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经贸
工作
意见
市经贸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开展观为统领,以新型工业化为鲜明导向,以结构调整为关键环节,以自主创新为主要驱动力,以节能减排为倒逼机制,扎实推进经济开展方式转变,加快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壮大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开展民营经济,努力从整体上提高我市工贸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奉献。
二、总的要求
做好20x年全市经贸工作,总的要求是,围绕“一条主线〞(即贯彻科学开展观,推进新型工业化),突出“两个重点〞(即突出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突出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切实转变经济开展方式),推动“三化〞进程(即推动优势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实现“四个转变〞(即在开展理念上从速度优先向“好〞字优先转变,在开展方式上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开展模式上从资源依赖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变,在开展层次上从“泰州制造〞向“泰州创造〞转变),确保全面完成工贸经济各工程标任务,推进工贸经济又好又快地开展。
三、主要目标
根据202223年全市工贸经济运行情况和对20x年工贸经济开展面临的形势分析,以及“十一五〞开展规划的总体要求,我市20x年工贸经济的主要预期调控目标是:全部工业现价产值增长18%,增加值按可比价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现价产值增长20%,增加值增长16%以上,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增长18%以上,工业品产销率为96.5%;全社会技改投入增长25%以上;新办私营企业数3500个,其中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企业200个,民营经济累计注册资本增长20%;新开发年销售202300万元以上的新产品300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5%。主要工作目标是:全部工业现价产值增长20%,增加值按可比价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现价产值增长22%,增加值按可比价增长20%,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增长20%以上;工业品产销率为97%,全社会技改投入增长30%以上;新办私营企业数4000个,其中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企业300个,民营经济累计注册资本增长22%以上;新开发年销售202300万元以上的新产品330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以上;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5.5%。
四、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
20x年,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以新型工业化为鲜明导向,进一步更新开展理念,创新开展思路,转变开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按照调高产业层次、调优产业结构、调新增长方式的根本要求,加快构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高端制造业和高成长性效劳业为主体的先进产业体系,努力建设结构高度化、布局合理化、企业规模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平安开展型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1、扎实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一是推动优势产业高端化。医药、机电、船舶、化工等四大优势产业要加速向产业链高端攀升。要以调优产品结构、提升研发能力、创新营销方式、推进医药城规划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开展以现代中药、生物医药为重点的医药产业;按照扩大投入、优化结构、拉伸链条的思路,加快培育以家电、汽车关键零部件、动力机械、机械根底件为重点的机电产业;抢抓世界船舶市场新增需求与更新需求双重拉动以及世界船舶制造业产业转移的机遇,突破关键技术,扩大生产能力,抢占市场份额,加快开展以集装箱船、特种化学品船等高新技术、高附加值船舶为重点的船舶产业;以大企业为依托,以大工程为抓手,以园区为载体,以提高集中度和产业升级为目标,加快开展以精细化工、石油化工为重点的化工产业,努力形成技术先进、成长性强、关联度高、布局结构合理并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提升产业的规模、能级和综合竞争力。20x年,四大优势产业销售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比重力争比上年高1-2个百分点。二是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重点在提升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生物产业等领域的集聚度和竞争力上求突破。新能源产业重点是开发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胶体电池、光伏电池等;新材料产业重点开展纳米材料、新型化工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等关键材料、根底材料;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培育家电电子、电力电子、汽车电子、电子元器件等优势产品和特色产业链;生物产业重点开发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三是推动传统产业品牌化。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纺织服装、冶金、建材、食品等传统产业,着力提升品牌知名度、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纺织服装产业着力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打造知名品牌;冶金产业重点是加快调优产品结构;建材产业重点开展节能、环保、节材等新型建材;食品产业重点开展平安、营养、方便、功能食品,扩大高档面粉、脱水蔬菜、食用油、肉禽蛋奶制品等的生产能力。四是推动集群经济特色化。在认真分析我市特色产业集群现状和区域经济走势的根底上,对产业集群的方向、重点空间布局进行严密论证和积极引导,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集中建设、联动开发、滚动开展,进一步增强园区的集聚、创新和产出功能,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工业集中度和产业集聚度。重点培育不锈钢、汽车零部件、减速机等十大特色产业集群,放大产业集群的资源优势、本钱优势和综合竞争优势,形成产业集聚、企业集群、人才集中、技术集成、配套到位、效劳完善的特色产业基地。
2、扎实抓好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一是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继续把“四大体系〞建设作为技术创新的重点,抓紧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主导体系,建立以产学研为纽带的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社会效劳体系,建立以营造优良环境为特征的技术创新政策法规体系。20x年,全市力争建成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家以上,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023家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1.5%以上。二是大力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深入推进产学研紧密联合,探索市场经济新形势下的产学研联合新路子,组织实施一批“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和市场化、多形式、多层次的产学研紧密型联合体,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作为当前我市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形式,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20x年全市力争新开发年销售202300万元以上的重点新产品300个以上。三是加快推进信息化带开工业化步伐。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和产品在四大优势产业和50强重点企业中的广泛应用,深入开展信息化带开工业化示范试点工作,大力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改造提升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企业管理的数据化、流程化。
