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字版最后稿20120713岳院长:如何做一位名医.doc
下载文档

ID:112124

大小:57.50KB

页数:22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2-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大字 最后 20120713 院长 如何 一位 名医
名医之路 -----岳荣振院长在2012年7月13日全院医务人员培训会上的讲话 (根据笔录整理) 刚才邵院长谈了做好一名医生的体会,周二那天李松博士专题讲了如何做医生,他们讲得都很好,很有启发和教育意义。其实,邵忠院长不只是一位副院长,更重要的他是曹县的一位名医,李松院长也不只是一位博士,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好人,必然也是一位名医。他们之所以成为名医,是因为他们做的比讲的到位的多。今天,我利用这个时间,和大家交流一下如何成就名医的问题,可否举一反三地适用在医院其他岗位上?请大家品味。 一、做医生一定要有做“名医”的梦 我认为,要想成为名医,首先骨子里要有一个“名医”的梦,不想当名医的医生不是好医生。 做为职业的选择,自古有道:“女怕嫁错郎,男怕干错行”,其实是有一定的道理,所谓“环境造人,适者生存”、“我们不能改变环境,只能适应环境、然后利用环境”,这些耳熟能详的话对于我们的职业选择、职业定位问题依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有一则寓言:一个小农院里,一头羊饿了,要吃草,身的两边各散放着一堆青草,走到这边,看到那边的草绿绿的,走到那边看到这边的草嫩嫩的,到底要先吃那一堆呢?羊犯了难,于是就在这两堆青草间徘徊着,走来走去,走去走来,直到最后走得没了力气,来得没了劲头,直到最后在犹豫不决中饿死了。还有一则寓言:说的是,两个玩皮的牧童进入深山老林,入了狼窝,发现了两只小狼崽。他俩各抱一只分别爬上了大树,两树相距数十步。片刻,老狼来寻子。一个牧童在树上掐小狼耳朵,弄得小狼嗥叫连天。老狼闻声奔来,气急败坏地在树下乱抓乱咬。此时,另一株树上的牧童拧另一小狼的腿,这只小狼也连声嗥叫,老狼又闻声赶去,气急败坏地在树下乱咬乱抓。于是,老狼不停地奔波于两树之间,来来往往,往往来来,直到累得精疲力尽,直到累得气绝身亡。羊也好,狼也罢,到死它们也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因为在它们那里,压根不懂得选择的意义。 寓言说明,选择真的是很重要。羊是这样,人也是一样。之于男人,事业是立身的基石。这不仅是自身价值大小的明证,是立足于社会的根基,当然也是使家人生活更加幸福舒服的保证。在有些时候,事业的成功还会令男人在其他方面展示出自己特有的魅力。如果一个男人,在社会上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如果选择错了职业,大才小用还可,若是有水平得不到认可,有能力得不到重用,有抱负得不到施展,看不到事业的成功与希望,心底的憋屈就难以承受了,更不用去谈什么事业上的成就感。之于女人,应该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事业,自己的自尊。家是女人的全部,也是男人避风的港湾。如果一个女人,找不到自己的最爱,亦或找到了,最后证明选择错了,受到的伤害自不必说,心底的空乏是无以言表的,那怕事业上再成功,生活上安排得再有味道,心中爱的角落仍需要阳光的的照射。成功的男人很让人羡慕,尽管能想象到他创业路上的艰辛,可他毕竟怀抱朝阳;幸福的女人祝福她更幸福,尽管也知道她爱的不易,可她嫁对了郎君,再累也不觉得苦!只是还有点担心:那没有出路的男人,还有那上错花轿的女人呢?人要作出正解选择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对自己的认知程度,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事情的掌控能力,还有个人心态等等,都会左右人们的判断力。若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若是生在福中不知福,若是患得患失犹豫不决,选对本就不易,就算选对了,也会把握不住错失良机而抱憾终生的。 