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我国经济增长质量评价的新思考.docx
下载文档

ID:1091731

大小:23.03KB

页数:11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我国经济 增长 质量 评价 思考
我国经济增长质量评价的新思考 影响经济开展结局的是增长进程的质量而不仅仅是其速度,正如影响人类健康和预期寿命的是饮食质量而不仅仅是食品的数量一样,这就是我们要正确认识和评价经济增长质量的原因所在。提起经济增长质量,人们往往想到的是经济增长的效益方面。然而,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增长所带来的一系列后果来看,经济增长质量所包括的内容远远不止如此。目前买方市场的形成、自然资源的枯竭、环境质量的恶化、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等问题日益严峻,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经济增长的质量问题。 一经济增长的评价指标:gdp的真实性 对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离不开对经济增长速度的探讨,gdp的增长率作为衡量经济增长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的真实性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在我国目前的特殊形势下,对gdp的核算在理论上还有值得研究的地方。 (一)gdp的核算方法与核算制度存在着局限性 对gdp进行核算时采用的是“生产原那么〞而不是实现原那么,即对成为积累进入存量的投资与现实使用未作区分,这种做法在我国当前的形势下有很大的弊端。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特别是在目前的买方市场形势下,大局部商品供过于求,经济中出现了相对过剩的局面。据国家有关部门对1999年605种主要商品供求状况分析说明:供大于求的商品437种,占72.23%。大量的无效供给可能会成为永久的库存或只能削价处理。对于这些进入库存或削价处理的商品,在核算时已经计入了gdp,但它们的价值却无法实现或不能完全实现,从而会造成gdp的虚假成份。 (二)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着失真的可能 一方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多种经济成份迅速开展,经济结构日趋复杂,经济运行机制和利益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使得统计对象更加广泛、复杂、多变,给政府统计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同时,我国现行的统计体制和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没有按市场规律作出及时的调整,基层统计力量过于薄弱,统计队伍素质较低,这使得统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我国政府统计数据的质量存在失真的问题。 另一方面,由于统计法还没有真正起到其监督作用,致使我国大局部统计工作不具备完全的独立性和超脱性,统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往往受利益驱使,统计的质量与可靠性受到威胁。统计工作者的业绩与当地的领导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领导干部的业绩那么与当地所创造的gdp联系在一起,这些现实存在的行为机制客观上强化了行政对统计数据干预的行为,统计部门很难独立地行使统计职权,在许多情况下都不得不从地方利益出发,屈从于领导的意志而人为地臆造数据,从而造成统计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中间扭曲。 二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经济增长波动率分析 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是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一般用经济增长波动率来反映: 本年经济增长率-上年经济增长率 经济增长波动率=────────────────── 上年经济增长率 从1985年到2022年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经济波动较大,但自1993年以来波动率根本上维持在-0.02~0.02之间,可见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有了较大的提高。 稳定的经济增长之所以是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内容,是因为:过度的经济波动对经济的动态效率损害很大,一是破坏了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内在机制,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从而影响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二是加大了宏观经济运行的潜在风险,经济过热往往导致通货膨胀,经济过冷又会造成高失业率。此外,它对人们特别是穷人会造成超乎常规的影响,一方面是因为穷人几乎没有什么资本来对付经济的冲击,他们要维持消费水平的稳定将比富人遇到更多困难。在那些社会平安网络还不太健全的国家,这种影响可能尤为严重(furman和stiglitz1998)。另一方面是由于替代性选择的缺乏,穷人经常从事那些最容易受到经济波动影响的工作,比方农业和建筑业。因此,一场经济危时机严重地恶化他们的人力和自然资产,使他们在其后的繁荣中也得不到好处。 附图 注。根据2022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制作。 三经济增长的内在保障:产业结构的合理性 我国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后,经济中出现了过剩的局面,但这种经济过剩只是一种低水平的相对过剩,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1)三次产业结构层次较低。1998年我国三次产业各自占gdp的比重为18:49:33,而同期高收入国家为5:30:65,中等收入国家为9:33:58,低收入国家为23:39:38,(注:世界银行,2022年世界开展指标,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2年12月,第186页.)我国大致处于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国家之间。(2)产业集中度低,规模经济效益差。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各地区在经济开展中没有充分考虑地区特点和产业性质,肓目引进、肓目投资、重复建设,地区产业结构呈“大而全〞、“小而全〞的封闭状态。例如,汽车工业在被国家列为支柱产业后,全国几乎所有的省市在“九五〞规划中都将其列为重点开展产业,甚至一些县、乡、镇也上资本、技术密集型的汽车、摩托车工程,目前地区趋同率已达70%以上。(注:机械工业的创新与开展,国务院开展研究中心信息网,2022年8月18日.)据财政部一份报告测算,进入90年代后,地区工业结构与全国工业结构相似系数率达90%以上的省、市、区有22个,比80年代增加6.9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工业结构相似系数率为93%;西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结构相似系数率为97%。(注:中国产业开展与转型的问题和对策,国务院开展研究中心信息网,2022年2月8日.)产业结构的高度相似与雷同,使企业规模过小、数量多,生产分散,集中化程度低,难以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最终导致社会资源配置效益降低,大量生产能力闲置。(3)产业整体素质不高,技术含量低,创新能力缺乏。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所有工业设备中,目前技术经济性能比较先进的只占1/3,其中到达国际20世纪80年代先进水平的仅占13%,到达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的缺乏22%;性能落后的占2/3。