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指压十二原穴内治一切疼痛.doc
下载文档

ID:112389

大小:15.99MB

页数:64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2-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指压 十二 原穴 一切 疼痛
指压十二原穴内治一切疼痛 作者:新正医 阳明大肠合谷强, 胃经疼痛取冲阳。 太阳小肠原腕骨, 膀胱原穴京骨上。 三焦阳池胆丘墟, 肺觅太渊脾太白。 心包疾发大陵治, 肝原太冲按摩良。 少阳心经神门在, 肾寻太溪是良方。 督脉无原求百会, 任脉膻中乳中央。  以上为指压治疗十四经脉一切伤痛,久年内伤。每穴指压5-10分钟,用按、揉二法由轻至重。穴位小者如大陵穴,则用指尖掐揉之,更以指爪压之妙。所取各穴部位,见下文一一说明。 背熟它 下面是十四正经的原穴。 一觉老人说几句:“督脉会于十二原”穴。本文十二原穴,任何一个穴位,你用按摩、针灸、拿捏,揉圈,不论你会不会气功,有没有学过气功,动一动它就能治病! 只要“信+行”;又名“修加行”就成。但请你记住:子、午、卯、酉正点前后各15分针(共30分针)你别去碰这些穴位。子、午、卯、酉、初一、初三、十三、十五、二十四个节气日,你自己生日的日子;这些时间不但不要碰十二原穴,而且要节(戒)欲乐、欲念,好好修静入定。这些时间有人叫你针灸,你也应引导患者修静入定。道家大小周天在这篇,佛家中脉也不离“十二原”。所谓“阿弥陀佛!”即是天天于子午卯酉“正点时”空了思维三分钟。若不能天天子午卯酉“正点时”沉默三分钟。念一万句佛,也补偿不了这三分钟。大家不要忠言逆耳,一个真正修的人,只要他在子午卯酉“正点时”中,空了心,不论天大事,“我当我死了三分钟看待”。就那么简简单单,当然,客车司机,你还是要先刹了车再“当我死了三钟分”去入定。一天3×4=12分钟入定足矣。但,别个时候入定没多大作用,是子午卯酉“正点时”才有用。 丘墟二穴(上↑)位按摩,能缓解中晚期肝癌的剧痛。(下↓) 男女的膻中位置分别图。 点穴疗法 【概述】点穴疗法是在患者体表穴位和特定的刺激线上,运用点、按、拍、掐、叩、捶等不同手法,促使机体的功能恢复正常,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因其主要是在人体穴位上用手指点、按,故名。 点穴疗法是我国传统疗法之一,早在明代曹士珩的《保生秘要》中就有记载。以后,一直作为治疗某些外伤的手段而流传。近年来将点穴法广泛运用于临床,收到良好效果,深受群众欢迎。 【基本内容】本疗法主要是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反射性地改善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从而促进病变部位组织细胞的恢复或再生能力,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点穴疗法治疗穴位,其中一部分与针灸常用穴位相同,可参考体针疗法。另一部分是点穴疗法的专用穴位和特定刺激线,现简要作如下介绍。 1.专用穴位、穴位部位、主治方法 趾甲根趾关节:位于各趾甲根部和趾关节部,有掌指固有神经通过下肢瘫痪、中风、头晕、昏厥、呕吐酸水等症,掐法。 内眦上:目内眦上角,有额动脉、额神经、三叉神经第一分支通过近视、斜视、上眼睑下垂、面神经麻痹、感冒、失眠等,拇指尖按压法。 内眦:位于内眼角,有内眦动脉、三叉神经第一分支分出的滑车神经近视、斜视、上眼睑下垂、面神经麻痹等,拇指尖按压法。 内眦下:目内眦下0.5寸,有眶下神经鼻支通过近视、斜视、眼睑下垂、面神经麻痹、感冒鼻塞等,拇指尖按压法。 