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层医生调查(DOC).doc
下载文档

ID:112038

大小:110.50KB

页数:10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2-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基层 医生 调查 DOC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基层医疗发展 摘要:中国是新兴发展起来的一个国际大国,尽管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但综合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国本着公平正义,全民提高,稳步推进的理念,重视教育和实践,在全方位领域改革,医改的政策几乎年年更新补充,中国医疗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基层医疗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仍有很大的发展空,存在诸多的问题与矛盾。十堰定位于鄂西北的一座山城,针对十堰地区基层医疗的现状调查及政策的实行的研究, 能普,遍反映出中国广大山区基层医疗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及改进方案。 引言:中华千年文明,历史悠久,朝代更迭,社会变更,跌宕起伏。清朝末期中国政治走向衰落。革命政变,武装斗争,在外界援助和国人奋力抗争之下,中国共产党走上了历史舞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带领中国走向高速发展的崛起之路。在经济腾飞的同时,保障国民健康,享受优质生活,是一个比较前卫的理念。基层医疗--一个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体系,应当是备受关注的。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尤其是一个医学生,对于基层医疗的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中国的政策制定与出台,对推进基层医疗的发展与走向,有着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中国医疗政策如何,现今中国医疗又面临哪些问题,又有何种优化的方法,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医疗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医疗体系又有何异同?这都是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中国医疗事业发展进步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提升中国综合实力的必由之路。 Ⅰ 基层医疗现状: 一.医疗工作人员面临的问题 1.工资低,补助少 国家医改政策在许多乡镇卫生院中推行,常见药物实现零差价销售,切实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但医院利润受到影响,往往利润为负值,而医务人员的工资,分别由国家与医院共同承担,基层医生工资分为三个部分,一基本药物补助,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补贴,1---2 万每年,三是补助 3650 元每人每年,每人每年平均收入为26500元左右。 2. 基层医生无编制 据了解,基层医生无正式编制,属于合同工,因此退休后,无退休金等福利待遇,公务员的各种福利也无法享有,再者由于乡村医生己转为公务员,这让基层医生缺乏荣誉感,纷纷转行。 3.基层医疗行政管理部门多 管理部门多,就造成了行政上的灵活性欠缺,上级部门无法达成统一意见,下级机构很难执行任务,并且,院方对自身发展,也无自主改革的权利, 人员的聘用, 由下级报告, 上级指派人员, 统一组织考试,限制了院方对人才的自主选择权利。由于行政限制,工资低,很难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二、医务人员主体的问题 1. 医疗队伍的老龄化 乡村医生,年龄要超过 50%在 50 岁以上,即将退休退出工作岗位,而医院却很难补充新生力量,由于各种原因,医学院毕业生纷纷涌向大城市,有的宁愿改行,也不愿留在基层。基层医疗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而这种情况,有可能导致基层医疗后继无人。 2. 学历水平较低 在十堰的基层医疗机构中,大部分基层医务人员是专科毕业,持大专本科文凭的少之又少,更有些地方根本没有持本科学历的医生。而在有些地方,乡村医生甚至没进过专门院校,只经过短暂培训,就上岗执业。基层医疗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己是不争的事实。 3. 基层医生缺乏荣誉感 自古以来, 医生就是一个高尚的职业, 但到了现代,医生的职业荣誉感,逐渐降低。医生,更像是成了许多人谋生的工具。一、以前乡村教师和医生地位相当,但后来乡村教师转为公务员,有了正式编制,工资提高了,但乡村医生,仍为农民身份,而且无福利保障,让很多乡村医生感到脸面无光,纷纷转行。二、由于经济信息全球化,资源共享化,人口流动大,许多从大城市打工返乡的人对乡村医生职业不再像以前那样尊敬, 乡村医生的收入远低于务工人员的收入,是乡村医生缺乏荣誉感的另一个原因。 4. 基层医生缺乏工作积极性 调查中有医生坦言,乡村医生的工作波澜不惊,工资虽然低微,但尚可解决温饱,没有事业上的雄心壮志,得过且过,平常都是处理一些常见疾病。而对于一些难治的病,有风险的病,大多数医生都退避三舍,不愿承担风险,以至于有些病人,错过抢救时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有些医生指出,出现积极性缺失,有三条重要原因。一是医生自身水平有待提高,对大病的救治束手无策。二是医院设备有限,药物储备,种类还不完善。三是缺乏奖励机制,无法激起医务人员冒险抢救病人的勇气。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建立一种奖励机制,对医生业务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患者态度的改善,都 是很好的方式。 三、客观问题 1. 空壳卫生院 在山区的许多卫生院,有些村庄竟没有医生。人们若要就医,就要奔袭几十里到乡镇卫生院才行,给一些山区人民带来了极大不便。这个问题也是中国普遍的国情。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受历史原因,中国医药卫生教育发展的时间短,培养医生的院校有限,医生人数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有数据显示,中国每 1000 人才拥有一位医生。医生的短缺是大趋势,缩小到小的范围,山区医生短缺另一个原因是很少有人愿意扎根基层。条件差,生活苦,缺乏荣誉感,无社会福利,工资低等种种原因,一部分医生愤然出走,另谋生路。 2. 是难以吸引高学历人才 人才是基层医疗质量的保证,是提高基层医疗水平, 改变基层医疗现状的重要前提。 由于基层医疗对于高学历人才吸引力的不足,再加上有些医学生好高骛远,或者说是对个人前途的期望过高,或价值观认识不同,年轻一代的医学生,都将目光投向了大城市,或者县级医院。基层医疗发展面临断层危险。 3. 人口分散 十堰是山丘地貌,人口分散,这对建立乡镇中心医院带来了难题。一方面是人民就医需要远途奔波,不方便,另一方面是人口分布稀疏,导致设立的卫生院的数量多,但具体一个卫生院的就诊量下降,卫生院的收益难以提高,也无法为建立高质量的中心医院,提供保障。 患者对乡镇卫生院诊疗效果满意度。从扇形统计图上看,仅有3%的患者对当地卫生院诊疗效果“非常满意”,有13%的患者持“不满意”态度,而认为“满意”和“较满意”的患者分别占45%和40%。由此可见,持消极态度的患者相对较少,而绝大部分调查对象还是对当地卫生院医生诊疗比较认可。 一、 患者对乡镇卫生院医生诊疗技术水平认可度。反馈显示,“非产满意”者占总受访者的12%,“较满意”者占49%,“满意”者占32%,“不满意”者仅为7%。由不同满意程度所占比例可知,超过90%的患者认可乡镇当地卫生院医师的诊治。 Ⅱ 政府态度与政策 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医药卫生事业关系千家万户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尤其是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以来,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公共卫生、农村医疗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加快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一)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并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确定公共卫生服务范围。明确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增加服务内容,细化服务和考核标准。鼓励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经济水平和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中央规定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增加。 (二)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建设结构合理、分工明确、防治结合、技术适宜、运转有序,包括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各类医院在内的医疗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县级医院作为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主要负责以住院为主的基本医疗服务及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并承担对乡村卫生机构的业务技术指导和乡村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乡镇卫生院负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并承担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等工作;村卫生室承担行政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诊治等工作。有条件的农村可以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加快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政府重点办好县级医院并在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卫生院,采取多种形式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大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初级诊疗服务。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坚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责任。 建立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制度。发达地区要加强对口支援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城市大医院要与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县级医院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和合作制度,采取临床服务、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设备支援等方式,帮助其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 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共同组成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分别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和城乡困难人群。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原则,从重点保障大病起步,逐步向门诊小病延伸,提高保障水平。建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