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党内
监督
条例
党课
讲稿
范文
党内监督条例党课讲稿
去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正式发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这不仅是我们党建党82年、执政54年来所发布的第一部党内监督条例,而且还是国际共运史上的第一部党内监督条例。?条例?的发布施行,这是党内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们的党内监督工作进入了标准化、制度化的新阶段。?条例?的发布施行,是我们党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一项重大举措。?条例?的发布施行,对我们加强和改良党的建设,稳固党的执政地位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条例?发布后,理论界的专家学者纷纷发表谈话,中外媒体连续发表评论文章,均给予?条例?以高度评价,认为这是我们党制度反腐,制度建党的一件大事,是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开党内制度监督先河的重要里程碑。?条例?的影响之大,被党内外关注之深,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史上是罕见的。
中央和省委都明确提出,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好?条例?这部重要的党内法规,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为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领会?条例?的根本内容和精神,下面我结合个人的学习体会,谈三个问题,供大家参考
一、?条例?起草制定的过程和背景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条例?的起草制定早就已经提上我们党的重要工作日程。2023年3月12日,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第一次正式提出要制定?党内监督条例?。此后的13年里,十四大、十五大都一再重申要制定?党内监督条例?,还曾提出过制定草案或试行法规的设想,并从党的十四大之后着手起草工作。?条例?在2023年手2023年分别两次启动起草工作,这些探索为第三次起草工作积累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和十分有益的经验。
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制定?党内监督条例?列入重要工作日程。2023年底,?条例?启动第三次起草工作,在中央纪委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调查研究、起草撰写,在广泛征求意见的根底上,几经修改,十三易其稿,?条例?最终诞生。?条例?起草工作,尤其是第三次起草工作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各级党组织的大力支持。应当说,?条例?集中了全党的智慧,是全党共同努力的结果。
首先,?条例?是我们党关于党内监督理论开展的必然结果。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就已经高度重视党内监督问题。强调党要取得伟大斗争的胜利,必须高度发挥全党的积极性,包括发挥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从保护观点出发的监督作用。
邓小平同志对我们党执政后如何通过有效的监督以防止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更是十分重视,不仅对党内监督的重要性作过屡次论述,而且就监督方法和途径提出了“对领导人最重要的监督来自党委会本身〞、“最重要的是监督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扬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党内监督的思想。党的十四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根本方略,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反腐败要标本兼治,教育是根底、法制是保障、监督是关键〞的思想,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更是提出了“党风廉政建设法制化〞这一目标。从而把“制度〞作为党内监督的一个重要载体提了出来,并正式提出要制定?党内监督条例?,这使我们党关于党内监督的理论又开展了一大步。
2023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党要依法执政的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抓住时机,果断决策,提出了加快制定?党内监督条例?的具体要求。去年底,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把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目标进一步明确为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会上胡锦涛同志还发表重要讲话,并代表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郑重表示要以身作那么,自觉接受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监督。这些开展进一步指明了对权力加强监督制约的具体方向,也催生了?条例?的起草制定。
第二,?条例?是我们党关于党内监督实践探索的经验总结。
早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其中就有很多关于党内监督的内容。(如第四条规定,党员派到其他地区工作或到党外进行活动,必须受当地党的执行委员会最严格的监督。)在延安整风时期,我们党创立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和“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迄今为止仍不失为党内监督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由于战争年代遗留的思维惯性,以群众运动作为开展党内监督的主要方式在建国后还一直长期沿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尤其是在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两个最重要〞论断的指导下,我们党恢复重建了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而且随着形势的开展,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内容不断得以丰富,纪委的专门机关作用也日益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并形成了“三项格局〞的工作局面。
随着我们党对制度建设对于党内监督作用认识的深化,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立和健全党内监督制度和人民监督制度,使各级领导干部得到有效的监督〞。1987年7月29日,根据这一精神,中央纪委下发了?关于对党员干部加强党内纪律监督的假设干规定(试行)?。虽然这个规定没有以中共中央的名义下发,但是,可以看作是制定党内监督专门规定的前期酝酿。
自2023年提出要起草制定?条例?后,运用制度进行党内监督的探索也逐步深入进行,2023年2月4日,中办转发了中央纪委?关于重申和建立党内监督五项制度的实施方法?,民主生活会制度、巡视制度、述职述廉制度、党代会常任制(例:椒江)等一系列党内监督的具体制度先后在全国或局部地区开始探索、试点和建立,这些制度的探索都为?条例?的起草制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代表中央政治局首次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弘扬了开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的新风,这更是直接促使了?条例?的诞生。
