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浅谈
孟子
论及
德育
启示
浅谈孟子的性善论及其德育启示
王丽丽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有着良知良能等本性,但是他并不否认人可以为不善。人之所以为不善,是因为其本性的丧失。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健康开展的重要力量。引导大学生坚守内在的善,助其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研究孟子的性善论对当代高校德育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孟子;性善论;德育
关于人性问题的探讨一直是伦理史和教育史上重要的话题,我们之所以探讨人性问题是为了追求人生的智慧,塑造理想的人格。而孟子作为在伦理史和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其性善论蕴含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和道德建设指导意义。重新思考孟子的性善论,旨在发现其存在的价值,为高校的德育工作提供效劳。
一、孟子性善论的主要内容
孟子的“性〞与“性善〞连在一起。不同于告子言“生之谓性〞,混淆人性与兽性的区别,孟子强调人有区别于动物的、自己独有的、固有的特性。“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那么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人如果只知道满足于简单的衣食住行,凭自己的本能来满足自己根本的生活需求,那就与禽兽没有区别了,而人之所以不同于它们,就在于人有人伦道德。而且孟子顺着告子的杞柳之喻的思路,批驳证明了仁义不是外部强加给人的,不需要人为努力同样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的。至于在对告子“仁内义外〞的反驳上,孟子认为,义是对人而言的,他把义当作主观自身的东西。在“以水论性〞之辩中,孟子进一步阐释了对人性的能动理解。就如同水往低处流的本性一样,人性本善。之所以不善,是与人的本性没有关系的,就如同水流时遇到阻碍反其道而行一样,那并不是水性本来如此,只是“其势然也〞的缘故。同理,顺从人天生的资质,就可以为善。而且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具有仁义等道德意识,是性本善的。
孟子还认为,人性具有四端、四心、良知良能等。四端即四个“善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它们是人之为人的规定性。在孟子看来,这些“善端〞是人生而有之,因而亦在人性之列,而四心与四端类似。良知良能那么是人固有的良心本心,是生来就有的知识、能力,不需要专门的学习。
当然,孟子虽然坚信人性本善,但他也认为人可为善,也可为不善。孟子认为,人的材质与麦种一样,其本质没有什么区别,之所以庄稼有丰余歉收的不同,是因为土地的质地不同、外界滋养不同、人们管理不同。孟子认为,每个人一生下来,就如草木之初一样,具有初生之质。至于有人后来不善,并不是他的才的过错,也不是因为他没有才,只是没有顺从这种才的方向去开展自己。所以,孟子把人的不善归因于后天的成长生活环境。在他看来,人们出生时彼此的天赋没有什么差异,只是由于各自所处的环境和所拥有的习染的不同,才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使得有些人不能成德成善,丧失良心本心。客观存在的社会生活是现实的甚至功利的。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求生存,谋开展,逐渐隐藏湮没了人的善性,养成恶的習惯,以至于他们在自己的利益得不到满足甚至受损时,智性思维不受控制甚至丧失,他们无法做出理性判断选择,走向恶行。
二、孟子性善论的实践原那么
孟子认为,人人都有仁义礼智之端,这是性善的内在根据,有人“为不善〞并不是没有这个根据,只是不善于反思而已。所以,性善论的践履必始于思。只有切己自反、自躬、自问,才能认识到自己的良心本心。这个过程孟子称为“思〞。思就是反,自反,反归良心本心,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寻找外在的原因,而且自反的过程就是自得的过程,即自己得到良心本心的过程。而反躬自求核心在于“诚〞。孟子曰:“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良心本心实实在在地在那里,你去向它求问,须有一个真诚不欺、虔诚笃信的态度。如果你利欲熏心,反身不诚,良心本心就会蒙蔽。可见,性善论的践履始于思,达于诚。
此外,要存心。在孟子看来,一个人从小就有亲情之性、仁义之心,要成为大人非常简单,只要能保证原有的赤子之心不丧失即可。再者,要养性。诚然,诚善之性,人生而有之,但其稚弱娇惯,易受损,需保养。而做到存心养性必须做到专心致志,否那么即使有再好的良心本心的根底,也无用处。孟子不否认人有食色利欲,但是他认为食色利欲被良心本心所制约、决定,即所谓的“先立乎其大〞。当然,也要无愧于良心,做事应该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让良心本心安稳。最后,还要知行合一。本心本体“属于内,而必发于外;属于知,而必见于行;属于己,而必至于人;属于心,而应施于政〞。
三、孟子性善论对高校德育的启示
作为一名大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提高综合能力,也要具备良好的个人道德。但是目前受外来文化的浸染、网络的诱导、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关于高校大学生迷失本性、丧失道德的报道时有发生。因此,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场所,需要借鉴孟子性善论思想中的精华引导大学生坚守内在的善性,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塑造理想的人格,实现人生的价值。
孟子曰:“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高校的道德行为直接影响大学生的道德行为。所以,高校需要加强道德建设,高校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从而发挥对大学生的选择导向和表率作用。一个有着良好德育文化气氛的高校有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开展。
孟子虽然坚信人性本善,但是他也十分重视后天教育对个人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要性。在孟子看来,良好的教育可以唤醒人的良知良能,鼓励人向善。如果没有后天良好的教育引导,稚弱娇惯的本性就易受到损害甚至丧失,而主体却不知寻求。所以,“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授,更是成人成德〞。
“内因是事物变化开展的根本原因。〞高校只是大学生道德修养提高的外在手段,最主要的还是大学生主体不断加强自身内在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认同。“一具道德上的机器人,只有道德的外壳,却无道德的精神。〞大学生只有自觉接受道德认知,将其内化,并培养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形成坚决的道德信念,最终才能践行现实生活的道德行为。
虽然时代在开展,但孟子性善论的实践原那么对今天高校的德育建设工作依然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作为高校,要认真履行大学生德育教育职责,建设良好的校园德育环境;作为大学生,要心存本善,保持本善,践行本善。我们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可期,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亦未来可期。
参考文献:
[1]傅佩荣.傅佩荣解读孟子[M].北京:
线装书局,2022:88,53,124,81.
[2]梅良勇,乔团叶.孟子“性善论〞思
想探要[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4(01):81.
[3]陈国权.政治监督论[M].上海:学
林出版社,2000:65.
[4]关健英.“国学通识课〞的教学尝试
与育人导向——以“中华传统美德概论〞课程为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05):109.
[5]杨玺.孟子的“性善论〞对高校德育
的启示[J].学理论,2022(13):255.
[6]张延亮.孟子性善论对当代中国道德
鼓励机制建设的启示研究[D].山东大学,2022:54.
(作者单位:三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