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础、主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
下载文档

ID:111465

大小:86.50KB

页数:21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2-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基础 主体 工程质量 通病 防治 措施
南充现代物流园棚户区改造1期还房工程一标段 泰宏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南充现代物流园棚户区改造一期还房工程一标段 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工程概况: 我项目部承建的南充现代物流园棚户区改造一期还房1#、2#、3#、12#楼工程总面积128329.90平方米,结构形式框剪结构,结构层数地下二层、地上十八层,标准层高度3.00m,抗震设防裂度6度以下,建筑总高1#、2#楼56.40m,3#、12#楼59.70m,建筑防火等级二类,耐火等级二级,避雷设防二类,防水等级二级。 二、质量通病概述: 在我们施工的工程中,由于施工操作不当或者管理不善往往引起一些工程质量上的问题,但是在工程质量问题当中有一些是建筑工程中经常发生的、普遍存在的一些工程质量问题,也就是我们所指的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由于其量大面广,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危害很大,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我们必须将一些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加以克服和避免。我项目部根据在实际施工中遇到的、见到的以及在以前的工程施工中发生的,特别是与目前施工的工程有相似情形的质量通病叙述如下,希望该工程其他标段在以后的工程施工中能有所借鉴,避免一些工程质量通病的发生。 三、基础、主体分部质量通病 在基础主体分部中,根据工序的不同将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分为五大分项:土方分项、混凝土分项、钢筋分项、模板分项、砌体分项,下面进行分项叙述: (一)、土方分项 土方工程是工程施工的起始分项,对工程的开始及后继工序的施工都有很大的影响。土方分项中存在的质量通病存在于土方开挖和土方回填中,主要有以下几项: 1、开挖边坡过陡 土石方开挖时往往开挖后的基坑边坡比方案中设计的边坡陡,而且边坡下口不直,甚至有的下口部位在基础边线以内,影响基础的施工。边坡过陡下口不直不但影响基础的施工,而且还有可能引起边坡塌方的可能,甚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以上问题的主要解决办法是在基槽开挖前,向现场施工人员做好书面交底,交代好基槽开挖的坡度和施工顺序,不但将基槽开挖的上口边线用灰线放出,而且将基槽下口的边线也用灰线放出,基槽开挖时先沿基槽下口的灰线开挖,然后再沿基槽上口的灰线进行修坡,修坡时应由上向下分层将土挖除,这样即保证了基槽边坡的坡度,也保证了基槽上口和下口的顺直,并留足300mm的余土采用人工修坡。在施工操作过程中并应加强过程监督控制,有施工操作不当时应立即纠正。 2、挖方边坡塌方 现象:在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基槽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落或滑塌,轻者影响现场的施工,重者造成工程发生质量事故或造成人员伤亡。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1)基槽开挖较深,放坡不够,或将坡脚土挖去造成边坡失稳造成塌方。 2)边坡顶部堆土过多或道路离基槽边太近,造成坡体内剪应力增大,土体失去稳定而导致塌方。 3)土层的土质不均,上硬下软,上部压力大造成边坡承载力不足,产生边坡失稳。 4)该工程施工范围内的土质有的部位湿陷性黄土,有雨水浸透时土质出现松软,导致边坡塌方。 