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哲学研究
2023
年初
哲学
研究
一些
体会
初读哲学研究的一些体会
哲学研究这本书的语言通俗,几近“口语〞,但在我看来要深入把握维特根斯坦在这本书中所力图表达的看法和思想却颇为不易。原因在于:该书并未以我们所熟悉的哲学著作的方式端出和展开某种哲学理论体系;相反,它以反对理论体系建构的姿态,在日常语言的地基上对各种哲学理论、哲学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透视、诊断和解构。
众所周知,维特根斯坦一生中提出了两套截然相反的、又都影响深远的哲学体系,他的前后期哲学的最大差异在于对语言性质的看法的改变。“我们走在没有摩擦的光滑冰上--在一定意义上的条件是理想的,但正因如此,我们不能行走。我们想走路的话,需要摩擦。回到粗糙的地面吧。〞维特根斯坦在他的后期,以光滑的冰面来比拟他自己早期的所构思的完美和理想的语言,而以粗糙的地面来比拟晚期的思想和日常语言。
他在前期代表作逻辑哲学论中认为,语言与事实有着一一对应的图像式的关系,名称的意义就是它所指的对象,命题的意义那么在于与事实的符合。哲学的任务就是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去除语言的歧义和误用,寻求词和命题的精确的、客观的意义。逻辑哲学论中对于语言的这种定义,形式上是简洁、严格、逻辑严密的,但实际上是过于理想化的。如果说语言是这样的,或者说真有这样的语言,那也是一种实验室的语言,是假设绝对没有摩擦力的“光滑冰面〞,而不是人类能在上面行走的"粗糙的地面"。到了后期,维特根斯坦明确反对这种理论,他否认语言有任何独立的、客观的意义,认为词和句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着不同的用法,其意义取决于不同的使用场合,随着用法的变化而变化,他形象地称之为“语言游戏〞。
在对哲学研究中“简单与复合〞一节的阅读过程中,我体会到以下几点:一,语言就像一种工具,能够为这一些目的效劳,也能够为那一些目的效劳。
哲学研究里的“简单与复合〞中,很多段落把语词比作各式各样的工具。想一想罗素等人最喜欢用书桌之类举例来说明语词的意义,我们就能看出把语词比作工具是多么不同的一种思路。书桌之类的例子隐含着对语言的反映论式的理解,而使用工具的思路有助于纠正这种理解:一件工具不镜映对象,它适合作某一件工作。语言的功能不在于反映世界,而在于像使用工具那样对世界作出应对。可以说,语言的功能是反响而不是反映。当然,为了适合某些工作,工具也在某种意义上反映现实,但这不是像镜子那样的反映。语言是一种人为的规定,语言的规那么表达在人对语言的使用中。人们不是先学会规那么再来学习语言,在学习使用语言之前是不知道这些规那么的。从语言结构来看,并非所有的命题都可以归约为根本命题,或是根本命题的真值函项;也不存在作为语言的终极结构元素的名字。世界也不具有那样的本质结构:相互独立的事实和事态,作为事实的终极结构元素的对象,可能世界和现实世界。维特根斯坦认识到,语言并不是由所有描述事实或事态的命题组成的封闭的,完成了的整体,而是各种各样,功能各异,或大或小,或低级或高级彼此间仅具有家族相似性的语言游戏组成的异质类聚物。语言之所以具有它所具有的诸多功能完全是因为我们在语言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对它做了如此这般的使用。一个语言表达的意义,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它所处的语言实践,生活实践中的用法。语句的意义就是它的“用法〞,或“使用〞或“应用〞,没有别的。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用用法代替意义,例如,这两个词的意义一样可以换成说这两个词的用法一样。但我们注意到,维特根斯坦提到“不是在所有情况下〞棗哪些是例外呢。维特根斯坦的著名研究者贝克和哈克认为例外是指姿势
