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蔬菜基地
建设
推进
会上
致辞
蔬菜基地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人才基地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戚锡生
(202223年11月26日)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我们专题研究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工作。就人才基地建设召开专题会议、出台具体意见,这是我市人才工作的一个创新。上午,我们现场观摩了两种类型六家基地,刚刚,四家基地的负责同志又交流了各自的经验做法和下一步工作思路。会议安排紧凑、内容丰富,同志们普遍感到很有收获,希望大家今后经常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借鉴。
加快建设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是新时期人才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一直高度重视。去年,与省人才基地建设同步,我市在全省率先确立了2023家市级人才基地,曹新平书记亲自为基地授牌。今年9月,在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又命名了我市第二批2023家人才基地。工程机械特色产业基地,入选全省首批人才基地,今年,我市有望再增加省级人才基地3到4家。各地各部门和各人才基地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把人才基地作为引进、培养和使用高层次人才的重要载体,大胆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努力推进产业提档升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以人才开展引领“二次创业〞,经济总量、产业层次大幅攀升,成功跻身国家级园区行列,在剧烈的区域开展竞争中赢得了先机。徐工集团,坚持走人才强企之路,大力推进“五金〞等人才工程,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为建设“世界级徐工〞奠定了坚实的根底。其他各个基地,也都立足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努力以人才集聚引领产业集聚、以人才基地建设促进产业高地建设,全市初步形成了“聚人才、建基地、强产业〞互促共进的局面,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又好又快开展。
在充分肯定各人才基地开展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全市跨越开展的现实需要相比,人才基地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是总体实力不强,我市省级人才基地在全省排名靠前,市级人才基地起步较早,但各基地经济总量偏小、人才规模偏少,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不多,在本行业处于领军地位的人才还很少。二是开发投入缺乏,近几年我市对人才的财政投入和社会投入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但与上级要求和苏南兴旺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局部县区和规模企业还缺少实实在在的人才工程和工作举措。三是制度机制不活,管理效劳人才的方式方法还比较传统,在关键环节上没有实现根本性突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对这些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下面,我就进一步加强人才基地建设强调几点意见。
一、着眼全市开展大局,充分认识加快建设人才基地的重要意义
效劳科学开展,是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开展方式的攻坚阶段。进一步加强人才基地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加快建设人才基地,是落实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中央和省、市先后召开了高规格的人才工作会议,制定出台人才工作的中长期规划和实施意见,进一步强调了人才在经济社会开展中的“第一资源〞地位。我市人才大会提出,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强市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大力落实“四个优先〞,到2023年,把我市建设成为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富集、创新创业环境优良、人才集聚效劳能力突出的区域性人才强市。确定这个目标,市委、市政府综合考虑了我市人才工作的根底、全市经济社会开展的需要和区域开展竞争的趋势。围绕这一目标,市委、市政府明确了加快建设人才强市的“八大工程、六项机制〞。其中,“加快建设人才创新创业平台〞是重要工作之一。我们今天的会议,就是贯彻落实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抓好相关工作任务的落实,合力促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做大做强。
2、加快建设人才基地,是实现全市新一轮跨越开展的重要支撑。11月22日,市委十届十次全会讨论通过了中共XX市委关于制定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市将突出“推动跨越开展、建设美好徐州〞主题,综合经济实力迈入全国兴旺地区行列,经济总量进入长三角城市前8名、大陆地级以上城市前30名。建议将“科教和人才强市战略〞列为“十二五〞开展的“六大战略〞之首,强调“坚持教育和人才优先开展,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加快科教资源向开展资源的转化,构筑徐州跨越开展的战略优势〞。这些重大决策,是对全市人才工作新的更高要求,也为我们指明了努力方向。各地各部门要围绕我市开展的重点产业领域,依托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培育壮大高层次人才基地,加快建设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引领人才基地在跨越开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做出更大奉献。
3、加快建设人才基地,是带动全市经济开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加快转变经济开展方式,是我市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开展的一条主线。市委、市政府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市转变经济开展方式要取得重大进展,主导产业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规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3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2%以上,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我市人才基地包括了多家经济开发区和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一直是全市经济跨越开展的主力军,下一步,各基地要继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引进培养一批海内外一流的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培育壮大一批有较高国际国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当好全市转变经济开展方式的“排头兵〞和“示范田〞,在全市经济开展中不断提高奉献率和影响力。
二、认真落实各项任务,合力促进各类人才基地又好又快开展
