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海子诗歌的麦子意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
海子
诗歌
麦子
意象
汉语言
文学
专业
海子诗歌的麦子意象
摘 要:海子的诗歌创作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生命的自在言说,他的诗中充满了生命的元素,他的诗与他的生命不存在认识关系,生命与诗相纠结始终是海子创作的基本母题。麦子是海子诗中出现最多的、最平 实质朴且深意藏焉的一个意象,它在海子诗中几乎就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生命象征。
关键词:海子 诗歌 生命 意象 麦子
中图分类号:I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1)03-0089-05
作者简介:刘建杰(1962—),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
文 学 13
海子诗歌与生命具有异质混成的关系。一方面, 海子是一个“人不仅要写,还要像自己写的那样去生活”的诗人,他的这一品质带有强烈的实践性,这种实践性在当代诗歌创作中具有开拓性意义;另一方面,海子是那种“变血为墨迹的阵痛”(艾略特语)式的诗人,他的这种裂变具有文本的超越性。所以,海子又是“诗人的本性乃是献出他的生命建造词语的巨灵”①( P.146)的最完美的体现,这一体现实现了他对诗歌和生命的双重提升。
在诗歌创作中,诗与个体生命的相互选择是一种缘分。在优秀的诗人笔下,个体生命会以只有自己具备的心灵能力去发现并映照某个词,使它复活、发热,以其无限延伸的生命的光芒,进而照亮读者。笔
土地相邻或重合,海子是当代诗人中最早提出“民间主题”的一个,在这种背景与氛围中,一切事物与经验都呈现出它古朴、原始、本真、统一和永恒的魅力, 海子的诗歌就是从这种“最深的根基”中生长出来的生命表象。当海子向着这个世界的时候,“一层肥沃的黑灰,我向田野深处走去……有些句子肯定早就存在于我们之间;有些则刚刚痛苦地诞生……”这就是海子面对土地时其诗性的的第一反应。由于这样的体验,海子始终书写着农耕家园的一切事物,诸如
“麦子”、“麦地”、“村庄”以及“河流”等等事物与喻象,这些事物与喻象密度极高地出现在他的作品中, 尤其是“麦子”,这是他“经验的起点”,“物质的、生存的”象征。《麦地》中的麦子集中体现了这一精神完形
者以为
麦子”之于海子就是这种有缘分的选择结
的特点:
果。麦子是海子诗中出现最多、最平实质朴且深意藏焉的意象之一,它在海子诗中几乎就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生命象征。海子对麦子的钟情,是在“寓言般的纯粹的歌咏和遥想式的倾诉”中,使人们觉察到那
“又弱又小”的、“永远是这样美丽负伤的麦子”的生命蕴涵及其承载。
一、田园和麦子
“民间”世界与农业家园作为背景或氛围常常与
吃麦子长大的筑在月亮下端着大碗筑碗内的月亮筑和麦子筑一直没有声响
和你俩不一样筑在歌颂麦地时筑我要歌颂月亮月亮下筑连夜种麦的父亲筑身上像流动金子 月亮下筑有十二只鸟筑飞过麦田筑有的衔起一
颗麦粒筑有的则迎风起舞,矢口否认
看麦子时我睡在地里筑月亮照我如照一口井筑家乡的风筑家乡的云筑收聚翅膀筑睡在我的
双肩
麦浪—筑天堂的桌子筑摆在田野上筑一块麦地
收割季节筑麦浪和月光筑洗着快镰刀
月亮知道我筑有时比泥土还要累筑而羞涩的情人筑眼前晃动着筑麦秸
我们是麦地的心上人筑收麦这天我和仇人筑握手言和筑我们一起干完活筑合上眼睛,命中注定的一切筑此刻我们心满意足地接受
妻子们兴奋地筑不停用白围裙筑擦手
这时正当月光普照大地。筑我们各自领着筑尼罗
