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医院
工程
屋面
工程质量
通病
防治
医院工程屋面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
一、 屋面找平层
1.找坡不准、排水不畅
现象:找平层施工后,在屋面上容易发生局部积水现象,尤其在天沟、檐沟和水落口周围,下雨后积水不能及时排出。
防治措施:
(1)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在设计中应正确处理分水、排水和防水之间的关系。平屋面宜由结构找坡,其坡度宜为3%;当采用材料找坡时,宜为2%。
(2)天沟、檐沟的纵向度不应小于1%;沟底水落差不得超过200mm;水落管内径不应小于75mm;1根水落管的屋面最大汇水面积宜小于200m²。
(3)屋面找平屋施工时,应严格按设计坡度拉线,并在相应位置上设基准点(冲筋)。
(4)屋面找平层施工完成后,对屋面坡度、平整度应及时组织验收。必要时可在雨后检查屋面是否积水。
(5)在防水层施工前,应将屋面垃圾与落叶等杂物清扫平净。
2.找平层起砂、起皮
现象:找平面层施工后,屋面表面出现不同颜色和分布不均的砂粒,用手一搓,砂子就会分层浮起;用手击拍,表面水泥胶浆会成片脱落或有起皮、起鼓现象;用木锤敲击,有时还会听到空鼓的哑声;找平层起砂、起皮是两种不同的现象,但有时会在一个工程中同时出现。
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结构或保温层的标高,确保找平层的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2)在松散材料保温层上做找平层时,宜选用细石混凝土材料,其厚度一般为30~35mm,混凝土强度等级应大于C20。必要时,可在混凝土内配置双向Φb4@200mm的钢筋网片。
(3)水泥砂浆找平层宜采用1:2.25~1:3(水泥:砂)体积配合比,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32.5级;不得使用过期和受潮结块的水泥,砂子含水量不应大于5%。当采用细砂骨料时,水泥砂浆配合比宜改为1:2(水泥:砂)。
(4)水泥砂浆摊铺前,屋面基层应清扫干净,并充分湿润,但不得有积水现象。摊铺时应用水泥净浆薄薄涂刷一层,确保水泥砂浆与基层粘结良好。
(5)水泥砂浆宜用机械搅拌,并要严格控制水灰比(一般为0.6~0.65),砂浆稠度为70~80mm,搅拌时间不得少于1.5min。搅拌后的水泥砂浆宜达到“手捏成团、落地开花”的操作要求,并应做到随拌随用。
(6)做好水泥砂浆的摊铺和压实工作。推荐采用木靠尺刮平,木抹子初压,并在初凝收水前再用铁抹子二次压实和收光的操作工艺。
(7)屋面找平层施工后应及时覆盖浇水养护(宜用薄膜塑料布或草袋,使其表面保持湿润,养护时间宜为7~10d。也可使用喷养护剂、涂刷冷底子油等方法进行养护,保证砂浆中的水泥能充分水化。
治理方法:
(1)对于面积不大的轻度起砂,在清扫表面浮砂后,可用水泥净浆进行修补;对于大面积起砂的屋面,则应将水泥砂浆找平层凿至一定深度,再用1:2(体积比)水泥砂浆进行修补,修补厚度不宜小于15mm,修补范围宜适当扩大。
(2)对于局部起皮或起鼓部分,在挖开后可用1:2(体积比)水泥砂浆进行修补。修补时应做好与基层及新旧部位的接缝处理。
(3)对于成片或大面积的起皮或起鼓屋面,则应铲除后返工重做.为保证返修后的工程质量,此时可采用”滚压法”抹压工艺。先以Φ200mm、长为700mm的钢管(内灌混凝土)制成压辊,在水泥砂浆找平层摊铺、刮平后,随即用压辊来回滚压,要求压实、压平,直到表面泛浆为止,最后用铁抹子赶光、压平。采用“滚压法”抹压工艺,必须使用半干硬性的水泥砂浆,且在滚压后适时地进行养护。
3.找平层开裂
现象:找平层出现无规则的裂缝比较普遍,主要发生在有保温层的水泥砂浆找平层上。这些 裂缝一般分为断续状和树枝状两种(图1-1-1),裂缝宽度一般在0.2~0.3mm以下,个别可达0.5mm以上,出现时间主要发生在水泥砂浆施工初期至20d左右龄期内。不少工程实践证明,找平层中较大的裂缝还易引发防水卷材开裂(包括延伸性较好的改性沥青或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在内),且两者的位置、大小互为对应,如图1-1-2所示。
图1-1-2 因水泥砂浆找平层无规则裂缝引发卷材防水层开裂(某某实例)
1—基层龟裂(0.2~0.3mm);2—基层裂缝
(宽度大于0.5mm);3 —橡塑卷材裂缝口
图1-1-1 水泥砂浆找平层常见的无规则裂缝