我们或许是在学生时代的梦想就是要当一名医生,或许是老师或亲近人参谋报考了医学院校,也许是其他不得已的情状,不管怎样,我们已经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不要象寓言中的羊一样犹豫反复了,我们所做的,应当是到死那天都割舍不了的追求!不过,天无绝人路,人间处处春。留给我们的退路不能说没有,但已是微乎其微,象鲁迅、郭沫若、毕淑敏或是契诃夫等中外医转行的大家,我们是难以比拟的,也终究常人难以做到。选择医生职业,既是选择了崇高,也是选择了风险,更是选择了辛苦,甚至还是选择了误解,不但自己付出很多,而且家人也要付出很多牺牲和代价。既然选择医生,我们就应当选择做好医,做名医,做大医。我们医院本科医学生不少,在全县叫得响的也只有20%,符合二八律,所谓二八律,也叫巴莱多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明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法则,适用于很多社会现象!像公司的80%的盈利是公司内20%的核心员工创造的!世界上80%的财富被20%的人口占据!如果我们不从一开始就严格要求自己做名医,有一个做名医的梦,怕是早早成为80%中的一员,如果我们立足实现,严谨从医,也许能早日成为20%中的一员。 二、做名医一定要持续创造影响力 成名医是加法不是乘法。我们做医生的,要想得到服务对象认可得到社会认可,是一个一个加起来的,我们治好了一个病人,特别是急危重症或说是疑难杂症,那么病人+病人家属+病人朋友+病人邻居+病人同事等等,一个一个地为我们扬名,这样从一个病人到两个病人,三个病人等等,慢慢的就把名声就扬了起来,正象鲁迅先生说的:“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用到这里就是:“世上本没有名医,扬的名多了也就成了名医!” 我们决不可抱有一夜成名的梦想,名医都是多年的积累和积淀出来的,都是厚积薄发出来的,象大衣哥一嗓子唱出“滚滚长江东逝水”而一夜成名的人是有的,但于医生是没有的。这是因为,一个医学毕业生要成为名医一般需要14年左右的时间,前5年打好基础,好好进修学习一次,再干5年,二次进修学习,第三次进修的机会就很少了,除非培养特殊人才。通常,如果我们有心用心精心的话,二次进修回来,就会成为公鸡中的战斗鸡,走起路来咔咔的,看起病来也会罡罡的,也许这时候就要成名了,就要成为名医了。从此,一部分人会以感恩的心,更加努力工作,回报医院,终老医院;一部分人牛起来,开始讲条件,不听安排,不满现状,不服领导,以致背叛医院,另寻他就。听说,医院里还有医生从没进过修的,这是可怕的,进修两次都是必要的,一次不进修怎么成呢。 有一个成语叫做病入膏肓,这是从扁鹊的事上得来的。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位有名的医生,但是大家都不晓得他其实还有两个哥哥,也是医生。有一天魏文王问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文王说:“你说得好极了。”病后治疗不如病初治疗,病初治疗不如病前预防,可惜大多数人均未能认识到这一点,等到病入膏肓再来寻求医生的救治,即便是能恢复健康,也大伤筋骨,而医生开出的账单也足以让我们瞠目结舌,哀叹不已。中医有一条理论你:“上工治未病”,这句话的意思是:”最高名的医生总在急病还没有发生时,就已经将其消灭在萌芽之中。医学的精髓是防病、治病。学识越深,就越能防病于未然,病既不发,医亦无用。 医生要有影响力和震撼力,必须敢于接触危重病人,不能过于规避风险,这是我一直提倡的。因为医闹,一些医生不敢看危重病人。练能力长本事,从平时打基本功,走规范路,最重要的是要敢在危重病人身上下手,让其转危为安,救一个危重病人超过100乃至1000个普通病人。有人解读说《医疗纠纷处理条例》的出台导致了中国医学倒退10年,医闹也将导致中国医学倒退20年,现实是多做可能多犯错误,甚至惹上官司,没有什么好处,谁会去做呢,所以最终吃亏的还是老百姓。 我们为什么要提出打造可依赖可信赖的现代化公立医院的愿景呢,可信赖,是讲我们行医要讲诚信,可依赖是讲我们治病要有能力。