上明眉弓中点、眶下缘下,有眶上血管、眶上神经及面神经分布近视、上眼脸下垂、面神经麻痹等拇指尖按压法 鼻隔:人中沟之上端、鼻中隔根部,有上唇动脉、三叉神经第二支和颜面神经的颊支通过头胀、流泪、上齿麻木,拇指尖按压法。 棘中:髂前上棘和髂上棘连线中点,有臀上神经、臀上皮神经通过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点法、按压法。 髂凹:髂前上棘后凹陷中,有臀上皮神经通过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点法、按压法和按拨法。 臀外:以棘中、髂凹为底边的等边三角形之顶点,有臀上神经、臀上皮神经通过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腹痛、小便失禁,点法、按压法。 环上:环跳上1寸处,有坐骨神经、臀上动脉、臀下神经、臀中神经通过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按压法、按拨法和点法。 扶下:臀横纹中央下1寸,有臀下动脉、臀下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皮神经通过腰腿痛、下肢瘫痪,按压法。 阳下:腘横纹外侧端下0.5寸,有腓总神经、腓浅神经通过腰腿痛、膝关节痛、下肢瘫痪,点法、叩法。 委下:委中直下1寸,有胫神经、胫后动脉、胫后静脉通过腰腿痛、下肢瘫痪、膝关节痛,点法、按压法和按拨法。 胫中:腓肠肌肌腹之内侧,有胫神经、腓肠外侧皮神经通过腰腿痛、下肢瘫痪、膝关节痛,点法、按压法和按拨法。 溪上:解溪上1寸,有胫前动脉、腓深神经通过下肢瘫痪、头痛,点法、按压法。 虚外:外踝直下凹陷中,有胫前动脉的外踝前动脉、腓肠神经的足背外侧皮神经通过下肢瘫痪、头痛、踝关节扭伤,点法。 趾甲根:趾关节各趾甲根部及趾关节,有趾挛固有神经通过下肢瘫痪、头晕、昏厥、中风、呕吐酸水,掐法。 垂根:耳垂根部,有耳大神经通过头痛、牙痛、面神经麻痹,点法。 颈后:胸锁乳突肌后缘平发际处,有枕小神经、颈外浅静脉、副神经通过神经衰弱、失眠、头痛、落枕、眼疾,点法。 举臂:肩峰前下方凹陷处,有锁骨上神经通过肩周炎、上肢麻木瘫痪,按压法。 臂内:上臂腑窝中央下6寸,有肱动脉、正中神经、肋间臂神经通过臂痛、麻木、头痛、牙痛、感冒、高血压,点法、按压法。 指甲根:指关节各手指甲根部及各指关节的掌侧横纹处,有指掌侧固有神经通过上肢麻木、瘫痪、头晕、昏厥、中风、恶心、外感发热,掐法。 锁凹:锁骨中点凹陷中,有壁丛神经、锁骨上神经通过上肢瘫痪、麻木、高血压、头痛、牙病,点法、按拨法。 2.常用刺激线 分布线次位置 上肢 1起于掌侧腕横纹桡侧端,沿前臂桡侧,经肱桡肌隆起线,止于肘横纹桡侧端(相当于手太阴肺经循行线一部分) 2起于掌侧腕横纹中点,沿前臂中线经肘关节与肱三头肌,止于肩关节前方(相当于手厥阴心包经循行线的一部分) 3起于掌侧腕横纹尺侧端,沿前臂尺侧,经肘上,止于腋前纹头(相当于手少阴心经循行线的一部分) 4起于背侧腕横纹的尺侧端,沿前臂尺侧过肘关节,经上臂尺侧,止于腋后纹头(相当于手太阳小肠经循行线的一部分) 5起于2、3、4、5指掌关节背侧,各自沿指总伸肌腱,经腕关节中点,沿指总伸肌隆起线,止于肘关节(相当于手少阳三焦经的一部分) 6起于背侧腕横纹的桡侧端,沿前臂桡侧,经肘关节桡侧缘,沿肱三头肌与肱二头肌间隙,止于肩峰(相当于手阳明大肠经循行路线的一部分) 脊 背1起于后发际处,沿脊椎两侧1.5寸处向下,止于腰骶关节之两侧(相当于足太阳膀胱经在颈部循行与背部循行的第1侧线) 2起于第一胸椎两旁,沿脊椎两侧3寸处向下,止于骶骨上缘(相当于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循行的第2侧线) 下肢 1起于踝关节前面,沿着胫骨前肌隆起线经膑骨外侧,沿股直肌隆起线,止于髂前上棘下缘(相当于足阳明胃经循行线的一部分) 2起于足五趾蹠趾关节背侧,沿各伸趾肌腱,经踝关节,沿胫骨前肌外缘、膝关节外侧,止于髂前上棘后凹陷处(相当于足少阳胆经循行线的一部分) 