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暴力侮辱伤医状况的调查分析.docx
下载文档

ID:111367

大小:21.21KB

页数: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2-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暴力 侮辱 状况 调查 分析
暴力侮辱伤医状况的调查分析 目前,我国发生的针对医务工作者的暴力侮辱伤医的频率、严重程度日益突显,有了加速递增的态势,令人担忧。暴力侮辱伤医现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备受人们关注。为此,笔者开展了暴力侮辱伤医状况的调查。 资料来源 本调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组织,联合九所医学院校,分别于2008年和2013年开展了两次“全国医务工作者从业状况的调查”,调查将暴力侮辱伤医问题作为重点内容之一。除采取问卷调查外,还开展了专家、医务工作者、患者、医院管理者访谈,召开座谈会等。2008年,发放医患问卷合计59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63份,有效回收率为82.4%。2013年,发放医患问卷合计9795份。回收有效问卷7672份,有效回收率78.3%。 2013年调查医疗场所暴力侮辱伤医状况 调查显示,五年间,只有36.6%的医务人员称未被患者辱骂过,31.6%的人称自己被辱骂过1~2次,31.8%的人称自己被辱骂过3次及以上。85.7%的人称自己未与患者发生过肢体冲突,11.1%的人称发生过1次肢体冲突,3.2%的人称发生2次及以上的肢体冲突。 调查显示,年龄在35~44岁的医务人员中,65%的人遭受过患方“语言侮辱”,而年龄25岁以下或45岁以上的人分别为59.3%和56.9%。在与患者发生暴力冲突方面,年龄在35~44岁的人中,16.2%的人称与患者发生过肢体冲突,而年龄在25岁以下或45岁以上的人分别为11.83%和10.6%,可见,年龄在35~44岁的医务人员最容易遭受来自患方语言暴力和肢体暴力。 调查显示,医生群体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频率最高。医生遭受语言侮辱高达66.9%,与患者发生肢体冲突高达17.3%,位居首位。其原因是医生与患者的接触机会多、交际直接、交往频繁、存在利益链条,也与医患间信托关系、道德关系、利益关系、价值关系紧密复杂有关。见表1: 表1:不同类型医务人员工作场所暴力侵权情况 医务人员类型 工作场所暴力侵权 遭受患方“语言侮辱”次数 与患方发生过肢体冲突(%) 1~2次(%) ≥3次(%) 医生 31.3 35.6 17.3 护士 32.7 31.0 11.2 医技/药剂人员 34.4 24.8 12.4 管理人员 22.9 18.3 9.7 调查显示,二甲综合医院是肢体暴力的重灾区。二甲医院医务人员遭受过患方“语言侮辱”的占70.9%,三甲医院占60.8%,中医医院为64.6%,民营医院为63.4%。不同类型医院医务人员中,与患方发生过肢体冲突的二甲医院(17.5%)最高,而民营医院(12.2%)最低。见表2: 表2:不同医院类型医务人员工作场所暴力侵权情况 医院类型 工作场所暴力侵权 遭受患方“语言侮辱”次数 与患方发生过肢体冲突(%) 1~2次(%) ≥3次(%) 三甲综合 30.9 29.9 13.7 二甲综合 33.1 37.8 17.5 中医医院 33.1 31.5 13.3 民营医院 33.1 30.3 12.2 在不同级别医院中的被调查者中,遭受人身攻击的次数或遭受患方“语言侮辱”的次数有差异,民营医院和中医医院中遭受患方“语言侮辱”的比例分别低于二甲和三甲医院。公立综合医院的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疑难、危重、重症、复杂病症的病人往往首先到大型公立综合医院就诊,病人期望值高,一旦治疗效果不理想,易激化医患矛盾和冲突。值得注意的是,民营医院医患和谐状况比公立医院要好。 五年暴力侮辱伤医侵权状况的比较分析 调查显示,五年间患者及家属对医务人员的语言侮辱次数增多。2008年,43.8%被调查者称遭受患者语言侮辱,而2013年上升到66.9%,增加了23.1个百分点。2008年,16.1%的人称遭受到患者语言侮辱3次及以上。2013年为31.8%,增加了15.7个百分点。5年间护士遭受患方言语羞辱的比例增加了14.7个百分点,医技人员中遭受患方言语羞辱的比例增加23.1个百分点,而管理人员遭受患方言语羞辱的比例下降了3.6个百分点。见表3: 表3:5年间不同类型医院人员遭受语言侮辱情况的对比分析 医务人员类型 遭受患方辱骂次数 2008年(%) 2013年(%) Z P值 医生 43.8 66.9 151.91 0.00 护士 49.0 63.7 241.81 0.00 医技人员 46.1 69.2 65.71 0.00 管理人员 44.8 41.2 50.62 0.00 调查显示,医患之间肢体冲突频次显著增多。2008年,与患者发生过肢体冲突的医务人员占6.0%;而2013年上升为13.7%。护士群体的增幅最大,从3.0%上升到17.5%;医技人员和管理人员中也分别增加了11.3和9.8个百分点。见表4 表4:5年间不同类型医院人员与患方发生肢体冲突对比分析 医务人员类型 与患方发生肢体冲突次数 2008年(%) 2013年(%) Z P值 医生 6.0 13.7 4788.06 0.00 护士 3.0 17.5 5687.19 0.00 医技人员 2.0 13.3 6230.53 0.00 管理人员 2.4 12.2 6300.88 0.00 暴力侮辱伤医的诱因 ☞医方原因 第一,服务态度差 36.3%的管理人员和16.8%的医生称“服务态度差”是引发医患冲突的诱因。有的医务工作者情感淡漠,缺乏同情心、爱心、耐心,面部表情冷漠,语言简单、生硬、粗俗,给患者造成反感、心理隔阂和不满,其根本原因是医务人员的医学道德水平低,医学人文素养差。 第二,医患沟通不到位 75.2%的医务人员称,诱发医患冲突的根本原因是“与患者沟通不到位”,排在所有诱因的首位。 第三,医疗事故和差错 2013年调查显示,25.9%的医生称,漏诊、误诊、误治是引发医患冲突的诱因,医务人员的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往往是造成医疗的纠纷、医患冲突、医疗场所暴力事件的导火索和重要原因。 