活环境和方式为重要内容,确保农民收入不断增长和弱势群众生产、生活、就医等问题彻底解决,使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得到提高,生活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是培育新型农民。按照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培养新“三型〞农民(务工型、产业型、兼职型)。以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经营能力为目标,以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使产业型农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使务工农民掌握1—2门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同时开展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造就一批既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又有一定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移风易俗的“三型〞抓钱能手。二是抓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和户籍制度创新。首先是立足资源开展龙头企业吸纳剩余劳动力,开展三产容纳剩余劳动力,其次是鼓励异地转移。通过小集镇建设和户籍创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