的意义、自然现象的意义等。一个笑容或一次哭泣有意义,但只有在很特别的情况下,我们才会说到“用他的哭泣〞。但下面会讲到,这些自然行为本来属于另一类。使用是比意义、意谓更广的概念,即使能够用“使用〞代替“意谓〞,反过来却不行,“使用一把锤子〞不能说成“锤子意谓""〞。不过,单就语词而论,我们也可以举出另一些例外,例如突然想起了这个词的意义,他虽然常用这个词但始终没弄清这个词的意义,这里都不宜把意义换成使用。更突出的例外是:他在某种意义上使用一个词之类。最后应当指出,即使意义在外延上能和使用互换,也不说明语词的意义等于语词的使用,例如有肾脏的动物和有心脏的动物外延相同,但内涵不同。反过来,男和牡几乎从不能互相替换,但这两个词在一种很强的意义上意思相同。实际上,维特根斯坦自己也时不时说到“词的意义〞、“句子的意思〞(第49节、第80节等等)。其实,语词的意义是个日常用语,从维特根斯坦的一般思路来说,我们就会设想它的一般用法是正当的,如果出现问题,多半是这个用语诱导了某种错误的反思,例如把意义看作一种实体。而这正是维特根斯坦要求我们防范的主要错误之一。确实,人们比拟容易把“意义〞误解为某种实体,但不大会把“使用〞或“用法〞误解为某种实体。维特根斯坦的这种语言的意义在于用法的思想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抽象的语言观,对哲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二,解释必须用描述取而代之。
在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经验研究提出假设,并通过一系列的分析、验证来否认或确证假设;通过对经验的研究发现事实,论证某些旧观点(先入之见)是错误的,并提出另一种新观点。而在哲学研究中,我们不通过经验研究获得新的发现,也不提出理论,因为发现新的事实,提出新的理论无助于解决哲学问题。哲学命题不是经验命题,不是事实命题,而是概念性的命题,是语法命题。哲学
研究不能与科学研究等量齐观。维特根斯坦说。“我们不应该忘记,可以这么说,一个词的意义不是由某种独立于我们的力量所赋予的,因而也不能用科学的研究来探讨一个词的真正意义。一个词的意义是由某人给予它的〞。我们不要等待语言学家或逻辑学家通过对语言结构和句子结构的分析才能理解它们的意义。我们在使用字词,我们就赋予它们以意义了,我们也能理解它们。句法结构和逻辑结构的分析无助于解决哲学问题。对于一个人“如此这般思考问题是否可能的〞问题,我们不是通过心理学研究来加以解决,而是通过分析这类句子有无意义来加以说明,是由人们在日常生中是否如此这般地使用语言,是否这样组织语言,因而是否如此这般地赋予句子以意义来说明的。换句话说,哲学问题不能靠科学的研究和新的发现来解决,而是通过语言的分析来消除。哲学研究区别于科学的分析不仅在于哲学不提出理论,没有新的“发现〞,而且还在于哲学不进行解释,而仅仅进行描述。在哲学研究中,我们必须摈弃一切解释,而必须用描述取而代之。
他说:“我们的方法是纯粹描述的,我们所给予的描述不提示任何解释。〞并且描述也是和命名是有所区别的,他认为"命名就像给一个东西贴上标签".那么我们如何给颜色贴上标签。如何给声音贴上标签。如何给感觉贴上标签。在这里,我是这样理解的。假设a向我指着一个人说:那是我同学.我就会知道顺其指尖方向看去所看到的那个人是他的同学.但如果,我们是先约定,他向哪个方向指,我就要顺着他肩膀的方向看过去,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关键是,前一种理解方式不是基于约定的,是无须特别说明的.而后一种就要靠约定.语言甚至只是实现交流的最后的步骤,而且并不都是必要的步骤.a向我仰一仰头,我可能就明白他让我向右上方看,但他也可能说:"向你的右上方看".当语句出现时,我们就要考虑比方"右上方"指称一个方位.那么仰一仰头是不是也包含了对方位的指称呢。因为"右上方"指称着一个位置,我才能基于理解而向那个方向看吗。我想,它只是获得
了仰一仰头的功能,这不一定需要相应的指称.因此,“命名与描述并不处于同一个层次,命名是为描述做准备,命名至此还不是语言游戏中的一个步骤〞。
哲学研究之所以要摈弃一切解释而用描述取而代之,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由于一切呈现在我们眼前,没有什么要解释。因为隐藏的东西——举例来说——对我们毫无兴趣。〞一切有关哲学问题的东西都已经直接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只需要进行描述,而不必去进行演绎推理,也不必进行新发现。哲学只是将那些已经知道的东西重新排列。如果有某种隐藏着的东西存在的话,那么它们与哲学研究毫无关系。它们在我们的语言游戏中不起任何作用。我们所不知道的东西既不能被用来表示某种东西,也不能用来被某种东西所表示,它们根本不可能是我们语言游戏的一个局部。它与我们通过语言描述来化解哲学问题毫无联系。如同象棋游戏一样,我们决不能“发现〞象棋游戏中隐藏着的规那么,一切规那么都是我们已经知道的。当然,我们也可以创造一种新的规那么,但是这已经不是我们所玩的象棋游戏了,而是另一种不同的游戏。