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级医院评审医院感染控制考核知识——专家提问要点.doc
下载文档

ID:108921

大小:94KB

页数:17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2-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三级 医院 评审 感染 控制 考核 知识 专家 提问 要点
三级医院评审医院感染控制考核知识——专家提问要点 1、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 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 cm2 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 2、手卫生的5个重要时刻 二前三后: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 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接触血液体液后 3、哪些情况必须洗手不能卫生手消毒? 手部有明显污染时 接触可形成孢子的微生物之后 4、外科手消毒应遵循哪些原则? 先洗手,后消毒 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5、对医务人员手有哪些特殊要求? 指甲长度不应超过指尖 不应戴戒指等装饰物 不应戴人工指甲、涂抹指甲油等 6、何谓标准预防? 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所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呼吸卫生/咳嗽礼仪、患者安置、处理污染的医疗物品与环境及安全注射等。 7、标准预防基本原则是什么? (1)认定所有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可被传播的传染原,应采取相应的隔离和防护措施。 (2)适用于医疗机构的所有患者。 (3)目的是预防感染原在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传播。 8、如何正确使用口罩? (1)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并按照产品说明书使用。 (2)佩戴时应注意防水层朝外,有鼻甲的一侧在上,将鼻甲压紧至鼻梁。 (3)一次性口罩应一次性使用。 (4)口罩应保持清洁,当口罩潮湿及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 (5)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时,应进行密合性测试。 9、什么情况下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1)在进行支气管镜检查、非密闭式吸痰和气管插管等诊疗、护理操作时,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2)为经空气成本的传染病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检查、非密闭式吸痰和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10、什么情况下应使用隔离衣、防护服? (1)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 ①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和其周围环境时。 ②对实行保护性隔离的患者,如大面积烧伤、骨髓移植等患者进行诊疗、护理时。 ③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时。 (2)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 ①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 ②接触某些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11、标准预防包括哪些关键措施? 遵守手卫生规范。 血液体液可能污染面部时,要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 血液体液可能污染皮肤或衣服时,要穿防护服。 每一个都要遵守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收治患者时要根据感染源的可能传播途径,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仪器/设施和环境怀疑被具感染性的体液污染后应清洁消毒。 收集患者使用过的织物时应避免抖动,以防污染空气、环境表面和人。 遵守安全注射的原则。 12、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原则是什么? (1)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医院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直接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 (2)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3)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识,并限制人员的出入。 (4)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病房。 (5)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6)医用建筑布局、流程合理。 13、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定义? 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 14、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包括哪几类? 分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及其他职业暴露。 15、什么是感染性职业暴露? 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时意外地被患者的血液等体内物质污染,或被患者血液等体内物质污染的针头、手术刀等锐利器械刺破自己的皮肤,而有可能导致感染性疾病发生的一类职业暴露,即为医院感染性职业暴露。 16、职业暴露的处理程序 ①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② 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③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17、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接触后预防措施? (1)乙型肝炎病毒:接触后预防措施与接种疫苗的状态紧密相关。 ①未接种疫苗者,应采取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的措施。 ② 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有保护性抗体者,无需处理。 ③ 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没有保护性抗体者,应采取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的措施。 ④ 如乙肝病毒感染状况不明确者,应采取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的措施,同时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检测,根据结果确认是否接种第2、3针乙肝疫苗。 (2)丙型肝炎病毒:不推荐采用接触后预防措施。 18、什么是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 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19、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为哪三级? ⑴ 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一级暴露: ① 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②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⑵ 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二级暴露: ① 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②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⑶ 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三级暴露: ① 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②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以上所指体液包括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脑脊液、滑液、阴道分泌物等人体物质。) 20、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 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 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 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21、医院感染暴发时该如何处置? (1)医院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者医院感染暴发,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 (2)及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工作。查找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控制措施。 (3)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 22、医院感染暴发时如何报告? 临床医护人员发现3例及以上相同症状(如发热)或同种疾病(如肺炎)或同种病原体(如MRSA)应高度重视,并立即向科主任汇报,科室确认后及时向感染管理科、医务部报告。由感染管理科、医务部向主管领导汇报、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予以确认。确认后由感染管理按相关规定逐级报告。 23、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预防性用药方案 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 基本用药程序为两种逆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抵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24、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随访和咨询 随访和咨询的内容包括: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 25、什么叫多重耐药菌(MDRO)? 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26、什么是泛耐药(XDR)? 对除了1-2类抗菌药物之外的所有其他抗菌药物种类(每类中至少有一种)不敏感,也就是只对1-2类抗菌药物敏感。 27、什么是全耐药(PDR)? 对所有抗菌药物种类中的所有药物均不敏感。 28、常见多重耐药有哪些?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29、多部门对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分工职责是什么? (1)临床医疗组:各科室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应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住院病人要及时告知护理组采取隔离措施。属于医院感染散发病例则于24小时内报告感染管理科。 (2)临床护理组:按规范要求采集检验标本。落实对耐药菌感染病人的消毒隔离措施并做好相关记录。 (3)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对多重耐药菌应在检验报告上标注。 (4)感染管理科:利用院感软件及时搜索微生物室发现的多重耐药菌标本,用电话或院内办公平台及时提醒临床落实隔离制度,定期对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5)医务部、药学部加强抗生素合理应用的管理,根据微生物室细菌药敏检验报告结果指导临床抗生素使用。 30、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有哪些? (1)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等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2)设置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3)进行床边隔离时,在床栏上标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当实施床旁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MDRO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 (4)应尽量减少与感染者或定植者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最好限制每班诊疗病人者为医生、护士各一人,所有诊疗尽可能由他们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 (5)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手卫生制度》 (6)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预计与病人或其环境如床栏杆有明显接触时,需要加穿隔离衣。离开病人床旁或房间时,须把防护用品脱下,并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7)对于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专用。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必须消毒。 (8)进行床旁诊断(如拍片、心电图)的仪器必须在检查完成后用消毒剂进行擦拭。 (9)如病人需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治疗,都应先电话通知相关科室,以便他们作好准备,防止感染的扩散。在把该病人转送去其他科室时,必须由一名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对该病人应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接收部门的器械设备在病人使用或污染后同样应该依据以上方法进行清洁消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