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近五
江苏
高校
外语
专业
毕业生
就业
相关
研究
近五年江苏高校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与专业相关度研究
和浩茜 李梦玉 朱心怡
摘 要:本文以近五年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以数据分析、问卷调查和采访的方式研究其就业与专业的相关程度,并分析其成因,为外语专业毕业生实现更好的就业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外语专业;就业;专业相关度
一、背景概述
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外语专业成为热门专业,外语专业学生数量激增,毕业生人数居高不下。当前社会对于专业低层次人才就业需求趋于饱和,急需高素质、多功能的复合型外语人才。这使得传统“语言学+文学〞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主要表达在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不高,“可被替代性〞强。
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以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调查研究专业学生就业、择业与专业的相关程度,更好地认识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为专业学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提供现实参考。
二、理论、划分依据
〔一〕理论依据
在定义“就业与专业相关度〞时,引用了“麦可思研究院定义〞[1],即“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受雇全职工作且与专业相关毕业生人数/受雇全职工作毕业生总人数〞。
〔二〕“专业〞及“去向〞划分依据
结合当前学院所开设英语相关专业,将其分为四类,即“教育〞包括学科教学硕士、课程与教学论、英语〔英教〕;“翻譯〞包括英语笔译硕士、英语口译硕士、翻译专业;“商英〞包括商务英语;“其他〞包括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英语语音学。
再结合近年来毕业生的实际就业情况,将毕业去向分为“教学〞“企业〞“事业单位〞“升学〞四项。其中,“教学〞特指在各学校学院、教育教学机构从事根底教学工作;“企业〞那么特指入职各类企业、公司;“事业单位〞特指除在编教师以外的其他事业岗位、公务人员等在内的国家公职人员;“升学〞包括了考研、考博、海外留学等进一步学习深造的开展方向。
本项调查针对就业与专业是否相关的判断依据如下。假设“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为“教学〞类,视为相关;假设“翻译〞“商英〞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为“企业〞,那么视为相关。
三、研究方法
〔一〕数据分析
基于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连续三年〔2023年~2023年〕英语专业本科硕士毕业生的去向汇总信息,以“当年相关人数/当年毕业生就业总人数〞得出以上年份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与专业相关度。
选取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连续三年〔2023年~2023年〕英语专业本科硕士毕业生及最近一年〔2023年〕英语本科毕业生的毕业去向,采用比照分析、交叉分析和趋势分析的数据分析方法,得出了当前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毕业就业的现实情况,总结出当前外语专业学生毕业去向的特点。
〔二〕问卷及补充调查
以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2023届至2023届各语种在读学生为对象,针对影响就业与专业相关度的因素进行调查,发放139份问卷,回收132份,回收率为95.0%。并对局部近两年毕业生进行采访作为调查补充。
〔三〕文献分析法
查阅有关大学生就业与专业相关度、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的现有文献,进行思考,总结分析。
四、总结现状
依据相关度数据分析,得出2023年~2023年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与专业的相关度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近年来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虽整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就业与专业相关程度缺乏70%,相关度不高。
再结合具体数据分析,可以总结得出现阶段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去向的以下几点特点:以“教学〞作为最主要的择业就业方向,每年都有40%左右的毕业生选择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企业〞是英语专业毕业生另一主要流向,但其所占比例波动较大,维持在32%到49%之间;“事业单位〞占英语专业毕业生去向最小,一直维持在2%到3%左右。
另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升学〞。尽管其构成专业毕业生所占比例波动大,变化不稳定。但整体来说,各专业选择“升学〞的人数都在不断增加。
五、成因分析
〔一〕个人择业就业观念的开展变化
在影响就业与专业相关度的因素中,求职学生的择业就业观念不可无视。37.12%的被调查者认为“所学专业与工作一定要对口〞,34.09%的被调查者认为“先找份工作,以后待机向专业方向开展〞,24.24%的被调查者认为“选择喜欢的工作,对不对口无所谓〞。由此看出,虽然参与调查的学生对于就业与专业是否要对口这一问题的看法大不相同。但无论是初次就业时就以专业对口工作为目标,还是先抓紧就业,再努力向专业对口方向开展,大局部学生都倾向于与专业对口的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就业与专业的相关度。但不可无视的是,当前大学生的择业就业观念愈加丰富多元。从数据也可看出,局部学生选择灵活就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未来开展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职业,而不拘泥于对口的工作。
关于择业时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81.82%的被调查者选择“工资待遇与福利〞,62.12%的被调查者选择“个人开展空间〞,48.48%的被调查者选择“工作性质及内容〞。由此看出,“工资待遇与福利〞始终是学生在择业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使得学生在择业时很有可能放弃对口专业的工作,而趋于薪资待遇水平更高的工作。加上近年外语专业毕业生人数激增,竞争力不够、资质平平的学生大多项选择择保守、稳妥的工作,而放弃对口工作。
〔二〕学生自我认知及生涯规划不清晰