第三、?条例?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客观要求。
如何通过实施监督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尤其是在党执政后,如何通过有效监督以保证党执掌的政权用来为人民效劳,这是我们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在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出现四个多样化,体制改革还刚刚起步,新旧体制、机制、制度还处在剧烈的碰撞和转换过程之中。在国际上,全球化的浪潮已是不可阻挡,国际局势仍然动乱不安。面对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前苏联、东欧共产党由于缺乏监督而丧失政权的教训历历在目。要稳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势必面临着转型的重大考验。如何顺应时代的开展,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坚持党的先进性,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施严格的党内监督的迫切性更是显得尤为突出。
第四,?条例?也是反腐败斗争形势开展的现实需要。
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党虽然取得了反腐败斗争的阶段性胜利。但是,当前腐败现象依然比拟突出,导致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土壤和条件依然存在。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比拟严峻。在中纪委向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提交的工作报告中,有这样一组数据的比照:2023年552023年的两个5年间,全国处分党员数分别为669300和846150人,后者比前者增加26.4%;开除党籍数分别为121500和137711人,增加13.3%;处分县处级领导干部数分别为20295和28996人,增力42.9%;处分厅局级领导干部数分别为1673和2422人,增加44.8%;处分省部级领导干部数分别为78和98人,增加25.6%。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近几年中高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违9违法案件呈上升趋势;有的地方、部门和领域,尽管对腐败现象进行了严厉惩办,但“前腐后继〞的现象仍屡见不鲜;在土管、城建等一些特殊岗位,出现领导干部大范围腐败的现象;在有些地区和部门甚至还出现整个班子大多数人的“集体性腐败〞。正是针对这些情况,中央充分认识到监督对于反腐败的重要性,提出了要构建教育、监督、制度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然S6,现实中我们实施监督尤其是党内监督的现状并不十分乐观。在主观层面,党内监督意识虽然不断提高,但仍然比拟薄弱,领导干部不想监督、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的思想还比拟严重,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更是不强,往往认为上级监督是“不信任〞,群众监督是“找茬〞,思想上消极抵触,对普通党员而言,主动监督的意识更是淡薄;在客观层面,目前干部监督机制规定措施虽然不少,但仍存在操作性不强,执行不力的情况,如民主集中制原那么贯彻不到位,民主生活会制度质量还不够高,有些还流于形式等等。究竟其原因,根本上是由于缺乏权威的党内法规在制度刚性上的保障。因此,当前反腐败的严峻形势和不同程度存在的监督不力的现状也急迫呼唤着?条例?的出台。
?条例?作为我们党标准党内监督工作的一部根本的党内法规,其起草制定经历了十三年的艰难过程。这是因为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内监督问题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我们党的各级干部的监督意识特别是接受监督的意识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规律、党内腐败现象发生开展以及如何遏制的规律的认识更需要一个过程。当我们对这些规律性的问题还没有认识清楚的时候,?条例?是起草不出来的。
历史开展到今天,随着党的十五大、十六大的胜利召开,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实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党要依法执政理念的提出,这为我们起草制定?条例?明确了指导思想和方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在实践中探索出许多开展党内监督的有效经验,这为起草制定?条例?提供了坚实的实践根底。国家法律制度体系和一些具体的党内监督制度不断完善,这为?条例?的出台提供了扎实的制度环境准备。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党员和党组织开展监督的意识大大增强。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规律性以及应当采取的对策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条例?的出台已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了。
二、?条例?的框架结构、主体内容和特点
(一)?条例?的框架结构
?条例?系统总结了党内监督工作的历史经验,聚集了近年来各级党组织在党内监督方面创造的新鲜经验,对党内监督的根本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形成了党内监督体系的框架。?条例?分“总那么〞、“监督职责〞、“监督制度〞、“监督保障〞、“附那么〞5章,共47条,6600余字。?条例?通过这五章的结构,系统地答复了监督者的地位、权力,以及监督的重点、路径、方法等党内监督的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
第一章?总那么?共5条,主要规定起草制定的目的依据、指导思想、监督重点、监督内容等;
第二章?监督职责?共6条,主要规定各级党委、党委委员、纪委、纪委委员以及党员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在党内监督中的职责和作用;
第三章?监督制度?共十节28条,是?条例?的重要构成局部。主要规定党内监督的十项制度,即: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信访处理;巡视;谈话和诫勉;舆论监督;询问和质询;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处理;
第四章?监督保障?共5条,主要规定党内监督的保障措施和监督行为、监督人的保护措施。
第五章?附那么?3条,主要规定适用范围、解释权和生效时间等。
借得注意的一点是,?条例?通篇把“开展党内民主,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这一目的和宗旨作为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
(二)?条例?的主体内容
l、立法目的、指导思想和渊源
关于?条例?的立法目的。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去理解立法目的。第一个层次是“开展党内民主,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很多人认为?条例?是个反腐倡廉的制度,但更准确地讲它是个开展党内民主的条例。第二个层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