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年产
80
尿素
装置
高压
甲铵泵
维护
检修
规程
编码:JS•6.3.0•HF030—2011高压钾氨泵维护检修规程 版次:1
页数10/10
管理体系作业文件
高压甲铵维护检修规程
编制: 刘 洪
初审:王锡海
审核:冯瑞云
审定:郝利川
批准:郝利川
版次:1
发布
重庆建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肥分公司 发布
2011—XX—XX 发布
编码:JS•6.3.0•HF030—2011
编号:
XXXX—XX—XX 实施
高压甲铵泵维护检修规程
1 内容与范围
1.1 内容
本规程适用于氨汽提法2700t/d尿素装置中关键设备,尿素高压甲铵泵(P301A/B)的维护检修周期与内容、检修质量与标准、试车与验收、维护与故障处理,但不包括仪表的维护检修。
健康、安全与环境一体化管理,为本检修规程编制指南。
1.2 适应范围
本规程使用于日本荏原公司制造的卧式多级离心高压甲铵泵的检修与维护。
1.3规范性引用文件
HG25805-98多级中速离心式高压氨泵(P101AB)维护检修规程。
甲铵泵随机资料。
2 检修周期与内容
2.1检修周期
检修周期根据机组运行状况择机进行项目检修,原则上在机组连续累计运转2~3年安排一次大修。
2.2检修内容
2.2.1 小修
2.2.1.1 检查、清洗或更换入口过滤器、氮气及油过滤器。
2.2.1.2 消除油、水、气、甲铵系统的管线、阀门、法兰的泄漏缺陷。
2.2.1.3 消除在运行中发生的故障缺陷。
2.2.2 中修
2.2.2.1 包括小修内容。
2.2.2.2 检查机械密封,更换损坏的零部件。
2.2.2.3 检查、修理或更换径向轴承和止推轴承,清洗轴承箱。
2.2.2.4 测量径向轴承间隙、瓦背紧力、止推轴承间隙,复查转子轴向定位尺寸。
2.2.2.5 检查各轴承轴颈,必要是对轴颈表面修理。
2.2.2.6 检查止推盘表面粗糙度及其端面跳动。
2.2.3 大修
2.2.3.1 包括中修内容
2.2.3.2 解体清洗检查内缸、转子、口环、轴承等组件。
2.2.3.3 测量转子各部位的径向圆跳动和端面圆跳动,检查轴颈表面粗糙度、圆度、圆柱度。
2.2.3.4 对转子进行无损检测,消除缺陷并进行动平衡修正。
2.2.3.5 测量转子总窜量、叶轮出口和内缸流道对中数据并定位。
2.2.3.6 检测、清洗外缸封头螺栓、内缸中分面螺栓及出口法兰高压螺栓,并作无损检测。
2.2.3.7 检查辅助设备的完好情况和管道、阀门的冲蚀情况,并消除缺陷。
2.2.3.8 检查设备及其附属管线防腐及保温情况,并消除缺陷。
2.2.3.9 检查联轴节膜片及联轴节螺栓,并进行无损探伤。
2.2.3.10 复查调整全机组轴系的对中情况。
2.2.3.11 检查、紧固地脚螺栓。
2.2.3.12 检查、清洗或更换入口过滤器、脱盐水、氮气及油过滤器。
2.2.3.13 消除油、水、气、甲铵系统的管线、阀门、法兰的跑、冒、滴、漏。
2.2.3.14 检查润滑油位、油质,视情况更换或添加润滑油。
3 检修与质量标准
3.1 检修前的准备工作
3.1.1 根据机组运行情况及故障特征,确定检修项目及内容,编制施工技术方案 及进度网络图。
3.1.2 对参加检修的人员应组织培训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应使之熟悉检修内容、技术要求和安全
措施,劳动保护措施。
3.1.3 做好备品备件和消耗材料的准备,完成工器具、专用攻击器、精密量具以及起吊机具的准备和检验工作。
