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教育
视野
大学生
心灵
道德
阶梯
构建
探索
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灵道德阶梯构建与探索
[]道德是在特定社会形态中产生由低级到高级逐步渐进且包含诸多层次的一种价值体系。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的熏陶下大学生道德认知水平参差不齐,道德事件频发,要实现大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提升,我们可通过教育的手段促使大学生沿着道德的阶梯不断向上攀登。文章试图从教育的视野探索大学生心灵道德阶梯的构建。 [关键词]大学生 道德教育 层次性 [作者简介]阳存(1976- ),女,苗族,广西桂林人,桂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行政伦理研究。(广西 桂林 541004) [课题工程]本文系2023年度桂林医学院学生工作科研工程“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层次性问题研究〞的研究成果。(工程编号:2023xg005)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3)30-0070-03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责任与使命,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当前我国高度重视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从制定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到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都明确了“以根本道德标准为根底,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开发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 一、问题的缘起 1.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形势复杂多变,大学生道德价值评判标准多元化。当前国际国内社会环境发生着巨大变化,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并呈加速趋势,实现了人们对全球信息的同时共享。我国经济等领域改革开放日益深入,社会生活也日益多元化: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与开展,不同文化相互渗透与激荡,值得关注的是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时机日益增多,主体性意识日益增强,对网络、传媒等信息传播方式有敏锐的体验力和高度的吸纳性,对社会道德层面问题认识呈现出复杂多元甚至极端个性化趋势。为深入研究此问题,我们对本校所有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56.3%的人对同一道德事件众说纷纭,缺乏正确的道德理论的逻辑根基,缺乏合理道德评判标准,彰显大学生正面临着道德选择能力的艰难困惑和道德认知能力提升的视野障碍。 2.大学生个体道德评判指数差异凸显,道德人格缺失。“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一林竹子有深浅〞等自然现象深刻地揭示了大千世界万物多样且复杂。大学生出生在不同的家庭,其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民族风俗习惯抑或地域文化熏陶等不同,造就了对事物认识的不一样。罗国杰指出:“ 我们在鼓励帮助每个人勤奋努力的同时,仍然不能不成认人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和品德的差异,并且按照这种差异给以区别对待,尽可能使每个人按不同的条件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总目标前进。〞古代先贤“ 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强调的是道德教育工作者要了解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存在及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多变性和差异性,据学生具体情况实施教育的工作方法。近年来发生在大学校园内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有的大学生存在较严重的人格障碍与偏差,这样的大学生虽然人数非常少,但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极有可能传染给其他同学,要加大力度提高个体道德修养与水平,健全学生道德人格,构建大学平安文明和谐校园。 3.传统德育“重灌输轻吸收不检验〞,导致大学生缺乏道德反思能力。面对社会新形势下德育出现的问题,人们对德育问题进行了讨论与思考并采取了多种措施,试图增强德育工作的实用性与有效性。然而实践证明传统德育“重灌输轻吸收不检验〞教育方式方法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传统德育只注重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的明确,措施的强化、地位确实立,缺乏对不同德育对象的深入分析与引导,尤其无视对德育接受过程及德育效果检验的研究,从而使德育成为一厢情愿的活动,德育效果无从谈起。在德育活动中,德育工作者是组织者、输出者和引导者,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占主导作用,大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育者与大学生在德育活动中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要想取得德育的成功,就要求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受教育者接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遵循教育活动规律前提下,实现施教者与受教者的良性互动。然而我们清楚,作为德育主体的不同受教育者,只有通过自我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自我内在的需要进行选择,将受教内容转化为内在认知意识并运用于实践,才能使德育活动开展富有成效性,否那么德育活动的开展只能流于形式。如今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不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效果检验,或检验形式单一、固化。可见,培养道德反思能力应该成为大学生德育工作中的一个关键和新的切入点。 二、大学生心灵道德阶梯构建的时代价值设想 1.在高校中能有效实现“精英〞型与“群众〞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我国现行的道德教育体制下,各高校对大学生往往采取的是“普世性〞“一言堂〞德育培养模式,缺乏对受众群体的充分认知与深入分析,未能归类进行教育,导致大学生道德认知水平泛化、模糊、缺失,道德行为选择幼稚可悲,行为后果惨烈。然而社会对人才需求呈现多元化,既需要有国际视野的全面开展的复合型人才,也需要平民视野的群众型人才,在此我们强调的精英型目标是要培养理想的人才,让受教育者成为综合素质全面开展的社会精英。群众型强调的是面向群众培养参与社会的公民而不是培养社会精英或者楷模。道德已然成为社会个体综合素质的重要考量局部,道德素质的上下是个体驾驭自身人生轨迹顺畅与否的重要参评体系之一,因此当前高校制定大学生道德教育培养模式,构筑符合社会需要人才结构战略理应成为学校德育工作之重点。 2.实现个体道德品质的渐进成长。从整个社会来看,社会生活是复杂多样变化的,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所受的社会影响及生活经验不同,他原有的道德品质构成也不尽相同。因此,在不同时期对不同类型对象进行道德教育,应该是在调查研究的根底上,依据具体情况,选择最急迫需要解决又最能奏效的方面,作为现阶段道德教育的开端。①通过道德教育,使社会主体日积月累其善良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实现循序渐进的效果,道德的效力犹如积跬步而致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河,即“积善成德〞的道理,这正是大学生道德修养成长的可靠途径。我们知道,人的情感结构和自我的感受是在连续的动力过程中形成的,并不是某一时刻的一次体验所能创造出来的,在一个已社会化的个人看来,生活并非充满着田园诗般的温馨,道德力的增强是在我们不断的学习、观察、体验后植根于大学生人生价值思考之中、渗入人心海的情感向往后产生强有力的情感共鸣后获取的。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