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正确引导西部落后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思考.docx
下载文档

ID:1117180

大小:42.72KB

页数:3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正确 引导 西部 落后 地区 农村 剩余劳动力 转移 问题 思考
关于正确引导西部落后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思考 考 西部落后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劳动力剩余比例大,而劳动力供应仍在稳定增长。由于西部落后地区多是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国土面积大,但耕地面积小,人多地少矛盾尤其突出。目前,全国农村劳动力人均占有耕地3.2亩,而西部落后地区缺乏1.5亩。据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多年跟踪调查,在农业生产现有装备水平条件下,一个劳动力可以耕种7亩土地,据此推算,那么这些地区现有劳动力中有79%的劳动力剩余。与此同时,劳动力总量仍在持续稳定增长,且由于贫困地区生育观念转变慢,以及国家生育政策对少数民族人口有特殊照顾等原因,贫困地区劳动力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其他地区。据国家统计资料显示,20世纪最后5年,全国农村劳动力年平均增长率1.3%,而贫困人口较集中的贵州、广西、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农村劳动力年均增长率都在2%以上。 (二)滞留的剩余劳动力素质差,但要求从农业中转移出去的欲望却越来越迫切。我国4亿多青壮年农民中文盲半文盲达8000多万人,其中大局局部布在贫困地区农村。这些地方目前外出打工或从事其它经营的多是当地的能人或知识青年,滞留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多是文盲半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者。这些人素质太低无法胜任现代化劳动,构成劳动力转移中难以逾越的障碍。但是由于近年来农业与非农业、农村与城镇收入差距的持续拉大,再加上农业增产不增收这一问题,使得农民为追逐更高收入而争先恐后地要求从农业中转移出来,这种迫切的愿望给劳动力转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三)乡镇企业开展缓慢,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能力十分有限。我国东部经济兴旺地区通过开展乡镇企业成功地解决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而中西部贫因地区由于生产力水平低,资金积累能力低,以及经济开展环境差等原因,乡镇企业的开展都十分缓慢,致使农村劳动力就地进厂比例缺乏2023%。近十年来,许多贫困乡乡镇企业不但没有新的增长,相反原有的几家企业不是停产就是破产,就业人数不增反降。据国家统计资料显示,在20世纪90年代,大多数贫困省份(广西除外)的乡镇企业就业人数都出现了负增长,其中甘肃、陕西、青海、宁夏等省区犹为严重,其增长率分别为-8.3%、-4.9%、-3.2%和-2.5%,远低于全国平均-0.26的水平,更低于东部地区1.3%的水平。这一事实提醒我们,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及全球经济逐渐走向一体化的形势下,在资金、技术、区位等条件都处于劣势的贫困地区,要根本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对乡镇企业的期望不能过高。 (四)劳务输出遇到了新的阻力。近几年来,开展劳务输出一直是贫困地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方式。劳务输出的目的地主要是东部经济兴旺地区和大中城市。城市方面,随着城市劳动就业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抓大放小的改革,城市失业人员越来越多。据专家估算,目前城市大约有3000万劳动力处于闲置状态,这种状况增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困难。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城市的政府为了给下岗职工腾出就业岗位,对农民进城务工采取了种种限制措施,使农民工在求职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上述情况说明,简单、低级的劳务输出已不具备更大的开展空间。而目前贫困地区劳动力素质低下的致命弱点决定了其劳务输出增长速度将逐渐减缓,甚至有可能出现负增长。 对西部落后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的对策 中国几十年来城市开展一直处于被压抑的状态,可以认为已经积蓄了相当大的能量,一旦各种限制性因素被消除,城市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都会爆发式地向前推进。在新形势下,要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方面转向是农村经济开展的必然趋势。根据国内外农村经济开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的经验教训及西部地区开展的实际,该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一)优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增加农村的教育投资,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在于教育开展的态势,应加大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大力开展农村的教育事业。首先要加强农村的根底教育,提高农村后备劳动力资源的文化素质,消除文盲和半文盲现象。建立健全多元的根底教育办学模式多渠道筹集教育资金,不断改善根底教育的办学条件和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加快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其次,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2022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人才智力支撑,培育新型农牧民,强调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的根本技能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实行定向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要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鼓励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开展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成为深受农村及受教育者本人欢迎的教育模式,为农村经济培养出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性人才,也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更快转移。 (二)政府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应扮演合理的角色 西方兴旺国家都是市场经济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完全是市场机制运作的结果,是工业化、城市化和农村开展的必要条件,符合历史开展必然规律,因而政府往往在有意无意中顺应这种历史潮流。政府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去除各种劳动力转移障碍,二是采取措施促进转移。