(a)断续状;(b)树枝状
另一种是在找平层上出现横向有规则裂缝,这种裂缝往往是通长和笔直的,裂缝间距在4~6m左右。
预防措施:
(1)在屋面防水等级为Ⅰ、Ⅱ级的重要工程中,可采取如下措施:
1)对于整浇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基层,一般应取消水泥砂浆找平层。这样可省去找平层的工料费,也可保持有利于防水效果的施工基面。
2)对于保温屋面,在保温材料上必须设置35~40mm厚的C20细石混凝土找平层,内配ΦP4@200m200mm钢丝网片。
3)对于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板,应先将板缝用细石混凝土灌缝密实,板缝表面(深约20mm)宜嵌填密封材料。为了使基层表面平整,并有利于防水施工,此时也宜采用C20的细石混凝土找平层,厚度为30~35mm。
(2)找平层应设分格缝,分格缝宜设在板端处,其纵横的最大间距: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找平层不宜大于6m(根据实际观察最好控制在5m以下);沥青砂浆找平层不宜大于4m。水泥砂浆找平层分格缝的缝宽宜小于10mm,如分格缝兼作排汽屋面的排汽道时,可适当加宽为20mm,并应与保温层相连通。
(3)对于抗裂要求较高的屋面防水工程,水泥砂浆找平层中,宜掺微膨胀剂。
(4)其余同1.1.2“找平层起砂、起皮”的预防措施。
治理方法:
(1)对于裂缝宽度在0.3mm以下的无规则裂缝,可用稀释后的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多次涂刷,予以封闭。
(2)对于裂缝宽度在0.3mm以上的无规则裂缝,除了对裂缝进行封闭外,还宜在裂缝两边加贴“一布二涂”有胎体材料的涂膜防水层,贴缝宽度一般为70~100mm。
(3)对于横向有规则的裂缝,则应在裂缝处将砂浆找平层凿开,形成温度分格缝。具体参照1.1.3“找平层开裂”的预防措施(2)。
附录 屋面找平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屋面找平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附表1-1-1
项次
项 目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1
材料质量及配合比
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中有关规定
检查产品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
报告和计量措施
2
屋面坡度
(1)屋面(含天沟、搪沟)坡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排水系统应通畅,不允许有积水现象
用坡度尺检查
浇水观察是否通蛹和渗漏
3
找平层表面
找平层表面不得有酥松、起砂、起皮、松动及严重开裂等缺陷
观察检查或辅以木锤敲击检查
4
连接和转角处
基层与突出屋面结构(女儿墙、立墙、天窗壁、变形缝、烟囱等)的连接处,以及基层的转角处(水落口、檐口、天沟、檐沟、屋脊等),均应做成圆弧形,且整齐平顺。内部排水的水落口周围应做成略低的凹坑。
观察和尺量检查
5
分格缝
找平层分格缝的位置和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中有关规定
观察和尺量检查
6
允许偏差
(1)找平层的表面平整度,不应超过±5mm;空隙仅允许平缓变化,每米长度内不得多于1处;
(2)找平层厚度最大允许偏差为 -5mm
用2m靠尺和横形塞尺检查挖开尺量检查
注:表内1~2项为主控项目,3~6项为一般项目。
二、 卷材防水屋面
1.卷材起鼓
现象:热熔法铺贴卷材时,因操作不当造成卷材起鼓。
防治措施:
(1)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施工时,为焰加热要均匀、充分、适度。在操作时,首先持枪人不能让火焰停留在一个地方的时间过长,而应沿着卷材宽度方向缓缓移动,使卷材横向受热均匀。其次要求加热充分,温度适中。第三要掌握加热程度,以热熔后沥青胶出现黑色光泽(此时沥青温度在200~230℃之间)、发亮并有微泡现象为度。
(2)趁热推滚,排尽空气。卷材被热熔粘贴后,要在卷材尚处于较柔软时,就及时进行滚压。滚压时间可根据施工环境、气候条件调节掌握。气温高冷却慢,滚压时间宜稍紧密接触,排尽空气,而在铺压时用力又不宜过大,确保粘结牢固。
2.转角、立面和卷材接缝处粘结不牢