3.1.4 所有的检修项目都应填写在检修任务书内,并由检修负责人会同工艺负责人一起在检修现场逐项查对核实,做好必要的标记。
3.1.5 设备停车后通知电气部门切断电源,关闭进出口阀,将剩液排放干净,用氮气和水置换并达到标准要求。由工艺负责人亲自对断气、电、水及排甲铵、置换等安全措施进行检查,经确认无误后,才能在安全作业票上签字交付检修。
3.1.6 做好安全与劳动保护各项准备工作。
3.2 检修注意事项
3.2.1 按规定程序拆装,并记录好原始安装位置,拆卸的零部件应做好标记。
3.2.2 应采用专用工具拆卸零部件,禁止使用硬质工具直接在零件的工作表面上敲击。
3.2.3 对锈死的零件和组合件应用渗透剂渗透,再行拆卸。
3.2.4 禁止用汽油清洗零件。
3.2.5 零部件清洗后,如有条件应使用数码相机拍摄关键零部件(如轴、叶轮、轴承、机械密封、内壳体)的磨损情况,便于事后进行技术分析。
3.2.6 吊装时,不能将钢丝绳、索具直接绑扎在加工面上,绑扎部位应有衬垫或将绳索用软材料包裹。
3.2.7 内缸和转子吊起时,要保持轴向水平,严禁发生晃动、摩擦和撞击。
3.2.8 吊装作业安装SH/T3515-2003《大型设备吊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执行。
3.2.9 零部件会装和设备扣盖前,应经相关技术人员签字确认方可进行。
3.2.10 按照检修记录的要求,认真填写相关数据,做到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工作,并履行签字手续。
3.3 检修
3.3.1 拆装程序
3.3.1.1 拆除各有关仪表探头、热电偶,注意保护好仪表接线、接头和套管。
3.3.1.2 拆除妨碍检修的甲铵、油、气(蒸汽、氮气)及仪表管线,封好所有开口,并做好复位标记。
3.3.1.3 拆卸增速箱和泵、增速箱与电机之间的联轴器外罩。
3.3.1.4 拆卸增速箱和泵、增速箱与电机之间的联轴器中间接筒,检测联轴器轮毂间距及对中情况,并做好有关记录。
3.3.1.5 用液压工具拆卸泵联轴器轮毂,拆卸前记录轮毂在轴上的推进量。
3.3.1.6 把百分表安装在泵驱动端轴承箱上推、拉转子数次测量转子的轴向窜动量,并做好记录。
3.3.1.7 拆卸径向轴承、止推轴承、驱动端轴承箱及非驱动端轴承箱。
3.3.1.8 拆卸驱动端机械密封和非驱动端机械密封。
3.3.1.9 拆卸非驱动端大盖螺栓。
3.3.1.10 均匀、水平地拆下非驱动端大盖。
3.3.1.11 安装抽芯专用工具,做好抽芯准备。
3.3.1.12 均匀、水平地从外缸中抽出内缸组件(连同转子)。
3.3.1.13 拆下并保护好端盖的所有垫片,记录拆下的压缩垫片数量并测量总厚度及每片厚度值。
3.3.1.14 吊下内缸组件,将内缸组件水平放置于专用支撑架上。
3.3.1.15 测量转子在内缸中的总窜动量,做好记录。
3.3.1.16 拆下入口导流器。
3.3.1.17 拆下内缸中分面连接螺栓,并用内缸上壳体的顶丝轻顶内缸下壳体。
3.3.1.18 均匀、水平的吊起内缸上壳体。
3.3.1.19 拆下各级壳体耐磨环和段间衬套上半部分。
3.3.1.20 轻抬起转子,取出平衡衬套。
3.3.1.21 吊出转子,将转子水平放置于专用支架上,并在中段增加支撑。
3.3.1.22 取下各级壳体耐磨环和段间衬套的下半部分。
3.3.1.23 回装程序基本上与拆卸程序相反。
3.3.2 缸体的检修与质量标准
3.3.2.1 外缸
a) 清扫、检查非驱动端端盖与外缸体结合面,应光滑,无裂纹、冲刷、锈蚀等缺陷,要求结合严密;