河、巴比伦或黄河筑的孩子 在河流两岸筑在群蜂飞舞的岛屿或平原筑洗了手筑准备吃饭
就让我们这样把你们包括进来吧筑让我这样说筑月亮并不忧伤筑月亮下筑一共有两个人筑穷人和富人筑纽约和耶路撒冷筑还有我筑我们三个人筑一同梦到了城市外面的麦地筑白杨树围住的筑健康的麦地筑健康的麦子筑养我性命的麦子!②
这首诗充满了精妙的比喻,作为酷爱歌唱“麦子”的诗人,海子在这里显示了自己超常的想象力。
“月亮下筑连夜种麦的父亲筑身上像流动金子”,用
“流动金子”比喻播种麦子的父亲身上沐浴和闪耀着金黄色光芒,使人不由得领悟出“播种麦子”对于人类来说犹如“播种金子”的深刻道理。“看麦时我睡在地里筑月亮照我如照一口井筑家乡的风筑家乡的云筑收聚翅膀筑睡在我的双肩”这里说“我”如“一口井”深置于麦地之中,沐浴在月光之下,似乎家乡的微风和彩云都如鸟儿一般“收聚翅膀”,栖息在“我的双肩”之上。这一幅美妙的家园图画不正是“麦地诗人”所神往的吗?“麦浪——天堂的桌子筑摆在田野上筑一块麦地”,田野上无边无际的黄澄澄的麦浪令人欢喜而沉醉,不就像诗人梦寐以求的“天堂”中的神圣餐桌,“麦浪”,不正是“神”所赐予的“圣餐”吗?在诗人的动情的想象中,似乎这一珍贵画卷只应天
堂有,人间那得几回见!“收割季节筑麦浪和月光筑洗着快镰刀”,到了收割季节,金黄色麦浪在皎洁月光下翻滚起伏着,不时发出愉快的哗哗声,仿佛是收割的镰刀在喜悦地擦洗着、磨砺着,并预备着庄严的收获仪式的来临。同时,收麦时节是庄严神圣的,这种庄严神圣在诗人笔下有深刻的表达:“收麦这天我和仇人筑握手言和筑我们一起干完活筑合上眼睛, 命中注定的一切筑此刻我们心满意足地接受∥妻子们兴奋地筑不停用白围裙筑擦手”。这不仅是恩仇泯灭、合家团圆的“心满意足”的时刻,更是诗人赋予麦子重大担当的铺垫,诗人进一步想象说,“这时正当月光普照大地。筑我们各自领着筑尼罗河、巴比伦或黄河筑的孩子 在河流两岸筑在群蜂飞舞的岛屿或平原筑洗了手筑准备吃饭”。小小的麦地升华了, 收麦时节被比喻为“世界大同”这极其庄严而神圣的时刻!这些比喻不是为简单的写景和抒情而设,因为,这些景致和情感是无法在现实中得到印证的;这些比喻要共同服务于一个目标:劳动、和平、慈爱的人类应返朴归真,让病态的生存得到纠正。由此可以看出,诗人创造的这幅令人如此欢欣鼓舞和沉醉痴迷的画面,正是他要“放声歌唱”久已逝去的理想中的人类家园画卷。至此,这首《麦地》成了一曲关于神圣麦子和神圣人生的“欢乐颂”。
二、向日葵
当后继诗人坐在海子死后的麦地中歌唱的时候,人们会说起金黄色的麦子之于海子的诗歌,这情景不仅让人备感疼痛,而且,自然就会出现曾经有过的整个世界排在凡高身后歌唱向日葵。有人将麦子在海子诗中所处的地位与凡高的向日葵在其绘画中的地位相类比,笔者以为这是很有眼光的。海子的麦子及其麦地诗歌的力量在于象征体内部博大而纯净的灵魂、自由的灵魂、大地与人性合而为一的灵魂。诗里浮动着月光、麦子和人的影子,笼罩着一种辽远而透明的境界。它是人类创造精神的象征,同时更是农业中国的,是一个汉人后代的家园和梦想,生命缘此回归到最纯洁、最朴素的生命田园。麦子构成了海子诗的基本词根和生命的支点,同时还成为承载诗
人生命与死亡的诺亚方舟。海子在《莫扎特在〈安魂曲〉中说》写道:
……当我没有希望坐在一束麦子上回家
请整理好我那零乱的骨头
放入那暗红色的小木柜,带回它像带回你们富裕的嫁妆
中国的向日葵—麦子,是被众多醒悟了的青年诗人经久寻找而由海子最先找到并且说出的意象。由这个意象延伸开的村庄、人民、镰刀、马匹、瓷碗、树木、河流、汗水……的意象系列,以及在现在时态中为这一些朴素之烛照醒的对良心、美德和崇高的生命的追认和进入,几乎囊括了中华民族本质的历史流程和现时的心理情感,因此,麦子几乎成为中国人的心理之根。海子在《熟了麦子》一诗中,通过
“在水面上筑混了三十多年的父亲筑回家来”揭示出麦子之于中国人的生命本质和心理依靠:“谁的心思也是筑半尺厚的黄土筑熟了麦子呀!”
