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策略和路径.doc
下载文档

ID:112477

大小:18.93KB

页数:8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2-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农村 学校 精神 文化建设 策略 路径
农村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策略和路径   加强学习,凝聚全校师生共识      当前很多农村学校,不仅一般教职工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知识知之不多,就是管理层也欠缺理性认识。为全面了解学校精神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构建内隐体系和开展外显体系建设的策略和方法,首先应在教职工中开展有关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   学习的方式主要是两种:一是参观学习,提高感性认识。可选派部分教师,包括对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有误解的教师,外出参观学校文化建设搞得好的学校,听取别人的经验介绍,感受别人的优良成效,然后将相关录像播放给全体教职工观看。二是理论学习,提高理性认识。可实行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除请专家开展讲座,学校领导或骨干教师也可通过网上下载、购买书籍等方式,整理一系列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理论和案例来培训教师;同时鼓励个人自学,要求教职工利用各种渠道,广泛学习相关知识,达到对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意义、原则、内容和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在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开展前的系统学习,只是为接下来的工作打好心理和知识基础。而这样的学习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在整个精神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还需持续学习,以不断调适和整合师生行为,使学校精神文化建设顺利进行。   探源溯流。构建内隐价值体系   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主要关涉三个维度:内隐价值体系构建、外显物质体系建设和外显行为体系建设。其中,构建内隐价值体系是开展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前提和关键。优秀的内隐价值体系是极具教育力,让人咀义含精、望文亮眼的思想体系,它必须容融“三化”、兼具“四性”,同时意象鲜明、神魂突出。所谓“三化”,即先进时代文化、优秀历史文化、特色地域文化。所谓“四性”,即先进性、人文性、创新性和独特性。所谓意象鲜明,即要为学校精神文化找到一个标识物或图腾,这个标识物或图腾要最能凸显学校的人文精髓。所谓神魂突出,即学校精神文化不管内容多么丰厚,必须有一个核心元素,有一个核心灵魂,从而对其余各层面起到统摄和引领作用。      1 深入探源溯流,确立神魂。为体现独特性,可从教育传统、地域文化、风土人情等角度挖掘能充分体现学校特色的文化元素。在这一系列工作中,最难确定的是找寻承载学校精神特质的鲜明意象,进而结合先进时代文化,优秀历史文化、特色地域文化,考物忖义,由象生文,提炼出学校文化的神魂。我校之所以将“井”确定为承载学校精神特质的最鲜明意象,就是通过深入探源发现:以“井”为名的乡镇,全市唯有金李井;金李井是川南远近闻名的井盐之乡,现尚存部分盐井遗址;周围俱是绵延群山,登高俯瞰,学校恰似身处一巨大深井中;学校教育的传统似盐井一样源远流长,厚积薄发……学校所处时空的任一文化意象,都不具有“井”这样多维而深刻的人文意义和特色。      2 反复征求意见,形成体系。我校经过数轮修改,最终确立的价值体系包括:(1)学校核心文化:井文化(主涵十大精神),即文明、奉献、勤韧、善良、思索、礼法、俭朴、清正、博大、创新;(2)学校核心精神:淡泊居井志五岳、宁静眺远思四维;(3)办学核心思想:汲扬古井文化、弘立新学精神;(4)学校形象定位:井中小学校、书香大学堂;(5)学校师生特质:理想情怀、渊博文化、务实态度、求精作风;(6)办学目标:办优质教育、育现代公民、树文化品牌、创县域名校;(7)办学理念:素质教育为本、文化建设为根、提升质量为重、造福乡梓为荣;(8)办学方略:以文化促发展、以科研强师资、以管理求质量、以特色树品;(9)校训:掘井淘金、哺桃育李;(10)校风:鉴井砺志、崇德弘文;(11)教风:掬水濯苗、躬耕善教;(12)学风:汲养若渴、勤勉乐学;等等。      因地制宜。打造物质外显体系      1 全面规划校园,确立整体风格。规划应立足于需要和可能,按照“统一文化要求、考虑功能分区”的原则,合理规划并调整布局和设施,建设既统一协调又各区有别的物质文化氛围。鉴于农村学校普遍投入不足,物质外显体系建设应因地制宜,精打细算,改造为主,新建为辅。