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途径研究.docx
下载文档

ID:1112456

大小:22.41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媒体 时代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改革 途径 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途径研究 欧晓彦 摘 要:高校思政教育的传统理念和方法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教育特点相背离,致使思政教育效果不如人意。要解决这一问题,高校思政教育者应以转变供给主体理念、优化供给内容、完善供给方式和改善供给环境为“抓手〞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构建科学的供给结构,才能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供给侧改革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型媒体,已成为时代开展的大趋势。“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发挥新媒体技术的积极作用,对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效果及优化高校思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意义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日益革新和全面应用,新媒体的受众也逐渐覆盖到高校, 并呈指数型增长。大学生显然已成了新媒体应用的主力军,大学阶段正是塑造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新媒体具有的互动性、即时性、个性化、生活化等特征,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建立人际交往和表达个人意志的主要渠道,这要求高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创新性、主动性以满足大学生对信息资源的迫切需求。让信息化、数字化成为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兴手段和必然趋势,实现新媒体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融合,显得尤为重要。 二、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在新媒体环境下,由于高校思政教育者未能对变化的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给予高度关注,仍然以传统观念和方法进行教育和教学,因而存在结构不合理问题。 (一) 供需失衡 新媒体技术已经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他们在便捷的新媒体中接收海量信息,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开阔了视野,形成了思维活泼、自我意识强和个性突出的特点,在不同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又形成了多元的价值观。因此,他们对思政教育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日趋增多。而思政教育者却大多无视大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实际需求,过多关注理论知识传授这一单一目标,一味地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看法选择教学内容并按照传统粗放型、经验型方式单向度向学生进行同质的、无差异教育。教学内容单一、枯燥,缺乏感染力和时代感,教学过程互动性不强,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无法激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经常出现趴桌睡觉的“倒头族〞和玩 的“低头族〞等为难现象。 (二) 供给内容单调 在进行思政教育过程中,目前我国大多高校仍然采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方式。作为第一课堂的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大多对教材的依附性强,教师授课时过分强调教材内容的科学性、逻辑性和思想性,往往采用宣讲的方式向学生灌输已成定论、成熟的理论,对时政热点和现实舆情关注度和实效性有待提升,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情感需求缺少关注和关心。第一课堂即便有以实践活动为主的第二课堂相补充,但由于第二课堂时间和内容的限制以至在社会发生重大舆情或突发事件后不能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因而也难以弥补第一课堂的缺憾。在这种思政教育中,大学生既没有接触到吸引人的教育信息载体,也没有领悟到思政教育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导致许多大学生认为思政教育只是些空话、白话,没有必要认真学习,随之出现缺勤或“身在曹营心在汉〞等现象。 (三)供给形式单一 在当前高校思政教育模式中,教育手段单一仍是较为普遍的问题。首先,教学模式单一。在高校中,思政课通常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许多高校由于受教室资源、师生比例等的限制,在课堂教学上大多实行大班上课制,一个大班通常由几个自然班合并而成,人数一两百人甚至更多。教师用同样的教学模式、同样的PPT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授课,内容固定死板,学生被动接受。其次,教学手段单一。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无视时代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诉求,一味地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看法以一种很正式、很嚴肃的的单向传播方式进行“一言堂〞,固守单一落后的教学手段。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个性鲜明的特点使得他们对思政教育的需求差异性大,教育者这种大班授课制及只讲理论不看需求和问题的“一刀切〞单一模式和方法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难以实现,教学过程缺乏亲和力和吸引力,形成教师认真授课与学生茫然听课鲜明比照,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学生对思政课的参与度、认同度自然就低。 (四)供给环境不畅 目前高校思政教育的教育环境大多仍处于封闭化状态。