艺术不仅能够更新我们对生活经验的感觉,而且,还可以通过变形使我们深入领悟它的本质。象征主义诗人里尔克说:“大自然以及我们的环境和习惯对象都只是脆弱、短暂的事物……因此,我们应当不仅不要去污染和削弱那‘实在’,而且,正因为它与我们共享短暂性,我们应当以最热情的理解来抓住这些事物和表象并使它们变形。……以如此痛苦、如此热情的方式把这个脆弱而短暂的大地铭刻在我们心中,使得它的本质再次不可见地在我们身上升起。我们是那不可见物的蜜蜂。我们任性地收集不可见物的蜂蜜,把它贮藏在那不可见物的金色大蜂巢里”③。显然,在海子的意识中,他所关心的不仅是田园中的麦子,他笔下的麦子更是与主体心灵互相感应契合的东西,是内筑外世界相互打开,是由“客观对应物” 所激发出的对“未知”的体验和表达。这就是海子曾说过的,他不是歌咏景色,而是命名“景色中的灵魂” 及其对生命的承载。在海子《麦地与诗人·答复》中, 看似是诗人与麦地的询问与答复,但我们感受最突出的则像是麦子与麦地的对话:
麦地筑别人看见你筑觉得你温暖,美丽筑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筑被你灼伤筑我站在太阳筑痛苦的芒上
麦地筑神秘的质问者啊
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筑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筑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
麦地啊,人类的痛苦筑是他放射的诗歌和光芒显然,麦子再次成为诗人对存在现实质询的代
言。在阅读海子这首短诗的同时,我们自然会想起诗人芒克的《阳光中的向日葵》:
你看到了吗筑你看到阳光中的那颗向日葵了 吗筑你看它,它没有低下头筑而是把头转向身后筑它把头转了过去筑就好像是为了一口咬断筑那套在它脖子上的筑那牵在太阳手中的绳索
你看到它了吗筑你看到那颗昂着头筑怒视着太阳的向日葵了吗筑它的头几乎已把太阳遮 住筑它的头即使是在太阳被遮住的时候筑也依然在闪耀着光芒
你看到那颗向日葵了吗筑你应该走近它去看 看筑你走近它你便会发现筑它的生命是和土地连在一起的筑你走近它你顿时就会觉得筑它脚下的那片泥土筑你每抓起一把筑都一定会攥出血来④( PP.400- 401)
两位诗人的异曲同工使我们从“麦子”和“向日葵”的意象中感到,在揭示生命本质内涵的时候,优秀诗人之间是具有天然的互见关系的。
可见,从海子诗歌中可以鲜明地感受到,麦子是我们这个农耕民族共同的生命背景,在它进入诗歌之后便成为折射我们所有生命情感的黄金之光,成为对贫穷崇高的生存者生命的写真。
三、乌托邦
歌吟“麦田”的人最终看到的是“绝望的麦子”
—这几乎是那些敏感的理想主义诗人们在现代社 会的宿命。海子也不例外。
海子的田园情怀不仅仅是人生、生命的“欢乐颂”,它同时还是海子个人精神困境的背景,从海子
的精神需要来说,他的田园情怀还具有他要藉此消除与现实的对抗而产生的紧张与焦虑心情。在此,田园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海子寻求心灵慰藉与幸福的最佳场所,而麦子则常常是这最佳场所的替代物。实际上,这种意念与心态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海子与整个时代、社会所存在的深刻不适乃至隔膜。批评家崔卫平说过:“在海子那里,‘土地’同时意味着一个巨大的隐喻,一种精神性的存在:远去的、被遗弃的土地,意味着现代社会中人们精神上的被放逐、漂泊不定;土地的‘饥饿’,也是人们精神上的饥渴、焦虑、流离失所;土地的悲剧,折射出现代社会中的人们痛失
‘精神家园’、无可依傍的悲惨处境”[5]。生长在土地上的“麦子”同样包含着这一隐喻。海子一直反思着
“现代文明”中的经验方式与语言方式,所以,他的麦子意象最终必然要释放出现代人的精神因素,必然要走进乌托邦的阶段。
“绝望的麦子”是诗人创作进入乌托邦的标志,是诗人在理想级次上的一次大避让,这一避让对诗人来说是惨痛的、悲壮的。犹如圣者苏格拉底的遗言“让我死去,让你们活。谁的结果更好,只有神知道。”但是,在这种避让中又不乏另一向度的清醒。海子认识到他必须放弃诗人的地位。1989 年初,在那首广为人知又广为人误读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中,诗人无奈地道出了自己勉力说服自己去认同基本世俗生活的心声:做个“幸福的人”,同时,更鲜明地将“我”与“你们”(即复数的“陌生人”)严格区分开。诗人愿后者“在尘世获得幸福”,而“我只愿……”。这所谓的“幸福”已贮满痛苦与坚忍的泪水。
在海子这里,麦子乌托邦在诗中是“以问题的形式存在”开始的。因为,对大地田园的持续探寻,虽然并没能解决海子的情之所钟、魂之所系的灵魂归宿问题,但却在旷日持久的专注的体验和写作中,累积了他的“精神重力”。法国基督教思想家薇依认为与物理世界和世俗此在的万有引力的向度相悖,“精神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