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实现
节能
目标
建筑节能
对策
思索
实现节能目标建筑节能对策思索
1“十一五〞我国推动建筑节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1建筑能源效劳水平会持续提高,消费模式有待于进一步合理引导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这在建筑能源效劳水平方面表达得尤其突出。前文分析结果说明,即使采取有效措施,202223年我国的建筑能耗也可能将增长到5.5亿tce左右,比2023年增加约40%,这也预示着“十一五〞期间将成为我国建筑能源效劳水平的快速上升期,包括建筑面积、室内环境舒适性要求和各种用能设备的能源效劳水平需求等。此间,不但新建建筑的能源效劳水平会大幅度提高,约420亿m2的既有建筑的能源效劳水平也将逐步提高。此外,长江流域新增的冬季采暖需求也将促使建筑能耗进一步增长。建筑能源效劳水平提高将直接影响建筑有用能基数,并对建筑能耗总量的控制构成严峻挑战。尤其在目前的gdp核算方法中,居民生活用能不直接产生gdp,所以对“十一五〞gdp能耗下降20%节能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然,经济社会开展的目标就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建筑能源效劳水平日益提高本无可厚非,并且这种趋势也无法阻挡。但是,考虑到我国的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引导“节约型〞的消费方式成为我国的一种必然选择。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目前许多人存在追求“豪宅〞、“攀比〞的消费心态,工作和生活中的浪费现象比比皆是。尤其是随着贫富差距的拉大,许多富有阶层拥有数套“豪宅〞,而贫穷阶层却无钱买房,这也进一步拉动了对新建住房的市场需求。目前,我国政府已经出台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文件,其中包括引导节约型的消费方式。此外,近期出台的“国六条〞规定,新建建筑中90m2以下户型的建筑比重不低于70%;在2023年8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中,也提出了对采暖空调温度控制的要求。但是,能否从体制方面、经济手段方面根本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有效引导“节约型〞消费方式的形成,是影响建筑能源效劳水平能否得到合理引导和控制的关键途径。
1.2建筑节能政策的执行效果差,同时需要进一步完善
1.2.1强制性节能政策实施不力
我国正处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存在着法治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这在建筑节能政策领域也有所表达,并且严重影响了我国节能工作的开展。例如,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强制性建筑节能标准,但是由于诸多原因,执行效果非常不理想。根据建设部最新的调查结果,到2023年底,大城市中新建居住建筑实际在施工过程中按节能设计标准施工的结果是:北方地区比例为50%,夏热冬冷地区比例为14%,夏热冬暖地区比例仅为11%左右。我国目前正处于住房、家用电器消费的旺盛期,如果对新增建筑(设备)最低能效标准市场准入门槛控制不好,因为这些设施要用数十年,势必会造成极大的能源浪费。再如,我国对新建建设工程要求进行节能评审,但是多年以来该政策一直未得到有效实施。
1.2.2强制性节能政策缺失
以大型公共建筑为例,其单位面积耗电量高、节能潜力大、并且已经成为许多城市用能大户,但是至今,仍然尚未出台关于针对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管理政策。再以能效标识制度为例,我国的能效分级标识体系建设刚开始起步,2023年3月刚公布了电冰箱和空调器的能效分级标识制度。但是对于其他产品,没有建立能效分级体系。尤其是建筑物能耗标识制度,我国尚处于概念阶段,还没有对不同地域、不同功能的建筑物提出能耗标识的政策要求。
1.3缺乏建筑节能经济激
励政策和节能长效机制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说明,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根底力量,“利益驱动〞是根本规律,节能效益是影响能源用户参与节能积极性的根本性因素。尤其在建筑节能领域,其能源用户是13亿人口的广阔社会公众,建筑面积超过400亿m2,分散性特点非常显著。在这种情况下,仅靠抓几个工程、几座建筑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要全面推动建筑节能工作,必须建立基于市场的节能长效机制。而当前的市场上并不缺乏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建筑节能技术,正是由于缺乏建筑节能经济鼓励政策和长效机制,导致这些技术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1.3.1节能鼓励政策
