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人本主义
课程
基础
人本主义课程论对基础人本主义课程论对基础 杨 琨 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在心理学领域提出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心理疗法,并将其运用于教育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课程领域,罗杰斯也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本文试图从人本主义课程论的角度出发,谈其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一、人本主义课程论产生的背景 人本主义课程论产生于 20 世纪 70 年代的美国,到目前,已经发展为更加完善的一种新课程观。现代人本主义课程论,是在抨击“学问中心”课程论的“非人性化”的浪潮中应运而生的。从教育本身的角度来看,其内涵也从知识向“人性论”不断发展,使每个人都得到他所能达到的充分完善,使个体具有独立自主的人格。从教育目标分类学来看,认知仅是教育目标的一个内容,智力的发展仅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方面,认知的发展本身还受其它许多因素的制约,特别是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每个认知行为都有着某种性质的情感行为与其对应,人格的发展是受社会因素制约的,完善的人格应是一种适应社会的新的人格,而每个人都具有个体我和社会我双重人格。塑造社会我便是教育的目的,重视个性的完善,是现代教育的最大趋势。二、人本主义课程论的内容(一)培养“完整的人”的课程目标 罗杰斯非常重视课程目标,并且他的课程目标与其教育目标是一致的,特别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理想与价值方面的发展,重视学生的潜能发挥。罗杰斯认为课程应该培养“完整的人”。这一课程目标以“学生的需要”为取向。(二)“适切性”的课程内容 在课程内容方面,罗杰斯提出了“适切性”原则。他认为,学校课程要十分注意学生的需要,学习内容要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状况密切相联,使学习者意识到学习内容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特别是课程对其学习的意义。课程呈现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引导学生从课程中获取个人自由发展的经验。因此,罗杰斯在课程编制的重点上从教材转向了学生。(三)“非指导性”的课程实施 罗杰斯认为课程实施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学生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的一种体验过程,它没有既定的目的,只是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来达到对经验意义的理解,从而有效地影响行为。课程实施不是使学生按别人预设的方案进行的一种活动。(四)强调学习者的自我评价 罗杰斯持一种侧重于教学的课程评价观,注重学生的内部自我评价,反对外部评价。这是发展学生的学习独立性的先决条件,这种评价作用的本质是使学生为自己的学习承担起责任,以使学习更加主动、有效和持久,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和评价过程,这种评价没有固定的模式,主要是让学生对照自己,而不是和别人比较。(五)课程资源的多样化 罗杰斯认为,课程资源范围十分广泛,既包括物质资源,也包括人力资源。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最为重要的资源,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自己拥有的知识、经验、特定的技能和能力,甚至他自己的情绪反应等,都可以在学生需要时加以利用。三、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在理念上要树立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要改变那种“教师问、学生答”的一贯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而不是权威的讲授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安排适合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学活动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二)注重价值与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认知、过程、情感等三维目标。因此,我们的基础教育目的,更要注重实行“从能力到责任感的转变”,养成尊重他人成果的正确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等。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的意义和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学习者的和谐发展。(三)既要重视学习结果,更要注重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被许多教师认为仅仅是传授知识,传统知识的教育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学习过程主要是记忆过程,知识学习带有社会强制性。这些特征导致了我们的教育重结果甚于重过程,重答案甚于重智力开发。长时间以来,我们总是单纯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获得,而忽视学生是如何获得这些知识的。我们对教学的评价标准变成了看学生是否获得了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基础教育改革提出当前的教育应更关心怎样使传授知识的过程成为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开发学生智力的过程。教育的真谛在于:使知识转化为智力。(四)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个体的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价值。我们在评价过程中,要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评价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管理与选拔,而且是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让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五)课程内容的灵活性 人本主义课程观认为,除了正规的“学术性课程”以外,学生还应学习“社会实践课程”。这是一种突出“参与集体与人际关系”的课程,以学生的生活现实问题为主题选择出来的教材,教学才会正适合学生的生活,才会产生真正的学习活动。因而,目前必须尽快地建立起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改变国家管理课程过于集中的现象,以便让不同地方根据自己发展需要来设置课程,使教育能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