现象:卷材铺贴后易在屋面转角、立面处出现脱空。而在卷材的搭接缝处,还常发生粘结不牢、张口、开缝等缺陷。
防治措施:
(1)基层必须做到平整、坚实、干净、干燥。
(2)涂刷基层处理剂,并要求做到均匀一致,无空白漏刷现象,但切勿反复涂刷。
(3)屋面转角处应按规定增加卷材附加层,并注意与原设计的卷材防水层相互搭接牢固,以适应不同方向的结构和温度变形。
(4)对于立面铺贴的卷材,应将卷材的收头固定于立墙的凹槽内,并用密封材料嵌填封严。
(5)卷材与卷材之间的搭接缝口,亦应用密封材料封严,宽度不应小于10mm。密封材料应在缝口抹平,使其形成有明显的沥青条带。
三、 刚性防水屋面
1.屋面开裂
现象:混凝土刚性屋面开裂一般分为结构裂缝、温度裂缝和施工裂缝三种:
(1) 结构裂缝通常产生在屋面板拼缝上,一般宽度较大,并穿过防水层而上下贯通。
(2) 温度裂缝一般都是有规则的、通长的,裂缝的分布比较均匀。
(3) 施工裂缝常是一些不规则的、长度不等的断续裂缝,也有一些是因为水泥收缩而产生的龟裂。
预防措施:
(1)刚性防水层面的适用范围,除应遵守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有关要求外,且不得用于有高温或振动的建筑,也不适用于基础有较大不均匀下下沉的建筑。
(2)为减少结构变形对防水层的不利影响,在防水层与屋面基层之间宜设置隔离层。隔离层可采用纸筋灰、麻刀灰、低强度等级砂浆(如1:3石灰砂浆垫层)、干铺卷材或聚氯乙烯薄膜等材料。
注:采用石灰砂浆垫层不仅有隔离作用,且起吸收水分和扩散的功能。在雨天,如伸缩缝、泛水等处渗漏少量雨水时,会被石灰砂浆吸收,并迅速扩散和蓄存于垫层内;当晴天时,这部分雨水就会通过原有渗漏进室内。
(3)防水层必须分格。分格缝应设在屋面板的支承端、屋面转折处、防水层与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并应与板缝对齐。分格缝的纵横间距不宜大于6m。此外,分格线应纵横对齐,不要错缝。
(4)刚性混凝土防水层板块的外形以方形或接近方形为宜,不宜做有阴角的П形或Г形;如遇到此类形状时应将防水层至少分成三块或两块。
(5)混凝土防水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 内配Φ4~Φ6mm@100~200mm的双向钢筋网片。钢筋网片宜放置在混凝土防水层的中间或偏上,但保护层的厚度不应小于10mm,并应在分格缝处断开。
(6)细石混凝土防水层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水泥用量不少于330kg/m³,水灰比不应大于0.55,含砂率应为35%~40%;灰砂比应为1:2~1:2.5。并宜采用收缩较小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但不得使用火山灰质水泥。当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时,应采用减少泌水性的措施。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防水层厚度的1/3,且最大粒径不宜大于15mm;细骨料应采用中砂或粗砂。粗骨料含泥量不应大于1%,细骨料含泥量不应大于2%。
(7)细石混凝土中掺入膨胀剂、减水剂或防水剂时,应按配合比准确计量,投料顺序得当,并应用机械搅拌,机械振捣。
(8)当屋面基层变形较大时或在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以减少刚性屋面的开裂。补偿收缩混凝土一般渗入U型膨胀剂,掺入量为水泥用量的10%~14%,其技术参数为:
自由膨胀率:0.05%~0.1%;
约束膨胀率:稍大于0.04%(配筋率宜大于0.25%);
自应力值:0.2~0.7MPa。
(9)补偿收缩混凝土在施工时应按配合比准确称量,搅拌投料时膨胀剂应与水泥同时加入。混凝土连续搅拌时间不应少于3min。
(10)刚性防水层浇筑厚度应均匀一致,每一个分格板块的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成,不得留设施工缝。浇筑时应振捣密实,压实、抹平,收不后随即二次抹光。抹压时不得在混凝土表面洒水、加水泥浆或撒干水泥。
(11)混凝土浇筑12~24h后应立即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且在养护初期屋面不得上人。
治理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