节能鼓励政策(例如,补贴、减免税等)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推动节能工作的重要途径。在支持的节能领域中,因为建筑节能具有很强的公益性特点,并且空调和采暖导致季节性尖峰能源需求,此外建筑能耗在兴旺国家中占的比重比较高,所以建筑节能在绝大局部西方国家的节能鼓励政策中占据着主导位置,大局部的节能鼓励政策和资金用于建筑节能领域。目前,我国根本没有建筑节能方面的经济鼓励政策,最大障碍是资金障碍。首先是缺乏长期性财税鼓励政策方面的支持,针对节能型建筑物、高效节能技术和设备新出台的财税鼓励政策根本没有。其次,对于建筑节能改造工程,缺乏节能专项基金支持。国外经验说明,作为公益性非常强的节能领域,节能专项基金对推动节能工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大局部节能基金用于支持建筑节能领域。当前,在我国,支持建筑节能改造的资金主要是国债和一些国际合作工程。并且,国债中支持的建筑节能工程的比例远低于工业节能工程。而对于象国外的“节能公益基金〞、依靠征收资源税、环境税(碳税、生态税)建立的节能基金,我国根本没有。这些问题导致建立建筑节能鼓励政策体系严重缺乏资金来源。由于节能产品和技术的本钱相对较高,在市场经济“利益驱动〞的规律下,导致许多用户对节能产品和技术望而却步。以节能空调为例,市场上的节能空调比一般空调的价格约高出几百元到上千元,但我国并没有出台象兴旺国家那样的补贴或者减免税政策,从而导致了我国节能家电市场“叫好不卖座〞的事实。节能型建筑、其他先进节能技术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也普遍存在类似的问题。再以节能改造的优惠政策来看,许多国家对能够到达一定能效水平的能源审计和节能改造活动给予补贴或者减免税优惠,而我国这方面的优惠政策那么非常少。
1.3.2能源价格形成机制
能源价格直接影响能源用户的能源费用,是影响节能积极性的直接因素。纵观我国的能源价格体系,自从进入市场经济阶段后,我国的煤炭、电力等能源价格已经向市场放开,目前油价也在逐步与国际接轨。过去的20多年间,许多能源品种的价格都翻了数倍,甚至十几倍。目前,我国的煤炭、电力、天然气价格水平已根本与国际水平相当,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均gdp水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1/3的国家来说,能源价格已经很高。能源价格持续攀升,客观上对提高用户的节能积极性、有效推动节能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抛开能源价格的这种快速上升趋势是否合理,当前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多是从能源供应方考虑如何收回相关建设本钱,但是对能源消费环节如何有利于促进用户的能源节约意识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考虑得较少,从而对节能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
首先,在当前能源价格中考虑的资源和环境本钱非常少,不利于节能。一方面没有真正反映能源资源的实际本钱,导致大量的小煤矿泛滥,在不考虑开采效率和环境本钱的情况下无序开采;另一方面导致建立类似于国外相关节能基金(主要来自于能源税、环境税)缺乏合理的资金来源。
其次,不同能源品种比价不合理,不利于节能。从国家资源利用最大化角度,在哪些部门、哪些行业使用哪种能源利用技术最合理,不同能源品种比价应该是多少才有助于不同能源品种的合理利用,目前尚缺乏系统的研究。近年来,我国在大力推动能源优质化进程,高效、清洁的能源利用技术将有利于能源效率的提高。但是,相对于煤炭价格,优质能源(尤其是天然气)价格偏高那么是影响这一进程的一个主要因素。
第三,我国当前主要采用的单一能源价格政策,不利于节能。一方面,大局部情况下,针对不同行业领域,同一能源品种未普遍实施差异价格,影响了国家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例如,对于天然气这种清洁、高效、对我国又是非常珍贵的资源自身来说,从国家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角度,如何最为有效地利用天然气资源、在哪些行业应该优先推广、在哪些行业应该抑制使用,在当前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中没有得到反映,其结果可能导致适合于煤炭的领域使用了天然气,而适合于使用天然气的领域却使用了其他能源,从而降低了国家的整体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此前,我国已经出台了“分时电价〞政策,虽然对节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其出发点也主要是削减电力容量需求。