3、扎实抓好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工作,加快提升产业开展的支撑力。鼓励和支持50强重点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利用资本市场等途径,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强强联合和低本钱扩张。引导社会资源向优质企业、优势品牌和优秀企业家集聚。引导50强重点企业加强开展战略研究,制定开展规划,加大研发投入,培育知名品牌,加快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提高其资本运营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核心竞争力强、主业突出、行业领先的大企业大集团。20x年全市营业收入过20230亿元或利税过2023亿元的企业力争到达3家,销售过2023亿元或利税过1亿元的企业力争到达30家。积极扶持20230家成长型企业,通过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加大产业化示范工程及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的实施力度,形成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群体。大力扶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开展,推进微小企业做大规模,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管理水平高、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中小企业群体。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工作,全面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水平。在全市认真组织企业管理对标找差距活动,50强重点企业都要瞄准国内同行业标杆,实施赶超战略,组织三年行动方案,树立一批管理创新典型企业。积极推进依法治企,努力防范企业法律风险。创新管理手段,推广采用信息技术促进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4、扎实抓好技改有效投入和重大工程实施,加快提升产业开展后续力。一是进一步优化技改投资结构。引导企业在投资结构上提高“三个比重〞,即提高工业工程的装备和技术投资比重,提高四大优势产业和50强重点企业投资的比重,提高“两高两低〞(即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污染、低能耗)工程的投资比重。在工程源建设上做到“三个注重〞,即注重对国家产业政策的分析研究,注重对技术水平的分析研究,注重对市场前景的分析研究。二是强力推进在建重大工程的实施进度。按照“确保投入、强化管理、加快进度〞的要求,认真做好扬子江药业城二期工程、梅兰集团氟碱一体化、6万吨新型致冷剂、口岸船舶永安厂区出口船舶生产线、双登集团动力用锂离子电池等一批重大工程的跟踪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调度制度和督查制度,协调解决工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理念,细化工程实施进度表,通过落实跟踪帮扶措施、建立协调例会制度、完善工程法人代表责任制等举措,全面推进工程实施进程,保证工程实施进度、投资额度和投资成效。20x年全市确保3000万元以上工程竣工投产180个。三是进一步优化投资布局。按照“产业集聚、企业集群、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目标,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强化各级各类开发园区与工业集中区的功能定位,促进园区资源优化整合,推进园区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开展。四是按照有保有压、扶优限劣的原那么,严格控制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工程,坚决限制产能过剩、质量低劣、污染严重、不具备平安生产条件的落后生产能力,对局部热点行业特别是化工行业的工程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规定和产业技术标准,对国家禁止的工程坚决不上。按照省、市政府对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工作的统一部署,突出抓好一批企业的整改和关闭。
5、扎实抓好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快转变产业开展方式。要按照“做好减量、管好存量、控制增量〞的总体要求,坚持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三管齐下。一是突出抓好耗能大户的节能工作。积极引导124户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耗能大户建立严格的内部节能管理制度和有效的节能鼓励机制,强化根底管理工作,同时依法加强对耗能大户的节能监察和能源审计,对企业的节能实施方案逐一过堂并进行跟踪督查。二是大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大力支持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发高效节能工艺、技术和产品,优先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共性和关键技术示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解决技术瓶颈,采取多种方式加快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应用和重点节能改造工程的实施。推动循环经济开展。选择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和企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探索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实践形式,培育一批示范企业、示范园区和示范乡镇,并在总结典型经验的根底上加以推广,放大示范效应。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对冶金、电力、化工、建材、纺织等废弃物产生量大、污染重的行业的管理,提高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水平。重点提高建材行业的废渣利用率,加强纺织、化工、热电等高耗水行业的水循环利用。加快淘汰落后装备。明年,全面淘汰万吨以上的重点耗能企业落后用能设备。三是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和责任落实力度。严格执行限制高能耗产业开展的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对新上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工程,实行耗能状况评估制度,并进行严格控制。加大实施差异电价力度。严格按照国家、省的要求,对高耗能行业和企业,在认真甄别的根底上,按照规定的范围、加价标准、加价时间予以实施。建立健全组织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各级节能工作组织领导和执法监督组织体系,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问责制和能耗评价考核体系,将确定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市(区)以及重点耗能企业,并实行严格的考核奖惩,确保节能目标任务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