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近日印发关于促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意见。意见围绕加快人才基地建设这一目标,明确了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人才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发挥政策杠杆作用,从改革创新、人才引进、科技研发、资金投入、人才集聚、载体建设等方面,对各人才基地给予“六个支持〞;另一方面,各类人才基地,特别是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两类人才基地,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从保持经济增长、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保证人才开展投入、提高科技管理效劳水平等方面,努力完成“四项任务〞。各地各部门各基地要深入领会文件精神,确保把所承担的任务落到实处。这里,我再强调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解放思想创新制度机制。李源潮同志屡次强调,“建设人才基地,实际就是建设‘人才特区’〞。要把我市各人才基地建设成为出人才、出机制、出成果的“人才特区〞,当前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深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创新。各县(市)区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重点围绕优化人才开展环境进行探索创新;各人才基地,重点围绕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内生动力进行探索创新。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积极构建“四个机制〞。一是面向开展的培养开发机制,分层次、有重点地抓好现有人才的教育培训,面向国内外发现、引进和启用急需紧缺型人才,重点打造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和依靠核心技术自主创业的科技企业家。二是科学合理的评价使用机制,坚持在开展实践中考察和评价人才,不拘一格选贤任能,效劳开展以用为本,努力提高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自由高效的流动配置机制,按照人才资源社会化、人才配置市场化、人才集聚产业化的要求,不求所需,但求所用,进一步完善人才、智力、工程相结合的柔性引才机制。四是配套完善的鼓励保障机制,积极探索人才价值的市场实现途径,建立表达人才奉献度、具有竞争力的分配制度和奖励制度,真正使一流的人才得到一流的待遇,一流的奉献得到一流的报酬。
二是要加快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创造者、新学科的创立者、新产业的开拓者。建设人才基地,要把培养造就创新创业型人
才作为重中之重,健全有利于促进人才创新创业的评价、使用、鼓励机制,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面向全省、全国乃至全球引进高层次人才,努力造就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加快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适应开展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人才强市的意见提出,到2023年全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总量要到达2022人以上,其中大局部要集中在各个人才基地。各基地要适应国际人才流动以智力流动为主的新特点,进一步健全完善政策机制,为高层次人才来徐工作或效劳徐州提供便利。在紧盯高层次人才的同时,也要关注潜力型人才,目前,许多有眼光的地区和企业都在争抢名牌高校的大学生、研究生,各基地在这方面也要有长远眼光。市人保局最近将组织一系列定点定向的招聘活动,各基地要积极参与,为可持续开展积蓄“人才后劲〞。
三是要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人才基地的特征,不但是人才的高端化和规模化,更主要的是人才的产业化。市委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深入实施“四大行动方案〞,以规划建设沿东陇海线工业走廊和徐贾工业走廊为重点,以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为支撑,形成区域集中、企业集群、产业集聚的新型工业化布局。各基地要把自身的建设开展纳入全市大局,依据全市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依据全市总体目标找准主攻方向。开发区类人才基地,要把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紧密结合,有重点地引进一批重大产业工程,打造一批高端产业技术平台,集聚一批带资金、带技术的科技创业人才,为基地开展培育产业新生力量。同时,要加强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和扶持,建立完善的企业孵化机制和产业培育机制,通过提供专业的孵化效劳,扶持初创企业快速成长,为产业开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高新技术企业类基地,要立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结合重点关键技术突破的需要,紧盯本行业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想方设法引人才,千方百计用人才,在较短时间内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促进企业提档升级,努力形成“依托企业聚人才、依靠人才兴企业〞的良性循环。
四是要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市委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努力使创新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开展的主动力。人才基地,在探索实施高效的科技研发机制、优化高层次人才施展才能的综合环境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要依托主导产业、重点工程和研发平台,大力加强根底研究、工程开发、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带动作用。要积极开展政产学研合作,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联盟,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设各类科技创新载体、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引进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实用性强的科技工程,加快开发一批技术前沿、市场前景广阔的科研成果。要积极探索建立科技金融体系,培育壮大创业风险投资,改善对中小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信贷效劳,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向自主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五是要不断增加人才开展投入。人才投入是赢得未来的战略性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在人才工作上要舍得花钱。市委、市政府屡次强调,要不断增加人才开发投入,保证人才开展重大工程和工程的实施。从明年起,我省将在全国率先开展市县两级人才投入考核。考核采用百分制,包括财政人才支出增长率、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率、财政人才支出在一般预算收入的比例、全社会人力资本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企业人才支出占销售收入比重等5项指标。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全国和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的重要依据,并与人才工程申报、经费资助等相挂钩。各地对此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增加人才开展投入的有关规定,逐步改善经济社会开展的要素投入结构,迅速建立健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人才投入体系。各人才基地要把握投入重点、发挥导向作用,把资金集中到关键人才工程和重大科研工程上,集聚到带技术、带工程、带资金、带团队的高层次领军人才上,努力放大人才投入的实际成效。
三、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