防治措施: 1)基槽边开挖的坡度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坡度开挖,对于基底较深或土质松软的基槽应适当放大边坡的坡度。 2)基槽开挖时,基槽上口5米以内严禁堆土,现场的施工机械不得在基槽边行驶,以免增加基槽边坡的受力和震动。 3)对于土层土质不均现象应根据土层的土质情况,分别按不同的坡度进行放坡。 4)对于塌方较小时应及时将塌方的土清理干净,并进行适当的支撑,对于大面积的塌方,必须对开挖边坡进行加固处理,在有可靠安全保证后再进行施工。 5)基槽开挖后,应及时在基槽四周砌挡水墙和排水沟,使基槽上面的水及时排走,以免浸泡边坡造成边坡湿陷。 3、基槽超挖 现象:基槽超挖主要有: 1)、基槽开挖的范围超出开挖边线。 2)、基槽开挖的深度超出设计的基底标高。 原因分析: 1)基槽开挖前基槽边线放线错误,只放出基槽开挖的上口边线未放出基底开挖线。 2)基槽开挖标高与设计标高不符,在标高从基准点引测或向基槽内引测时出现偏差。 3)标高采用机械开挖,基底开挖标高控制不严,留土过少,造成超挖。 防治措施: 1)基槽开挖边线应将开挖的上口和基底边线都放出,先挖基底边线然后根据上口边线修坡。 2)基槽开挖边线放完后,应加强复核,进行严格定位,当核实无误后在进行开挖。 3)机械开挖时,基底余土应留足,并随时测量基底开挖的标高,以免超挖。 4)对于土方超挖时,如大面积超挖,应在征得设计院同意后,适当改动基底标高,或采取级配砂石回填找补。 5)如局部超挖,可用级配砂石回三七灰土夯补。 4、基土扰动或受冻害 现象:基坑挖好后,地基土表层局部或大部分出现松动,或冬期施工时地基土遭受冻害,原土结构遭到破坏,造成承载力降低,基土下沉。 原因分析: 1)基坑挖好后,未及时浇筑垫层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施工机械及车辆、操作工人在基土上行走,造成扰动。 2)地基被长时间爆晒、湿水,或冬期施工时未及时覆盖基土受冻,基土受冻溶化后导致基土结构破坏,产生基土扰动。 3)基坑周围未做好排水降水措施,遭受雨水浸泡。 防治措施: 1)基坑挖好后,应立即浇筑混凝土垫层保护地基。不能立即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时,应预留200mm厚土不挖,待下一道工序开始时再开挖。 2)机械开挖时应由深而浅,留足人工清土的厚度,以免机械扰动基土,基坑挖完后,应严禁机械在上面行驶。 3)基坑四周应做好排水降水措施,以防雨水浸泡。 4)冬期施工时,如基坑不能立即浇筑垫层混凝土,应在表面用塑料薄膜和棉毡进行覆盖,以免基土受冻。 5)对于扰动的基土应清除用灰土或砂石进行换填。 5、土方回填下沉 现象:土方回填完后,经过一段时间或经历一个雨季后,回填土表面出现裂缝和下沉,地面垫层出现空鼓现象。 一层地面施工完后,水泥地面出现裂缝,地面砖表面出现拉裂,裂缝沿一条直线开裂。 原因分析: 1)填土料含有大量有机杂质和大土块,有机质腐烂造成填土内部形成空洞,土方被压缩下沉。 2)填土未按规定的厚度分层回填夯实,或底部松填仅表面夯实,密实度不够。 3)回填土含水率不当,造成回填土无法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4)冬期土方回填,回填土中含有冻土块,冻土块溶化后造成孔洞,从而出现回填土下沉。 防治措置: 1)选用较好的土料进行回填,当土中含有树根和草等有机杂质时应进行过筛。 2)土方回填时应控制好土的最尤含水率,当土过湿时应适当晾晒或进干土掺和,当土干时应适当洒水。 3)回填土应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施工,分层厚度应严格按规范规定的厚度,并严格控制回填土的夯实遍数。夯完后应及时取样进行试验,试验合格后下一层的施工。 4)回填土时应随时留好排水坡度,下雨时应进行覆盖,并及时将雨水排走。 5)冬期施工的回填土应将土中的冰雪清理干净,并严禁用冻土块进行回填。 6)地面混凝土垫层出现空鼓后,严重的将垫层打掉,将回填土重新夯实,并将垫层以下30-50mm厚的土改为三七灰土,以增加回填土的承载力。如地面砖以施工完毕,可采用压力注浆的方式对回填土和垫层以下的空隙进行填实,以增强回填土的密实度,增加基层的承载力。 (二)、钢筋分项 由于建筑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化,施工单位的管理和意识进一步的加强,而且工程中使用的钢材大部分为业主指定厂家供应,钢筋的质量有很大提高。但是对进场的钢材一定要严格验收,将已试验合格和未验收的钢材分开堆放,以免乱用,并根据规定及时做好钢筋的取样和试验工作,试验报告合格后再用于工程。 