同样,在我们的命题中,没有新的意义要我们去揭示,如果命题存在着另一种新的意义,那么这就是另一个不同的命题了。如果我们把哲学研究与物理学、化学研究等同起来,那么这就造成了我们对语言意义的误解。“解释总得有到头的时候〞。所谓语言的逻辑最终是不能被说明的,我们必须去观察语言的实践。不可能有什么哲学上的“解释〞凌驾在“描述〞之上。他坚持认为许多哲学问题是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例子来很好地加以研究解决的。至于语法,虽然是我们理解语言的根底,但它只能显现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语言的这种逻辑联系并不能完全概括世界的内容。语言游戏的语法对于语言实践最多只是一个“有漏洞的封闭〞,它只是我们把握意义的一个背景的东西,我们对字词的用法和意义的领会还有待于对语言游戏的语境的了解。正是具体的语境决定了我们如何运用语言。因此,在哲学中,我们不寻求解释,而仅仅描述。
应该说,维特根斯坦的这一研究是对包括逻辑哲学论在内的科学主义研究方法在哲学中的应用的一个反叛。这里涉及到当代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而又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哲学研究应当遵循怎样的一种研究方法。当代哲学包括哲学解释学在内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思和批判自然科学方法在哲学中的运用,主张哲学研究应当有不同于自然科学的新方法。维特根斯坦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反思和批判自然科学方法在哲学中的运用,而以一种自然语言的描述方法取而代之。维特根斯坦的这一批判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第二篇:读西方哲学史的一些感想读西方哲学史的一些感想
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这是我今天看完西方哲学史之后的第一感觉。这是我最艰难看完的一本书。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看完这本书,我断断续续的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所幸现在将它看完了。
但是,如果你要问我。你看懂了这书吗。
我的答复恐怕将很让你失望。因为以我目前的底蕴来看这书是不可能看懂的。可以这么说这书我看得一塌糊涂。对于这本书,我只能说几乎它里面的每一个字我都认识,但是这么些字所组合在一起的时候,百分之九十的情况下我不明白它的意思。
首先,我想强调一下的是,我看的西方哲学史的版本是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的一部,作者是英国的罗素。这个版本的西方哲学史可以说是讲这同类问题的书中最经典的。如今市面上,有很多个版本。即使是这个罗素这个版本的也有是选译的。而我是照全文来看的。
我一直很疑问,甚至直到现在将这本书看完之后还是一样疑问。这疑问就是,哲学究竟是什么。难道哲学就真是像我们在高中政治课上所学到那样(哲学是关于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的学说。是在具体各门科学知识的根底上形成的,具有抽象性反思性普遍性的特点。)吗。如果真是,我还是无法理解。
坦率的说,就是连咋们中国自己的哲学我也不太清楚。更何况本书的内容是西方的呢。所以我自己的底蕴是缺乏以使我较好的理解这本书的。看这本书之前,我其实是认为我能较好的理解这本书的。但是读的过程中我才发现,我的想法实在是太天真了。原因,一就是我之前已经说过的这本书涉及的内容是哲学;二是关于之前的哲学的定义。哲学是涉及多门科学的,我自己本身对于数理方面的一直是不大感兴趣的。这增加了我理解的难度;三是,最重要的一点它很大程度上涉及的是西方的历史文化等背景,这不是我们只在中学时学世界历史认识了西方的一些重大人物就能理解的;四,本书从卷一古代哲学的第一篇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中的第一章希腊文明的兴起,一直写到卷三近代哲学的第二篇从卢梭到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