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论唐代妇女身体形态美的价值追求及成因.docx
下载文档

ID:1096749

大小:21.93KB

页数: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唐代 妇女 身体 形态 价值 追求 成因
论唐代妇女身体形态美的价值追求及成因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代女性以肥为美的审美趋向。反映着这一时期独特的审美观,唐人对身体形态美的追求,同样折射着唐文化丰富的内容,为我们了解唐代妇女的生活,唐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和体育参与状况等提供了独特视角。 关键词:唐代女性;身体形态美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开展过程中的鼎盛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呈现出一派繁荣气象。唐代在强盛国势的浸润下。唐代妇女有着不同于其他朝代的社会地位和精神面貌。在封建社会妇女对身体美的追求是女性表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形式,从侧面也折射着唐代文化背景下妇女对自身生命价值的追求。审美观的差异实质上就是不同文化形态的对峙,通过了解唐代妇女对自身身体美的价值取向,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唐代复杂多元的文化特性。 一、唐代妇女身体形态的价值追求 经历魏晋南北朝的多元文化激荡,唐代逐渐形成了一种气度恢宏、无所顾忌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形态。在这样一种前所未有的宽松的环境下,妇女的社会地位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男尊女卑〞的社会本质,但社会对女性的礼教约束较少,使女性享受到难得的优越和自由,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有时机走出闺房参与丰富的社会活动,可以抚琴、下棋、吟诗、作画,也可在户外郊游。参加广泛的体育活动。这些社会活动的广泛参与,为她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对身体形态美的价值追求。 对唐代妇女身体形态美的考察主要来自唐诗和唐代艺术作品的解读和考正,对于女性身体表现集中且较为细致的,多集中在宫中的嫔妃、侍女、舞伎等人物的描述,她们对身体美的追求和塑造是迎合统治阶级的审美需要,是统治阶级心目中的美女,也是民间女子对身体美的追求的标准。因此,选择该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能够反映唐代妇女对身体形态主导的审美取向。唐代最典型的美女是杨贵妃,她“姿质丰艳〞,健而且美,赢得了统治阶级的喜爱。一改其他朝代所推崇的“环肥燕瘦〞的审美取向,形成了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独树一帜的以肥为美的独特的审美观。健壮丰腴的女子。被视为美女。以健为美的观念,成为唐代妇女普遍的审美时尚,这里特别要指出,唐代女子的丰腆。并非令人所理解的“肥胖〞、“富态〞型的臃肿。从自居易的胡旋女诗中可以看到,杨贵妃能歌善舞。她跳起来左旋右转、疾速如风,刚健奔放的舞蹈。绝非臃肿发福之人所能为,必须具备很好的身体素质。平列在两阶舞干羽赋中,亦描述皇帝在观看表演时。喜爱健壮丰腴、充满活力的舞女,厌恶轻歌漫舞纤弱无力的舞女。著名的艺术考古学家常任侠先生对太宗步荤图中九个侍女曾作过这样的分析:“封建主李世民,坐在宫女所抬的步荤中,自非健壮的女性不可〞,“在盛唐的壁画中,女子的体格多是健壮的。这是当时审美观念如此〞。 二、唐代妇女健美审美取向的成因 1.唐代的包容性和胡风的浸润为唐代妇女独特的形态审美取向的产生提供了重要契机 唐代疆域辽阔,是一个世界性的城市。长安的繁华吸引着周边各国遣派使团来建交和学习,形成了“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事景象。面对涌入的外来文化,唐人并不排斥。而是用博大的胸襟吸其所长,采撷其精华,使长安成为中外文化聚集和交流的中心。同样,唐人以博大的胸怀和包容的态度,延续了魏晋南北朝时胡汉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使胡文化的影响最为充分的释放出来,呈现出“长安胡化盛极一时〞的景象。 隋唐皇室有着胡汉混杂的血统,隋唐时期的汉族是以汉族为父系,鲜卑族为母系的新汉族。隋炀帝杨广,唐高祖李渊的母亲,都出自拓跋鲜卑的独孤氏,唐太宗李世民的生母出自鲜卑族纥豆陵氏,长孙皇后父系和母系皆鲜卑人。皇室如此,普通百姓亦有胡汉通婚的现象。因此,胡汉血统的混杂使唐人在气质上“大有胡气〞。胡文化中游牧民族的豪强侠爽之气为庸人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礼法上也受其观念的影响颇富“胡风〞,正因如此,唐代妇女成为漫长封建礼教社会中的幸运儿。 唐代妇女的地位受益于“胡风〞的影响,较少受到过多的束缚。胡人礼法观念薄弱。女子豪爽刚健,无“三从四德〞之标准。在家庭内享有颇为重要的管理权。