b) 清扫、检查内杠与外缸体径向、轴向结合面,应光滑,无裂纹、冲刷沟痕及锈蚀等缺陷。内缸与端盖的密封面应无任何损伤、冲刷、变形等缺陷。外缸的内孔每次大修应进行无损检测;
c) 清扫、检查端盖与缸体的连接螺栓,并进行无损检测。
d) 进、出口管及缸体导淋管与外缸壳体的焊缝不得有裂纹等不良缺陷。
3.3.2.2 内缸
a) 清扫、检查内缸外表面,应光滑无裂纹、无锈蚀、无砂眼等缺陷;
b) 吹扫内缸上下壳体的平衡管,其内部要干净,不的有粉尘等任何杂质。对平衡管与内缸体的焊缝进行着色检查,应无裂纹;
c) 清扫、检查内缸体的壳体耐磨环支撑面,其表面粗糙度Ra不大于12.5µm,表面不得有轴向划痕,侧面不得有毛刺;
d) 清扫、检查内缸上下壳体的中分面,应光滑平整、结合严密,无冲刷、锈蚀等缺陷。上下壳体自由状况下贴合率(用红丹粉检查)达80%以上,最大间隙不大于0.05mm;
e) 上下缸体上紧螺栓之后,中分面四周缝隙应小于0.02mm;
f) 各级壳体耐磨环及段间衬套的上下部分应无错口,水平中分面配合严密,自由状态下上下贴合最大间隙应不超过0.05mm;
g) 安装垫片的表面应光滑平整,无冲刷、锈蚀等缺陷,其表面粗糙度Ra不大于12.5µm;
h) 测量各级壳体耐磨环与轮盖密封面的间隙,各轴套与衬套的间隙,各间隙值应符合表1要求。
表1 高压甲铵泵动静部件间隙要求
序号
部位
直径间隙设计值/mm
1
各级壳体耐磨环与轮盖密封面之间
0.350~0.95
2
驱动端、非驱动端密封轴套与密封衬套之间
0.45~0.395
3
段间轴套与段间衬套之间
0.33~0.392
4
平衡盘与平衡衬套之间
0.33~0.392
3.3.3 转子的检修与质量标准
3.3.3.1 清洗、检查转子轴套、主轴、叶轮、平衡盘、止推盘等,应无裂纹、锈蚀等缺陷,对冲蚀和严重磨损部位应做好详细记录,并分析原因,视情况做好相应处理。转子每次大修均应进行无损检查,在转子静止状态,测振探头无法零位指示时,应对转子测振接头高位作电磁和机械偏差检查,并进行退磁处理。
3.3.3.2 检测转子弯曲度,在全长上应不大于0.05mm。轴颈圆度、圆柱度误差应不大于0.01mm。止推盘厚度差应不大于0.01mm。轴承轴颈、止推盘表面必须光滑,无麻点、伤痕、沟槽等缺陷,表面
粗糙度Ra不大于1.6µm。
3.3.3.3 清洗叶轮流道内污垢,轮盖入口密封应打磨光滑,检测叶轮出口宽度、各级叶轮外径、轴套、轴颈、止推盘、轮盖密封、平衡盘、驱动端及非驱动端密封轴套的径向跳动,其值应符合表2要求。
表2 转子各部位圆跳动允许值
序号
部位
允许最大值/mm
1
与联轴器轮毂配合处径向
0.01
2
与机械密封轴套配合处径向
0.01
3
轴承轴颈径向
0.01
4
各轴套径向
0,05
5
平衡盘径向
0.03
6
止推盘径向
0.05
7
叶轮外缘径向
0.05
8
各级轮盖密封处径向
0.05
9
叶轮外缘端面
0.05
10
止推盘两侧端面
0.01
3.3.3.4 转子进行修复或经长时间运转后,叶轮有不均匀磨损或机组振动数据达到报警值时,分析为不平衡造成振动时,应做低速动平衡,其精度为ISO 1940 G1级。
3.3.3.5 试组装时,原则上要求各级叶轮出口与内缸流道对中,如因制造误差无法同时满足各级叶轮对中要求时,应优先保证高压级对中,此时转子相对内缸的轴向位置作为最终组装时转子应安装的轴向位置。根据制造厂规定,转子在内缸中总窜动量应不小于6mm。根据试装时转子轴向两个方向的窜动值,在最终组装时,调整止推轴承的调节垫子厚度,使转子的止推盘工作面与止推轴承压紧后,转子相对内缸的轴向位置符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