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校环境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docx
下载文档

ID:1097237

大小:22.12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环境学 概论 课程 教学改革 探索
高校环境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在教学实践的根底上,从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探索、考核机制改革4个方面,对本课程教学过程进行改革探索,旨在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建立环境科学的知识框架,培养和强化环保意识,为高校该课程的教与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学概论;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23)12-03752-03  作者简介刘凤(1987- ),女,河北保定人,助教,硕士,从事环境污染与健康评价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稳步推进,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是社会可持续开展的根底工程,高等院校在环境教育事业的开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环境学概论是高校环境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核心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学生认识专业的启蒙课程,也是很多高校开展环境素质教育的通识课程,是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养成的根底,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引〞与“导〞的作用[2]。因此,环境学概论的课程建设对推动科学开展观和可持续开展背景下环保事业的开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既具有扎实的专业根底,又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应用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由于环境学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学科交叉性强、开展迅速,环境保护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层出不穷,日新月异,教学内容要不断得到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时代开展,但该课程授课学时较短,这为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笔者根据环境学概论讲授和学习经验,在教学改革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为高校该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1教学目标定位  该课程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根底课程,而传统的教学目标侧重于课程理论知识的熟练掌握,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因此,为了满足社会对“专业+实践〞的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求,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目标,既要注重“双基〞(根底理论和根本技能)教育,又要注意树立“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现代教学观念,使学生在知识学习中深植正确的环境观,在渐进的课程中强化专业素养,在主动探究中创造自我开展方向,在互动成长中培养实践能力,实现由“以分数为标准〞到“以每个学生知识、方法、能力诸方面素质与个性得到充分开展为标准〞的转变是目前的主要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优化  2.1整体系统布局环境学是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开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和利用的科学[3]。教材选用的是左玉辉教授编著的环境学教材,主要从人口与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物理环境、生物环境、人居环境以及可持续开展等方面阐述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课本内容无疑是课堂教学的重心,但照搬教材编写顺序授课,容易形成“就技术而技术,就方法而方法〞的教学格局,且知识点较分散,学生顾此失彼,往往“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为了保证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连贯性,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  课程体系可分为3局部:①提出环境问题。以当今社会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及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和对经济开展的阻碍等为授课内容,目的是从一开始就引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②问题分析。这一局部内容为重点,涉及许多环境学领域的概念,如污染物、污染源、环境背景值、环境承载力、环境自净作用,在学生有了整体的生态思维和环境意识的根底上,详细探讨人类生活生产活动对各环境要素(水、大气、土壤、生物环境等)的破坏以及污染物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规律。③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局部。结合环境质量、城市环境、区域环境进行分析评价与规划,提出当前解决环境问题的新思维,如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及利用等,通过“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科学开展观〞热点高频词汇的讲解,让学生对可持续开展有全面系统的认识。  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教学内容以教材为纲,以环境科学的前沿进展及重大成就为背景,以现代科学技术新成果为依托,不断对相应内容进行更新和深化。  2.2更新教学内容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该学科的现实应用及开展趋势,增强实践能力,提升职业素养,应该不断更新和完善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使课程建设与时俱进,不断开展。因此,本课程应该做到“常讲常新〞。可以通过书籍、互联网、电视、期刊、报纸等媒介收集相关资料,把国内外在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相关环保政策、制度、法规和标准的公布和修订,近年来所发生的环境热点问题等都纳入到教学中[4] 。例如,新技术方面,可以将近年来国家实施的“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情况以及所研发的新型水处理技术介绍给学生;政策方针方面,在讲解可持续开展内容时引申出“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热点问题方面,可以将近年来引起国家和社会高度关注的“三聚氰胺毒奶粉〞、“儿童血铅超标〞、“雾霾天气〞等引入课堂。  3教学方法探索  3.1结合式教学模式鉴于环境学课程实例多、信息量大的特点,将多媒体,如PPT课件、图片、Flash动画和视频等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可以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通过浏览北京的持续雾霾天气的相关新闻及图片,学生指出,罪魁祸首就是颗粒物浓度过高。雾霾天气的讨论引申出PM2.5(Particulate matter)这个专业术语的学习;在介绍臭氧空洞的形成、水处理工艺流程等知识时,可以通过制作Flash动画演示相关动态过程,使得理论知识不再枯燥乏味。此外,广泛收集和积累相关视频短片等环境素材,如“楼兰古国消失之谜〞、“澳大利亚生物入侵〞、“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等视频资料,可加深学生对将要学习内容的印象和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有效的理解和吸收,到达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