妇女抛头露面,“代子求官,为夫诉讼〞。主持家族对外交涉的情景亦为平常。木兰诗中所塑造的就是北朝女子的形象,北朝女子巾帼不让须眉的刚健之美,活泼、勇健,无拘无束的性格之美。都被唐代妇女所继承。在胡风的浸染之下,唐代女性的审美观也由魏晋时期的尚纤瘦转变为尚健硕丰腴。 2.唐代乐舞精神对女性身体审美取向的影响 唐代不仅是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乐舞也到达了新的顶峰,唐代舞的种类之繁多,深入各阶层之状况,都是其他朝代所无法比较的。庸人凡宴集聚会,必有舞以助兴。舞罢还“以锦罗缠头为赠,男女皆如之〞。乐舞在唐代得到很好的普及,上至宫廷皇帝朝中将相,下至乡村布衣小民无不喜爱乐舞,乐舞成为贯穿社会各阶层的普遍的流行时尚。 女性作为乐舞的主要参与者,有了展示女性美的机遇和空间。宫廷是乐舞的聚集之地,唐玄宗善作曲。长击羯鼓和指挥。常亲自参加内宫乐的排练,杨贵妃善舞霓裳羽衣曲和胡旋舞,“缓歌慢舞凝丝竹,近日君王看缺乏〞(白居易长恨歌)不难想象。杨玉环精湛的舞技也应是她受到皇帝青睐的重要因素之一。凭借高超的舞技普通百姓可获得进宫的时机,“如新丰献女伶谢阿蛮,善舞凌渡曲;浙东献飞鸾,轻凤入宫。歌喉婉转。舞姿轻盈飘逸〞。街头歌舞艺人的表演也很受欢送,常非月咏谈容娘“马围行处匝,人压看场园〞写出了街头表演吸引游人的盛况。唐代舞蹈中还有参与人数众多的群舞,在一些大型乐舞活动中舞者可多达数千人。“公元713年,宫廷组织了几千女子的踏歌队伍,除上千宫女外,又从长安(今西安)、万年(今临潼)两地选出千余妇女。衣罗衣锦绣。饰金银珠翠,在灯轮灯树下,踏歌三日三夜。〞由此可见,舞蹈是唐代妇女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 唐代舞蹈受胡风的影响,强健奔放的胡旋舞广为流行,并常常成为诗人吟咏的对象。“左旋右旋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白居易胡旋女)舞蹈者丰富的肢体语言,通过节奏的迅疾与舒缓,力量的凝聚与进发,使诗人为之陶醉和震撼。女性在唐代舞蹈中透出的磅礴气势,昂扬的精神状态,与唐王朝的强盛,唐代文化的繁荣是相互辉映的。 3.唐代文人士大夫对妇女身体审美取向的影响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性一直处于被“赏玩〞的地位,虽然唐代妇女的个体地位有所提升,但对于男权社会的主宰者们来讲女性依然是赏心悦目的审美对象。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观影响着唐代妇女对美的追求,他们对女性美的审视与认知都反映在他们的作品中,其作品折射出他们对女性美的态度。 唐代很多文人都写有同女性有关的诗歌,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昌龄,李商隐等,以李白为例,他“描写妇女的诗歌不仅数量多,而且所描写的范围之广也是十分惊人的,塑造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妇女形象。其中有宫女、侠女、织衣女、采莲女、当垆女、商妇、思妇、怨妇、女冠、村姑等〞,这说明唐代文人是很关注女性的。在宽松的社会环境中,唐代女性自由地参与社会活动。或艳妆丽服结伴踏青;或穿胡服着男装,策马狩猎;或荡秋千,挥杆击蹴;或同文人墨客同席宴饮,赋诗唱和,她们极尽所能地装扮,充分展示她们的魅力,多彩的生活为文人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表现素材。 受胡文化的影响,儒雅的文人墨客也迸发出粗狂豪爽的“胡气〞,我们可从文人的诗歌中窥见一斑。李白诗云:“酒后竟风采,三杯弄宝刀。杀人如剪草,剧孟同遨游〞。王维吟日:“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诗句中无不透出豪爽之气。豪爽起来的文人,似乎比任何朝代都容易接受和欣赏活泼,勇健的女性。并为其歌之咏之。“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齿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杜甫哀江头),“新鹰初放兔犹肥,白日君王在内稀。薄暮千门临欲锁,红装飞骑向前归。〞(张籍宫词),“射生宫女宿红妆,把得新弓各自张。临上马时齐赐酒,男儿跪拜谢君王。〞(王建宫词),这些诗句中的女性,无不透露着矫健的阳刚之美。表现在绘画上,以张萱,周昉为代表所绘的仕女形象,向我们展现了唐人对女性的审美趋向。张萱的代表作为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画中女性大多形体丰腴健硕,面如满月。服饰艳丽。画中女性形象不仅反映出唐代当时普遍的审美观,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画家对女性美的选择和喜好。 参考文献: [1]王桐龄,中国民族史,文化学社出版,1934年第二版。第322页。 [2]冯天瑜、何晓明,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456--458页。 [3]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36页。 [4]刘秉果,中国古代体育史话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