工程钢筋分项中存在的质量通病存在于钢筋制作和钢筋绑扎中,主要有以下几项: 1、钢筋原材质量通病 现象:1)钢筋表面锈蚀。 2)钢筋品种、强度等级混杂不清。 3)钢筋表面裂纹、截面扁圆。 原因分析: 1)钢筋保管不良,受雨雪的侵蚀,存放期过长,停工时间过长。 2)一个工程同时用Ⅱ、Ⅲ级两种强度钢筋,在存放加工过程中未分别堆放。 3)钢筋的轧制工艺有缺陷。 防治措施: 1)钢筋原料应存放在仓库或料棚内,保持地面干燥,钢筋不得堆放在地面上,必须用混凝土或砖垫起,离地面200mm,钢筋存放时间不能过长,现场存放的钢筋应采取必要的遮盖措施。 2)对于同一个工程同时使用Ⅱ、Ⅲ级两种强度钢筋时,应设立两个加工场地,分别加工,并对加工好的半成品,进行明确的标示,以免乱用,并在钢筋验收时加强钢筋强度的检查,以免用错。 3)对进场的钢筋应严格检查,当发现有以上质量缺陷时,应及时通知供货商,并在加工过程中将有缺陷的钢筋挑出,严禁用在工程的主要受力构件中,如有缺陷的钢筋比较多时,应将钢筋做退场处理。 4)钢筋加工好后应及时用于工程,否则应对钢筋半成品进行覆盖,当钢筋有片状老锈时,应用钢丝刷或除锈机进行除锈。 2、钢筋加工质量通病 现象: 1)冷拉钢筋强度不足。 2)伸长率不合格。 3)剪断尺寸不准或被剪断的钢筋断头不平。 4)箍筋不方正、成型尺寸不准。 原因分析: 1)钢筋原材性能不佳,控制冷拉率过小或控制应力过小。 2)钢筋原材含碳量过高或表现在强度上过高,控制冷拉率过大或控制应力过大。 3)切断机定尺卡活动或刀片缝隙过大。 4)箍筋边长成型尺寸与图纸误差过大,没有严格控制弯曲角度,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没有逐对齐。 防治措施: 1)检验钢筋的材料强度情况,由试验结果确定钢筋的控制应力和冷拉率。当强度指标小于技术标准规定值的冷拉钢筋属于不合格品,必须降级使用或用于非受力部位。 2)切断机应紧定尺卡扳的紧固螺栓,并调整固定刀片与冲切刀片的水平间隙。 对于剪断尺寸不准的钢筋所在部位和剪断误差,确定钢筋是否可用或返工。 3)应重新校核箍筋的下料单,并重新做好箍筋样品,定好箍筋各边的弯曲长度。当箍筋外形误差超过质量标准允许值时,对于Ⅰ级钢筋可以重新将弯折处直开,再行弯曲,对于其他品种的钢筋,不得直开后再弯曲。 3、闪光焊接质量通病 现象:1)钢筋接头弯折或偏心。 2)钢筋与电极接触处钢筋被烧伤。 原因分析:1)钢筋下料端头歪斜,电极变形太大或安装不准确。焊机夹具晃动太大。 2)钢筋与电极接触处洁净程度不一致,加紧力不足,局部区域电阻很大,电极变形,或变压器级数过高。 防治措施:1)钢筋端头弯曲时应予以矫直或切除,并经常保证电极的外形,变形较大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新。夹具晃动较大时,应及时维修。 2)钢筋端部130mm长度范围内,焊前应清除锈斑污物,电极应经常修整,焊接时,夹具应夹紧。 4、电渣压力焊质量通病 现象:1)焊接接头轴线偏移大于0.1d或2mm,接头弯折角度大于40。 2)焊包不均,大的一面融化金属很多,小的一面其高度不足2mm,或者是钢筋端面形成的焊缝厚薄不均。 原因分析:1)钢筋短部上下不在一直线上;夹具长期使用磨损严重;顶压时用力过大,使上钢筋晃动或位移;焊后夹具放松过早,焊头未及冷却,使上钢筋倾斜。 2)钢筋端头倾斜过大而熔化量不足,加压时熔化金属在接头四周分布不匀;焊剂填装不均。 防治措施:1)钢筋端部不直部分切除或调直,两钢筋夹持于夹具内上下应同心;钢筋下送加压时,顶压力应适当,不得过大; 焊接完成后应在停焊约2min后再卸夹具,以免钢筋倾斜。 2)当钢筋端头倾斜过大时应提前将倾斜部分割除,焊接时应适当加大熔化量,保证钢筋端部均匀熔化,并将焊剂填装尽量均匀。 5、钢筋保护层过大 现象:钢筋保护层用仪器探测时,保护层的厚度超过设计规定的大小甚至超出规范规定的允许偏差。 原因分析:1)梁底垫块漏垫或垫块被压碎。柱钢筋绑扎时垫块太少或在模板支设时混凝土垫块被取掉。板钢筋绑扎时马凳高度不够,马凳数量过少,刚度不够。 2)钢筋绑扎完后,梁板钢筋未采取保护措施,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筋被踩下。 防治措施: 1)严格控制混凝土中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梁、柱侧面钢筋采用专门的塑料保护卡做钢筋保护层,板负筋采用Φ12螺纹钢筋制成的通长马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