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恶性
黑色素瘤
多发
转移
恶性黑色素瘤多发转移1例
方丽
浙江省永康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321300
关键词:皮肤病学;黑色素瘤;转移;早期诊断
患者男,57岁,农民。2年半前患者无意中触及右大腿背侧近臀部皮下有一肿块,约小指甲盖大小,黑色,无隆起,无疼痛瘙痒,无破溃,未重视。此后半年肿块增大至直径约2指节,局部无红肿,坐位挤压时感隐痛。全身情况好,无发热。于当地医院门诊行“肿块局部切除术”,病理提示恶性黑色素瘤。遂于来我院就诊。当时体检右大腿背侧近臀部见一切口,愈合良好。腹部CT示“左肝病灶,转移可能性大”。因肝脏转移病灶暂不适宜手术,先后两次住院行甘乐能针(重组人干扰素α-2b)及超声刀治疗。10个月前因右大腿肿块局切术后局部复发再次入院。体检发现右大腿局切术原切口上可见一米粒大小黑斑,右腹股沟可及一约1×1cm大小淋巴结,质中,表面光滑。腹股沟CT示“右侧髂前血管旁肿大淋巴结,考虑转移瘤”,局部切除复发的黑斑及右腹股沟淋巴结,术后病理:右大腿组织中未见明显肿瘤细胞,右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S-100、HMB45染色阳性。因处恶性黑色素瘤晚期,患者放弃治疗。2个月前患者右腹股沟处出现无痛性丘疹,渐增多,故来就诊。体检:患者右侧腹股沟处数十个丘疹,大小不一,直径1~8mm,暗红色,散在分布,部分融合,半球形,表面光滑,无渗出无破溃无鳞屑(图1)。皮疹处皮温正常,无感觉异常,无触痛。取皮疹做病理检查,提示恶性黑色素瘤(图2-3)。
既往史:患有哮喘8年,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症状控制可。否认其他疾病史。否认家族中类似疾病史。吸烟30年,每天1包,饮酒20年,每天半斤,已戒8年。
辅助检查:血常规、大小便常规正常;凝血功能、生化指标正常;心电图、胸部X线片、颅脑CT无明显异常;肝脏CT(2009.10)肝2段低密度乏血供病灶,考虑转移瘤治疗后改变,肝内多发钙化灶。腹股沟CT(2011.7)右侧髂前血管旁肿大淋巴结,考虑转移瘤。皮疹组织病理检查(2012.3):真皮层可见大量肿瘤细胞浸润,有异型性,胞浆丰富(图2),该细胞S-100、HMB45染色阳性(图3)。
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皮肤、肝、淋巴结多发转移
图1 患者右侧腹股沟处数十个丘疹、结节,大小不一,直径1至8mm,暗红色,散在分布,部分融合,半球形,表面光滑,无渗出无破溃无鳞屑。
图2 真皮层可见大量肿瘤细胞浸润,有异型性,胞浆丰富(HE染色×200)。
图3 皮肤损害免疫组化S-100、HMB45阳性反应(×100)。
讨论:恶性黑色素瘤(恶黒)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黑色素细胞肿瘤, 约20% 的患者会出现转移,其主要通过淋巴道播散, 但亦可通过血液转移至肺、骨、肝及肾上腺等处,肝脏转移较少见[1]。本例特点在于患者早期即出现了肝脏转移,且在发生了淋巴结与肝脏转移之后,皮肤上转移为多发的外生性生长的无色素性恶性黑素瘤,损害呈粉红色、红色或肉色,与原发灶不同。无色素性恶性黑素瘤为一种退行发育的恶黑,约占恶黑的2%[2],组成细胞来源于成黑素细胞,多为转移而来 [3],发生部位以甲下、足部等多见[4] 。本例特点在于转移性无色素性黑色素瘤发生于腹股沟区,且为多发。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在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HMB45和S-100对黑色素瘤具有较高特异性,对于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由于组织中缺乏黑素颗粒,免疫组化尤为重要,本例患者腹股沟区病变即是通过HMB-45和S-100染色阳性方诊断为转移性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死亡率高,一旦发生转移,5年生存率小于10%[5],转移局限于皮肤、皮下组织、淋巴结时中位生存期为12月,而发生内脏转移后中位生存期仅4-6月[6]。手术切除是治疗恶性黑色素瘤最有效方法,恶性黑色素瘤早期肿块厚度小于1mm且未发生转移时手术切除,5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7]。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患者及部分医生对该疾病认识不够,往往延误了诊治,本病患者确诊时已发生内脏转移,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疗效欠佳。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宣传,提高警惕,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Sharma KV, Gould JE, Harbour JW, et a1.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for management of metastatic melanoma. AJR Am J Roentgenol, 2008, 190(1): 99-104.
[2] Conrad N, Jackson B, Goldberg L. Amelanotic lentigo maligna melanoma: a unique case presentation. Dermatol Surg,1999, 25:408-11.
[3] Holder JE, Colloby PS, Fletcher A, et a1. Amelanotic superficialspreading malignant melanoma mimicking Bowen’s disease. Br J Dermatol, 1996, 134(3): 519-521.
[4] Abeldaño A, Saadi M, Brea P, et al. Amelanotic Len-tigo Maligna Melanoma. SKINmed,2004, 3:41-44.
[5] Balch CM, Gershenwald JE, Soong SJ et al. Final version of 2009 AJCC melanoma staging and classification. J. Clin. Oncol.2009, 27(36), 6199–6206 .
[6] Thompson, J. G., Scolyer, R. A., Kefford, R. F. Cuta-neous melanoma in the era of molecular profiling. Lancet,2005, 374:362–365.
[7] Thompson JF, Scolyer RA, Kefford RF. Cutaneous melanoma. Lancet, 2005, 365(9460):687–701 .
作者简介 方丽 现工作于永康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电话13758992703,电子邮箱anbi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