这对我国政府在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上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继续执行方案生育政策,控制农村人口增长率,缩小未来农村人力资源的供应量;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为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转移提供政策保护;落实扶持乡镇企业的优惠政策,为非农化提供有利条件;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2、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简化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各种手续,防止变换手法向进城就业农民及用工单位乱收费。城市政府要切实把对进城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子女教育、劳动保障及其他效劳和管理经费,纳入正常的财政预算,对及时兑现进城就业农民工资、改善劳动条件、解决子女入学等问题,国家已有明确政策,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采取更得力的措施。 3、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创造条件。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政府要加强领导,通过政策和公共效劳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宽松环境。各级政府应成立相应的工作协调小组、工作站,建立党、团、工会组织等;有关部门要按其职能进行跟踪效劳,包括安排必要的投资、建立信息网络、定期发布信息等,切实解决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维护其合法权益。同时,鼓励各种非政府组织,包括中介组织、社会团体和能人大户等,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积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效劳和帮助,减少“盲流〞,促进有序流动。 总之,西部落后地区应从战略的高度,把劳务输出作为一种产业来抓,按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开展〞的路子,采取新的思路和对策,抓好劳务产业各环节的组织管理和效劳工作,进一步提高劳务输出质量,使劳务输出逐步由体力型输出向智力型、技能型输出转变,由散兵型输出向组织型输出转变,才能使劳务产品逐渐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确保劳务输出规模的稳定和开展。 (作者单位:中共XX市委党校) 第二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思考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思考 陈尚宾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沈阳,11202319) :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世界第一农民大国,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大、压力大,可能带来 的问题也比较多,而且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由来已久,并且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关键 性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动力转移 中图分类号:f27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55(202223)05—0049—01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涵义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现有农村劳动力人数多于农村各项 生产工作实际需要的劳动力人数,一般来说包括完全无业的劳动力和工作不饱和,有剩余劳动时间的劳动力两种情况。超过农业需求的农业劳动力称为农业剩余劳动力,有两种含义:一是超过农业需求量的劳动力,即供应大于需求的那局部;二是超过社会需求量的劳动力,即已经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和农村后备劳动力。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不完善 首先,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制度缺失。改革开放以来, 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重视劳动者的权保护,制定了一系列 保护劳动者的法律、法规,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然而, 目前我国在农民工工资和劳动保护方面的制度保障仍存在 不少问题。其次,农民工流动就业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 近年来,尽管我国针对农民工流动就业暴露的问题加大了 执法力度,但从农民工流动就业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的系统 性和时效性看,涉及农民工流动就业的政策法规仍存在突 出问题。 (二)劳动力自身的问题 农村剩余劳动力自身的主要问题就是其自身素质偏 低,并且无力或不愿更好的接受培训。目前我国农村劳动 力外出就业主要从事建筑业、工业、餐饮业、商业和运输 业,从农业转到这些行业就业,不经过相关技术培训很难 适应。一般来说,劳动力文化程度越高,越易于学习和掌 握先进的知识和技能,越易于为非农产业所吸纳。然而在 我国农村劳动力教育水平总体偏低的现状,导致我国农民 接受先进科学技术的能力较弱,并直接影响到农民培训的 质量和有效性。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回流 由于金融危机危害性的显现,首当其冲的我国制造业 受到了相当严重的冲击,尤其以沿海劳动密集型、外向型 中小企业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然而这一行业正是农村劳 动力进城就业的集中区域。中小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的出口面临生产经营困难,出现资金短缺,开工缺乏,效 益下滑。导致企业为了能够在金融危机中生存下去也不得 不裁员,因此,大量农村劳动力开始失业,他们不得不回到原来的家园,回到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由此带来的问题就相继产生,比方劳动力的生活保障问题,农村的治安问题等等一系列问题,这也进一步加重了农村经济的负担。 三、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具体途径 (一)建立城乡平等就业制度,增进城乡互动 统筹城乡就业一体化,实现劳动就业面前人人平等。统筹城乡一体化就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遵循城乡并重,统筹兼顾,协调统一的原那么,逐步缩小城乡劳动者就业的差距,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在劳动就业面前人人平等的一种社会劳动就业制度。它将进一步促进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及劳动就业管理效劳体系。农民拥有与城镇居民完全同等的合法权益和应履行的义务,真正成为新一代城镇居民,充分享受城市化经济开展和社会文明的成果。 (二)加大农村劳动力的需求调整及农村内部就业能力 从农村内部出发是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的根本,加大农村劳动力的需求调整及农村内部就业能力,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到达内部消化的状态。 加强农村产业化建设,扩大农村劳动力的内部就业能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专业化的根底上大力开展农业产业一体化,通过农业产业一体化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其实质是把农业从原来的第一产业领域扩大延伸到第 二、三产业领域,通过某个农产品,把第 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