第四,与患者争利,诚信出现问题 有的医务人员见利忘义,收“红包”、财物,多开药、多检查等过度医疗为了拿回扣,侵犯了患者的经济利益,医务人员在患方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失去了患方的信任。 ☞患方原因 第一,有的患者及家属素质低下,就医道德水平低下,不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和就医道德规范,不尊重医务人员的意见、劳动、人格,出口伤人、侮辱人、打人。 第二,部分患者无法制观念、目无法纪。同时,大多数医院规定,对患者要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导致医患矛盾冲突时不敢解释说明,有理不能讲、不敢驳,不敢防卫,只能被动挨打。患方抓住了医务人员的忍耐心理和无助处境,助长了某些患者及其家属的嚣张气焰,而且愈演愈烈。在过去,医务人员挨打后,有的违法患者及其家属得不到法律制裁,逍遥法外。因此,有的人更加有恃无恐、胆大妄为。患方无法制观念是暴力侮辱伤医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大部分患者及其家属缺乏医学科学知识,不理解医学,不理解医生,不理解医学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有些患者认为,到医院就应该把病治好,花了许多钱,结果病没治好,或治疗效果不像想象那样理想,特别是患者死亡了,人财两空,就认为医务人员没有尽到责任。心里不平衡,产生怨恨,导致医患冲突和暴力事件的发生。 第四,部分患者牟取私利。有的患者及其家属治疗效果不理想或死亡,就自认为是医疗事故而“医闹”(闹医院、闹医务人员),其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多医疗赔偿。有的医院管理者怕闹就让步妥协,无原则、无标准的赔偿,赔偿没有硬性标准,随意性较大,“潜规则”是大闹大赔、小闹小赔、不闹不赔。有的医院为了息事宁人,宁愿多赔点钱也不愿意与患者对簿公堂。结果是医院越想花钱买平安,“医闹”越猖獗,医院越不平安。 ☞医院原因 第一,医院就医流程、秩序混乱,医疗服务质量不高,规章制度不健全。患者排队几个小时,到诊室看几分钟又去排队,心急如焚,情绪不好,一肚子怨气向医生发泄而发生医患关系紧张和冲突。 第二,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缺乏力度。 第三,医院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对医务人员的过度医疗缺乏有效控制,导致看病贵,加剧了医患矛盾和冲突。 第四,医院服务设施不完备,就医环境差。 第五,管理人员工作水平低、效率差。患者投诉迟迟得不到解决和及时回应,医患纠纷解决不及时,不得力。 ☞社会原因 第一,社会邪恶势力有组织、有策划的花钱雇人进行“医闹”,通过“医闹”获得赔偿后,进行“分账”,从中赚钱。 第二,新闻媒体过度报道医疗纠纷和医务人员过失,医务人员先进事迹的报道太少,缺少对正能量的传递。 第三,有些地方制定地方性政策,造成一些患者有意见而向医务人员发泄,本来是地方政策问题,却转化为医患矛盾,医务人员成了受害者、替罪羊。 治理暴力侮辱伤医的思路与对策 治理暴力侮辱伤医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全方位思考,总体设计,坚持标本兼治相结合,德治与法律相统一。应从以下四个层面治理 第一,社会层面 目前,我国没有针对医疗场所暴力事件的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法律条文,助长了患者及其家属无所顾忌的心态而诱发违法乱纪,应建立《医务人员保护法》。现在执行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也不适用于医院,过于笼统,应建立针对性、实用型、可操作性强的《医疗场所治安管理处理条例》。使患者及其家属收到法律的震慑、约束而不敢妄为;医务人员生命安全、医疗权利得到法律保护。对于治理暴力侮辱伤医行为,改善医务人员从业环境、维护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是十分必要的。政府应加大投入,完善医疗体制、建立有效的医疗保障体系,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去除不合理的地方性政策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新闻媒体应客观公正地报道有关医疗问题。 第二,医院层面 加强医患双方的医学道德教育,提高医患双方医学道德素质是治理暴力侮辱伤医的治本良方。开展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和患者的就医道德和文明就医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医学人文素质、医德和医术水平。运用临床案例进行医学专业教育与医学伦理教育的整合,医学专业教学内容与医学伦理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查房、医疗查房与医学伦理查房整合,医学专题讲座与医学伦理讲座整合,以提高医学伦理教育的实效性,为医学生将来从事医学职业打下坚实的职业道德基础。医院要建立科学的就医流程,完善医院服务设施,改善就医秩序和就医环境,建立医患信息沟通渠道,及时化解医患矛盾。 第三,医务人员层面 提高医学道德素颜和人文素质、改善服务态度,加强医患沟通,避免和减少医疗事故和差错,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廉洁行医,树立医者仁心和良好形象,建立医患诚信等。 第四,患者层面 大力开展就医道德规范、文明就医、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疾病的治疗效果是不以人们一直为转移的,医学发展到尽头,有许多疾病是不能治愈的、不可控制的,死亡是无法避免,无法超越,无法阻止的,因为医学不是“万能”,医生也不是“上帝”,这一点,在与患者沟通时必须说清楚、讲明白。以避免患者不理解、没有思想准备、接受不了治疗效果不理想或死亡的现实而发生暴力侮辱伤医行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