(注:吴铁军,论“十五〞时期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经济经纬,2022年第1期.) 合理的产业结构是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前提,这表现在。其一,产业结构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资源配置的效果,并最终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开展程度。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势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也无法取得规模效益,从而导致社会生产率低下。此时的经济增长根本上是靠增加投入而不是靠结构效益来取得的,显然不是高质量的增长。其二,产业结构不合理必然会导致经济活动所创造的gdp的结构不合理,这时的经济增长虽然能够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效劳,却无法很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在大量低效供给的情况下,人们的选择范围小了,此时的购置也就无法充分反映其真正意愿。可见,如果gdp的结构与人们的需求结构错位,gdp的大小就不能反映人们从中获得的福利,经济增长也就不会给人们带来相同的福 利的增加。 四经济增长的物质根底:资源和环境的代价 自然资源的枯竭和环境质量的恶化会造成人们生活质量的迅速下降,因此在评价经济增长质量的同时一定不能忽略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资源环境代价。从下面的资料可以看出我国在经历了20年的高速增长和人均收入翻两番之后,我国为之付出的资源和环境代价。 迅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产生了大量的空气和水污染,导致了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的下降。从城市大气质量来看,1995年以空气中总悬浮物浓度测算的全球20个污染最重的城市中,有15个城市在中国(世界银行1999)(注:世界银行,增长的质量,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2年3月,第85页.),其中一些大城市,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的浓度超过世界卫生组织 推荐标准的2到5倍。政府的最新资料显示,目前已有29%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的影响;水污染的范围在扩大,1995年全国135条受监测的城市河段中,有52条已受到严重污染,其水质连灌溉标准都达不到,危害之大,令人震惊。我国的大气与水污染,尤其是细微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每年至少达540亿美元(相当于人民币452023亿元),几乎是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的8%。(注:世界银行,碧水蓝天:展望21世纪的中国环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9月,第1-6页.) 另外,我国的森林经过长期的砍伐、开荒和非法征占,原始森林已所剩无几,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已经残破;天然草地由于长期超载放牧、毁草开荒、乱采滥挖野生植物、淘金开矿,草原生态系统已经并继续处于大面积退化之中。据国家环保总局202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国90%的草地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中度退化以上草地面积已占半数。全国“三化〞(退化、沙化、碱化)草地面积已达1.35亿公顷,并且还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注:杨东平,中国:21世纪生存空间,西苑出版社,2022年2023月,第302页.)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8.2%,荒漠化土地面积已占国土总面积的27.3%.(注:世界银行,碧水蓝天:展望21世纪的中国环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9月,第6页.) gdp虽然扣除了一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中间投入,即在生产过程中消耗转换的货物和效劳的价值,但并没有扣除为谋求增长而造成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所谓资源和环境代价,就是指经济增长过程中因生产和消费所造成的自然资源消耗本钱和环境质量退化本钱等,因此用现行的gdp来衡量经济增长有很大的局限性。无视资源和环境代价的经济增长给自然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严重地损害了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物质根底,也大大降低了人们特别是子孙后代的福利水平,这种经济增长显然是低质量的增长。这也是现在各国重视绿色gdp计算、强调可持续开展的根本原因所在。 五经济增长的终极目标:生活质量问题 联合国出版的1995年人类开展报告中指出:“如果增长没有被转化到人民生活中,它的意义何在。〞因此,评价经济增长的质量,我们同样不能无视经济增长所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如失业程度、收入分配状况等),它是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在几十年强劲的经济增长过后,我国相当大的一局部人并没有感觉到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提高。究其原因,是因为伴随着经济增长,我国社会出现了两大困境: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和越来越不平等的收入分配状况。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较大的一致性,一般来说,随着经济增长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时机。但它们之间并非没有矛盾,因为经济增长以技术进步为前提,因而会引起技术性失业。据统计,这几年我国每年下岗职工大约为650万左右,每年国家通过各种渠道安置200-300万,也就是说每年我国将有400万左右的下岗职工参加失业大军行列。另外,据专家估计,依我国目前农业生产力水平和耕地面积情况,农村仅需不到2亿左右的劳动力,而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乡镇企业的除外)为3.3亿左右。大量剩余劳动力聚集在有限的耕地上,造成农业生产率和农民人均收入极其低下。我国统计失业率通常只有3.5%左右,而实际失业率即使取一个保守的数字也可达8%。(注:李华强等,试论我国目前宏观经济存在的七大问题,山西统计,2022年第6期.)如此之高的失业率大大削弱了经济增长给人们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经济开展中的“马太效应〞——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现象也表现得越来越突出。 伴随着高速的经济增长,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呈现出越来越不合理的趋势。收入差距特别是城乡差距在日益扩大,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相比,1990年为2.17倍,1998年为2.51倍,1999年为2.65倍。由于城镇居民还有各种福利收入和补贴,农民收入中扣除生产投资费用和各种不合理的负担,那么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会更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