真正敢于担当,也于抢救危重病人,批评我们的是处置不当,只要方案科学不要怕出事,堵两天门算什么,闹两天算什么,赔点钱又算什么,却对我们医院提高技术对全县老百姓看病都有益处。 医生成为名医的傻和精的问题:当医生是当傻人精,还是精人傻?同样两名大学生,进了同一家医院乃至同一个科室,10年后差别出来了,一些脏活累活大活小活都干的成名了,那些自耍小聪明的所谓“精人”,连病历都怕写,都不愿写,最后让自己高不成,低不就。做医生竞有不想写病历的,这是无知啊,岂不知,书写病历是年轻医师提高自己的重要方法,应当说,入院病历是住院医师应该最重视的书写任务;从主观方面来说,是自己将采集到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条理化,通过临床思维,做出合理的诊断,并通过书面表达而进一步熟悉病情;从客观方面来说,又是展示自己临床诊断分析能力和书面系统表达能力的机会;入院病历在上级医师眼里是一个了解年轻医师的“窗口”。上级医师查到某个病人时,通常首先就会翻到入院病历,晃眼一看干净整齐,仔细一看文字通顺,没有错、别字、内容详实,有条不紊,概括性、逻辑性好,等等,自然会留下一种较好的印象。我们医院也有这样的医生,不便点名,可对号入座,无讥讽之意,旨在警钟常鸣,引以为戒。所谓熟能生巧,熟就是经验,巧就是智慧,吃一堑,长一智,智慧不可传授,知识+经验=智慧。中医院有一位外科医生成名的故事说明了这一点,他整天呆在病房里,别人不干的活他都干,啥时候叫帮忙都上台,助手也干,拉钩也行,就这样从最不起眼的一点不滴做起,从别人瞧不起的脏活累活做起,一步步地做成了外科名医,做到了副院长职位,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借鉴和学习。 三、做名医一定要有较高的沟通能力 人们总是喜欢说去医院“看医生”,而不是“看病”。“看医生”显然强调了对话双方的互动性,而沟通的客体才是“病”。希波克拉底有句名言,说:“了解什么样的人生了病,比了解一个人生了什么病更重要”。表明他不但几千年前就认识到个体差异的重要性,而从“什么样的人”这种语气看,似乎在他看来,社会性特点已经超过了生物性特点。约100年前,德国病理学家魏尔啸指出:“医学,本质上是社会科学”。因为医生的对象是人,病人不但是自然人,而且是社会人。他们的健康,不仅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也不可避免地被各种社会因素所制约。所以,对一个医生的素质要求,不只是技术方面,而是立体型人才,不但做医家,而且要做社会活动家。 患者对沟通的需求,无非就希望实现两点,第一点是医生说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治得好还是治不好我们讲清楚,这样即便最后治疗效果不好,患者也能够接受;第二点是对我能有个合适的态度,互相尊重,良性沟通,别一个人拉着脸另一个人剑拔弩张。其实,沟通并不难,但需要技巧。我们可以清晰地知道,不良的医患沟通,一定会造成医患关系恶劣。良好的医患沟通,不仅仅能缓解看病难,而且能提高医院的收入。医患的亲情沟通,不仅能使患者受益,而且能使医生功德圆满。遗憾的是,我们医患之间的沟通大多是不畅的。有的医生不愿沟通,有的不会沟通。不少医生常不愿多言,即便言语,却不好好说话。这种不好好说话,便是没有充分利用“肢体语言”和“语调音色”,让信息量最大的“语言”部分失去本该有的作用。 所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是有一定道理的,见人说鬼话,人能听得懂吗?见鬼说人话,鬼能听得懂吗?当医生就应当有这种能力。不同的服务对象,就用不同的艺术沟通。沟通的氛围是诚恳的还是敷衍的,是轻率的还是慎重的,是尊重的还是蔑视的,将产生不同的效果。沟通有倾听、感受、需要、请求四环节模式,倾听要不先入为主、不打断对方、不固守自己的立场和见解,最好伴有点头、微笑与赞许,重复和确认对方观点;感受就是感同身受,换位体察;需要是要清晰确定自己要什么;请求则是在协商中引导说服对方。说什么固然重要,怎么说更重要,这就是言语沟通技巧问题。首先要调整自己立场,不要把对方当成符号人、路人。沟通时要选择合适的语速、语调、语气,对于主要信息可用重复来强调,在说话中注意留有余地,使用“以……多见”,“以……可能性大”等表达方式。另外要学会澄清,有误会要澄清,没有误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