我校在规划和建设中,为确立“井文化”的总体风格,在布局上依托原有建筑,进行了适当改建和增建,形成了两横两纵的“井”字形框架;调整办公室、搬迁教室、新建学生宿舍、食堂和操场,将办公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进行了适当区隔;增建两面文化墙,形成井文化主题长廊;改建集会主席台;增建学校新大门;在校园周遭遍植绿树,校园内增建草坪和花坛,全面绿化、美化、净化了校园。      2 打造文化地标,突显文化特色。物质外显体系既要系统和谐,又要层次分明,突显亮点和特色。亮点就是学校精神文化的地标,就是将学校精神文化的主要特质以物化形式进行集中呈现,从而以鲜明而强烈的视觉冲击吸引师生,强化对他们的感染和教育,并以此彰显学校的文化特色。我校的文化地标就是文化墙。文化墙共两面,建于教学区与办公区之间的校园核心区。一面镌建“十大井文化”,以此构建学校文化地标的第一层级,即展示核心文化追求;一面镌建校德育文化、教学文化、教研文化、环境文化建设的情况综述以及其地配套内容,以此构建学校文化地标的第二层级,即展示具体文化实践。      3 规范视听呈现,提升文化形象。为让人感受到无处不在的人文气息,有必要全面、具体设计学校的视觉、听觉等文化识别系统,再分别进行美化和妆饰。我校对教学、办公、活动、生活四大功能区的主要视听系统进行了整体完善:一是从突显“井文化”的角度对楼宇和道路命名。二是从色彩、图标、饰物等方面,由师生自行设计,并利用当地农村常见的麦杆柳条、木刻垒石、布艺编织等,对教室、会议室、办公室、食堂、寝室、卫生间、走廊、运动场、花台等进行了妆饰,力求以简洁明快、系统规范的呈现方式,突出“井文化”的教育意义和不同功能区的文化特色。三是重新设计校徽、校旗,落实制度上墙,统一办公室桌旗、门牌、胸牌、徽章、师生服饰、电脑屏显、电话、信箱、信封等的风格和标识,创作了校歌,改造了作息铃音,力求全面具体呈现“井文化”的味道。      全力推动。完善行为外显体系      行为外显体系建设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重点和落脚点。精神文化要得以传承,最根本的是要落实到办学行为,融进师生的日常行为和精神风貌,而这是一个不断整合完善的动态过程。农村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在内隐价值体系成型、物质外显体系推进的同时,应将主要精力放在行为外显体系建设上,着力构建与内隐价值相协调的办学行为,打造符合学校文化要求的师生行为与精神风貌。而这需要在精神文化内隐价值的统领下,通过加强学习宣传、强化制度建设、落实常规管理,从而不断矫正师生行为,提升师生自主管理水 平,在动态运行中不断整合完善。      1 推进价值宣教,务求深入人心。精神文化内隐价值确立后,要内化到师生思想和行为中,还需系统的宣教。我校成立专门的学习实践“井文化”宣教团,由学校相关领导担任宣教人员,分若干主题宣讲“井文化”的内涵、要求和实施方略等,做到每周一讲,每讲一个主题。同时,组织师生撰写了学习心得,在学生中开展了“学习实践井文化,为母校争光添彩”的征文活动及演讲比赛,各班办了多期以学习实践“井文化”为主题的黑板报。通过约两个月深入浅出的宣传教育,全校领导、教师和初中学生基本明确了“井文化”的内涵和要求,中高年级小学生基本能将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和“井文化”的内涵说出来,这就为后续的文化契合在意识和理念上打下了扎实基础。      2 民主审旧编新,高效执行制度。学校管理的本质是制度管理,柔性文化形成的第一步要由刚性制度来推动。制度建设可分两步走。第一步,民主制定制度。经过教师会讨论,让所有人明确新的制度体系必须以新确立的文化价值作指导,在此基础上可制定制度目录,收集汇总相关制度逐一审查比对。接下来,将新的制度体系再交教师会民主讨论,吸收合理化建议后再行修订,形成试用草案。第二步,高效执行制度。在制度执行中,要把严格执行与以人为本相结合,管理责任制与民主监督相结合,确保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确保执行不搞形式赏罚分明。同时切实关心师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帮助解决他们的具体困难和问题,把工作做到他们的心坎上,从而降低他们对制度执行的抵触情绪,自觉遵守制度规定。遵守制度一旦成为自觉,则行为文化得以成型。      3 落实常规管理,推动文化契合。学校管理包罗万象,有党务、德育、教学、教研、后勤、安全等方方面面,还要与家长和社会各界协调好关系。无论哪一方面,都要以内隐文化价值为统领,适时设定新的目标,采取有效措施,统筹兼顾落实管理,构建与学校文化价值相协调的科学人本管理模式,以推动全方位的文化契合,不断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尤其要牢牢把握德育、教学、教研等中心工作,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狠抓教育质量提升,大力强化师生适应学校文化要求的自觉性,全面促进师生行为方式和精神风貌不断入轨上档,进而形成既有统一风格又彰显师生个性的行为文化特色。   精心构建好有本校特色的内隐价值体系,然后量力而行抓好物质外显体系建设,全力以赴抓好行为外显体系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提升学校文化品味,构建师生学习生活的乐园,持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办学水平。   (作者单位:四川资中县金李井镇中心学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