在关于职业规划情况的调查中,79.55%的受访者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些简单的规划,9.85%的受访者会进行很认真的规划,另有9.85%的受访者不知道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联系学生所接受的就业指导的情况的调查来看,有意识地进行生涯规划的学生往往能够主动向教师咨询就业问题、积极参加就业讲座、在网络上主动学习就业指导课,这局部学生所接受的就业指导更加全面、细致,也能够主动根据自身情况确立较为清晰的自我认知。而局部学生觉得当前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不够充足,导致学生对专业前景及就业市场了解不够充分。
另一方面,数据显示,及早进行生涯规划的学生对外语专业的就业前景更加乐观,在自我认知方面对自己的个人能力信心充足,认为自己的专业能力能够胜任未来的工作,这类学生在择业中往往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把握就业时机。由此可见,充分、有效的就业指导是激发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合理的生涯规划、确立清晰的自我认知,从而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关键。
〔三〕毕业生专业能力及个人综合素质缺乏
学生的专业能力及个人综合素质是影响就业与专业的相关度的直接因素。绝大多数用人单位都将“能够熟练运用语言,可作为工作语言使用〞作为根本要求。可见外语工作岗位对外语专业素质的“高要求〞“高门槛〞,外语专业毕业生想要从事与专业相关度较高的工作,就必须夯实专业根底,拥有灵活运用外语的专业能力,否那么难以胜任相关工作。目前,虽然高校纷纷开设外语专业,但优质师资力量及教学资源不够充足,教学方案及课程设置诸多不合理之处难以培养出真正的外语人才。
与此同时,大多数招聘方对外语类人才的要求不仅仅在于外语专业能力,还要求对相关工作领域有充足的了解和丰富的经验,如熟悉互联网市场环境、具备系统筹划经验、熟悉计算机软件操作等职位要求,这些都表达了外语专业学生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但由于外语专业学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个人对专业的兴趣及自觉自律程度,外语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分化严重,能力较高的学生无需担忧就业问题,但资质平平者难以找到适宜的对口工作。
六、建议
〔一〕高校改良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在问卷中,39.39%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教育与就业市场需求不吻合〞是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对专业毕业生的采访中,不少受访者认为学校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与就业市场的现实需求的契合度不高。高校急需改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高校应完善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不再只停留在认识层,还应加深交际层、文化层的教学内容;增加实用性课程,适应就业的现实需求。
其次,重视复合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一定限度内开放学生选择课程的自由,向外语专业学生提供其他专业的辅修课程及第二专业或双主修课程,打造“外语+〞复合型人才。同时鼓励专业学生掌握更多实用性技能,考取金融、法律、计算机等相关资格证书,为将来就业做足准备。
〔二〕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现有就业指导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问卷结果显示,65.15%的被调查者希望“高校提供更多就业指导〞,81.82%的被调查者希望得到“及时、高效的就业信息〞,并提出“就业信息不对等〞的问题。也有不少毕业生表示“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相关课程对找工作帮助一般〞。高校需改良就业指导工作,构建系统、高效的指导体系。
第一,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整个生涯,做到分级对待、因人而异。初期着重就业心理和就业观念的引导,为专业学习指明方向。后期联系实际,鼓励学生积极实践,关注就业现实,提高就业能力。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搬进课堂,落实到每一位学生,为实现“一人一方案〞提供可能。
第二,就業指导应该注重质量,创新形式。积极开展优质的就业培训课程和相关讲座,防止流于形式,并建立相应的学生反响机制,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以各类新媒体和网络平台为工具,及时发布、传达就业信息。
〔三〕用人单位需承当社会责任,为高校分担毕业生就业压力
不少毕业生在采访中提出“就业信息不对等〞“就职时用人单位的应聘要求不好符合〞等问题。用人单位需与高校联动,承当起责任,帮助毕业生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
加强与高校合作,实现信息互通,为在读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习实践的时机,做好“校园到职场〞的衔接工作;充分发挥高校作为企业、单位的人才预备库的作用,真正走进校园,引入人才。
用把招聘条件落到实际,给毕业生更多锻炼、试错的时机,提高对毕业生的能力的信心,把培训新人、开掘应届毕业生潜力作为单位开展规划的一局部。
〔四〕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调查中,仅52.27%的被调查者觉得自己能胜任以后的工作,剩下的学生那么对自己的就业情况缺乏信心。超过76%的学生觉得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相关社会经验〞需要加强,担忧自己不能胜任以后的工作。外语专业学生需加强积极性、自主性。
首先,夯实专业根底,积极投身实践。借时借势,利用好高校、社会的丰富资源,增长见识,锻炼技能,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其次,自省自察,准确自我定位。广泛搜集信息,拓宽眼界,尽早进行生涯规划。
〔五〕完善政策,弥补空缺
局部受访者还指出了国家政策在外语专业学生就业方面的缺位。要实现高质量的就业离不开政策和制度的积极作用。
首先,引导高校围绕外语专业,进行课程设置、考核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以塑造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外语+〞型人才。其次,明确学生、高校、用人单位间的责任分配,为高校学生创造更多实习实践时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迎接挑战,催促用人单位承当起社会责任,营造友好开放、多元互动、协调共进的就业实际。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就业蓝皮书〔202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