3起于跟腱跟部内侧,沿腓肠肌内侧隆起线,经膝关节内侧,止于股薄肌止点(相当于足少阴肾经一部分) 4起于内踝后凹陷处,沿胫骨和腓肠肌间隙,经膝关节两侧,沿收肌隆起线,止于腹股沟(相当于足厥阴肝经循行线的一部分) 5起于跟腱跟部,沿腓肠肌内侧隆起线,过腘横纹内侧头,经半腱肌、半膜肌隆起线,止于坐骨结节(相当于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线的一部分) 6起于外踝,经腓骨长肌隆起,抵腓骨小头前下方,过膑骨外缘,经股外侧肌外缘,止于髂嵴中点(相当于足少阳胆经的一部分) 点穴疗法常用的基本手法与辅助手法有以下几种。 1.点法:掌指关节微屈、食指按于中指背侧,拇指抵于中指末节,小指、无名指握紧。操作时,医者以中指端快速点于选定的经络和穴位上,利用手腕和前臂的弹力迅速抬起,如此反复叩点。一般每秒2~3次。叩点时可采取一虚二实节律。即在每一节律中,虚点时力轻,速度快;实点时力重,速度慢。施用点法时,要求医者既要有灵活的弹力,又要有坚实的指力和强劲的臂力。只有弹力而无指力,其力不能深透;只有指力而无弹力,易致局部损伤。因此,须指力与弹力结合,方能刚柔并济,恰到好处。 点法有轻、中、重之分。轻叩只运用腕部的弹力,属弱刺激,作用偏于补,多用于小儿、妇女或年老体弱患者。中叩需运用肘部的弹力,属中刺激,平补平泻。重叩要运用肩部的弹力,强刺激,作用偏于泻,主要用于青壮年、体质强壮及临床表现为“实证”的患者。 点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运用点法时,应掌握频率的快慢和位置的始终如一,不然会影响治疗效果。 2.按法:将拇指伸直,其余四指伸张或扶持于所按部位的旁侧。操作时,拇指端在穴位上,用力向下按压,指端不要在按的穴位上滑动或移位,否则易擦伤皮肤,属强刺激手法。 3.拍法:食指、无名指、小指并扰微屈,拇指与食指第二关节靠拢,虚掌拍打,以指腹、大小鱼际触及被拍打部位的皮肤。操作时,以肘关节为中心,腕关节固定或微动,肩关节配合,手掌上下起落拍打。切忌腕关节活动范围过大,以免手掌接触时用力不均。 4.掐法:以拇指或食指的指甲,在穴位上进行爪切,只适用于手指、足趾甲根和指、趾关节部。 操作时,一手握紧患者应掐部位的腕、踝关节,以防止肢体移动,另一手捏起肢端,对准穴位进行爪切。 掐法的轻重、频率应视患者的病情而定。爪切时力量不宜过重,避免掐伤皮肤。 5.叩法:五指微屈并齐,指尖靠拢。操作时以手腕带动肩、肘部、叩击选定的经络、穴位。 此法与点法一样,要求指力与弹力相结合,达到既不损伤组织,又有满意效果,可用于全身各部位。 叩法分指尖叩法和指腹叩法两种:指尖叩法与穴位接触面是指尖,多为重手法;指腹叩法与穴位接触面是指腹,多为轻手法。 6.捶法:五指微握拳,将大拇指端置于食指内下方,以小鱼际外侧面接触穴位。操作时应沉肩、垂肘、悬腕,以腕关节为活动中心,根据轻重刺激的不同要求进行捶打,使病人既感到一定的力度,又柔和轻快。 7.旋转法:令患者侧卧,健腿伸直在下,患腿屈曲在上,医者站于患者腹侧。一手按住肩部,前臂靠患肩,向后推,一手按住髂部,肘部压患髋,向前拉。在患者全身放松的情况下,轻轻地摇动腰部,待推拉到最大幅度时,突然用巧劲迅速用力推拉一下,听到腰骶部“喀嗒“响声即可;如未闻声响,则双手改变位置,以同样手法,向相反方向再重复一次。 【适应证】 本疗法对脊髓灰质炎、脑炎后遗症、脑性瘫痪有较好疗效,尤对急性腰扭伤、小关节紊乱效果显著。 一、急性腰扭伤 1.准备手法:先以掐法掐趾关节、趾甲根3~5遍,再以轻点法自上而下点下肢2、5、6三条刺激线2~3遍。 2.治疗手法:对痛点、腰眼、棘中、臀外、阳下等穴,施行按法、叩法3~5遍,根据病情的轻重和患者的耐受强度,采取较强的手法。 3.缓和手法:以轻点法自上而下点下肢2、5、6三条刺激线2~3遍。 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