思政教育过程局限于狭隘的课堂教育层面及局限于书本知识的课堂情境中,而思政教育者那么习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学识,自编自导自演,无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参与、体验和感悟。这种封闭式的教育环境不仅难于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开展和多元化需求,而且还易使他们产生反感和逆反心理,出现“师生相望,互不指望〞的现象。 此外,在新媒体教学供给环境方面,也出现缺失问题。许多高校已具备运用新媒体开展教学的条件,但由于供给环境的缺失,致使新媒体教学的开展受制,影响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和育人效果。主要表现为:许多高校认为线下传统教学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而不愿意花资金和精力投入到新媒体设备、技术和教师队伍建设上来;高校没有建立新媒体教学顺利展开的保障制度,新媒体教学的“软环境〞与校园文化的现实环境紧密性关联性较差,新媒体教学环境不能得到有效保障;许多教师在新媒体技术上能力不够,在教学手段创新上不主动不积极。 三、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途径 面对新媒体技术对思政教育带来的影响和冲击,迫切需要高校思政教育运用供给侧改革思维来实现自我革新,以高校思政教育的最终目标为出发点,以大学生的现实需要为导向,以实现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引领力为目标,建构科学合理的供给结构。 (一)转变供给主体理念 “理念创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先导〞[2]。高校作为供给主体,需要树立融合理念。融合理念是一种打破传统定势思维框架,多层次、多视角去审视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的思维创新方式。这要求高校在师资、经费、基地、资源等方面优先保障思政教育需求的同时,又要不断引领思政教育者确立教育多元化模式,树立思政小编络化意识,依靠新媒体技术紧跟时代步伐、紧跟学生需求。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党团干部作为思政教育重要的供给主体,应转变传统理念,在教育中关注学生、包容多元、尊重差异,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要创新思政教育话语形态, 要创造符合大学生特点的话语体系,把思政教育“政治话语〞感性化,在话语方式上从控制式、单向灌输式向交流式、对话式转变。 (二)优化供给内容 第一,盘活存量。首先高校要有效整合思政教育资源。要采取各种手段促进思政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通过运用实践活动、专题讲座、时事论坛、法制论坛等形式,实现思政教育的多样化和全面化;要善于调整资源结构,整合和调动线下线上优秀教育资源,实现均衡开展;创新思政课教学内容生产机制,打造“精品〞,优质化教育新产品。其次,教材编写应考虑大学生的阅读方式。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养成了直观体验式的“微+图〞阅读方式。如能在思政课四门课教材中适度精简理论文字,添加一些有说服力的图片,将更符合大学生的阅读习惯。第二,优化增量。思政課教师只有在教学中适当增加教材以外的知识,强化教学内容供给,才能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这些增量可以是新媒体及其他传媒中的事例、案例、热点问题等,教师通过甄别,可选择适合大学生课堂研讨分析的内容设计教学,设定问题并在课堂中探讨。 (三) 完善供给方式 首先,高校应根据不同层次、专业学生的受教育水平和心理开展程度进行划分和分类,探索不同群体适合的思政教育模式,使供给方式多样化和层次化,实现精准供给。其次,思政课教师应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灵活运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创新教学模式;增加体验式教学方法,教师可通过新媒体技术制作寓教于乐的作品把一些难懂、晦涩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哲理性、趣味性的教育内容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也可根据所授课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视频、音频、图片或照片,让学生在视觉、听觉效果的作用下获得情感体验。体验式教学法能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对所学理论知识产生共鸣,不会感到思政课是纯粹地灌输理论。再次,思政教育者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努力打造思政教育“第三课堂〞。要充分利用微信、QQ、微博等平台与学生建立朋友圈、生活圈、教育圈,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对一些热点问题和重大时政事件等及时在圈里发声,传播主流价值观,引导网络舆论。 (四)改变供给环境 首先,高校要创造条件把新媒体技术运用到思政教育工作中来。在资金和精力上要加大对新媒体设备和技术的投入;重视教师媒介素养的培养,加强教师网络技术的培训,鼓励教师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并把教师媒介素养水平纳入到教师奖惩制度、职称评定等考核机制中。其次,要加强校园新媒体阵地建设。以 报、微信、QQ群、校园论坛、微博等为载体,搭建集思想教育、信息效劳、学生党建、素质培养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多管齐下营造主流文化气氛。再次,要建立网络舆情预警监管机制。当新媒体中出现危机事件或负面事件时,高校应全面掌控,充分发挥议程设置功能,抢占话语先机,积极引导正确网络舆论,为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创造优良环境。最后,要构建结构合理的传媒种群。高校应有效整合新兴媒介和传统媒介这些形式多样的媒介,充分发挥它们在新闻资源中的不同作用,为大学生获取信息提供良好媒介生态环境,使他们在面临价值问题时能够听到不同声音,对问题的思考更为理性。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378. [2] 林岩.马克思主义群众化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22(11):107-110. 基金工程:本文系2022年豫章师范学院专项重大招标课题“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融合研究〞(工程编号:HSZD—19—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豫章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33010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