另一方面,针对人均能源消费量差异很大的不同社会群体,没有出台差异价格(例如阶梯能源价格),不利于节能,也不利于资源的公平利用。总体上,我国城镇人口中人均能源消费量是农民的3倍左右,而即使是在城镇中,也存在着少数富人消耗多数能源的问题。在当前的单一能源价格体系下,对于穷人来说,在人均能源消费量很小的情况下促使其节能,一方面节能潜力很小,另一方面不利于公平地利用能源资源;对于富人来说,这种平均的单一能源价格水平与其收入水平相比可能还缺乏以调动其节能的积极性,导致这些人均能源消费量很大,节能潜力很大的群体反而缺乏节能的动力,不利于形成节约型的生活消费模式。
1.3.3能源费用征收机制
继能源价格之后,能源费用征收机制,即能源费用按照什么原那么征收,也是直接影响用户节能积极性的关键性因素。目前,我国在一些领域由于存在着能源费用征收机制不合理现象,严重影响了用户的节能积极性。供热体制改革问题尽管推动供热体制改革多年,但是该政策一直没有得到贯彻实施,目前北方城镇地区仍普遍采用按照面积征收采暖费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建筑物是否节能、供热系统是否节能,根本与用户自身利益没有直接的联系,导致市场上不缺乏节能技术、节能潜力也很大,但因为缺乏市场需求而严重影响了北方城镇地区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政府机构能源费用征收机制问题当前,政府机构的年度能源费用的征收方式是根据前几年费用支出的情况确定或者“实报实销〞,是否采用节能技术与政府机构的员工没有直接联系,甚至可能出现因为采取节能措施导致下一年度的能源费用拨款减少,不利于调动政府机构相关部门节能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了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
1.4建筑节能管理体制和节能队伍能力建设需要完善和加强
1.4.1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障碍
建筑节能涉及到建筑物围护结构和能源系统及设备(采暖、空调、照明、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等),存在多头管理、职责不清、各自为政等问题,这些问题尤其在地方比较突出。此外,节能政策、能源价格、财税政策、环境保护、农村能源、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等涉及多家政府部门,也需要节能主管部门进行大量的沟通、协调工作。
1.4.2节能效劳市场障碍在西方国家,大局部节能效劳公司(国外称为esco,国内称为emc或者emco)是从商业建筑(尤其是政府机构建筑)节能改造起家的,并且国外的建筑节能鼓励政策给予了节能效劳公司很大支持,使其在推动建筑节能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政府的推动下,我国节能效劳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开展。但是,我国推动节能效劳公司首先是从工业节能做起的。虽然因为建筑节能改造非常适合于节能效劳公司开展业务,近年来我国节能效劳公司的业务领域在建筑节能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仍然缺乏支持节能效劳产业开展的良好政策环境,节能效劳公司往往面临用户节能积极性低以及节能融资、税收、市场开拓、风险控制等方面的障碍。
1.4.3节能技术评估、检测市场障碍
第三方节能评估、检测市场是实施节能鼓励政策的能力建设根底。兴旺国家的节能评估市场比较健全,对推动实施建筑节能鼓励政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在我国,节能技术检测和评估市场(尤其是建筑物和采暖空调系统节能评估和检测市场)根本尚未建立,节能产品和节能建筑的推广应用形成很大的障碍。
1.4.4建筑节能队伍能力建设障碍
在市场经济国家,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过程中,第三方中介机构发挥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这些机构一方面为政府应该优先制定什么方面的能源政策提供政策建议,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