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通识教育中心理学教育的思考.docx
下载文档

ID:1104370

大小:20.87KB

页数: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通识 教育中心 理学 教育 思考
通识教育中心理学教育的思考 :通识教育又称通才教育,起源于美国。以幸福课为例,引发对通识教育中心理学教育教学的思考。幸福课是积极心理学的分支,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是学生心理健康的根底课程,更偏重实践性质的课程类型。 关键词:幸福课;心理健康教育;通识教育 幸福课是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为提高学生人文科学素养、心理健康的心理类课程。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该课程从大学生所需具备的各种幸福、积极情绪、积极人际关系、积极组织等训练大学生具有更乐观的性格和策略,用积极的方式构建生活情境,对自己的能力拥有自信,从而拥有幸福人生。 作为通识课来讲,我们的学生是没有心理学专业背景、也未必要全面系统学习心理学的本科生们。如何有效利用 32 学时的教学时间,实现通识教育教学目标,成为最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之一。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表述我的 想法。 一、课程定位问题 (一)课程设计定位 新时代的大学教育不仅仅要教授知识,还要承担起道德培育的重任。对于一个 大学生来讲,能够在本科阶段学习积极心理学,并对此怀有积极的信念,这是 非常有益的收获。对于大学教育来讲,这是其最终育人目的。那么就通识课程设计而言,其所确立的根本前提应该是培养自由的、具有创造性的完整的“人〞。幸福课这门课在通识教育中寻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完成科学有效的课程设计,幸福课本身属于心理学,从心理学的不同角度出发,不再讨论消极心理的问题,更偏重于积极心理的培养。 (二)课程关系定位 我校的通识课程体系里有许多跟心理学相关联的学科,本门课与许多课程有内容上有着交叉和联系,比方与心理健康课中的人际关系和情绪、正义 论中的正义起源、苏格拉底、孔子及其门徒所建立的世界中的儒家思想、经典电影赏析中的不同人物的心理分析,弗洛伊德、荣格与阿德勒中的心理学思想等等。 1、作为根底的定位 我们会用大概 4个课时的时间带着学生学习心理学的根本知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心理健康、消极心理、积极心理、幸福等问题深入思考讨论,这也就成为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正义论和弗洛伊德、荣格与阿德勒中相关话题的根底。学生可以从中建立自己的学科关联意识,以体会积极心理学与哲学、心理健康课之间 的关系。 2、作为辅助的定位 弗洛伊德、荣格与阿德勒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概述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之间的学术关系,那么本门课就以具体理论讲解、讨论的形式,使学生通过理论的学习,对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启发学生对弗洛伊德、荣格与阿德勒理论的思考,以到达辅助教学的目的。 3、作为比照的定位 当我们充分讲清楚积极心理学的主旨,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开展脉络,才能跟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中的消极心理进行比照,体会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积极心理学与消极心理学各自研究的偏重及其应用。如此,才能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培养他们在未来生活中坚强、清醒的自我意识。 二、教学方式问题 为探索出一条更为适宜的心理学通识课的教学方式,我们多方学习国内外一流大学的通识课模式,受到很多启发。教学方式与课程定位是同等重要的,也是相 互匹配的。有了明晰的课程定位之后,我对教学方式问题有了如下思路。 (一)积极心理学话题交流讲解 开展已经有非常久的历史,最早开始开展的是消极心理学,怎样解决心理问题是过去心理学的問题,现在我们更加偏重如何开展人们的积极心理,主要讲解幸福和与幸福有关的话题,学生的互动来促进大家对积极心理学的学习。在课堂中交流,聆听他们的心声。最后,要留有余地给学生思考,满堂灌的方式对现在的课堂效率较低,学生是在课堂学习后需要给他们去思考的时间——留白。 (二)小组讨论分享式 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育,早就因其不符合教与学的互生 关系,而受到社会各界的反思批评,尤其是通识课程,更需要博采众长,倾听不 同的声音。教师倾 32 课时之力,只是亲自对话一 一告诉学生“你要成认自己的无知〞,这又很难形成正面导向。我们的课堂实际是由 120 人左右组成的大班教学,完全的一一对话和完全的不对话,都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由学生各自组成兴趣小组,每个小组领一个课堂话题,该组成员寻找资料、讨论分析、总结成果,最后在课堂上分享出来。教师需要承担的是组 织者和点评者的角色,将讲授的权力大大地让渡给小组同学。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往往依赖网络上的现成结论,而怯于用 自己话语来表述问题,这是我在教学中尤其关注的问题。(三)课后交流反思式 教育的内容和影响都不局限于课堂,心理学尤其需要课后的反思和交 流。当位同学就着 个哲学问题深入思考下去了,他会非常愿意找到对话者,来说明和讨论自己的观点,这是我在实际教学中的深切体会。当老师走下讲台,成为在线互动的角色的时候,既能帮助学生完成这一课堂延伸的活动,又能反思 到自己课上的缺憾。所谓“学然后知缺乏,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就是在这样不断的反思交流中表达出来的。课下学生与我主动交流,我都更多的去启发他们的思想。 三、教学效果问题 从几年来的教学情况来看,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是有 所改观的。这变化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总结。 首先,教学经验的累积,让我能够把握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求知心理。不断寻找对重点难点内容的解决方法,以身边事和学生都关心的话题为例,在适合学生 思考的语境中,有针对性地化解学生的疑问,从而促成各个教学目标的实现。 其次,课堂交流的改善。幸福课是一门心灵交流的课程,从一开始我们就希望学生能在课堂上多交流,发生心灵之间的碰撞。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不同班级的情况来安排学生之间的交流。每个话题留有余地的让学生去交流,但是又不喧宾夺主,即到达师生之间的交流,又使学生之间心灵发生碰撞。比方:每个话题让一组学生(尽可能适宜的人数)尽可能多的方式(演讲、辩论、讲解等)去交流这个话题,这种方式使课堂教学到达良好效果。 第三,课下的交流,让师生情谊更深厚。从学生在 QQ 上与我交流的情况来看,我校每个学期都有非常喜欢心理学的学生,他们在一学期的课程结束之后仍会与我保持联系,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意识,有清晰的自我认识,有独特的见解,尤为关键的是,他们有积极向上的态度,这是我最为欣喜的收获。 通识教育的历史并不短暂,但对当今的教育来说,却是个新征程。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不断实践于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杨晓玲.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幸福课教学方法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22。 [2]魏博.面向高校研究生的幸福课构建研究[J].文教资料,2022. 作者简介: 王妍(1987-),女,硕士,汉族,四川阆中人,讲师,研究方向:开展与教育心理学;李天余(1986—),女,硕士,汉族,重庆潼南人,讲师,研究方向:法律逻辑学。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